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丹阳新闻综合在线直播

唐僧是什么佛(西游记中玄奘如何叫唐三藏是因为)

发布时间:2022-06-14 16:05:35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唐僧是什么佛(西游记中玄奘如何叫唐三藏是因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佛学理论来说,想要成佛必须遇到已经成佛的人给他授予印记,之后才能升为候补的菩萨,之后还要被放到人间经历磨难,够了以后才能成佛的,而根据记载下世成佛的是弥勒佛,所以就能推断出玄奘还没有成佛。

在关于玄奘的小说里,玄奘本来是如来佛祖的第二个弟子转世投胎的,在取经的路上才收的孙悟空等三个徒弟,后来取经之后成佛了。但这都是小说里面为了情节和结局需要编出来的。历史上的玄奘实则是没有成佛的,这一点我们从他的称号也可以看出端倪,世人都称玄奘为“三藏法师”或者“唐僧”,如果玄奘要是成佛了,后人肯定会称呼他为某某佛的,而不单单是法师了。

历史上来说,玄奘是一代宗师,叫做唯识宗祖师,这也就说明了他是还没有成佛的。虽然玄奘还没成佛,但按照佛家的理论来说,玄奘功劳很大,为黎民苍生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翻译了许多佛学经典,他早晚必然能成佛的。当然玄奘的贡献在今天来看,他更多的是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还有他不远万里取经,不辞辛劳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玄奘虽然没有成佛,但在历代人们心中他依然是佛了。

混沌怎么包法(十种经典馄饨的包法学起来)小伙伴们爱吃馄饨吗?馄饨是中国汉族的传统面食,用薄面皮包馅儿,通常为煮熟后带汤食用。馄饨起源于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称之为云吞或抄手。馄饨制作简单,容易储存,平时备点在冰箱,是早餐与宵夜的好选择。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十种馄饨的包法。馄饨包法第一式:莲花馄饨取一馄饨皮

玄奘是什么佛

在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唐玄奘和徒弟三人一路斩妖除魔,历经千辛万苦,跋涉万里终于到达西天,求得真经。最终四人修成正果,唐僧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他的三个徒弟也都被封了佛和菩萨,这也算是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功德圆满。那么真实的玄奘最终有没有成佛呢?是什么佛?

玄奘像

早在唐代的时候,楚州地区就建有一个塔,名为文东塔,里边主要供奉的就是旃檀佛。在吴承恩看来,旃檀佛应该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佛所以才会被人们供奉,所以在他创作西游记时,便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了小说之中。在他的小说中,唐僧不惧艰险,一心向佛,并最终修得正果,本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所以在小说最后,如来佛祖封佛时,便确定把唐僧封为旃檀功德佛。但是这毕竟是小说,是虚构的人物和剧情。玄奘的名气之所以大是因为在小说和电视剧《西游记》中,他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他成佛也只是在虚构的剧情中。在现实中,玄奘确是一代高增,功德无量,他的境界是我们普通人无法体会到的,但是现实中他并未成佛,也还没达到成佛的那个境界。

在电视剧和小说中,唐僧是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的转世,所以他一直专心研究佛法,希望能求得真经,这和现实中的玄奘很像,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不一样的,小说中的玄奘最终成佛,永生佛门,现实中的玄奘只是成了一代高僧,直到圆寂。

在历史上被称为三藏法师的不记其数,在佛门中被称为大师的也数不清楚,例如云莺,善导,鸠摩罗什等等!我们知道佛门中,出家的僧人!在未受戒之前并不都是和尚!和尚的称呼是非常的殊胜的!意思就是亲教师!从刚出家的僧人到被称为和尚!要经过层层的考试!又要通晓三藏十二部经典的修习,通晓一切的戒定慧三无漏学!而且对于种种的善知识要彻底的明白,再教学方法上灵活善巧!就被称为三藏法师!就可以代佛收徒!传授佛教的一切善知识!使得佛教徒能够以照僧传佛教一切法!而达到无上智慧福报!解脱苦厄,了知宇宙人生的究竟圆满!彻底的觉悟!

在贞观元年时,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圣旨之后,他一个人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西行五万里,历尽千辛万苦,用了十九年的时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到到了印度,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得了真经。在印度,玄奘先是拜住持戒贤为师,虚心学习,后来筷升至该寺副主讲。在贞观十九年的时候,玄奘回到长安,带来了无价珍宝——回佛舍利一百五二粒、佛像七尊、经论六百五下七部。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支持之下,玄奘在长安大慈恩寺里,开设了译经诵经法场,与一干弟子等人,专心翻译所带回的佛家宝典。他与自己的弟子们,译出了佛典七十五部及一千三百五十五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此外,还有他亲身经因的《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等等。可以说,唐僧在佛学方面做出的造旨与成就,不可估量。

玄奘自幼聪明,十一岁时就能诵读佛经,十三岁在洛阳出家,之后,遍访名师,苦钻研佛教理论。十八岁时,在佛教界已经是小有名气了。后来,由于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三藏法师”,因为所生的朝代为唐朝,所以又名“唐三藏”。

“唐三藏”的一生,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以不畏生死的精神, 一人只身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因此,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唐玄奘

让我们先从“藏”说起。“藏”的梵文原意是盛放物品的筐箧,后用来作为佛教经典的总称。佛教典籍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让我们先从“藏”说起。“藏”的梵文原意是盛放物品的筐箧,后用来作为佛教经典的总称。

佛教典籍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 内容分为三类:

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

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

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

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藏法师就是唐代的玄奘法师。其实除了玄奘之外,著名的三藏法师还有鸠摩罗什法师、菩提灯法师等等。

唐三藏,俗家姓名“陈祎”,法号“玄奘”。“三藏”之称的由来,要追溯到玄奘法师的年幼时期。玄奘生于公元600年的中国唐朝,那时,佛学风靡一时,聪慧的玄奘自幼便对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据说,他十一岁时就能诵读佛经,十三岁时就在当时中国的文化重地——洛阳出家,之后他在全国各地遍访名师,刻苦钻研佛教理论。十八岁时,玄奘在佛教界已经是小有名气。因为他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三藏法师”,因为生在唐朝,所以又名唐三藏。

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在中国,对来自印度、西域的佛典进行汉译的僧侣,常尊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

玄奘因为当时的佛法有很多矛盾或者解释不清的地方,于是想去佛教发源地去寻求真正的佛法。但是因得不到唐朝发放的过所(护照),所以始终未能如愿以偿。627年,玄奘毅然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天竺。奘师继续沿着西域诸国越过帕米尔高原,在异常险恶困苦的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到达天竺。

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请教过许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过的寺院包括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他曾在那兰陀寺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此后,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646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652年(永徽三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玄奘依翻译佛典与对经文的阐释而开创了中国法相唯识宗,其学说却深深地影响了其他诸多宗派。

另外,由玄奘大师口述,弟子僧辨机笔撰的《大唐西域记》,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记。尤有甚者,由于印度历史纪录的缺乏,这本珍贵的游记更成为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古天竺地理历史时不可或缺的文献,而近现代以来,根据本书记载所进行之考古遗迹挖掘,亦证明奘师当时所述真实可信,允为瑰宝。

三藏法师这个法号不是任何人都能叫的,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的上“三藏法师”的人,总共也不到个人。

三藏:本来指的是三类佛学典籍,也就是经藏、律藏、论藏,三藏法师:就是精通这三大类佛学典籍并能熟练运用的高僧。佛学典籍最主要的就是这三类,也被称作三藏。

第一类:经类,一般记载了佛陀的言行、轨迹、对话等,比如:《长阿含经》就是对佛陀一生的经历、教化的描述。第二类:律类,记载的是戒律,是出家受戒之人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第三类:论类,在佛陀死后,后世的一些高僧对于佛法的描述,并加上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三藏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常的复杂。历史上的佛学高僧,能够精通其中一藏的,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了。比如:精通经藏的,被尊称为“经师”,能成为“经师”这也是僧人一生的荣誉了。

但是,也有同时精通经、律、论三藏的人,他们可以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这三藏,和高考的几个不同科目类同。在高考中,想要在其中一科成为状元实属不易,而三藏法师就相当于高考的所有科目都必须要精通,而且都是成绩第一,可以说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唐三藏”即是“大唐三藏法师”的简称,同时也是对玄奘法师极高的敬意。

玄奘法师是得道高僧,唐朝人对他尊敬还来不及呢,怎么可以随口叫他“三藏”呢?“三藏”是一位得到高僧,这也是他的最高荣誉。自唐代以后,能被称为“三藏法师”的人几乎没有,而自唐代以后佛教也开始衰落了。

“唐三藏”之名,“唐”好理解,就是说玄奘法师来自东土大唐。至于三藏,其实是对他的敬称,是“三藏法师”的简称。

三藏法师,不是人人都能叫的,历史上能称得上“三藏法师”的,数来数去也不到十位。

三藏,本意是指三类佛学典籍,即经藏、律藏、论藏,三藏法师,即精通此三大类佛学典籍并能融会贯通的高僧。

唐三藏: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在中国,对来自印度、西域的佛典进行汉译的僧侣,常尊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

沙僧:原意“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 即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团。沙悟净是和尚,所以叫沙僧。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藏法师为玄奘法师,但常被误会这是玄奘专有的称号,实际上除了玄奘之外,著名的三藏法师尚有鸠摩罗什法师、实叉难陀法师、求那跋陀法师、大广智不空法师、菩提灯法师、安世高法师等等。日本历史上唯一的三藏法师为灵仙法师。

由于唐僧西天取经,一路直至天竺,盛名远播,还在天竺的时候,当时连唐朝的皇帝都经由那些来唐的异域僧侣、商人、贵族等口中听说了“唐僧”玄奘的威名,由于此和尚也令大唐声名远播,来往过路之人都尊称为“唐僧”,由于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在唐初影响甚广,不仅在京都长安和洛阳等地,而且逐渐传遍全国,乃至朝鲜、日本与东南亚,受到了唐朝奉为“国宝”的待遇,往后遂一直流传下来都尊称为“唐僧”,所以一直到后来历朝历代的说书人、演艺人都言“唐僧西天取经”“大唐三藏西天取经”等已经把唐僧作为了“玄奘法师”的代名词。

我们先解释下三藏,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包括介绍佛教清规戒律的《律藏》,介绍释迦牟尼基本教义的《经藏》和论述解释佛教基本教义的《论藏》。

我们再说下唐三藏这个人的来历,唐僧确实姓陈,但不是像《西游记》中记载,出生在连云港(古海州),而是出生在在今天河南的洛阳偃师市。唐僧幼年父母双亡后,被哥哥长捷法师接到了寺庙,从此斩断红尘,一心向佛。

由于他敏而好学,又有人指点,所以在佛法上进步神速,仅24岁就获得了院士学位(三藏法师)。

下面我们重点说下他西去取经的事。

在大唐立国之前,佛教的传承,经过了六百余年的淬炼,早已炉火纯青,本枝根深蒂固,旁支也是竞相开花结果,已经成为当世第一大教,势力遍布中原。但是大唐立国,李氏当政后,开始扬道抑佛。

道家的一哥姓李,而且一直被佛教打压,对老李家来说,简直不要太合适。这时候趁着道教危难拉一把,一是可以把自己的血统拨乱反正(当时有个好祖宗还是很有用的,大明的朱元璋一建国,就不在宣扬自己原本一介布衣了,直接攀上了朱熹)。二是可以趁机扶植一股民间力量,继续加强统治。

所以李渊当政后,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段(可自行百度)支持道教压制佛教。到了唐太宗就更厉害了,众所周知李二是刀山火海里走出来的,崇尚的是武功文治,虚无缥缈的东西他怎么会信。而且佛教的宝压在了李建成身上,在太宗后面默默奉献的是道教一方的势力。所以太宗要不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以他的性格,下手只会更狠。

所以当时玄奘西去取经,虽名为解决佛教内部学术问题,但这种公然为佛教添砖加瓦的行为,是没有可能被太宗允许的,所以当时玄奘西去,只能是“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最后让我们以唐三藏法师翻译的经文为结语。“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希望对您有用,祝好!

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在中国,对来自印度、西域的佛典进行汉译的僧侣,常尊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藏法师为玄奘法师,但常被误会这是玄奘专有的称号,实际上除了玄奘之外,著名的三藏法师尚有鸠摩罗什法师、实叉难陀法师、求那跋陀法师、大广智不空法师、菩提灯法师、安世高法师等等。日本历史上唯一的三藏法师为灵仙法师。

由于唐僧西天取经,一路直至天竺,盛名远播,还在天竺的时候,当时连唐朝的皇帝都经由那些来唐的异域僧侣、商人、贵族等口中听说了"唐僧"玄奘的威名,由于此和尚也令大唐声名远播,来往过路之人都尊称为"唐僧",由于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在唐初影响甚广,不仅在京都长安和洛阳等地,而且逐渐传遍全国,乃至朝鲜、日本与东南亚,受到了唐朝奉为"国宝"的待遇,往后遂一直流传下来都尊称为"唐僧",所以一直到后来历朝历代的说书人、演艺人都言"唐僧西天取经""大唐三藏西天取经"等已经把唐僧作为了"玄奘法师"的代名词。

今天专门说玄奘法师所做过的梦,以及别人做的关于他的梦。全是历史上真实记载。

如果没有玄奘法师,印度的历史几乎无法重建,现在印度的许多历史都得在这本书里寻找印证,可以说玄奘法师无论在佛教上还是历史上都是居功至伟,实在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守护者。

他一路西行五万里才到达目的地,又在印度各地学习游历和辩论,交游无数高僧和国王贵族,其中事迹极其繁多,许多惊心动魄的经历难以备述,许多故事都已经有人说过,这里仅说说有关他的几则梦境,有些可能不大为人所知--不全部是他做的,包含其他人做的关于他的梦,以飨读者诸君。

预兆取经梦

玄奘刚出生的时候,母亲梦到他穿着白衣服往西方去,母亲就说:你是我儿子,要跑哪里去?儿子回答说:母亲,我要为求法而去!这是他西天取经的预兆,可见他来历不凡,生来就带着重大使命。

贞观三年的八月,玄奘法师准备往天竺出发,再次祈求祥瑞。这天夜里,他梦见苍茫大海中有苏迷卢山,为四种宝物结成,极为壮丽。自己想要登山,但波涛汹涌,又没有渡船无法过去,他倒也不畏惧,一纵身跳进大海,跳下去忽然看到有石莲花从波浪中涌现,踩一脚就涌现一朵,稳稳地托着他的脚,回头一看,脚抬起后石莲花又不见了。就这样他一步一莲花走到一座山下。可是这山又高又陡无法登攀,就试着向上跳,跳不上,刮来一阵暴风把他吹到山顶上,山顶四望辽阔,毫无障碍。玄奘高兴得醒了过来,坚定了信心立即动身西行。这一年法师二十六岁。


胡僧梦汉僧

玄奘法师西行至酒泉瓜州,受到官方阻拦,苦闷之下,他到附近一座寺庙的弥勒佛像前祈祷,希望弥勒佛能助他走出关隘。

巧的是这个庙里有个胡僧叫达摩,他在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长得非常白净的汉族僧人,坐在一朵莲花上向西边冉冉飞去。醒来后的第二天,他就到处寻找这个梦中的汉僧,恰好在寺院里见到玄奘法师,马上就认了出来,就把这梦对他说了。玄奘正在苦闷之中,听了达摩之言非常开心,心想这真是一个好兆头,祈求果然灵验。就回到庙里,再次礼佛祈求。

果然,他就在这里又遇见了一个胡人,为这胡人受戒后,胡人向他推荐了一名向导,向导愿把他的马给玄奘,驮他去天竺。这马虽然又老又瘦,但是来回天竺已经有十五次了,向导说这老马识途,送你去比较保险。玄奘心里犹豫,心想几万里路上这样的老马能行吗?这时候他想起自己曾在长安时,有个术士何弘达给他算了一卦,说:你能去的,去的样子好像骑着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漆鞍前有铁。想到这里,他就马上把老马拉一看,漆鞍前果然有铁,大喜,于是就放心骑着这匹老瘦红马西去了。

电视剧西游记里唱的“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莫说仨徒弟了,白龙马都没有,老瘦赤马一匹。可也正是这匹老马,最终不负所望,多次带他走出生死存亡的困境,让他到达目的地。

沙漠梦救僧

玄奘终于出了国境,进入莫贺延碛大沙漠(哈顺戈壁),走了一百多里以后迷路了。祸不单行,当他解下皮囊喝水时,一失手把整个皮囊都打翻水流了个精光,这下好,干脆救命的水也没有了。这时候他要是往东折回,还有活命的机会,可是转身才走得十来里路,越走越不安,想起自己发下的誓言“终不东移一步,以负先心”,狠下心还是向西走,哪怕死也要死在向西的路上!

就这样在沙漠里走了四夜五天,口干舌燥肚子饿,体力透支得快要死了,不能行走,就躺在滚烫的沙砾里不停地祈求菩萨。到第五夜人和马都睡在沙地里,半夜幸好吹来一阵凉风,眼睛能睁开了,马也能站起来了,体力稍微得以恢复,就小睡了一会。

睡着的时候,梦到一尊几丈高的天神,手持长戟向他喝道:你还不赶快起来,还想睡到什么时候?玄奘马上惊醒过来,向前走了十来里路,只见老马张腿向前就跑,不受他控制,跑了几里突然看到有几亩青草地,马就在那儿肆意地吃起草来,还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水池,人和马就此得以活命。


神梦催僧课

来到迦湿弥罗国,玄奘礼拜了那里的寺庙。在玄奘到达的前一天,一座叫护瑟迦罗的寺庙里,僧人们都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中有个神对他们说:有个客僧从遥远的大唐来,要去印度去学佛取经,瞻礼佛迹,是为求法而来的,他的身边有无数的善神陪着,这个客僧马上就要到了。你们这些和尚修有宿世的福德,才能遇见他,还不赶快用功,起来念经敲钟打坐,这样才能让客僧心生敬仰,你们怎么现在还在睡觉呢?

僧人们一下子全都从睡梦中惊醒,赶紧起来各做各的功课,等着东方的僧人来临。玄奘进来一看,哇,真了不得,这里的僧人半夜三更都在做功课,于是衷心敬佩,鼓舞了他的西行取经的意志。

戒贤梦菩萨

玄奘终于来到心中无限向往的佛法圣地--那烂陀寺,受到隆重的接待。寺院主持戒贤法师他从哪里来,要做什么事等等,玄奘一一作答,并说要向他学习《瑜伽师地论》。

戒贤法师听了,脸色大变,当场痛哭失声。高僧之哭,让在座的人无不大惊失色,得道高僧难道不是应当是喜怒不形于色么?

原来戒贤法师一直身患一种怪病,每当发作就全身抽筋,身上关节疼痛难忍,三年前病痛又突然加剧,使他痛不欲生。实在受不了,他就准备绝食示灭,了此余生。绝食时他做了一个梦,梦里来了三个仙人,相貌庄严,面容慈祥,服饰美妙,这三个仙人一个全身黄金色,一个全身琉璃色,一个全身白银色。

他们对戒贤说:“你想不要自己的身体了吗?佛经说人生就是苦,但佛经并没有说因为苦,人就用自杀去摆脱。你之所以这样痛苦,因为你前生是国王,对众生不很爱惜,所以才有今天这个果报。现在你应该真诚地忏悔,反省过去的罪孽,诚心诚意地改过,这样才能减轻痛苦,而且你必须忍受这个痛苦,去弘扬佛教,你的痛苦就会自然消除。”戒贤法师听了,赶紧礼拜三位仙人,黄金色仙人就指着那个琉璃色的仙人说:“你认识他吗?这就是观自在菩萨。”指着那个白银色仙人说:“这就是弥勒菩萨”,又介绍自己说:“我是文殊师利菩萨”。

戒贤法师听了,心里非常高兴,就问弥勒菩萨:“我一直想生活在你的兜率天宫,以后能去吗?”弥勒菩萨说:“你只要尽力弘扬佛法,一定能去”。文殊菩萨最后告诉他:“现在有一个大唐国的僧人从东边来,想要学习大乘佛法,你要等着他来,再好好传授给他。”梦里戒贤法师又惊又喜,全部承诺下来,菩萨们就消失不见了。

戒贤法师这时就问玄奘:你什么时候出来的?回答三年前。这个时间和他做梦的时间一致。现在见到玄奘真的来了,这和菩萨在梦里说的一模一样,怎不叫他痛哭失声?

梦火圣教衰

贞观十四年(640年),玄奘法师离开故乡已经十多年了,这时候他正跟从胜军论师学习。

一天晚上,玄奘法师做了一个梦。他看到平时辉煌的那烂陀寺变得凄凉荒芜,寺院没有一个僧人,在神圣的那料陀中心地带,系着好多水牛在吃草,庄严的那烂陀寺居然变成了臭烘烘的牛圈。梦里他向着幼日王院西门走进去,看见四楼房间里有一个黄金色的人,相貌庄严,散发出来的光芒照亮了整间房子。

玄奘非常欢喜,却怎么也走不上楼,他只好请那个人拉自己一把。那人说:“我是文殊菩萨,因为你有宿业,所以上不了楼。”文殊菩萨又用手指着那烂陀寺外面,说你看!玄奘抬头一看,寺外面烈焰四起,火光冲天,城市村庄全都化为了灰烬。菩萨跟他说:“你要早点赶回大唐,十年以后,这里戒日王就要驾崩,印度将会陷入混乱,会出现很多凶恶之徒相互攻击挞伐,你要知道这一点!”说完文殊菩萨就不见了。

他把这个梦向胜军论师说了,胜军就告诉他:“三界不安,可能也有这样的事。既然菩萨告诉你了,你就应当自己做好打算”。于是玄奘法师就萌生了回国的念头。

这个梦后来果然应验。十年后戒日王溺水而亡,失去了最坚强可靠的护法,印度佛教就此走向衰落。这里发生了战乱和饥荒,寺院被毁,僧众流散,大众受苦,这些都被后来大唐国出使印度的使臣王玄策所亲眼目睹,而且王玄策还大败这些抢劫大唐使团的印度诸王,以作惩罚。

删译示噩梦

满载佛经回到大唐后,玄奘立即着手译经。在组织大家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因为梵文本有二十多万颂,内容非常庞大,于是助手们建议删掉一些,他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历史上有些僧人译经也常常是这样做,所以就听从了大家的意见,如同鸠摩罗什的译经方式,他删除了一些重复相似的内容。

在他做出这个决定后,当天晚上忽然做梦,可是梦境非常不吉祥,是一系列噩梦,内容极其恐怖。梦到爬上高山又掉进深渊,走上危桥又战战兢兢,凶恶的猛兽跑来和自己殴斗,一直梦到浑身被汗水湿透,才从梦里醒来。一醒来他就意识到这是有所警示,应当是译经方法不对,就通知所有译经人员,不能删繁就简就译经,必须全部翻译。

于是在第二天,他又做了梦,这个梦就非常吉祥美好。梦到自己手持鲜花灯烛供养诸佛,坐上高大的椅子为大众说法,身边还有许多人围绕着赞叹礼拜,有人在念诵玄奘的名字礼拜供奉他。这个梦很让人喜悦,也证明了翻译佛不能随意增删,违佛所说,未来恶业果报立即现于噩梦之中。

也就在这一夜,玉华寺住持慧德和一众译经的和尚大德,一同梦见玉华寺院内变得极其宽广洁净而美好,里面充满宝幢彩幡,有许多天人在舞蹈,无数的僧众手持花盖,就像玄奘的梦里一样在供养《大般若经》,寺里各处甚至小巷子内都装饰严整而华美,地上铺满名贵的鲜花让僧众们走过。进了译经院,那种美妙庄严的氛围更胜过前面,非常稀有令人赞叹。在院内看到玄奘法师正在说法演讲。

他们醒来后都来告诉玄奘,说的全是一模一样的梦。玄奘就说,这就对了,预示着我们翻译这部经很正确,一定能得到诸佛菩萨和天龙八部的供养,各位你们有见过这样的事吗。当时佛殿旁边有两棵李树,在不是开花的季节却突然盛开,花瓣都是六瓣,颜色有红有白交相辉映非常可爱。

归弥勒内院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正月初八日,玉华寺。玄奘的弟子玄觉法师,梦见一座端庄高大的佛塔突然倒塌,他惊醒过来就去向师父玄奘说这个梦。玄奘非常明确地告诉他:这个梦跟你没关系,而是我将要离开人间的征兆。

就在这个梦后的第二天,正月初九,玄奘法师在房后的小沟上摔倒,脚腕处略微擦破一点皮,伤势不大,可他却从此病倒,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

正月十六,玄奘在昏迷中好似梦话一样说:吾眼前有白莲花,大于盘,鲜净可爱。

正月十七,他又梦到成百上千的人来到他的禅房,这些人身材非常高大,都穿着精美的衣服,来来回回地走着。到了后来,院子后面的山岭树木上都树起了鲜艳的幡幢,奏响了各种各样的动听的音乐,门外停满了装饰华丽的车子,车子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来供养玄奘法师。

法师一面说:“我还没修证到那个阶位,哪敢享受这好的美食?”虽然推辞,一面却不停地进食。弟子赶紧把玄奘叫醒,他睁开眼睛,把自己看见的情形告诉随侍身侧的玉华寺住持慧德法师,慧德法师非常恭敬地把这事记载了下来。

玄奘还对慧德法师说:看我梦中见到的这些情景,证明我这一生修来的福慧,好像还没有白费呢,确实因果不是虚妄的说法!

正月二十三日,玄奘与寺院里翻译佛经的大德、僧人、徒弟们道别,他说:我的肉身是不净的,对它我已经厌恶了,我所要做的事情做完了,没必要继续驻世。我不是为自己个人修福德,我的一切功德,我要把它回报给世上所有的众生。我要和大家一起上生到兜率天弥勒内院去奉侍弥勒菩萨。当弥勒佛降临世界的时候,我要跟着他下来弘扬佛法,直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这一天住持慧德又梦见有一千尊金像从东方飞来,落在玉华寺译经院里,奇异的花香在天空四处弥漫。

二月四日夜半时分,明藏禅师看到有两个身高一丈的人,共同捧着白莲花,花有小车轮般大,花瓣有三重,叶长一尺多,放着好看的光芒极为鲜美可爱。两人走到玄奘法师面前,拿花的那个人开口说:“玄奘法师从无始劫以来,所有的烦恼有情、恶缘业障,都因今天的小病而全部消除,你不要难过,应当心生欢喜”。

二月初五夜半时分,他的弟子问玄奘:“大和尚你确定得生弥勒内院不?”

玄奘法师简短而不容迟疑地答道:“得生。”说罢气息逐渐微弱,一会儿就停止呼吸。

历尽磨难之后,一代佛教大师就此舍弃尘世的梦,真切地回到了兜率天弥勒内院。

附记:这几天专看唐玄奘三藏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深为唐三藏舍身求法的精神感动,堪为人天师表。这里不说他一路上经历的千辛万苦迹,事实上他并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等神通广大的徒弟一路帮助,而是以一介凡人血肉之躯翻越雪山,横穿大漠,历经瘴疠,所经历的苦难自然难免,就说他一路上所遇到国家的奇闻。

玄奘求经十七年,来回行经十万里,他回来后,口述了《大唐西域记》,又让高才博识的弟子辩机作了润色,凭着深刻的记忆历述前事。取经路上,以前这些国家不重历史,没有史官记载,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了如今西域和印度极为重要的历史资料,他求经西域,除了带回657部佛经,使佛法得上延续至中国之外,还走过了110个国家,记述了没到过的28个国家,并对他们的风俗习惯、山川地形、建筑特点、耕种作物和人口僧侣寺院等诸多方面作了记载,为如今早已消失的国家、城市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而他所做的梦,无不预示着他取法的艰辛与成就的喜悦。

又附:最后说说玄奘法师的外貌形象。玄奘法师长得极其英俊漂亮,身材高大俊朗,面容完全可以称为美丽,对,没错,就是美丽!简直美得让人不可思议,这点西游记小说与电视剧描写得没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上说他“端严若塑,美丽如画”,什么人啊,还是个男人,没头发的和尚,居然能生得“美丽如画”!还说“法师形长七尺板。身赤白色眉目疏朗。”就是说他身高有一米八至二米一之间(唐朝一尺当如今三十厘米,至少超过一米八),皮肤细腻,白里透红,形貌瑰奇,风神俊秀。声音也非常动听,他说话声音清楚又文雅,声调响亮而动听,讲话内容又很有意趣,,听他说话的人常常如醉如痴从不厌倦。他走起路来仪态庄重,步伐温文大方,眼睛向前直视而不左顾右盼,“滔滔焉若大江之纪地。灼灼焉类芙蕖之在水”。行文至此,千载之下,仍令人心向往之,玄奘大师不愧人天师表。

——1月11日再次修改,诚挚鸣谢评论区指正的读者诸君。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