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央电视台 > CCTV1在线直播

尕海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候鸟翩跹描绘诗意夏日美景)

发布时间:2024-05-20 09:07:09   作者:梦初醒处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尕海湿地位于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是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黑颈鹤、黑鹳等候鸟的“家”。眼下,随着当地天气转暖,这些候鸟也陆续进入繁殖高峰期。

  每年3月的时候,各类候鸟就会从南方返回到尕海湖。而进入到5月,就会进入繁殖高峰期。在尕海湖的湖面上、沼泽里,还有草丛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类候鸟正在筑巢产卵、繁育自己的后代。

  在尕海湖岸边可以看到,很多鸬鹚正在孵化自己的“孩子”,与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湖面,构成一幅诗意的夏日图景。

  记者还拍摄到了多只黑颈鹤活动的画面,它们在沼泽里“成双成对”,或悠然漫步,或低头觅食。工作人员介绍,再过几天,这些黑颈鹤也将开始孵化。

  目前,在尕海湖繁殖的水鸟已经达到80种。为了避免鸟类在繁殖期受到外界的打扰,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在重点区域、重点鸟类繁殖地段派专人进行看护。

动态监测湿地候鸟 人工鸟巢布设成功

  除了要保护正在坐巢的候鸟不被外界打扰,保护区工作人员还要通过各种手段对繁殖期的候鸟进行动态监测,为下一步候鸟保护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一大早,尕海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忙活起来。他们要去查看今年新布设的人工鸟巢是否有鸟类筑巢,同时还要在鸟巢附近布设红外相机。

  尕海湖现在的水域面积有2700多公顷,湖中有大小不一的浮岛,这也是许多候鸟筑巢产卵的理想地点。因此,它们也被称为“鸟岛”。其中,鸬鹚的巢较为特别。

  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鸟类都能像鸬鹚一样,能为自己筑起一个安全的巢,因此就需要布设人工鸟巢。

尕海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候鸟种类增加

  如今的尕海湖美如画卷,但曾经由于过度放牧、水土流失等因素,先后三次干涸,湿地也大幅萎缩。为了保护好尕海湿地,当地持续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如今,尕海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这几天,在尕海湿地,新一轮生态修复项目已经启动,保护区管护中心在组织人员补播牧草、施肥,同步开展鼠害防治工作,让牧草能健康生长。

  据介绍,从2014年到现在,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先后实施了尕海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等项目,尕海湖的水域面积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500公顷增加到2700公顷,蓄洪和调节气候的能力不断增强,沼泽湿地的面积也恢复到了1.2万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尕海保护站回收的红外相机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等也频频亮相。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