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安徽电视台 > 蚌埠生活在线直播

孙皇后为什么是妖后(孙皇后为什么是妖后)

发布时间:2022-05-19 11:32:22   作者:相见陌路   来源:用户分享   我要投稿

孙皇后为什么是妖后(孙皇后为什么是妖后)

孙皇后为什么是妖后,前段是时间,《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在各大平台上热播,大家关注明代文史也持续上升,下面分享有关于孙皇后为什么是妖后的相关信息,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孙皇后为什么是妖后1

历史上的孙若微被称为“一代妖后”,一是因为她心机深沉挤走了胡皇后自己上位,二是因为她垂帘听政时期放纵宦官王政揽权扰乱朝纲。但在电视剧中,编剧却将她塑造成了一个有智谋、有才德的传奇女子,与历史大相径庭。孙氏原本只是县里的一个主簿之女,身份并不怎么尊贵,但她在县城中以貌美娴淑而闻名,恰巧当时太子妃的母亲彭城伯夫人就住在这里,她也听说过孙氏的美名,有一次彭城伯夫人就和太子妃张氏提起了她,张氏知道以后十分高兴,因为她的儿子朱瞻基已经十岁了,是时候挑选未婚妻了,于是张氏便将人选告诉了明成祖,孙氏自此入宫。

朝夕相伴,贵妃宫中独宠

孙氏入宫后,除了服饰朱瞻基的衣食起居,还要在未来婆母的手里学习宫廷礼仪,每天都很忙,但孙氏聪慧,礼仪方面总是一点就通。再加上孙氏长得好看,又和未来老公日日相处处出了感情,朱瞻基甚至还发誓自己日后一定要娶孙氏为妻,那叫一个海誓山盟。但等到册封皇太孙妃大典的时候,明成祖却将胡氏胡善祥册立为朱瞻基的妻子,而只给了孙氏一个嫔位,朱瞻基的心里一直都很不满意。等到明成祖和明仁宗相继去世,朱瞻基登基,即明宣宗,他当了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孙氏立为贵妃,并处处为她破例,孙氏盛宠一时。

生下长子,宣宗为她废后

朱瞻基登基之后不久,孙氏就生下了皇子朱祁镇,这是朱瞻基的第一个儿子,他越来越宠爱这个女人。而与此相对的,皇后胡氏的地位也越发尴尬了,胡氏人很贤惠,但架不住这么多年只生育了两个女儿,偏偏胡氏是个贤后,她常常劝说朱瞻基不要沉迷打猎等与政务无关的活动。刚开始,朱瞻基还能耐着性子听从胡氏两句话,但日子一久,他就不耐烦了,甚至起了废后的心思。在孙氏的撺掇下,胡氏被迫“自请废后”,原因就是无子多病,但其实,胡氏没有什么过错,只是不会或者说不想讨男人欢心罢了。胡氏被废后,孙氏就成功上位当了皇后,儿子是太子,皇帝对她恩宠有加,这滋味可美得很。

垂帘听政,致使宦官乱政

好事不长,朱瞻基因病去世,太子朱祁镇9岁登基,成了明英宗,太皇太后张氏把控朝局,政治还算安稳。等到太皇太后去世,孙氏就得意了,她开始垂帘听政,但她本事不大,谋略和眼光都不如太皇太后,这也导致了宦官王政大肆揽权而孙氏只能眼睁睁看着,当时的朝廷一片混乱。后来的朱祁镇在王政的唆使下北征,结果被敌军抓了,孙氏只好立朱祁钰为帝。在朱祁镇被迎回宫之后,朱祁钰就将他囚禁起来,孙氏利用自己的势力保住了儿子和孙子的命,直到朱祁钰重病,孙氏才联合朝臣将朱祁镇重新推上皇位。

孙皇后为什么是妖后2

《大明风华》中极力塑造的女主角孙若微,是一位让人敬佩的女性。其中最能说明问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摸骨后,称她是:半个女主,其实就是半个武则天。

这个评价可谓太高了。由此奠定了孙若微这个人物的整体基调:能改天换地的女汉子!

果然,随着她成为太后,北京保卫战开始了,孙若微纵马出城,振奋明军士气的那一刻,她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随后立朱祁钰为皇帝,放权于谦。

一系列操作下来后,仿佛她才是北京保卫战的第一功臣,力挽狂澜,挽救大明的最牛之人。

看一下剧中的孙若微身份是靖难遗孤,动荡之下被父亲好友孙氏收养。

剧中身怀父仇家恨的孙若微闯进了朱瞻基的生命,为她之后经历六朝五帝的传奇一生写下了开头。

在天真烂漫时遭受灭门之灾,在愿意淡忘仇恨与相爱之人厮守时被迫分离,在儿子健康丈夫疼爱时,朱瞻基却英年早逝,孙若微的幸福,一次又一次被打破。

从一介平民成为集皇帝千万宠爱一身的贵妃,再到皇后、太后,这不平凡的一生从来不是无争无抢就得到的。

“一代史家,千秋史笔”的蔡东潘曾这样评价孙若微:“孙贵妃体态妖娆,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悦上意,几把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

”甚至被称为“一代妖后”,此般“咄咄逼人”之势的评价,到底为何?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身为正室的胡善祥被立为皇后,而孙后被册封为贵妃。

明宣宗对孙后感觉深厚,对正室胡善祥却不怎么样,只是因为母亲张太后说二人地位已定才勉强立胡氏为后。

宣德二年十一月,孙后生下了明宣宗长子朱祁镇,明宣宗因此越发宠爱孙后。

但胡皇后并没有过错,能让皇帝找到过错的大概只有一条无子吧!

于是明宣宗就以这个理由逼迫胡皇后自己上表请辞后位。

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如愿废黜胡皇后,让她去长安宫做了个道姑,名曰“静慈仙师”。

之后不久明宣宗下诏册封他一直情深意重的孙氏为皇后。

《大明风华》中的胡善祥工于心计,城府很深,是个名副其实的蛇蝎美人。

可历史上的胡善祥却是举止端庄、妩媚顺态,日常生活起居都很朴素的人,也就是大多数男人都喜欢的那种贤妻良母类型。

然而,贤妻良母的女人往往容易吃亏,胡善祥虽然很贤惠,但却始终无法令朱瞻基对她真正动心。反倒是身为皇太孙嫔的孙氏得到了万千宠爱。

虽然无法证明孙氏是个“心机婊”,但从她备受宠爱的地位就可以看出,她的手段绝对比胡善祥高出一大截。

朱瞻基当上皇帝后,胡善祥被册封为皇后,孙氏成了孙贵妃。

表面来看,胡善祥似乎是中宫之主,可实际上在后宫真正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却是孙贵妃。

胡善祥为人不争不抢,这又使她更加被冷落了。

再说一下夺门之变。的人。

孙太后对夺门完全不知情吗?

不,孙太后对夺门态度明确,石亨等人“先密白太后,许之”(《明史》)。

究其原因,一方面英宗作为孙太后的孩子,自然护短。

但孙太后在英宗被囚禁七年中没有任何动作,证明孙太后绝不是谋求一己私利之人,绝不会为了自己利弊,惹得天下动荡,她只是在代宗无后且病危之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孙太后身处在比较特殊的年代,经历了五朝六帝,但从来不会主动的接管政事,反而是被动的掌握大权,并从中力挽狂澜,可以说对大明有一定的贡献。

当然后宫不掌权其实也是上的一种进步,让明朝少了外戚之患。

公元1462年,孙太后离世,和明宣宗合葬在景陵中!

汤唯饰演的的孙若微进了宫,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她不能刚葬了父亲,转眼满身鸡血地开始宫内进阶。

从这点看,孙若微这个角色就与普通古装剧的女主角不同,她很慢热,也很真实。

在短时间内迅速经历人生两件大事,换谁都会有点蒙圈,这时孙若微需要的不是一盆从头浇下的.冷水,而是一个真心愿意等她

所以朱瞻基对她说,你与之前不同,你今年不与我聊,今年不与我交心,我等你到明年。

孙若微选择了朱瞻基,这个赌不输。

细细盘点这些话语,汤唯演的孙若微真的可。

孙若微送朱祁镇出征这一段,小编来来回回看了不下三次。因为在这里,孙若微对朱祁镇有一番母爱真心剖白,非常感人。孙若微这么对儿子说:"人都说母子连心,你这一走啊,我这颗心就茫茫然哪。"也许恍惚一看,会觉得没什么,但是根据剧情仔细一想,朱祁镇自小就没离开过孙若微,这头一次离开就是去战场,孙若微真的是舍不得又没办法,完全放心不下。多少个午夜梦回,孙若微看着远处,都在感叹"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朱棣在生前承诺她会给靖难遗孤一个交代,但随着朱棣的驾崩,这件事就被搁置了,而朱高炽刚继位,就要借着宣布遗旨的机会,赦免靖难遗孤!付出了那么多年努力,全力以赴的一件事,终于成功了!孙若微听到这个消息先是没反应过来,反应过来后情绪非常激动,带着哭音大声说:"皇帝慈悲"!她这里的演绎真的把小编给感动到了啊!

孙皇后为什么是妖后3

孙氏的出生年月不详,史书记载她是山东邹平人,其父是永城县主簿孙忠。她自幼聪慧,漂亮。恰好明仁宗张皇后的母亲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经常出入皇宫,并在张皇后的面前说孙氏非常贤德。有了她的推荐,十岁左右的孙氏才得以进宫。

当时朱棣让时为太子妃的张皇后亲自教孙氏宫中礼仪,足以看出朱棣对这个孙媳妇的重视。不久,朱瞻基成婚,济宁胡氏,也就是后来的胡皇后为正妃,而孙氏只为嫔。为此,彭城伯夫人经常跟张皇后抱怨,但张皇后贤良淑德,不言此事。

在朝夕相处中,孙氏与朱瞻基也积累了深厚的感情。宣德元年,朱瞻基登基为帝,按照旧时礼制,胡氏被封为皇后,孙氏被册封为贵妃。孙氏的发迹,可以说时母凭子贵。她先为朱瞻基生下一个女儿,后又生下明宣宗的长子朱祁镇。而胡皇后,只生下了两个女儿。有了皇子,明宣宗对孙氏的宠爱更上一层楼。

之后,明宣宗以胡皇后无子为由,逼迫胡皇后让出后宫之主的位置。为了废后,他还召集大臣们商议,声称自己年过三十才有了儿子,自古就有母从子贵,但皇后该怎么处置?同时,他还列举了胡皇后的一些过失。孙氏内心对皇后之位觊觎已久,却假意推辞说:“皇后病好之后,肯定能生下皇子。”

宣德三年,胡皇后被废,退居长安宫,由孙氏接任皇后之位,一统后宫。胡皇后被废,孙氏在背后出了不少力,在明宣宗面前吹了不少风。不想办法挤走胡皇后,孙氏怎么能得到后位?张太后怜悯胡氏,遂经常召居她住在清宁宫,内廷朝宴时,还让她坐在孙氏之上。对此,孙氏非常不满,明明自己才是一国之后,而胡氏只是一个废后,凭什么坐在自己的上方?

宣德十年,明宣宗驾崩。次年,孙氏的儿子朱祁镇登基,故她被尊为皇太后。正统十四年,朱祁镇不顾于谦等人的劝阻,执意御驾亲征,前去讨伐来犯的瓦剌,结果被俘,明朝陷入空前危机。孙氏听从于谦的意见,固守京师,让庶子朱祁钰即位,才逐渐稳定了局面。

儿子被俘,孙氏四处筹措珍宝,企图将这些作为赎金,迎回儿子。朱祁镇回到明朝时,早已改朝换代,权力谁会不喜欢?所以,朱祁钰没有将皇位还给他,还将他软禁起来。没过几年,朱祁钰去世,朱祁镇趁机联合朝中大臣发动,夺回了皇位。

天顺六年,孙氏去世,与明宣宗合葬在景陵。虽然她在明朝为难之际,摒弃了朝中部分大臣迁都南京的提议,固守京师,成功保卫了明朝的统治。但她对胡皇后所使得手段,加上任由大宦官王振祸乱朝政而坐视不管,让自己被后世饱受批评,被称为“一代妖后”。

朱佑樘是历史上,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度的皇帝,没有妃嫔,只有一个皇后。说实话,就这么一个条件,便能够秒杀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

朱瞻基被人戏称为蟋蟀皇帝,因为这个皇帝平日里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斗蛐蛐。不过朱瞻基是一位比较勤勉的皇帝,创造了一个短时间的太平盛世。

从辈分上来说,朱瞻基是朱佑樘的曾祖父,朱瞻基生了朱祁镇,朱祁镇生了朱见深,朱见深生了朱佑樘。那么这两位皇帝,哪一位更加出色呢?

朱瞻基治国有方,政务上略胜一筹。

朱瞻基的父亲是朱高炽,也就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继位以后,仅仅8个月就去世了,被称之为明仁宗。朱瞻基基本上就是紧跟着朱棣的步伐,做了皇帝。

八月壬戌,汉王高照反。丙寅,宥武臣殊死以下罪,复其官。己巳,亲征高煦,命郑王瞻、襄王瞻墡居守,阳武侯薛禄、清平伯吴成将前锋,大赉五军将士。辛未,发京师。辛巳,至乐安,帝两遣书谕降,又以敕系矢射城中谕祸福。---《明史》

朱瞻基在位时间不长,只有10年,38岁的朱瞻基英年早逝,被称为明宣宗。而他们父子俩所创造的盛世,也就被称为仁宣之治。

其实从做皇帝的时长来说,我们一眼就能看得出,仁宣之治的主角,其实就是朱瞻基本人。他是在太平时候做了皇帝,又保住了天下太平。

他在位期间,在军事上,平定了叔叔朱高煦的叛乱,并且收兵交趾,承认交趾附属国的地位,为边疆安宁做出了让步。

在政治上,朱瞻基重视吏治的整顿,太平盛世容易出贪官,这是整治的目标。朱瞻基希望与民休养生息,保证国家的太平。

在任用人才方面,朱瞻基手下能人辈出。文臣有三杨,也就是杨士琦、杨荣以及杨溥等人,武略上有张辅、于谦等人才。

朱佑樘在治国这方面,比起曾祖父朱瞻基,的确是要差了一点。由于出身低调,所以朱佑樘的性格也非常温和仁慈。

所以他治国的大致方针,那就是休养生息。在军事上他没有什么建树,当时也是太平时候,所以没有仗可以打。

在政治上,朱佑樘惩治,只不过因为仁慈的原因,力道不够。任用刘大夏、王恕等人执政,创造了弘治中兴的小盛世。

朱佑樘私生活无敌,完胜朱瞻基。

朱佑樘是个勤俭持家的好男人,我们古代的婚姻关系,大致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其实这么总结就是文人为了给自己辩解,说点好话。

所谓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还不就是找了很多女人回家?有一个正牌妻子,难道就能否认那么多小妾不是你的女人吗?当然不行。

曰赞曰: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明史》

历史上若干小妾上位的事情,数不胜数。而且古代很多人娶妻子是媒妁之言,而娶小妾才是真正的爱情,这也是比较无奈的一件事。

由此可见,根本就没有多少人会严格尊崇一夫一妻制度,更别说皇帝了。按照我们的理解,皇帝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还有后宫佳丽三千人。

这一箩筐的女人,都是皇帝可以霸占的。当然,事实上他们也不可能霸占这么多女性资源,只是拥有这方面权力罢了。

大多数皇帝都有不少女人,就算光绪皇帝这种女人比较少的,也有一个皇后,两个妃子。可是朱佑樘与之完全不同,他一生真的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张皇后。

每天下朝了他只去皇后那边睡觉,压根就没有立过什么妃子、美人,也没有跟宫女厮混过,对皇后是百分之百的忠诚。

反观明宣宗朱瞻基,光有记录的女人,他就有14个。其中皇后有两名,当然了,这在历代皇帝当中,算是很普通的成绩了。

毕竟唐朝的唐玄宗,后宫光有记录的女人就有38个,次一个级别的晋武帝,他后宫也有28个女人被正式册封的。

朱瞻基的成绩跟这两位大神比起来,的确不算什么。可是跟朱佑樘比起来,可就差不少了。所以说朱佑樘在私生活方面,的确完胜很多著名的帝王。

皇帝孩子少,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遵守一夫一妻制度,这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可是朱佑樘因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只有一个儿子。

张皇后与朱佑樘患难与共,彼此感情十分融洽,两个人一共生了三个孩子,两个皇子,一个公主。分别是长子朱厚照、次子朱厚炜以及太康公主。

十六年三月辛酉,未除服,特命袭封。丙寅,武宗崩,无嗣,慈寿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遣太监谷大用、韦彬、张锦,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以遗诏迎王于兴邸。夏四月癸未,发安陆。癸卯,至京师,止于郊外。礼官具仪,请如皇太子即位礼。---《明史》

不过很可惜的是,朱厚炜和太康公主,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所以朱佑樘只剩下了朱厚照这么一个儿子。

换做普通人家也就算了,毕竟没有江山需要继承,就算没有儿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朱佑樘不同,他是有大明江山需要继承的人。

皇位无人继承,非常容易引发朝局震荡,到时候倒霉的不还是老百姓吗?朱佑樘只剩下一个儿子朱厚照,所以在传位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且不论朱厚照这个人到底靠不靠谱,人丁单薄之下,朱佑樘这一脉,其实很难延续下去。朱厚照这个皇帝褒贬不一,最关键的是,他没有儿子。

结果导致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位,彻底断了朱佑樘这一脉。此后的历史我们都知道,朱厚熜和他孙子朱翊钧两个人,把大明王朝搞得稀巴烂,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了。

皇帝跟普通人不一样,他享受到了普通人享受不到的快乐,就必须要承担普通人无法承担的责任。生儿子就是皇帝的重要责任之一,至少可以择优选择,而不是无可奈何。

总结:朱瞻基还是比朱佑樘更有个性。

朱佑樘的种种行为,让我们觉得他就是一个十分仁慈的普通人。他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掌管国家大事,却没有任何皇帝的架子。

相比较而言,朱瞻基就活的比较有个性了。他治理国家有自己的方略,打仗平叛也丝毫不畏惧,可是闲暇的时候,居然可以和一群小太监跪在一起斗蛐蛐。

个性如此鲜明的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很少可以看到的。朱瞻基鲜明的个性,体现出他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灵气的人,相比较而言,中规中矩的朱佑樘,就显得有些死气沉沉了。

参考资料:《明史》

朱瞻基和朱祐樘都是明朝的有为之君。一位开创了“仁宣之治”,另一位打造了“弘治中兴”,从功绩这一点上看,二人是不分高下的。但我们今天不论别的,就论人性这一点,还是朱祐樘要高一些。

比较“幸运”的人生

朱瞻基是很幸运的,从出生那一天起,他就有可能成为大明未来的君主,特别是在朱棣靖难成功后,这种可能性达到100%。

不过朱棣当时只是封于北平的藩王,即使朱瞻基是他的长孙,最多不过承袭燕王之位,为何我说他有可能成为大明未来的君主?

因为就在朱瞻基出生前几日,朱棣还在为一个“决定”而苦恼。

反?

不反?

最终朱棣还是决定了反!一声刚出生婴儿的啼哭促使他做出这个英明的决定,就在朱瞻基出生这晚,朱棣在睡梦中梦见自己的父亲,父亲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在古代,大圭是权利的象征。

这次梦中托付让朱棣下定了决心,他认为是刚出世的孙儿给他带来了吉兆,再瞅朱瞻基的眉眼和自己都很像,一脸的英气,不禁大悦:“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朱瞻基)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比长,嗜书,智识杰出。

朱瞻基比他老爹要幸运得多,想那朱高炽在太子监国的位置上干了二十多年才熬到皇帝的大位,而朱瞻基只等了十个月。一年的时间不到,大明帝国就迎来了他新的主人:朱瞻基。

相对“不幸”的人生

朱祐樘,一个被称为史上最“贤明”的皇帝之一,这个贤明不仅说的他为帝勤奋,也是讲的他为人仁慈宽厚。

朱祐樘的母亲是在战乱中被俘后,献入宫的宫女。

“母淑妃纪氏,成化六年七月生帝于西宫。”

当时主政的是明宪宗朱见深,朱见深的人生同样不幸,即使他是太子。在他年纪还小的时候,父亲在土木堡被活捉的消息传入他的耳中,他害怕极了,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后来叔叔继承了皇位,在老祖宗张太皇太后的下,朱见深保住了太子之位。好景不长,叔叔朱祁钰不愿把皇位还与他们家了,朱见深被废了。

不久后的宫廷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政客徐有贞伙同武将石亨、太监曹吉祥发起,迎回太上皇朱祁镇复辟。

朱祁镇被也先放回后,当时朝中已有皇帝朱祁钰,于是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

朱祁镇重新当上了皇帝,朱见深也重新成为了太子,直至朱见深继位为帝。一段孽缘也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与万贵妃的不伦之恋

“土木之变”后,朱见深整日担惊受怕,怕他的叔叔,此时已成为皇帝的朱祁钰对自己使出什么手段。在这几年,朱见深的人生是灰暗的,好在还有她。

这一年,朱祁钰暂替皇帝位,朱见深成为太子,宫女万氏被派去照顾朱见深。这一年,万氏十九岁,朱见深两岁。

朱见深从小便离开了母亲,而年纪较长的万氏在他身边照顾他,长此以往,朱见深对万氏产生了一些特别的感情。

在朱见深即位后,万氏成为贵妃。朱见深有多宠爱万贵妃呢?

当时的吴皇后见不惯朱见深宠爱万贵妃,一气之下对万贵妃用了杖刑,结果因此被宪宗废后。如此,朱见深对万氏的宠爱可见一斑。

朱见深极大的宠爱也造成了万氏在后宫作威作福,因为自己没有子嗣,所以她不允许后宫中有任何孩子,朱见深的血脉全遭万氏的迫害。

朱祐樘是比较幸运的,他的母亲纪氏只是一个小宫女而已,机缘巧合下得到朱见深的临幸怀上龙子。但她的日子并没有因为这个孩子的到来而好过,反而更难了一些。

皇帝不知道他怀上了自己的孩子。

万贵妃不允许后宫中有孩子的声音。

即使纪氏日瞒夜瞒,肚子却是一天天大了,最后万贵妃也知道了。她很生气,于是派自己的亲信太监前去将新生的幼儿溺死,天可怜见,或许是他觉得自己的罪孽太大,这一次他选择放过。

这位老太监在此不得不提一下,他叫做张敏,而他这一生最大的功绩或许就是放过了朱祐樘。总之朱祐橖活了下来,而他的到来使这个在万贵妃笼罩下死寂的后宫出现了一些生机。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非常感人

所有人都选择保护这个孩子,在这勾心斗角的后宫内,他(她)们有了同一个敌人:万贵妃。即使他(她)们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小朱祐樘就这样在危难的环境中开心的生存了下来,他天真无邪的笑声给那些在宫中生活了一辈子的太监、宫女心中带去了一些慰籍,他们会省下每月微不足道的例银,偷偷给他买些糖果吃。就这样,朱祐樘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艰难而又快乐的生存了下来。

风雨过后的彩虹

事情发生在那个晌午,太监张敏正给皇帝梳弄着头发,然后他听到皇帝的悲叹:为什么我就没有儿子?

张敏顿住了,他在犹豫要不要告诉朱见深真相,告诉他你还有一个儿子,就生活在这宫城内。他为何要犹豫?因为讲出来他可能会死,但想到那个孩子稚嫩的脸庞后,他决定了。

皇上,您还有一位皇子啊!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然后迎来的是皇帝的喜出望外和质疑。张敏这才将故事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当皇帝见到小朱祐橖时是那么的喜悦、兴奋,而接下来迎来的是万贵妃的抱负。

张敏死了、朱祐橖的母亲纪氏也死了,在万贵妃准备继续迫害朱祐樘时,周太后站了出来,她将朱祐樘领回自己的宫中。万贵妃再厉害还能厉害过太后?

这就是朱祐樘的第一段人生。

人性

在将朱瞻基与朱祐樘对比过后,我发现这两位不相伯仲,在施政上,朱瞻基开创了“仁宣之治”,而朱祐樘也打造了“弘治中兴”。从做皇帝这个大方向来比是难分高下的,所以我决定从小节来比,也就是感情,或者说人性。

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的“发妻”,第一任皇后,朱棣亲自指认的她为皇太孙朱瞻基的媳妇。而胡皇后本人也素有贤名,但最后却因莫须有的理由被废,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上至太后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没有人认同朱瞻基干的这件事情。

但在朱瞻基的坚持下,胡善祥终究被废,即使朱瞻基曾亲口说过“她没有过错”,但胡皇后、朱瞻基的结发妻子,最后还是被废了。

反观朱祐樘,他除了比自己的老爹能干以外还遗传了朱见深最大的优点:专一。

他一生只娶了一位张皇后,在古代皇帝动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环境中,朱祐樘是独一无二的。

在这一点上,朱瞻基是如何也比不过朱祐樘的。

最后的一些话

童年的苦难经历并未使朱祐樘变得冷酷无情,反而让他越发的宽厚仁慈,人性的光辉从来不会被任何丑恶掩盖!

他的一生没有干出过什么大事,但也没有什么错误,而明朝在他的勤政、励精图治之下,也迎来了新的高峰。

而朱瞻基呢,虽然他也很出色,但他始终不能直面那个女人。那位什么过错都没有,结果却遭受奇耻大辱的女人。(废后如同休妻,对于平常女子尚是耻辱,何况皇家乎。)

【end】

参考文献资料:《明史》

朱瞻基是朱佑樘的曾祖父。

排辈依次是: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佑樘。

朱佑樘在明史里评价高于朱瞻基,这从他们的谥号就能看出,朱佑樘是明孝宗,朱瞻基是明宣宗。

朱瞻基时期历史称为“仁宣盛世”,朱佑樘时期称为“弘治中兴”。

总体,两个人都不错,在历史上评价都较好,如果非要一比高下,史学届普遍认为明孝宗更好一些,这里不是指能力。

1、经济

朱瞻基的“仁宣盛世”是可以媲美西汉“文景之治”的。经济总体水平要好于“弘治中兴”,不过朱瞻基是一脉相承于朱元璋、朱棣、朱高炽,这个时期是明初开国时期。开国初期一般都吏治相对清明,只要统治者实行“与民生息”的国策,都能开创盛世。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很多都在开国后,经过三四代,创造这样一个盛世。而“弘治中兴”相对较难,经历了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的打击,朱见深成化年间的一番折腾,还能开创中兴局面,很不容易。从历史上看,中兴很少,“同治中兴”除外,他名不符实。所以,经济上朱佑樘略胜一筹。

2、政治

政治上,整治吏治,发展生产,爱惜民力这些都是好皇帝做的事,但作为皇帝,在政治上最重要的是制定国策和选拔贤能。朱瞻基选用了杨士奇、杨荣、杨溥,人称“三杨开泰”,朱佑樘选用了刘大夏、王恕、刘健、谢迁、李东阳,可以说,二人都很有识人之能。不过,在国策方面,朱瞻基让太监参与批红,教太监认字,可以说为明后期宦官乱政留下一大隐患。因此,在政治上,朱瞻基略逊一筹。

3、军事

在军事上,朱瞻基随祖父朱棣五出漠北,以将校身份参与军机,登基以后,更是御驾亲征,擒拿了反叛的汉王朱高煦,因此在军事上朱瞻基完胜。

4、生活

生活上,朱瞻基开了明朝历史上“废后”的不好先例,朱佑樘却一生只娶了一个老婆,没有妃嫔。朱佑樘完胜。不过,朱佑樘只有一个儿子,导致后来他儿子明武宗朱厚照死后,他这一脉断绝。但我不认为是老婆少的缘故,这应该是生理问题了,不在生活领域讨论。

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2],(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朱瞻基(1398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号长春真人,明朝第五位皇帝[1](1425-1435年在位)。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母为诚孝昭皇后张氏。[2]

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明成祖朱棣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皇太孙,多次跟随朱棣征讨蒙古。[3]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停止用兵交趾。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于谦、周忱,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的发展,史称“仁宣之治”。提升内阁地位,教导宦官读书参政。 朱佑樘是历史上,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度的皇帝,没有妃嫔,只有一个皇后。说实话,就这么一个条件,便能够秒杀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 朱佑樘在治国这方面,比起曾祖父朱瞻基,的确是要差了一点。由于出身低调,所以朱佑樘的性格也非常温和仁慈。

  所以他治国的大致方针,那就是休养生息。在军事上他没有什么建树,当时也是太平时候,所以没有仗可以打。

  在政治上,朱佑樘惩治,只不过因为仁慈的原因,力道不够。任用刘大夏、王恕等人执政,创造了弘治中兴的小盛世。 明宣宗朱瞻基,光有记录的女人,他就有14个。其中皇后有两名,当然了,这在历代皇帝当中,算是很普通的成绩了。朱瞻基在位时间不长,只有10年,38岁的朱瞻基英年早逝,被称为明宣宗。而他们父子俩所创造的盛世,也就被称为仁宣之治。

  其实从做皇帝的时长来说,我们一眼就能看得出,仁宣之治的主角,其实就是朱瞻基本人。他是在太平时候做了皇帝,又保住了天下太平。

  他在位期间,在军事上,平定了叔叔朱高煦的叛乱,并且收兵交趾,承认交趾附属国的地位,为边疆安宁做出了让步。

  在政治上,朱瞻基重视吏治的整顿,太平盛世容易出贪官,这是整治的目标。朱瞻基希望与民休养生息,保证国家的太平。

  在任用人才方面,朱瞻基手下能人辈出。文臣有三杨,也就是杨士琦、杨荣以及杨溥等人,武略上有张辅、于谦等人才。朱瞻基还是比朱佑樘更有个性。

  朱佑樘的种种行为,让我们觉得他就是一个十分仁慈的普通人。他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掌管国家大事,却没有任何皇帝的架子。

  相比较而言,朱瞻基就活的比较有个性了。他治理国家有自己的方略,打仗平叛也丝毫不畏惧,可是闲暇的时候,居然可以和一群小太监跪在一起斗蛐蛐。

  个性如此鲜明的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很少可以看到的。

朱瞻基比较好。因为他是在太平时候做了皇帝,又保住了天下太平。他在位期间,在军事上,平定了叔叔朱高煦的叛乱,并且收兵交趾,承认交趾附属国的地位,为边疆安宁做出了让步。在政治上,朱瞻基重视吏治的整顿,太平盛世容易出贪官,这是整治的目标。朱瞻基希望与民休养生息,保证国家的太平。在任用人才方面,朱瞻基手下能人辈出。文臣有三杨,也就是杨士琦、杨荣以及杨溥等人,武略上有张辅、于谦等人才。朱佑樘在治国这方面,比起曾祖父朱瞻基,的确是要差了一点。由于出身低调,所以朱佑樘的性格也非常温和仁慈。所以他治国的大致方针,那就是休养生息。在军事上他没有什么建树,当时也是太平时候,所以没有仗可以打。在政治上,朱佑樘惩治,只不过因为仁慈的原因,力道不够。任用刘大夏、王恕等人执政,创造了弘治中兴的小盛世。

朱佑樘是历史上,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度的皇帝,没有妃嫔,只有一个皇后。说实话,就这么一个条件,便能够秒杀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

朱瞻基被人戏称为蟋蟀皇帝,因为这个皇帝平日里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斗蛐蛐。不过朱瞻基是一位比较勤勉的皇帝,创造了一个短时间的太平盛世。

我觉得朱佑樘要比朱瞻基好一些,虽然朱瞻基是朱祐樘的曾祖父,但是朱佑樘比较低调,性格也非常温和仁慈。

而且朱佑樘是个勤俭持家的好男人,在位期间一直坚持一夫一妻制,还将宪宗时期的扭转过来,任用刘大夏、王恕等人辅佐,创造弘治中兴的盛世。

总结:朱佑樘要比朱瞻基要好的多

朱佑樘是历史上,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度的皇帝,没有妃嫔,只有一个皇后。说实话,就这么一个条件,便能够秒杀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

  朱瞻基被人戏称为蟋蟀皇帝,因为这个皇帝平日里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斗蛐蛐。不过朱瞻基是一位比较勤勉的皇帝,创造了一个短时间的太平盛世。

  从辈分上来说,朱瞻基是朱佑樘的曾祖父,朱瞻基生了朱祁镇,朱祁镇生了朱见深,朱见深生了朱佑樘。那么这两位皇帝,哪一位更加出色呢?

  朱瞻基治国有方,政务上略胜一筹。

  朱瞻基的父亲是朱高炽,也就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继位以后,仅仅8个月就去世了,被称之为明仁宗。朱瞻基基本上就是紧跟着朱棣的步伐,做了皇帝。

  八月壬戌,汉王高照反。丙寅,宥武臣殊死以下罪,复其官。己巳,亲征高煦,命郑王瞻、襄王瞻墡居守,阳武侯薛禄、清平伯吴成将前锋,大赉五军将士。辛未,发京师。辛巳,至乐安,帝两遣书谕降,又以敕系矢射城中谕祸福。---《明史》

  朱瞻基在位时间不长,只有10年,38岁的朱瞻基英年早逝,被称为明宣宗。而他们父子俩所创造的盛世,也就被称为仁宣之治。

  其实从做皇帝的时长来说,我们一眼就能看得出,仁宣之治的主角,其实就是朱瞻基本人。他是在太平时候做了皇帝,又保住了天下太平。

  他在位期间,在军事上,平定了叔叔朱高煦的叛乱,并且收兵交趾,承认交趾附属国的地位,为边疆安宁做出了让步。

  在政治上,朱瞻基重视吏治的整顿,太平盛世容易出贪官,这是整治的目标。朱瞻基希望与民休养生息,保证国家的太平。

  在任用人才方面,朱瞻基手下能人辈出。文臣有三杨,也就是杨士琦、杨荣以及杨溥等人,武略上有张辅、于谦等人才。

  朱佑樘在治国这方面,比起曾祖父朱瞻基,的确是要差了一点。由于出身低调,所以朱佑樘的性格也非常温和仁慈。

  所以他治国的大致方针,那就是休养生息。在军事上他没有什么建树,当时也是太平时候,所以没有仗可以打。

  在政治上,朱佑樘惩治,只不过因为仁慈的原因,力道不够。任用刘大夏、王恕等人执政,创造了弘治中兴的小盛世。

  朱佑樘私生活无敌,完胜朱瞻基。

  朱佑樘是个勤俭持家的好男人,我们古代的婚姻关系,大致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其实这么总结就是文人为了给自己辩解,说点好话。

  所谓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还不就是找了很多女人回家?有一个正牌妻子,难道就能否认那么多小妾不是你的女人吗?当然不行。

  曰赞曰: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明史》

  历史上若干小妾上位的事情,数不胜数。而且古代很多人娶妻子是媒妁之言,而娶小妾才是真正的爱情,这也是比较无奈的一件事。

  由此可见,根本就没有多少人会严格尊崇一夫一妻制度,更别说皇帝了。按照我们的理解,皇帝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还有后宫佳丽三千人。

  这一箩筐的女人,都是皇帝可以霸占的。当然,事实上他们也不可能霸占这么多女性资源,只是拥有这方面权力罢了。

  大多数皇帝都有不少女人,就算光绪皇帝这种女人比较少的,也有一个皇后,两个妃子。可是朱佑樘与之完全不同,他一生真的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张皇后。

  每天下朝了他只去皇后那边睡觉,压根就没有立过什么妃子、美人,也没有跟宫女厮混过,对皇后是百分之百的忠诚。

  反观明宣宗朱瞻基,光有记录的女人,他就有14个。其中皇后有两名,当然了,这在历代皇帝当中,算是很普通的成绩了。

  毕竟唐朝的唐玄宗,后宫光有记录的女人就有38个,次一个级别的晋武帝,他后宫也有28个女人被正式册封的。

  朱瞻基的成绩跟这两位大神比起来,的确不算什么。可是跟朱佑樘比起来,可就差不少了。所以说朱佑樘在私生活方面,的确完胜很多著名的帝王。

  皇帝孩子少,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遵守一夫一妻制度,这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可是朱佑樘因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只有一个儿子。

  张皇后与朱佑樘患难与共,彼此感情十分融洽,两个人一共生了三个孩子,两个皇子,一个公主。分别是长子朱厚照、次子朱厚炜以及太康公主。

  十六年三月辛酉,未除服,特命袭封。丙寅,武宗崩,无嗣,慈寿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遣太监谷大用、韦彬、张锦,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以遗诏迎王于兴邸。夏四月癸未,发安陆。癸卯,至京师,止于郊外。礼官具仪,请如皇太子即位礼。---《明史》

  不过很可惜的是,朱厚炜和太康公主,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所以朱佑樘只剩下了朱厚照这么一个儿子。

  换做普通人家也就算了,毕竟没有江山需要继承,就算没有儿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朱佑樘不同,他是有大明江山需要继承的人。

  皇位无人继承,非常容易引发朝局震荡,到时候倒霉的不还是老百姓吗?朱佑樘只剩下一个儿子朱厚照,所以在传位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0

  且不论朱厚照这个人到底靠不靠谱,人丁单薄之下,朱佑樘这一脉,其实很难延续下去。朱厚照这个皇帝褒贬不一,最关键的是,他没有儿子。

  结果导致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位,彻底断了朱佑樘这一脉。此后的历史我们都知道,朱厚熜和他孙子朱翊钧两个人,把大明王朝搞得稀巴烂,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了。

  皇帝跟普通人不一样,他享受到了普通人享受不到的快乐,就必须要承担普通人无法承担的责任。生儿子就是皇帝的重要责任之一,至少可以择优选择,而不是无可奈何。

  总结:朱瞻基还是比朱佑樘更有个性。

  朱佑樘的种种行为,让我们觉得他就是一个十分仁慈的普通人。他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掌管国家大事,却没有任何皇帝的架子。

  相比较而言,朱瞻基就活的比较有个性了。他治理国家有自己的方略,打仗平叛也丝毫不畏惧,可是闲暇的时候,居然可以和一群小太监跪在一起斗蛐蛐。

  个性如此鲜明的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很少可以看到的。朱瞻基鲜明的个性,体现出他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灵气的人,相比较而言,中规中矩的朱佑樘,就显得有些死气沉沉了。

《大明风华》中极力塑造的女主角孙若微,是一位让人敬佩的女性。其中最能说明问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摸骨后,称她是:半个女主,其实就是半个武则天。这个评价可谓太高了。由此奠定了孙若微这个人物的整体基调:能改天换地的女汉子!

果然,随着她成为太后,北京保卫战开始了,孙若微纵马出城,振奋明军士气的那一刻,她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随后立朱祁钰为皇帝,放权于谦。一系列操作下来后,仿佛她才是北京保卫战的第一功臣,力挽狂澜,挽救大明的最牛之人。

但很遗憾,这一切都是假的,连她靖难遗孤的身份都是假的。历史上的孙皇后,素有一代妖后之称。她之所以能进入太子府,完全是沾了朱瞻基老妈的光。因为,朱瞻基的老妈跟孙氏一样,都是山东邹平人。

由于孙氏自幼长得非常漂亮,被朱瞻基的姥姥:彭城伯夫给看中,然后告诉了朱瞻基的老妈,于是太子府内派人来调查一番后,确信,孙氏不但漂亮,且品德兼优。就这样,孙氏被选入太子府,当时她才十岁左右!

所谓,老乡见老乡,朱瞻基的老妈,自然对孙氏关爱异常,手把手地教她宫内礼仪,规矩啥的。当朱瞻基大婚时,胡氏封为太子妃,孙氏则是太子嫔。

不过这个结果,却并不妨碍朱瞻基对孙氏的感情,毕竟两人也算青梅竹马,一起在府内长大的。这段感情,非胡氏可比了,由此也就造成了胡氏的悲剧。

胡氏,即《大明风华》中的胡善祥,其实她才是历史上的贤德皇后。只因没有生出儿子来,就被朱瞻基废掉了。不过真实的理由却是,胡氏天天劝朱瞻基,身为一国之君,别天天游玩,要勤于朝政(车驾颇事游幸。后每乘间规讽,无媚顺态)。让朱瞻基非常不爽。

相反,孙氏由于自十岁起,就跟朱瞻基认识,对他是啥人一清二楚。所以孙氏非但不规劝,反而顺着朱瞻基的性子来。皇上想玩?好啊,我陪着!在朱瞻基面前,从来都是一股妖媚之态。(孙贵妃体态妖娆,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悦上意。)

看看这反差,是不是都能看出来:胡氏才是真正的一国之母呢?所以,孙氏由此就有了“一代妖后”之称。后来,由于孙氏生出了皇子朱祁镇,朱瞻基连忙趁此机会,扶孙氏当了皇后,废掉了胡氏。

朱瞻基废皇后这事,做得实在不咋地,史官都大笔一挥,写道: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

由此孙氏升级,成为孙皇后!在朱瞻基去世后,晋升为太后。在朱祁镇被瓦剌人活捉后,在于谦的劝说和力荐下,孙太后才同意让朱祁钰当皇上。

整个北京城保卫战期间,孙太后唯一关心的,就是身在瓦剌的朱祁镇,多次派人过去送衣服,并给也先送钱物。所以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是于谦的功劳。

可惜,后来“夺门之变”发生时,又出现了孙太后的身影,因为宦官曹吉祥请示过她,得到了她的同意和支持。看到这个记载,其实谁都能明白,为啥夺门之变那么顺利。

不然,一个石亨、一个半仙式的徐有贞,就能干成这么大的事,这不是笑话吗?所谓反常为妖,所以“夺门之变”真正的幕后人,是孙太后!

也正是因,后面有孙太后坐镇,手握兵权的于谦不敢阻止,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这次离奇的事件发生,结束,然后自己被杀掉!全程都不见孙太后影子了,偏偏于谦死后,她才出现,质问朱祁镇:于谦有大功,不该杀!

须知,夺门之变发生在公元1457年的正月十六,而于谦被杀,是发生在正月二十三!

期间最少是七天时间,且杀于谦时动静非常大,史载:天下冤之。可孙太后却能全程不知道,这可能吗?所以别再被《大明风华》骗了,历史上真正的孙若微,堪称是一代妖后!不但能在朱瞻基面前“体态妖娆”,且还能“暗中作妖”,于谦之死,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