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央电视台 > CCTV14在线直播

汇聚多方资源打造新名片、“运河”沿线文旅融合促发展 旅游产业“生机盎然”

发布时间:2024-05-18 15:15:52   作者:青春已去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全国旅游发展大会5月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建设旅游强国作出重要部署。旅游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近年来,各地加大对旅游基础建设的投入,推动旅游服务的升级,挖掘地方旅游资源。

  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黄山、池州、安庆、宣城等城市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旅游经济圈,还与南京至安庆高铁、杭州至南昌高铁联接,直接把游客送到了九华山和黄山大门口。

  青海省正在建设的旅游专用公路——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I期)工程全长大约121.3公里,后期将和西环线对接,组成环湖专线公路。

  青海省青海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小斌称:“今年我们对拥堵严重的路段50公里(二郎剑景区)进行了升级改造,旅游旺季的行车时间由3—4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

  高质量创建青海湖示范区,青海省正在推进茶卡盐湖、金银滩·原子城5景区创建,培育发展生态观光、冰雪旅游等旅游业态。

  一条大运河横跨了北京、天津等8个省级行政区,曾经联通了不同地区的往来。如今,大运河更成为了文化交流的载体、旅游的纽带,带动了沿岸经济发展。

  这两天,在江苏扬州,“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来自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的240余件(套)最新考古出土文物集中亮相。

  如今,扬州古运河水上游火爆“出圈”,游客如织,争相坐在古色古香的画舫里,一边听讲解,一边欣赏运河两岸风光,成为认识扬州、了解运河的最新旅行方式。

  围绕运河沿线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近年来,沿岸各地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内容,推动整个大运河流域的旅游一体化综合体验。无锡清名桥畔运河两岸尽量保存原生态风貌,汇聚成了这里独特的运河水乡文化;淮安勾画“产业、文旅、生态”三张画卷,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宿迁文化地标陆续“上新”,古老的“黄金水道”焕发出新的活力。

  江苏省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孟爱民称:“统筹优化大运河沿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面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

  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旅游创收、旅游就业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已建成旅游景区1.57万家,其中5旅游景区339家。全国旅游景区的县域覆盖率由2012年的73%提升至2023年的93%,旅游景区成为旅游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全国旅游景区直接就业人数超过160万人,带动就业总数超过1000万人。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