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北京电视台 > TV美丽中国在线直播

中国古代九大定情信物(中国古代九大定情信物送男子)

发布时间:2022-05-18 15:04:51   作者:无药可救   来源:网友上传   我要投稿

中国古代九大定情信物(中国古代九大定情信物送男子)

中国古代九大定情信物,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小情侣之间都会互相送定情信物表达自己的爱意,希望两个人可以幸福一辈子,在古代也有送定情信物的习惯,下面分享中国古代九大定情信物。

中国古代九大定情信物1

第一个:簪子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定情信物,古装剧里面也经常出现,因为许多女子都会使用,所以簪子经常被用来作为定情信物,古代的女子如果把簪子销毁,那就是不想继续这段情缘了。

第二个:玉佩

古代的人认为玉是美好的,也是君子的象征,因为古代的人也会把玉当成是定情信物,而这个信物的意思就是,既不要猴急,也不要疏远。


第三个:香囊

古人经常会在身上携带香囊,他们会把中草药装入香囊里面,而这个东西也就成了古人互相赠送的一种信物。

第四个:篦梳

其实这就是一种梳子,意思就是结发同心,对于私定终身的人,意思就是白头偕老,而送梳子的意思就是希望可能一辈子纠缠到老,具有很深的寓意,在一些地方,都会有送梳子的习俗。


第五个:罗帕

其实这是古代传情的一种东西,意思就是缠绵,具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含义,古代的女子在面对自己心上人的时候,十分的羞涩,而罗帕就成了最好的物件了,所以也就被拿来赠送了。

第六个:中国结

这也是吉祥的含义,中国结的意思就是结必有意,意必吉祥,而且中国结是中国十分传统的物件,所以还有和祖先情意相通的含义,因此中国结作为定情信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七个:同心锁

关于同心锁还有一个传说,一个善良的女孩喜欢上了一个忠厚的人,结果她的父亲为了能够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把女儿嫁给了一个官家公子,结果在结婚的时候,那个忠厚的男子把善良的姑娘抢走了,可是被人追杀,最后两人跳下了悬崖,结果人们在山脚下看大了一对石锁,因此同心锁也就成了定情信物。

第八个:手镯

古人戴手镯也是常见的,在蒲松龄里面也有记录,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手镯,送给他留念的桥段。


第九个:耳环

耳环是古代女子佩戴的饰物,在当时的审美观念里面,审美对于耳环是比较常见的了,因此耳环也就成了常见的定情信物。

中国古代九大定情信物2

1、同心锁:伉俪曾盟金石约,生死誓结同心锁。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善良的女孩和的忠厚的后生相爱了,可是做商人的父亲不想让女儿过穷苦的日子,偏偏把她许给官家的公子。婚期来临的时候,后生勇敢地抢出了新娘逃到了山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之际,他们挽着手从山上飞身跳了下去,后人寻找它们的时候只发现了两把锁在一起的石锁。

这是一个美丽的寓言,一个虔诚的祈愿,一个永恒不变的承诺。将一对相爱的恋人名字刻在锁上,将两个人的心紧紧地“锁”在一起,默默无语中已经倾注了自已的爱的同心锁,锁上了,希望一辈子也不打开。去过黄山的情侣们一定不会忘记买一把同心锁,锁在山上,然后一起把钥匙扔进深渊。


2、红豆: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

红豆作为相思寄托之物,古已有之。 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结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目前,相思红豆饰品风靡南国,时尚女性以佩带红豆精美饰品为荣,男女恋人纷纷为对方选择相思红豆饰品表达心中的爱意。

3、梳子:结发同心,以梳为礼。

我国古时候,送梳子代表私订终身,有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的意思。

女子出嫁前,家人为其梳头时也有云:“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愿,也有爱意的传递。因此,不少地方有了情人之间送梳子的习俗。

梳子到处都有卖,也有一些专卖店如谭木匠等,算是如今最容易买到的古礼了,这个元宵,不妨也去买一把梳子情人节礼物,跟心爱的女友结下白首偕老的约定吧。


4、罗帕:帕出佳人分外香,天公教付有情郎。

罗帕是较为私密的东西,古代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的缠绵之意。“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伫立于万花从中,借着帕角的飘忽,暗送秋波,既掩去露齿的尴尬,又平添了几分娇媚,让人怜爱之意顿生。

再加上这个“道具”质地轻,使用频率高,特别容易掉落,古代的典故中,不少青年男女都是通过拾到罗帕而认识,随后相恋。


5、香囊: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晋书.贾午传》中记载了贾充的小女儿贾午与她父亲贾充的幕僚韩寿相恋的故事。幽会时贾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赠,不料上朝时韩寿身上的香味被贾充察觉,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后没有责怪女儿,而是让女儿嫁给了韩寿,并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这西域之香应该由贾午装在自己亲手做的香囊里相赠,才不算辱没了贵重礼物和女儿家的一番情意。《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6、玉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所以《诗经》里有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这就是“结缡”,它后来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清闻人倓《古诗笺》中把“美玉缀罗缨”解释为“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昭昭。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写宝玉和黛玉怄气,将颈上的通灵宝玉一把拽下又摔又砸,惹得黛玉大哭,袭人劝宝玉“你不看别的,你看看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该同林姑娘拌嘴的。”一句话又让黛玉伤心不已,顾不得病抢过玉来,用剪子将自己给宝玉结的穗子剪成好几段。一对痴情的人何苦这样相互折磨,其实林妹妹的一番情深都在这玉玦上,宝哥哥怎么会不知道?

7、缠臂金: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

苏东坡《寒具》诗虽然是写一种叫馓子的食物,但诗中“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的句子更让人联想到一个戴着缠臂金的女子于浓睡未醒中,带出几许醉意的妩媚,由此也可见臂钏为古代女性容色增辉的效果。

8、耳环: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 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9、钗: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续汉书》中说:贵人助蚕,戴玳瑁钗。据《华阳国志》记载:涪陵山有大龟,其甲可卜,其缘可作钗,世号灵钗,可见古人尤其看重玳瑁制成的钗。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而在历代关于分钗寄情的诗词里,最让人伤怀的还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0、簪: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搔头是簪的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何苦这样做呢?还是从心头难以割舍的那份情意吧。


11、手镯: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现在,手镯作为信物的功能越来越淡了,但它仍然是女孩子们手腕上最美的风景线,古典与现代在不经意间暗暗地联系在一起,戴着手镯的姑娘,你可知道古代女性腕上的玉镯常常背负着盟誓的重托?


12、戒指: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隋代丁六娘《十索诗》所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或许可以说明古代,甚至是现代女子对戒指的那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

中国古代九大定情信物3

1.手镯


手镯作为信物的功能越来越淡了,但它仍然是女孩子们手腕上最美的风景线,古典与现代在不经意间暗暗地联系在一起,戴着手镯的姑娘,可能已经不知道古代女性腕上的玉镯常常背负着盟誓的重托了。

人们往往把玉手镯的作用与爱情联系起来,赋予一种美好、浪漫的情怀,在中流行以玉手镯作定情物或聘礼等。

2.缠臂金


“绾臂双金环”指缠臂金,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

缠臂金在流传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女性的爱物,随着礼教的日渐加深,女性连手腕无意中露出来都被认为是失礼,何况是手臂呢?作为臂饰的缠臂金,只能隐藏在越来越长的袖子里,失去了最初的装饰功能。大约从明代晚期后,就淡出了女性扮美的舞台。

3.戒指


佩戴戒指有“男左女右”之分。此外,男子戴在食指上表示求爱,戴在中指的表示正在恋爱,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婚。而女子一般不戴在食指上,其他则与男子相类似。若有人男左女右地戴在小指上,则明确表示自己是独身。

4.耳环


耳环,顾名思义,盼望儿早日归还,俗话讲:不上轿不扎耳朵眼,女儿出嫁的时候,佩戴的饰物!寓意:常回家看看!

5.香囊


香囊的风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有一说,女子佩香囊意谓有所归属,这也是中国不少民族香囊用赠香囊(荷包)来表示爱慕之情的缘故。香囊在我们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它传情达意的密码是多种多样的,含蓄且优美。

6.玉佩


玉佩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数不胜数。它浓集了中华玉石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华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7.同心结


同心结是一种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由于其两结相连的特点,常被作为爱情的象征,取“永结同心”之意。

8.簪


广西东兰一带的壮族、瑶族有击铜鼓祈年的习俗,每年,未婚女子常用银簪连同自己的发辫一起敲击铜鼓,并将银簪作为定情物赠送给在场的意中人收留。这是男女之间最珍贵的礼物,婚后,丈夫要将银簪奉还妻子,插回妻子的头上,以祈愿生活幸福,白头偕老。

9.钗


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国古代很多著作和诗歌中都有关于爱情的美丽诗句和浪漫故事,因为受到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的影响,中国古人不能直白勇敢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只能够通过一些委婉的方式传达情意,所以就有了定情信物的出现。

1、发饰

珠宝首饰是古代女子经常会佩戴的装饰品,也是最常见的定情信物,例如女子头上的发簪,就是男女定情时的传情信物。很多男子想要向一名女子表达心意,往往也会购买发簪送给心爱的女子,越是昂贵的发簪就越能够表现自己的诚意。所以,发簪是昂贵的象征,是爱情的象征。

玉兰发簪,玉兰就是吴奇隆和刘诗诗的定情信物呀,从《步步惊心》里的木兰玉簪,到现实中的木兰。

发钗

隋代发钗作双股形,有的一股长一股短,以利方便插戴,湖南长沙隋墓曾出土银质镶玉的发钗,钗首作花朵形,名为钗朵。中晚唐以后,安插发髻的发钗钗首花饰简单,另有专供装饰用的发钗,钗首花饰近于鬓花。

发梳,则是像梳子而得名的。

2、玉佩

除了发簪、发钗之外,玉石首饰中的玉佩也是常见的定情信物,玉石首饰是古代特别常见的首饰,玉佩更是经常作为定情信物出现,古人嫁娶中的聘礼和嫁妆中都少不了玉佩。尤其是富贵人家、上流社会、书香门第的人,都会佩戴玉佩,这已经成为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在定亲的时候,双方父母往往会交换玉佩作为信物,让有婚约的孩子时刻佩戴。古人有言:“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所以玉佩象征着君子,有着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意,所以古代君子们喜欢用玉佩来作为定情物,显得节制有礼。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3、对半之物

4、手帕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女孩子用手帕了,而手帕于古代的女子是首饰一样的闺私,它通常被叠成同心方胜掖在臂钏里。手帕是体己而温暖的,因此古代女子结拜金兰姐妹也称“手帕交”。在手帕的一角缀上圆环其余三角从中穿过,即称“穿心合”,里面装着的或许就是一场女儿家的心事。

而在手帕上面拴系的小物品又都是一个人最亲密的东西,这一块小小的方巾曾在几千年哑默无声的女性世界里传递了多少情感。于是,它也成了男女传情的良媒。

《红楼梦》中,贾琏试探尤二姐的途径,恰恰是借口向她讨槟榔吃,要过了那个系着槟榔荷包的手巾,然后“暗将自己带的一个汉玉九龙佩解了下来,拴在手巾上,趁丫鬟回头时,仍撂了过去”。

宋人朱敦儒则有一首《浣溪沙》道是:“才子佳人相见难。舞收歌罢又更阑,密将春恨系幽欢。结予同心香佩带。帕儿双字玉连环。酒醒灯暗忍重看。”一位女性送给心上人的礼物正是一方手帕,帕上绣着芳名,一角缝缀着双连玉环,系物的同时也象征着两人的爱情。

漫讶青衫易湿,红绡更是沾满了泪,唐代李节度使姬的诗《书红绡帕》中写到:囊裹真香谁见窃,绞绡滴泪染成红。殷勤遗下轻绡意,好与情郎怀袖中。   

身心并陈的思念就是如此真切的泪如雨下,贞顺自守、寂寞无声的时光里,尺素绫帕承载了古代女性蕴籍绵长的相思和离愁,一程又一程山高水长的等待……

5、红豆

相思豆的由来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在民间,相思红豆和玉一样,是有灵性的开运吉祥神物:定情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结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相思红豆饰品风靡南国,时尚女性以佩带红豆精美饰品为荣,男女恋人纷纷为对方选择相思红豆饰品表达心中的爱意。

结发同心,以梳为礼。

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的意思。 送梳子代表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有结发之意。“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亦是此意。

在中国古代婚嫁中,又有“一梳梳到头,二梳梳到尾,三梳梳到白发与齐眉”的流传。当然在日本是不能送梳子的了。

7、耳环

我国女性用耳饰打扮自己的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锦绣未央》中,承德就送了君桃一对耳环来定情,而最终他们也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了。

8、香囊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9、手镯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10、同心结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多情的古人留下许多与结相关的诗词:六朝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里的“结同心”;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古代男子送给女子的定情物会有很多,比如:

1、缠臂金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用耳饰打扮自己的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从这些定情物来看,耳环和戒指也并不是现代才有的定情物,从古时候开始就是定情物。所以,除了香囊、叉子、手镯、玉佩等,以上三个也可以做为定情物。

古人在定情物上浪漫又随性。他们的定情物讲究“情”而不讲究“物”,一块玉佩、一个香囊、一束秀发,都可以作为定情物,都可以表达自己对爱人的感情。下面,为您盘点我国古代那些别致有趣的定情物。

玉佩

簪子

手镯

花椒

香囊

​头发

同心结

1、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这场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是耶非耶?为了人间有情人终局的美满,只好姑妄信之了。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段写韦皋凭借少翁招魂之术与玉箫的魂魄相会的情节,让现代的人们体会了一个古代痴心女子对薄情人负约的责备。相会以后,临去时玉箫对韦皋说:“丈夫薄情,令人生死隔矣!” 生死隔矣,只缘丈夫对感情承诺的薄情!而怨言竟然是面带着微笑说出来的,这样的微笑却带着何等的沉痛。千载之后,这段文字还让我们读来感慨万千,而古代女子依人为活的命运注定玉箫只能如此。当相思空掷了,还是如此难舍难弃的眷恋,望穿秋水地想念,一枚戒指误了她这一世,她又一往无悔地戴着它到了来世。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隋代丁六娘《十索诗》所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或许可以说明古代,甚至是现代女子对戒指的那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2、耳环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用耳饰打扮自己的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是否也因为这首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悲情?元末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

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朗画眉。

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3.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

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安史乱起,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西狩,马嵬坡六军不发,唐玄宗牺牲了杨贵妃的生命,让她独自去承担酿成国家战乱的责任。杨贵妃被绞杀后,尸体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复西京以后,唐玄宗派人悄悄将她的遗体移葬,办事宦官发现贵妃的遗体只剩下莹莹白骨一架,唯有临死时佩戴在胸前的香囊还完好似昔,他把香囊取下复命。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见到香囊睹物思人,当年骊山歌舞的欢乐宛在,伊人的浓爱只留下眼前这只香囊!他把香囊装入衣袖,不禁老泪纵横。八十年过去后,诗人张祜感叹此物此事,写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诗:

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

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没有人再能为玄宗解开这只小小的香囊了,说不清楚是爱还是恨的情感,除了玉环谁人能解得开呢?

《晋书 贾午传》中记载了贾充的小女儿贾午与她父亲贾充的幕僚韩寿相恋的故事,幽会时贾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赠,不料上朝时韩寿身上的香味被贾充察觉,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后,没有责怪女儿,而是让女儿嫁给了韩寿,并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这西域之香应该由贾午装在自己亲手做的香囊里相赠,才不算辱没了贵重礼物和女儿家的一番情意。《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成泥做土香如故,却为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缠臂金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苏东坡《寒具》诗虽然是写一种叫馓子的食物,但诗中“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的句子更让人联想到一个戴着缠臂金的女子于浓睡未醒中,带出几许醉意的妩媚,由此也可见臂钏为古代女性容色增辉的效果。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她的《恨别》中写道: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

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

在理学禁锢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一位敢于冲破藩篱,热烈追求个人幸福的女子,这首诗表达了她与恋人分别后肝肠欲断的思念,思念使她日渐消瘦,憔悴,以至于缠臂金都松脱了。可惜她到底没有见到她思念的人,因为她爱的人最终选择了逃避,朱淑真只好写下“待封一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后抑郁而终。

5.钗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续汉书》中说:贵人助蚕,戴玳瑁钗。据《华阳国志》记载:涪陵山有大龟,其甲可卜,其缘可作钗,世号灵钗。可见古人尤其看重玳瑁制成的钗。五代诗人汤僧济曾经在井中淘得一支古钗,感慨中赋诗曰: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边,摘花还自比,插映还自怜。

窥窥终不罢,笑笑自成妍,宝钗於此落,从来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鲜,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传。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渊海角信音稀,梦回海辽北,魂断玉关西。月解团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述说金兵攻陷汴京后,词人与自己的爱人分离之痛。十四年间兴亡满眼,再无处追忆旧时明月,这首词因为有国破家亡的背景而显得格外沉痛,词中的分钗在生离死别的大里,也就不是一段仅仅陷于儿女情长的忧思了。

而在历代关于分钗寄情的诗词里,最让人伤怀的还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6.手镯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

“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现在,手镯作为信物的功能越来越淡了,但它仍然是女孩子们手腕上最美的风景线,古典与现代在不经意间暗暗地联系在一起,戴着手镯的姑娘,你可知道古代女性腕上的玉镯常常背负着盟誓的重托?

7.玉佩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

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所以《诗经》里有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这就是“结缡”,它后来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清闻人倓《古诗笺》中把“美玉缀罗缨”解释为“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昭昭。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写宝玉和黛玉怄气,将颈上的通灵宝玉一把拽下又摔又砸,惹得黛玉大哭,袭人劝宝玉“你不看别的,你看看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给同林姑娘拌嘴的。”一句话又让黛玉伤心不已,顾不得病抢过玉来,用剪子将自己给宝玉结的穗子剪成好几段。书中有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一对痴情的人何苦来这样相互折磨,其实林妹妹的一番情深都在这玉玦上,宝哥哥怎么会不知道?

8.同心结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繁钦诗里几次说起“结”,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诗源》里有一个故事,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多情的古人留下许多与结相关的诗词:六朝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里的“结同心”;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里的“结心肠”都表现了对爱情海枯石烂,誓不变心的决心。唐长孙佐转的妻子诗《答外》写她给戍边的丈夫做同心结,用同心结倾诉相思和离情之苦:

征人去年戍边水,夜得边书字盈纸。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答千里。

君寄边书书莫绝,妾答同心心自结。同心再解不心离,离字频看字愁灭。

结成一衣和泪封,封书只在怀袖中。莫如书故字难久,愿学同心长可同。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林逋所作的《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逋终生未娶,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那么这一怀难舍的情愫,却从何而来呢?不由得让人猜测林逋当年是否因为同心结未成,以至苦了自己一生,或许也苦了两个人的一生?

9.簪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搔头是簪的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何苦这样做呢?还是从心头难以割舍的那份情意吧。

10.裙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古时将绢称为纨素,“纨素三条裙”指的是绢做的裙子。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连接群幅也。古时布帛门幅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而有“裙”的名称。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裙子,如:弹墨裙、凤尾裙、月华裙、真珠裙、郁金裙、石榴裙等等。《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这种以百鸟之羽织成百鸟之状的裙子, 由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创制,并在当时贵族女性中广为流行,致使山林中的珍禽瑞鸟被捕杀殆尽,后被朝廷下令禁止。奢华的贵妇毕竟是少数,古代的平民女子都是朴素的戴荆钗、着布裙。因此,“钗裙”也是千百年来我国普通女性的代称。

关于裙子的情愫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武则天一首《如意曲》: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诗是她为谁写下的呢?一样身处于千丈红尘与茫茫人海,人世间的女子哪怕豪气干云如武则天,看到月光里的桂树,仍旧没逃得过夜夜绵长的思念,又有谁能躲得过?

魏晋南北朝以前的情诗,处处都可见到不加掩饰的真挚与炽烈,三国诗人繁钦的《定情诗》也是如此,诗里一对恋人用各种信物来见证他们的爱情,每一信物都被赋予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诗中提到的信物有一些已经远离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一些直到现在还在相爱的人之间传递。

女子给男子

一,内衣。古代女子,贴身必着肚兜或抹胸,上绣各式吉祥图案,少女若以此物定情,少男必时时贴身穿着,其中寓意,自不待言。如果你有钱,自然可以赠送高档的内衣,如三言两拍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珍珠衫便是一件珍贵的定情内衣。

二,头发。古人云:身体发肤,父母所授,不可轻易毁弃。但一旦遇着情郎,自然女大不由娘,管他什么规矩,拿起剪子一铰,一束青丝赠潘安。可想而知,这一束头发,将惹出多少情思!

三,香料。龙涎香是首选,其他有独特芬芳的香料也不失为定情嘉品。试想,一旦你的情郎身上散发某种独特的香气,不是向其他女子暗示此人已经有所归属了吗?这和动物们四处撒尿或以气味占领辖地,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年韩寿偷香的佳话,就是少女送他龙涎香给送出来的。

四,对半之物。将成双成对的物件或搭配成对的物件拆开,各执一半,以表盟约,其作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合同,一式二份,以后哪怕沧海桑田,只要两边的信物对得上,就可以再续前缘。古代少女有将胭脂盒拆开,以盖子送情郎的,有将镜子拆开,以一半赠情郎的。如果现在小女生要学习参照的话,建议将剪刀拆开,各人得一般,或者买一杆称,把秤砣喂情郎,让他铁了心爱你。

所谓“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古人虽然通讯不便,也创造了很多巧妙的方法表达自己珍视的情感,奔放派的诸如彝族小哥哥小姐姐们相隔沟壑遥唱山歌,婉约派的就像《红楼梦》中林妹妹缝给宝哥哥的香囊,丝丝针线切切情深

在古代,这些信物寓意着爱情~

1 古琴

典故:琴瑟在御,岁月静好

在古代,琴瑟和谐代表着夫妻和美,安宁度过美好岁月

2 女儿红

典故:一生一世女儿红

在古代,父亲会在女儿出生时酿一壶酒,在女儿出嫁的时候作为陪嫁

3 玉佩

典故:都道是金玉良缘,胜却人间无数

在古代,玉佩象征爱情的忠贞纯洁

4 梳子

典故: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

5 长剑

典故:剑胆琴心书气味,诗肠酒骨画精神

在古代,手持长剑走江湖,见证了多少江湖儿女的缠绵故事

此处应有反转,说分手时,这些信物会遭遇啥呢?当然是拿去背锅啦!

名场面1:《延禧攻略》中魏姐扔香囊

《大唐荣耀》中舒畅还同心结,秦俊杰哭成狗

放个彩蛋,纯粹博大家一笑~

1、同心锁:伉俪曾盟金石约,生死誓结同心锁。

2、红豆: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梳子:结发同心,以梳为礼。

4、罗帕:帕出佳人分外香,天公教付有情郎。

5、香囊: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6、玉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7、缠臂金: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8、耳环: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9、钗: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10、簪: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11、手镯: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12、戒指: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13、同心结: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14、裙: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15、折扇: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

16、月季: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17、兰草:士与女,方秉蕳兮。

答:古人都用各自独特家传物当定情信物,否则都用同样物当定情信物,以后要发生错误的误认、误情、误信。

三国时期大才子繁钦文辞俏丽,意气昂扬,是曹操颇为喜爱的主薄,他仅存的长诗《定情诗》以铺彩摛文的手法、热情奔放的词句千古流传,惊艳后世。

诗中的连续对答,展现了古代男女守护爱情、见证誓言的十大定情信物。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我国古代女性一种缠绕于臂的装饰,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

以戒指作为定情物,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颇为通用,不过在古代中国用戒指定情的习俗虽由来已久,但此戒指只作为定情物,并不在婚礼上出现。

耳中明珠指的是耳饰,一簪一珥,可伴一生,耳饰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所说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也透露了耳环的确作为定情物在唐代出现,接受与否便成就了悲欢离合。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跳脱即为手镯、腕钏,古人将腕间风流称之为“跳脱”的确别具一格。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女子钟情男子后以腕间手镯相赠的情节,而古典诗词名句中,也一直有关于手镯的唯美意象。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而彩色丝带上佩戴美玉,更是一件定情佳品,这是因为玉在古典文化中拥有非同凡响的意义。古时富贵人家、上流社会、书香门第的人,都会佩戴玉佩,这已经成为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

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正古时初婚的夫妇,在新婚之夜饮交杯酒前会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结发夫妻”的典故正源于此。

搔头是簪的别称。相传颇得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便是以玉簪搔头的风姿迷倒武帝,而宫人竞相以簪搔头,搔头的称呼就此流传下来。簪钗作为定情物,是古代最常见的,只因男女相会,唯有此物最解风情。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无论是“三条裙”或是“双中衣”,指代的都是古代妇女的服饰,而白绢和纨素则是服饰的材质,这些作为定情信物的衣服显然不是粗布葛衣。中国古代女性在服饰上更加喜欢创造一种含而不露的美,这种创造具有极大的装饰性、整体性和轻柔飘逸的美学效果。其独特的格调和风韵,代表着东方女性所特有的审美理想。

内容来自东家达人上清无极的分享。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有一首诗叫《定情诗》,是繁钦写的。该诗主要一个春心萌动的女子,遇见一位男子后,心生爱慕,约期今后的事情。简单点就是一个妹子撩汉的感人邂逅。坎坎摘抄一段:

定情诗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这首诗里边涉及到了很多定情信物,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表达以信物传递倾慕之情。

缠臂金

这是一种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苏东坡《寒具》诗虽然是写一种叫馓子的食物,但诗中“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银戒指

这就是诗里边提到的“约指一双银”。约指,就是戒指。古代未婚姻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还是这样,只是已经不是银戒指,金戒指,大钻戒成了不可或缺之物,毕竟“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耳环

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诗中提到的就是配有明珠的耳环,现而今的耳环更是浪林满足,宝石,翡翠,钻石,黄金等等。

香囊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跳脱

跳脱是什么呢?就是手镯,这个定情信物从古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

玉佩

玉,在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心目中总是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什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石俱焚,这些都在说明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那么爱情,怎么能少了玉?

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是古人最常用的信物这一。

同心结

其实就是诗里边提到的“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词。

簪子

这里对应的是诗里边的“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这里对应的就是诗里边的“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

如果姑娘将贴身衣物送给一位男子,那当真是铁了心要跟着这位男子了。所以这里的裙就是指自己的贴身衣物。所以古代女子甚至会将肚兜及抹胸送给自己钟情的男子。“钗裙”也是千百年来我国普通女性的代称。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梳子,头发,手绢等其他作为定情信物

红楼梦中,多姑娘与贾莲云雨之后,把自己的长发剪了一缕给贾莲。这就是定情之物,头发也称“青丝”即“情丝”。

红楼梦中也有送荷包的,汗巾的。

古人男女之间送头发的多。

1、正妻范儿——簪;

2、君子之情——玉佩;

3、清香怡人——香囊;

4、直截了当——花椒;

5、温良贤惠——瓜果;

6、受之父母——头发;

7、狗血剧情——对半之物;

8、纠结缠绵——同心结;

9、神仙专用——手镯;

10、帝王之选——玉如意。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