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广东电视台 > 广东卫视在线直播

大人正月可以剪头发吗(2020年正月十八可以剪头发吗)

发布时间:2022-06-14 16:05:23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大人正月可以剪头发吗(2020年正月十八可以剪头发吗)

2022正月十八可以剪头发吗

正月十八可以剪头发说法

不适合。在民间,一直流传着正月剪头发容易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导致很多人一般在春节前会去理好发,等正月过完以后再去剪头发。特别是男孩子头发长的特别快,可能一个月就需要立法一次。但民间却又流传着不好的说法,家里忌讳的人就不会去理发,会在年前剪好头发。但据民俗专家考证,这一传统来自于清初对汉人强制实行的“剃发政策”。汉人以正月不理发来寄托对明朝的“思旧”之情,后来讹传为“死舅”。

起源:

古代中国人民对头发十分重视,民间早有在特定时间剪头发的习惯,如《礼记》中记载“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为鬌,男角女羁”说明起码早在汉代,我国民间便已对剃发时间有了一定的要求。

《黄帝内经》等古代书籍均记载某月某月不宜某事

清代潘荣陛所书《帝京岁时记胜》记载“五月多不剃发,恐妨舅氏”这又说明了在清代实是将“五月剃发”与“妨舅”相联系

在我国民间诸如此类“禁忌”数不胜数,如《遵生八笺》甚至规定了夫妻何时不能同房甚至不能“问疾”,可见“剪头发妨舅”实是古代一种普通的迷信说法。

其他剪头发说法:

正月十八禁忌什么(正月十八不能干什么)

过了元宵节,年算是过完了,但是,有一些禁忌讲究还没有结束,因为在正月里,民间还有很多禁忌说法。那么,其中正月十八禁忌什么呢?一般正月十八不能干什么呢?不过,像忌讳这种事,还得看当地风俗,有些地方就不太在意这些,该干嘛干嘛。

剪头发说法

二月二剪头发寓意鸿运当头。

相关说法:

说法一

农历“二月二”是传统的“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农历二月初二理发能给一年都带来好运气。俗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说法二

俗语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剃龙头”的说法。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剪头发

说法三

二月二这一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说法四

二月二日剃头流传到今天300多年,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须留那沙壶头,四周没有头发,中间一绺,编上个辫子。汉族人不是这样,明朝以前,像小孩,十八岁以下的小孩,可以理发,一般的理发的时候都剃秃光,光光的,什么都不长,等到过十八岁弱冠之年一加帽子,这头发就永远都不能理了,一直到死都不能理,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汉族的男子是头上所有的头发都要留着,这上面也是编辫子的,盘起来。所以汉族的男子是不理发的,但是清兵入关以后强迫理发,所以老百姓就有这么一个相约,正月谁都不理发,正月剃头死舅舅。其实是“思旧”,所以叫“正月剃头思旧”,后来老百姓就叫“死舅舅”了。

正月不剃头,是指在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习俗,该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的前后。其实,该习俗属于误传。当时不剪头意味着“思旧”,明末清初开始便流传这样的风俗。清朝年间,政府命令所有百姓必须剃头,有一部分人怀念旧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用以表示“思旧”意为思念过去的历史。但当时又不能公开与朝廷对抗,于是就衍生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风俗,一直误传至今。

中国民间文化其核心是一种“人伦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原本的“误传”一直沿用至今。随着社会进步,我们对“节俗”的传承也应有所选择,应该更加注重理解文化的内涵,不要因为世代传下来的“误会”影响了正常生活。

从养生的角度分析,到了正月,天地间的阳气逐渐上升,所有万物都开始向外散发生长,人也要顺应自然,应该早睡早起,穿宽松的衣服,把头发披散在肩上,让头发自由地生长。不应该剪断头发,也不应该把头发扎得太紧,这样会阻塞人体的生发之气,约束了人体生机的勃发。所以正月最好的就是不要剃头理发,让头发自然生长,顺应四时是最好的。这与几百年传下的民俗“正月不剃头”是不谋而和的。

到了二月份万物复苏,是生机勃发的季节,二月二龙抬头剪发,人们寄予了美好寓意,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生机勃勃,大展宏图!

近些年,正月不理发的规矩已逐渐在大城市淡化,但更大范围内,这一旧时“年俗”还存在,需要人们更新观念,接纳新的变化。

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剪发,不可拘泥于身边人的各种措辞说法。我们读书要把书“读活”,不能把自己“读死”,所谓“读书不能读死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拙见!

在我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农历正月不让理发,至于为什么不让理发大人们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告诉说是老辈们这么一直传下来的,并且在老家过正月时人人都要讲敬忌,要说吉利话,以求得一年的平安健康和诸事顺利。现在细细品味这些在农历正月里的规矩其实是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密不可分的,由于华夏民族一直是以农业为天下的根本,所以自然也就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传承下来的很多风俗习惯都体现着这种农耕文明的特性。

正月怎么不可剪头呢?有些老的风俗确实约束了很多人的意志。其实也没什么值得信的,现实中很多人剃头没有死舅舅。只不过是古有谚语,如今冒犯有失对舅之尊而矣。我们小的时候,农村有专人剃头,过十五必须剃头,因十五大于年。还有个笑话足以说明舅舅不信邪的,我有个老乡是理发匠,舅舅回年顺边叫外甥理发,老乡吱吱唔唔的,舅舅说怕什么,我就不信舅舅死因是外甥剃头死的。现在很多旧俗早就被人打破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觉醒,很东西已拋之脑后。

“正月不理发”的习俗在我国大多地方都有,我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说,“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有坊间传说,古时候有个书生,舅舅是个剃头匠,他剃头自然就去找舅舅剃。舅舅死后,书生正月去剃头时思念起舅舅,就说了一句,正月剃头“思”舅舅,后来传来传去就成了:”正月剃头死舅舅”了。

现在新时代新风尚,这个陋俗也淡化了。

习惯不剃头

正月当然可以剪头发了,正月不剪头那都是过去的老黄历了,说正月不能剪头,剪头死舅舅。

其实那都是相传好久的事了,我记得好像在哪见过这么一篇文章说过,大概意思是清朝初期有一个秀才,因为思念前朝,赶上正月不剪头发,是因思旧而不剪头发的。

结果相传至今演变成正月剪头死舅舅了,其实近些年也没有人信这些了,记得有一年我的一小顾客正月初二来剪头发,我说:“大初二的剪头啊”?他说:“我就剪,谁让我舅不给我钱的,”[呲牙]说句玩笑话。

还有一年,大年初一我开门了,本不打算动剪子的,可来的第一个顾客是剪头发的,你能不给剪吗?人家来消费给你送钱的,剪吧!结果这一天剪了好几个头。

现在的人是不太信这个了,不过大家正月不剪头,都是因为想在年前把头发剪一下,整齐一点,迎接新年,对吧!过年了吗?谁不想漂亮一点呢!

我是哈尔滨的,我们这有二月二剪头的习惯,二月二龙抬头,很多人都想讨个好彩头,选在这天把头发剪一下,不过,照以前也差多了,因为有一部分人不赶这天剪,怕剪头人多排队。

所以说现在的人不像以前讲就那么多了,确实正月有剪头的,比年前肯定是少,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年前剪完了。

不只是农历正月底可以剪头发,什么日子都可以剪。以自己的爱好和头发的长短作决定。

正月不剃头,一些地方的确有这样的风俗。现在是21世纪了,万象更新,人们都在最求美、健康、自然、简单、价值、新风尚。老的习俗无非就是追求平安、健康、财富、成功,新风尚依然如是。只要是美的,健康的,有价值的,大家都能接受的,啥时候理发都可以。

可以呀!民间有:正月不剪头,剪头妨舅舅的说法,完全是迷信,都什么时代了,谁还相信这个。

又是一年高考时。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人,比去年增加115万。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总书记多次谈及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也对广大青年寄予殷切期望。

新时代的舞台,期待每一位青年人书写精彩的圆梦故事。

2013年5月4日,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谈起自己的插队经历:

“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学习从来都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2021年6月7日,贵州省贵阳市,考生在考点外候考。

面对疫情,青年人自律、坚持,用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

“要求自己用自律打败焦虑。我给自己的要求是首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好好做完,上(网)课跟平时在学校保持一个差不多的学习心态。”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梦想,所以,怎么能被疫情难倒!”

“我反复告诉自己,要把作业、考题做完,第二天老师上课要讲。我会在脑海里过一遍当天的学习内容、英语单词。”

朴实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一个个努力奋斗的少年。

也许,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2003年7月1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专门讨论如何看待高考。

“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

披星戴月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夺得了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和坡面障碍技巧银牌,成为中国首个单板滑雪冬奥会冠军。

“第一时间就想感谢我身后强大的祖国,因为我知道没有祖国,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真的是情不自禁地去写这封信,向总书记表达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谢。”

在给总书记的信中,苏翊鸣由衷写道,“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感到很幸运。”

每一个挑灯夜读的青年,每一个不断进步的青年,每一个跌倒又站起来的青年,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高中生“工程师”制作的机器人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课;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再次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进行授课。

“天宫课堂”奇妙、有趣、生动,点亮了很多同学探索宇宙的梦想。

2013年,我国航天员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全国6000余万名中小学生观看了授课直播。李什博就是其中一位。太空授课激发了他对航天知识的好奇,尤其是对航天器的浓厚兴趣。

如今,李什博已经成为了空间站大型金属舱体焊接装配团队中的一员。

当看到航天员在自己参与研制的空间站中授课,李什博心中无比激动。当年那颗梦想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

前不久,还有一群大学生上了“热搜”。他们研发的“宇宙八音盒”卫星乐器装置,用于收集外太空的波形数据,聆听宇宙的声音。这一创作灵感,正是来自9年前的那堂太空授课。

一位老师写下对考生的祝福。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拥有更充分的发展条件、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更全面的保障支持、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正在迎来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

正如总书记给苏翊鸣回信中所说,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了梦想,加油!

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响亮地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青年志愿者在媒体中心摆渡车站点为外国工作人员提供咨询服务。

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青年人将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边实事,在磨砺中长才干、壮筋骨。

历时5年,“90后”史晓刚创办的科技公司,取得AR核心专利110余项,成为全球极少数掌握衍射光栅波导工艺的公司之一。

18岁的龚钰犇,满怀参军报国之志。不料上学路上遭遇车祸,危急时刻,龚钰犇舍己救人,失去了右腿,错失了参军的机会。但他并没有停止前行。龚钰犇在大学期间一边学习一边创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樱桃、苹果、特色果干等农产品。

“我能重新振作起来,离不开社会对我的帮助。我要把社会对我的关爱传递下去,传递给更多人。”2020年至今,龚钰犇带领500多位志愿者,为孤独症孩子提供公益服务。

青年志愿者在重庆酉阳县青少年之家为儿童讲读绘本故事。

面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历史重任,青年一辈敢攀最高的山、勇走最险的路。

28岁的张可主动请缨,先后担任陕西汉中市南郑区佛头山村和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我生长在汉中农村,家境贫寒,靠着大家帮衬才走出大山。”

7年来,他冲在一线,带领村民建茶厂、种猕猴桃。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张可也收获了最美的青春。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人寄予期望:“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青年人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肩负着伟大时代使命。愿手握星辉执笔为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不久前,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致2022年高考生的信中写道:“党和国家非常牵挂你们这届考生。为保障你们在今年高考中健康安全、发挥良好,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做了全面准备和细致安排,全社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爱,请你们和家人安心、放心。”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衷心祝愿高考顺利,展现追梦路上最美的你!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程昱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杨彩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