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广东电视台 > 潮州综合在线直播

在潮州的日子 他真是蛮拼的

发布时间:2015-01-23 14:46:58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中山与潮州两市克服空间距离最远等实际困难,帮扶工作的切入点选得准,“六个对接”和“五个分园”的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帮扶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在广东省实施振兴粤东西北“对口帮扶”战略刚刚一周年之际,2014年11月24日,广东省召开全省对口帮扶工作会议,会上提出“各地要充分借鉴中山潮州的经验……”对中山潮州的对口帮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再往前推四个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在潮州市检查工作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山与潮州两市克服空间距离最远等实际困难,帮扶工作的切入点选得准,‘六个对接’和‘五个分园’的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特别是在园区开发、创新平台、产业互补、专业镇合作等方面取得的帮扶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对口帮扶工作开展刚刚一年,能取得如此成绩,与帮扶团队的灵魂人物——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总指挥殷昭举的辛勤工作分不开,近日,《小康》杂志以书记的讲话为切入点,对殷昭举进行了专访。

勇挑重担迎难而上

殷昭举,安徽砀山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市工作,长期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做过市场管理员、工商所所长、街道办事处主任、花地街党委书记、广州市白云区区委常委等等。2008年11月后,殷昭举到中山市工作,先后任副市长、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2013年12月,殷昭举以中山市委常委身份,同时任潮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总指挥、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开发区书记。

在广东省“对口帮扶”城市中,中山与潮州这一对城市比较特殊:一是如书记所指出的,两市是所有结对帮扶城市中空间距离最远的;二是在“对口帮扶”政策实施前,广东省内也曾搞过珠三角富裕地区与粤东西北贫困地区的结对扶贫,如“扶贫双到”等工作,当时中山的结对对象是河源、肇庆,“对口帮扶”政策推出后,中山与潮州结对,与原来的“扶贫双到”不交叉,这在所有帮扶城市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两市合作的基础比较薄弱;三是珠三角地区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市场化的步子越走越快,企业的自发行为呈现一定规律性,如佛山的产业向肇庆、云浮一带转移,中山、珠海的产业向阳江、茂湛一带转移,深圳的产业向河源、惠州一带转移,等等。中山与潮州两地相距较远,从中山的企业角度看,潮州不符合产业转移的“就近”原则。而佛山对口帮扶云浮、广州对口帮扶清远等,政府的主导行为与企业的自发行为,融合度较高,帮扶工作做起来就要顺手得多;四是“对口帮扶”的珠三角六市中,中山的经济总量较低,加上中山潮州帮扶基础弱,工作的困难相对更大了。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殷昭举等37名中山市的干部来到潮州,挑起了帮扶的重担。这37名汉子(清一色的都是男子汉)到了潮州才发现,工作的难度比来之前预料的还要大:原来的产业园区条件很不成熟,要另辟蹊径;潮州虽然小微企业众多,但产品创新和产业转型明显滞后;珠三角的快节奏和高效率与潮汕“功夫茶”式的慢生活产生观念碰撞……

要实现“对口帮扶”的目标,要实现货真价实的“让结果说话”,摆在殷昭举等帮扶干部面前的,三年时间太短“只争朝夕”,唯有加班加点工作。于是,白天跑园区、跑镇街,晚上开会,成了帮扶指挥部的工作常态;帮扶指挥部干部半夜三更经常接到殷昭举的电话也是工作的常态;边吃工作餐边讨论工作也是帮扶指挥部的工作常态。刚开始,不仅帮扶指挥部里的35名潮州本地干部“不适应”,连轴转也让中山来的干部大呼吃不消。一年过去了,“不适应”变成渐渐适应了,吃不消只要没倒下还得继续。与此相对应的是,帮扶工作成绩斐然,殷昭举告诉《小康》杂志记者,经过一年努力,中山潮州深度合作与互利共赢的路子越走越宽。

四大举措打开局面

第一大举措是产业园区建设。

中山帮扶潮州工作开展后,殷昭举等中山干部经过调研,决定将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开发区作为帮扶主战场的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项目落地。为此,帮扶指挥部推动成立了两大投资公司,两市按1:1共同注资6亿元成立中潮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并作为融资平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同时,中山市还在潮州成立中炬发展有限公司,专责开发建设“中炬科技园”和“潮商城”。

为方便管理,提高效率,指挥部成立了“三级运营架构”。即由园区联席会议、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开发公司所组成的三级运营架构。

由于潮州原来的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条件受限,殷昭举等中山帮扶干部到位后,将原来的两个园区调整为“一区五园”格局。根据潮州产业集聚和节约集约发展需要,将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园区调整为径南分园、南山分园、临港分园、潮安分园和湘桥分园。各园区在开发模式上,又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两种开发模式。一种是由中山“打包开发”,如径南分园的“中炬科技园”和 “潮商城”, 由中山独立投资15亿元“打包”开发,“打牌子、派班子、出票子、闯路子”,但不“分果子”(即中山市不享受收益的税收分成)。现在面积1.7万平方米的员工生活配套已于5月底竣工,11万平方米的通用工业厂房也成功招租,并从外省“截和”11个项目、首期总投资16.5亿元。一种是由两市“合作开发”,如潮安分园,由中山派驻团队与潮安区联合开展园区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

园区开发的具体运行方面,殷昭举向《小康》杂志介绍了他的“三颗钉子”措施:钉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钉子”,运用BT合作等模式引进中房集团和海宝公司等,投资16.56亿元加快土地平整、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钉好园区招商引资的“钉子”,制定优惠政策,坚守环保底线,充分借助商会、行业协会、招商中介等市场力量,开展各类招商活动近100场次;钉好园区项目落地的“钉子”,实施“项目入园保姆制”和“一周一推进、一月一检查、一季一总结”的动态跟进机制,园区现已签约项目91个,其中已供地项目72宗、总投资逾180亿元。

第二大举措是创新平台建设。

潮州现有市场主体11万多家,但大都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技术、资金、人才等发展瓶颈问题。为此,殷昭举等人在潮州打造了市、区、镇、企“四级创新联盟”,通过优化经济存量推动潮州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市级平台“潮州-中山产业创新创意园”已建成“三个中心”、“两个基地”(潮菜创新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一个孵化器”。已进驻并对外营运21个生产项目,为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服务。第三大举措是两市专业镇对接。

殷昭举介绍,中山、潮州两市都有许多具有特色的专业镇,但发展水平悬殊。帮扶指挥部通过抓产业互补的专业镇对接,助推潮州专业镇做大做强。一是遵循市场规律。两地专业镇是否对接,如何对接遵循市场规律双向选择,目前,已有22个专业镇结对。二是引入竞争机制。两市专门拿出3000万元,以竞争方式奖励给“日子过得好”的对子。已有3个结对专业镇获得首批奖励。

第四大举措是构建产业跨区域融合新格局。

帮扶指挥部针对两市产业互补性强的特点,积极引导两市企业建立上下游产业配套,以龙头企业合作的“点”,拉长优势产业的“链”,构建产业跨区域融合新格局,共同提升竞争力。目前,两市已有500多家企业、20余家行业协会达成近100项投资意向。比如,将潮州陶瓷材料与中山灯饰加工相结合,催生出“陶瓷灯饰”新兴产业 ,使传统的“工业品”转化为“工艺品”。目前,两市陶瓷灯饰生产企业已达132家,产品远销全世界2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中山五洲服装公司和潮州宏祥服装公司等8家企业合作形成婚纱礼服从设计研发、原料供应到生产销售等的跨区域产业链,成本下降近20%。潮州凤凰镇引入中山南区茶叶基地营销模式,联手打造集凤凰茶叶产销、生态旅游 、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基地。中山万旗网和潮州中天公司创新农产品绿色安全生产和会员制网上营销模式,已有全国会员6万余人,今年网购营销金额突破1亿元。

四大抓手结出硕果

由于“先天”不足,中山帮扶潮州面临的困难是省内其他结对城市中最大的,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如期完成省委省政府交付的任务,帮扶指挥部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和心血。帮扶工作之所以在短短的一年里运作良好,进展顺利,与他们抓住“牛鼻子”,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分不开。

一是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殷昭举接受帮扶总指挥的任务后,迅速组建最强帮扶团队,第一时间投入战斗。72人(中山市37人+潮州市35人)的帮扶队伍全是在两市一线工作的干部,经验丰富,能打大仗硬仗。不少中山市的干部在接到对口帮扶任务后,马上交接工作火速赶赴新的战场,迅速实现帮扶团队、帮扶调研、帮扶资金“三个提前到位”和帮扶责任、帮扶方案、帮扶机制“三个真正落实”。同时,强化帮扶合作理念,推动帮扶“三个转变”(由被帮扶市“一头热”转变为帮扶市和被帮扶市“两头热”;由政府“一头热”转变为政府和企业“两头热”;由上级“一头热”转变上级和基层“两头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不少中山帮扶干部都是主动请缨,要求到潮州工作,这些干部不少在原单位的工作已是“顺风顺水”,如现任帮扶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的梁荣佳,曾任过中山市法制局局长、中山市小榄镇镇长。小榄镇是珠三角的“明星镇”,其经济总量、人均所得超过很多内地的县市,在新一轮珠三角大镇强镇可能改制升级为“镇级市”的改革中,小榄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梁荣佳说,“常委(指殷昭举)一声令下,我是二话不说就来了。现在我是半夜接他的工作电话最多的人之一,睡不好觉是生活常态。”

二是在“结果说话”上下功夫。这次广东省搞“对口帮扶”工作,书记明确要求“用结果说话”。 殷昭举认为,中山帮扶潮州要“用结果说话”,必须咬定项目不放松。一方面,采取务实的招商策略,既不搞无原则的地价让利,也不搞无实质内容的招商会,以扎实的作风引进了一批实打实的产业项目。另一方面,坚持“落地”才是硬道理,抢时间、争进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场面和成果,取得干部、群众特别是投资者的信任。

三是在“短板、软肋”上下功夫。帮扶指挥部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两手抓”,推动潮州经济发展:一手是依托产业园区抓“扩大增量”。狠抓产业链招商,力促项目落地;另一手是依托创新平台抓“优化存量”。围绕潮州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资金、市场等“共性问题”,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等“十大综合服务”。

四是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全省8对帮扶对子中,殷昭举等人率先成立专责开发公司,建设“中炬科技园”和“潮商城”;率先探索“两种园区开发模式”。一种是“打包开发”,一种是“合作开发”,打破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僵局;率先打造市、区、镇、企“四级创新联盟”,推动潮州产业转型升级;针对两市产业互补性强的特点,率先推动跨区域产业融合;率先开展专业镇对接,拓展对口帮扶领域;率先启动潮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率先实施“项目入园保姆制”和“一周一推进、一月一检查、一季一总结”的动态跟进机制,钉好园区项目落地的“钉子”;率先实行两市对口帮扶联席电视电话会议制度等等。

国家主席在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时说,过去这一年,“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诚如斯言,殷昭举这些帮扶干部的2014年“真是蛮拼的”。“用结果说话”,帮扶一年来,“结果”已结下初步硕果:目前,中山已主导或协助引进各类项目184个。其中,仅园区内签约项目就有91个,已供地项目72宗、总投资逾180亿元。推动潮州陶瓷产业技改项目100多个,获得工信部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将潮州陶瓷与中山灯饰相结合,催生出“陶瓷灯饰”新兴产业,两市陶瓷灯饰生产企业已达132家,产品远销全世界2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推动22个专业镇结对,潮州钱东镇被授予“中国盐焗鸡之乡”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称号的乡镇,中山古镇与潮州枫溪合作打造出粤东最大的陶瓷灯饰设计、展销中心。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潮州   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