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央电视台 > CCTV5在线直播

河南卫视高清无插件在线直播(cctv河南卫视在线直播观看高清)

发布时间:2021-11-19 15:01:04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今日头条   我要投稿

9月19日,《中秋奇妙夜》在优酷先行直播,稍后,河南卫视进行了播放。基于一个小时的节目直播内容来讲,这次的《中秋奇妙夜》在惊喜感上,相对以往的几期“奇妙夜”略显一般。当然,这次的《中秋奇妙夜》开始努力摆脱以往“中国传统文化被符号化”的尴尬,向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探寻,尤其是想要探究儒释道传统文化的印记——当然,最终探究的结果,依旧是“符号化”的。

《中秋奇妙夜》河南卫视首播,优缺点并存,传统文化的符号化

先说优点。这次的“中秋奇妙夜”用女主角找物件儿的方式串联节目,这种方式带来的效果是节目显得不那么零碎了。这个串联方式虽然略显一般,但呈现出来的效果,还算是可以。这是河南卫视《中秋奇妙夜》的第一个优点。

第二个优点则是,较为精准地找到了一些文化符号和文化标签。比如说,找到的释家的标签是僧人西去。找到的道家标签是阴阳太极。找到的儒家的标签是“天下苍生”,尤其是南渡的苍生们等等。释家和道家的内容,还是标签太大了,不精细。节目当中,儒家的“天下苍生”找到的几个符号内容,则相对精细一些。这也是《中秋奇妙夜》的最大精细。

《中秋奇妙夜》河南卫视首播,优缺点并存,传统文化的符号化

儒家标签这个,简单聊几句。这次的奇妙夜,是女主角找阿爷(父亲)的主线。这位阿爷,是在古代盛世当中当差的,他要去南方找寻民间音乐。显然,这位阿爷承载的是中国传统士人的精神。其中,有一个场景剧,很关键。这位阿爷和另一位同僚说,中原大乱(西晋后期),很多人纷纷南渡,如今,中原盛世太平,而很多南渡的人们并未归乡,所以自己要在盛世去南方找寻他们的音乐,把他们谱写进去。

这就是中国士人精神的细节了,不是大标签了。这个细节,是整个河南卫视《中秋奇妙夜》最好的地方。钱穆老先生曾在《国史大纲》里边讲,中国文化重历史精神,不重具体器物。什么是重历史精神呢?学术研究上,只言片语没法给普通读者、观众讲清楚。但是,用一个阿爷去南方找民间音乐的故事,一下子就“形神兼具”、把道理讲清楚了。为什么要找这些南渡之后的音乐嫩?又为何要把他们谱写到盛世的曲乐当中呢?

《中秋奇妙夜》河南卫视首播,优缺点并存,传统文化的符号化

这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当中的历史精神。这是典型的儒家士人的精神。河南卫视这次的《中秋奇妙夜》在这个层面上,终于把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内容部分讲清楚了。当然,可能普通观众看完了《中秋奇妙夜》之后,依旧对这一点不清楚,甚至于没有太多兴趣。如果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中国历史精神感兴趣了,且愿意更深入了解了,我推荐钱穆老先生的科普性著作《中国历史精神》。读完了这本书,再看很多传统文化方向上的节目等等,会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上了。

然后说说缺点。《中秋奇妙夜》的缺点和问题,其实还都是河南卫视的老缺点和老问题。最为直观的缺点,就是经费依旧不足,制作依旧粗糙,尤其是很多场景、特效,依旧给人一种廉价感。《中秋奇妙夜》当中,很多实景拍摄的内容,都缺少基本的置景处理。我们拍摄古装的内容,实景部分,真的不是找个公园小亭子就可以的,它需要考虑镜头框取、光线处理等等多方面的问题。

《中秋奇妙夜》河南卫视首播,优缺点并存,传统文化的符号化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广寒宫嫦娥和玉兔们跳舞的内容。置景的部分,圆拱门的场景,实在是太粗糙了,三合板刷白灰,然后四角铺鲜花——这是典型的县级婚纱影楼的美术水平啊。类似的例子,在《中秋奇妙夜》当中还有几处。但凡实景,总出问题,河南卫视在美术人才上的短板,还是非常明显的。

特效方面,不忍心批评。应该依旧是经费的问题,部分视觉效果只能算得上是网络电影的水平。比较典型的例子,便是少林寺集体武术动作的内容,实拍的部分,倒是没大问题,但剪辑处理之后,就乱七八糟了,出现各种瑕疵。很多画面,非得用特效,但效果又跟不上,就一股子县城影楼风了。现在的网络电影,在特效制作上,都要比《中秋奇妙夜》好很多。

《中秋奇妙夜》河南卫视首播,优缺点并存,传统文化的符号化

当然,最应该思考的缺点,依旧是找符号、贴标签,无法深入真正的中国文化内里。以往的几个奇妙夜,大多是跳个中国风格的舞蹈,然后让一些河南的老建筑、老景点当背景板,继而用剪辑、特效的方式“乱切”,实现画面的杂糅。这个处理方式,用一次两次,还算凑合,用多了,观众也摸着路数了,就显得味同嚼蜡了。这种画面处理上的“硬切”,其实就是典型的找符号、贴标签。普通观众可能对于这种符号化的内容已经满足了,但是,观众只要略有审美要求,就会发现,它的质感捉襟见肘了。

在这次的“中秋奇妙夜”当中,释家的符号找的是僧人西去,道家的符号找的是阴阳太极。这俩符号,都是老生常谈。而贴标签的方式,依旧是舞蹈加各种符号化内容的乱切。问题不仅仅出在审美的单一上,更出在找寻符号本身的粗浅上。节目的总编导似乎还无法更好地深入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精髓当中去。

《中秋奇妙夜》河南卫视首播,优缺点并存,传统文化的符号化

这一点,我简单聊几句。比如,释家文化,到底对中原文化或者说我们固有的儒家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中秋奇妙夜》上,找符号、贴标签式地搞了一个僧人西去,就显得粗浅了,甚至于文化和文化之间的脉络,根本没有梳理清楚。释家更重内心,而释家之前的儒家,则重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的最后大成,则是宋明儒学,尤其是到了王阳明等人处,这个时候的儒,已经是儒释道一家的儒了。释家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的作用,才是重点,是真正文化层面上的内容。“搞取经”的段子,也就显得粗浅和贴标签了。

综上,河南卫视《中秋奇妙夜》的最大问题,依旧是在传统文化展示上,找符号、贴标签的手法太多,真正深入到文化精髓当中去的部分,太少。还是读书少的问题。置景水平差、特效技术跟不上,都是可以随着经费的增加而产生改善的。但文化修为一直上不去,就只能一直在找符号、贴标签的手法上比划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奇妙夜”理应向更好的水平上发展。(文/马庆云)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奇妙   文化   中秋   符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