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云南电视台 > 昭通新闻综合在线直播

华西村现状(华西村的现状如何)

发布时间:2022-06-02 17:12:29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华西村现状(华西村的现状如何)

华西村,被树立为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在原华西村书记吴仁宝带领下,紧抓时代脉搏"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村民上演着农民致富的神话,每家存款过千万,成为中国最富有村庄之一。那么华西村是怎么富起来的呢?

1969年,吴仁宝冒天下之大不韪,带领大家偷偷地建起了五金厂。 吴仁宝想要的十分简单,就是要让大家吃饱饭。那时候人们把斗争当做了主要任务,生产却放在了一边,而且华西村的土地少且多年来保持不变,人口却在不断地增加,当土地喂不饱人的肚子时,吴仁宝把目光转向了工业。 华西村的五金厂生产一些常见但是大厂又不生产的小零件,毫无办厂和机械制造经验的吴仁宝从头开始,通过各种手段克服了技术、原料和设备等方面的困难,经过吴仁宝几个月的奔走,一家秘密工厂终于在20多个村民的运作下开工了。 那时的他们不得不谨慎,白天也把工厂的门紧紧关闭,当领导来视察时就召集村民努力搞农业生产,走了之后继续进五金厂工作。 闷声发大财说的就是这个理,当别的村还在清算阶级的时候,华西村里已经诞生了乡镇企业,一时间年入百万。

 改革开放后,生产成了主要任务,华西村又建立了纺织厂。 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启了分田单干的土地时代,80年代,全国都在进行包产到户的分土地政策,而吴仁宝却仍然坚持集体经济,他只是说了句“领会政策,闷声发财”,通知上也要求因地制宜实行新土地政策,宜统则统,宜分则分。 吴仁宝还是那个思路,土地限制了生产力的发挥,分田之后,村民们在极少的土地上根本不会产出极大的财富,相比之下,60年代偷偷摸摸办的厂就为华西村带来了巨大的收入,现在当务之急应该是利用集体土地资源,趁机好好发展企业,办厂。 接着,华西村又相继开设了药械厂,板网厂、织布厂等乡镇工厂。 华西村的面容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几十年前的总资产几万到暴富后总收入过亿,村民们的脸上乐开了花。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说,是吴仁宝的领导造就了天下第一村。

1992年是特殊的一年,那一年中国派遣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南斯拉夫正式解体,一位大毒枭越狱成功,《秋菊打官司》在北京首映,华沙之跪的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逝世,伽利略被罗马教廷平反…… 总设计师南巡并发表了他的南方讲话。 吴仁宝在电视上看到了新闻连续播放讲话内容,预感大事将至。在经过苦苦的一夜思索后,他终于理出头绪,深夜紧急召开会议,告诉村民们要去借钱。 第二天,华西村通过各种手段借了2400多万,疯狂囤积建筑原料。 事实证明,吴仁宝的判断是正确的,国家决定深化改革后,中国新一轮的发展热潮袭来,各种建设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几乎遍地是市场,华西村低价囤积的原材料几个月后身价翻了几倍,华西村因此大赚一笔。2007年,华西村总资产超过16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2010年,华西村销售破500亿,人均收入达8.5万。2012年,华西村总收入524.5亿。



那么,华西村的现状如何呢?企业经营方面,咱们不做评论,就说老百姓的生活方面,知乎上一位在华西村附近生活的人给出了详细回答:

作者:熵不停减
来源:知乎


华西村本村(之所以说本村是因为,华西村在发展的过程中把周边的村子纳入了自己的版图,比如华西一村,华西二村,这些村名义上是华西村,但实质上不是,华西村本村是有围墙的,还有大门………)村民日子过的日子我个人认为属于衣食无忧,富裕生活,家家别墅是真的(我看到过,有的还有游泳池)家家有车也是真的,不过是不是豪车我不太清楚,因为没仔细看过车标,但是华西村属于江阴,江阴反正奥迪满地都是,如果奥迪算豪车的话,那就算是家家豪车吧。至于吃穿,穿的话没啥可讲的,我也不清楚,吃的方面,华西村有公社,据说村民每个月好像可以去领取每月的固定粮油啥的,但是没考证过,不过,我觉得既然华西村做到了家家别墅豪宅我认为每个月每个人固定的领取粮油我认为不是太难。

再说生活环境,华西村里面有一个小型直升机场,据说1500一次,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离华西村也不远,基本上听到直升机的声音就知道有土豪去华西村旅游了,然后坐了华西村的直升机……对了,这里我提一点,华西村本身是个旅游景点,如果是外人想进去参观的话是要门票费的,大概在30左右,但是如果你装逼,说是去见亲戚,或者开车直接大摇大摆闯的话,也不会收你门票,我家里来亲戚朋友的时候,我父亲几乎必带到华西村参观(都是免费 )

回来咱们聊生活环境,既然说到华西村可以成为一个旅游景点,那你应该能明白生活环境不错了吧,首先有山有水,上山可以坐缆车,也可以自己走上去(但比较累),也可以开车上(不过很陡,马路杀手慎重)山上建了一个微型,还有微型长城,山上可以俯瞰整个华西村,一栋栋别墅尽收眼底,山下还有一个世界公园,有各种游乐设施,差不多就这些了。

华西村里有个龙溪大酒店,五星级的,楼高60层(很高了)我住过,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不好,平时住的人不多,所以标准间不贵,500一晚上,设施啥的没得说,自助早餐也很不错,是五星级的标准。

龙溪大酒店前面是个大广场,很大,有个剧院还不知道是啥,总是在放什么片子啥的,也有人看,都是些老人了。

华西村里有个体育馆,里面有健身房啊,篮球场啊,羽毛球场啊,啥的,没打过,但看外面还是不错的。

体育馆旁边有个电影院,很不错,就今年前段时间暑假的时候我和我爸妈去看过一次电影,晚上没人,三个人包场了………设施很新(目测也是没什么人去的原因吧)

至于上学这些,华西村也没有大学,所以和全国各地差不多,没啥好说的。

总结一下,如果你是华西村的村民,上述除了电影院、体育馆和龙溪大酒店之外的一切都免费,电影院和体育管我估计对本村村民优惠也是巨大的,可以说华西村对于本村村民来说已经达到了社会主义的水平,共同富裕也达到了。

这里一篇关于“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新“掌舵人”吴协恩的采访,可以告诉你华西村的现状。

回眸与奋进

“华西村的发展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见证,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缩影!”

近日,“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新“掌舵人”、华西集团董事长吴协恩刚刚在四川出席完全国“村长”论坛,就连夜赶回华西村,为第二天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的采访做准备。

第二天下午两点,穿着白衬衫、黑裤子、黑布鞋的吴协恩准时出现在会议室。和记者交流时,他的语速很慢,聊起改革开放、聊起家庭、聊起“老书记”吴仁宝、聊起最近五年“全面深化改革”中,华西村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目标,“我们变的是方式和方法,不变的是道路和信仰;变的是能力和创新,不变的是根基和底线。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9万元。”

初夏的华西村气候宜人,村口“天下第一村”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夺目,主干道民族路两侧,摆着一摞近百个石雕:石狮子、石麒麟、石貔貅、石大象……这些都是华西村建村45周年和50周年时,友好企业赠送的。村中有9座塔状建筑物,分别承担着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功能,村中央的金塔可以鸟瞰全村的联排别墅。

谈富裕 要让脑袋比口袋更“富”

最彰显“天下第一村”豪气的,要数华西村广场旁边高72层的江阴龙希国际大酒店。酒店2012年底对外营业,竣工时建筑高度排在全国第8位,仅次于上海金茂大厦。“华西是1961年建村的,属牛,所以牛是华西的象征。”华西村党委委员赵志荣说。

吴协恩在2003年时全票当选为华西村党委书记,从此,华西村人称吴仁宝为“老书记”,称吴协恩为“新书记”。“我希望以后人们提到华西村时,想到的不仅仅是富,更能想到华西在文化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光富口袋,不富脑袋,那也还是一个土豪;只有脑袋富了,这个富才能更持久,也就是要让村民‘精神比物质更丰富,脑袋比口袋更富有’。”

为达脑袋比口袋更富的目标,吴协恩把目光放在了村里的新一代年轻人身上。他说:“我们把年轻人送到美国西点军校去培训,送到贵州、青海等贫困地区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骨干人员送到EMBA工商管理去培训,把干部群体送到华西设在西藏的培训基地去体验,每月举办青年智慧论坛等,就是让年轻人更好地成长和成才。”

谈父亲 父亲成功因心中有百姓

谈到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人物。出生在1964年的吴协恩是吴仁宝的第四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在他10岁的时候,因为邻居孙家的独子意外去世,吴协恩被过继给了孙家,做了养子,后来因与孙家小姐青梅竹马,吴协恩亲上加亲,成了孙家的“上门女婿”。去年,吴协恩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吴协恩说,他对于父亲的最大印象是他的“心中有百姓”,“他心中装着老百姓,特别见不得穷人,我以前和他一起去一些落后地方扶贫,他总是让我先在口袋里准备几千元,看到困难人家,他就会对我使个眼色,‘协恩啊’,我就明白他的意思,从口袋里拿出钱来,送给这些贫困户。这也是他传承给我们后辈的家风。”

上世纪80年代初,当全国大多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吴仁宝却没有分一块田,吴协恩说:小岗村是人少地多,适合分田到户,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但华西的实际是人多地少,人均不到半亩田。于是老书记就提出了一个发展集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全村600多亩粮田集体承包给村里的30名种田能手,把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蓬勃兴起的乡镇企业工作。

1984年,老书记又一家一户地谈心,动员村民把年终分配的钱投资建厂,入股分红,从此逐步形成了具有华西特色的“集体控股、个人入股”的新型股份制集体经济制度,村民不仅可以上班挣工资,而且可以按股分红。华西村通过这一做法,不仅将“村民”变成了“股民”,也让华西村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绽放开来。

“现在,我们集体所有占股比例为75.37%,村民个人占股比例为24.63%。”吴协恩说,在老书记的带领下,直到2003年,华西已是一个下辖8大公司、40多亿元固定资产、40多项“全国第一”的大型企业集团,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庄,发展成农工商并举、年销售收入达105亿元的“天下第一村”。

“新书记” 2004年就开始“去产能”

吴协恩从老书记手上拿到接力棒后,他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以往谈到企业的发展,都强调“做大做强”,但“大”却并不意味着“强”。吴协恩说:“当时长三角地区已经出现用工荒,污染也在加剧,环境容量已成问题,土地成本也在大幅提高。我意识到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转型。”

从2004年起,吴协恩便开始“去产能”,他在当年关停了华西集团下辖的一家乡镇化工企业,将员工全部转移到其他的工厂工作,“当时那家化工厂的厂长还很不理解,觉得企业还能产生利润,为什么就关停了?现在我让他抓华西集团的环保工作,他做得比谁都投入。”

吴协恩说,转型之初,钢铁、化纤等行业尚蒸蒸日上,外界也不乏对华西做法的质疑声。但吴协恩选择不争论,坚持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加快钢铁、化纤等传统产业的技改升级,并且坚持不扩产,下定决心关停部分企业。

到2013年,陆续关掉了普线、带钢、棒材等9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钢铁部分去产能130万吨,相当于原有产能的三分之一,同时关掉了两家热电厂,每年减少原煤消耗21万吨。

吴协恩说,经过多年的产业转型升级,去年华西集团的总体营收中,传统的化纤、钢铁行业占比只有35%;新型的现代服务业和金融投资收入占比达到65%。“从市场结果上看,还好我们转得早。现在的钢铁和化纤都是做高端、差异化的产品。今年,因为国家去产能后,传统工业销量上来了,占比将有回升,但未来,我们这两项的营收比例要达到3:7。”

谈目标 打造“百年企业”“百年村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吴协恩不无自豪地说:“华西50多年的发展,始终踩在了时代的节拍上,而且是‘快一拍,领着走’,而不是‘慢一拍,跟着走’。”

谈到最近五年的发展,吴协恩说,华西村转型改革的道路是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则是共同富裕:“2013年3月18日,老书记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华西坚持的方向,始终是以人民为中心、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2013年~2017年,华西完成的可用资金比上一个五年增18.65%,上缴税费增46.06%。这五年,确实是不寻常、不平凡、不简单的五年,是继往开来的五年,是变与不变的五年。我们变的是方式和方法,不变的是道路和信仰;变的是能力和创新,不变的是根基和底线;变的是体制和机制,不变的是责任和使命。”

“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把华西打造成‘百年企业’、‘百年村庄’!”吴协恩说。

谈转变 稳定推进“三项改革”

要达到“最终目标”,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果后,吴协恩开始将目标投入到华西村的制度建设上。

吴协恩说,随着企业的扩大,华西的股本也随之扩大,为了避免“懒汉”的出现,这几年华西在给持股村民的分红在比例上有所降低。而在华西村,吴协恩正在推进三项改革: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

吴协恩说:“改革,就是要部分本村村民、外来职工,通过规范竞聘、同工同酬,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让所有人有更多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当然,我们不是‘变’,只是‘改’,因为只有改,才能改出主动性、责任心和进取心。”

吴协恩主动提到了一些华西村的“负面新闻”,如去年的华西村“高负债”传闻。他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华西进行了大量高科技研发、同时进军金融领域的结果:“这样的传闻过几年就会来一次,这也证明外界对于华西的关心。我们咨询过相关专家,在金融领域,超过75%的资产负债率才值得警惕,我们远低于这个数字。另外我们在进行高科技研发,这需要投入,但回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过几年,大家就会看到成效了。”

记者手记: “吃透两头、两头吃透”

采访吴协恩,走访华西村,给记者留下最大的印象,就是华西始终能快人一步。先进的生产力要配有先进的生产关系,才能保证生产力的不断增长。每到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华西村总能快人一步意识到未来的发展方向,率先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这是最令记者钦佩的远见卓识。

吴协恩这样评价父亲:“我们老书记几十年来一贯做到‘吃透两头,两头一致’:一头同中央及各级组织保持一致,一头同老百姓保持一致。他在任何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都能解放思想,从华西实际出发,把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的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

1978年的时候,华西全村交税28.18万元。2017年底,交税13.56亿元,增长了4812倍。1978年的时候,华西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仅有220元,现在已达9.05万元,增长了411倍。

吴协恩说:“40年来,华西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一靠的好领导、二靠社会主义的好制度、三靠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因此,解读华西村,只有把它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才更有意义。华西村改革开放的40年,就是思想不断解放的40年,就是不断走在时代前沿的40年。”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英雄,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榜样。只要不是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即便因为时代的变迁,榜样的力量逐步消失,并被新的榜样替代,都不能否定其在特定时期所做的贡献和发挥的作用。

华西村作为特定时代诞生的典型,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也是让当地居民受益得。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因为华西村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经济发展要求,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所以,在发展模式上已经落后,必须转型;另一方面,华西村原来依托的产业,在环境保护、结构调整、发展转型方面,已经面临极大考验。加上人治现象比较严重,没有能够及时掉头,过去的负债经营也变成了发展拖累,所以,无法避免目前这样的结果。

华西村能否走出困境,关键就看管理者能否断臂求生,来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改革创新。如果做到了,按照华西村这么多年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是能够走出困境的。

富甲天下华西村

以前都是从报道了解华西村如何如何富裕。这回,有机会到江苏江阴市我就直奔华西村而去。

华士镇这地方平平坦坦濒临长江才冒出几个山头,为大华西旅游景区。

到了“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并没有我想像中的围墙、大门和保安,而是很随意地进入金塔路,围着金塔楼边是各企业赠送的石雕。拾阶而上金塔大楼,横幅明写“集体经营”底层卖东西,上楼参观二十元。往广场边走时,我看见一条长长的廊式过道通往村民家,我倒是想看一看华西村民是什么样子,有保安看守,终无缘会见。广场旁有吴仁宝书记个人事迹长廊展。即不能当饭吃,又搬不走,门票还要四十元。看来太小气了。号称天下第一有钱的村子,还绞尽脑汁捞一捞远方来看热闹的游人。越有钱越吝啬这话不错。

若大的广场,满目的商铺,那高高的大楼即是龙希大酒店……

从外表看跟其他城市并无两样,旁边的村子也还有以前盖的老瓦房。我是星期四去,游人稀稀疏疏,热闹了十多年,随着时过境迁,看来靠旅游这行档己经很吃力了。

以前,在土生土长吴仁宝书记带领下的华西村从此“金银焕彩,珠宝生辉”。据报道1968年华西就暗中办起小五金厂,卖农具起家,1979年土地承包到户,吴书记说华西村人多田少,集体经营,那时村集体己经有一百万元和银行存款一百万元。田就交给种田能手来打理,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乘着改革春风的劲势,在工业化进程中高速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共同富裕理想道路。拿07年来说吧,村里有医院,还有两架直升飞机,村民人均存款7位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多倍。家家户户住别墅,每家有几辆车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工业兴村的神话冉冉升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內外,连彼岸的老外皆啧啧称奇。

“耀眼之村、繁华之村、热闹之村”华西集体所有制走过辉煌巨变四十载。

“名夸海内,德誉乡邻”的吴书记二零一三年走完他传奇的一生。

如今,繁华悄悄有所褪色……

华西的负债最起码是村民得到过益的,他的出发点就同甘共苦方针,所以想必村民是认同的,时代产物的象征

南街村才是走集体富裕路的典型

华西在二O一七年,向国家交税13.56亿元,请问在全国有多少县,交不到这么多税的,恐怕不会少于五百个县吧!

华西村只不过是大寨的一种翻版

华西村现在发展情况如何?导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了许多富裕村,江苏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一九八五年到二000年间,我先后五次去过华西村,华西村每年都在发生了变化。

华西村位于江苏江阴华士镇西因此得名,一九八0年全村共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是个小村落。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同志远嘱,带领村民因地制宜,走集体化道路,以农业带动轻工业发展,依靠当地资源发展乡镇企业,一步一层楼让华西村富裕起来,成为"中国第一村。从一九六一年到二00三年,吴仁宝同志在华西村做了43年村党组书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带领群众把一个只有500多亩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一个二00三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的华西集团,二00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7.2万元,华西成为全国第一个亿元村,华西集团成为全国音家超百亿的乡村企业。一九七八年58家村办企业,给村创汇30亿元,村民人均收入5万元,当时在中国是个奇迹。

二00三年吴协恩当作华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华西集团董事长。他继承老支书的光荣传统,带领华西村村民描绘新的蓝图。从二00一年开始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帮带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成立了一个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达30340万人的"大华西",组成了一个有山、有湖、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环境优美,文明、富饶的乡村。

华西村有知名景点80多处,华西金塔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2012年华西总收入524.5亿元,1996年华西镇旗下集团被农业部评为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华西村获得了"文明村标兵"的称号,在全国文化典型村示范会上,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2019年纳税524.5亿元,2020年7月9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镇旅游重点村名单。在华西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村民住房都在400平方米以上,村里有骄车上了3万多辆,村民每户存款最少100万元,多达1000多万元。

江苏华西村是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和村党支部书记吴协恩,带领村民走集体化道路,富裕起来的典范,"中国华西村"闻名天下,名不虚传。

现在的华西村,和往长的一样还是很富裕,不相网上说的,华西村欠多少债,什么华西村破产了,全是假消息,现在华西村在专型之中,所以华西村还稳定发展。没有什么大动作,也是正常。华西村党委书记,是个好书记,

一不贪污,二不府败,全心投入工作为村民,他是想为村民而想。急为村民而急。拿着3500元的工资,一心为民,华西村放曼束度发展,做好企业专型,为村经济建设,打好基础,华西村至今为之,没有一个人外出打工的,华西村党委,领导思想值得学习!有些人见不得别人富,没事就在网上说:华西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如果说华西村经济不行了,那吴书记还座得住吗?所以广大网友!不要相信网上说的,如果广大网友不信,你们可以去华西村看看就明白了,我是江阴人,我个人认为华西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最后祝华西村兴旺发达!

美丽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欢迎你来华西村观光旅游!

关键是共同富裕。的初心不是共同富裕吗?不管那条路达到这个目的的就是正确的。

江苏省,全国经济排名第二的龙头省会,是带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性地区。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江苏省无锡市一个占地面积仅有0.96平方千米的小村落,就创造了集体年收入60万元的发展奇迹,这个村落,便是“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以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循序渐进为发展总基调,经济腾飞时期村民收入高达每户600万元,堪称新农村的典范。

然而面对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渐趋平稳、绿色产业调整升级迫在眉睫,“天下第一村”的名头能否保住,成为了极大的挑战。

“仁宝大大”

华西村,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县华士镇西部,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便是江苏省有名的贫困村。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局面,这个人就是吴仁宝。

华西村的转机,出现在1961年。

1961年,华西村改组为华西大队,吴仁宝任书记,在华西村中青年干部和群众口中,吴仁宝被亲切地称为“仁宝大大”。

早在华西村改组为华西大队之前,心系群众的吴仁宝就对当地的农业、水利、环境、交通等多个要素进行了考察,他一直思索着如何才能让群众的劳动发挥最大的优势、取得最大的回报。

就任华西大队党委书记后,吴仁宝的第一件事,便是定下工作总基调: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小小的华西大队范围内,除了住房和荒地,留给水稻种植的农田并不富裕,而在按人头分田地的政策下,这些农田又七零八落地划分成了超过1300块的田字格,如果要实行大面积的增产增收,这样的农业布局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进行大面积的改造规划

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大队的干部和群众同心协力,修水渠、建电站,召集村里的“耕作能手”前往其他农业示范村学习经验、引进优质农作物,原来1300多块靠天吃饭的土地,经过八年的时间改造成了400多块能排能灌、高产稳产的优质大田。

1968年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要媒体的记者纷纷走进华西,对吴仁宝带领华西人民学经验、搞改革的“典型”之路,进行全面的报道和表彰,为其他地区农业改造树立了榜样。

一山更比一山高,吴仁宝对华西大队的期盼却并不仅仅局限在农业上。

转型升级

如果单靠农业,华西大队的发展红利也许能保证一时,却很容易被那些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乡镇抢过头去。

而由于公路设施的完善,华西村与沿海工业区有着明显的互补性:既没有高昂的地价,又能便捷地拿到原材料,发展工业加工的念头便在吴仁宝的心中扎下了根。

1972年,华西大队粮食亩产量超过一吨,吴仁宝“一战成名”,华西村也成为当年“农业学大寨”的样板村。

在农业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吴仁宝带领大队干部和群众当中的积极分子,开始摸索五金加工的“副业”,从保证温饱走向了“鼓起腰包”的创收之路。

“以粮为纲”的年代,发展工业还是发展农业,并不是由地方政府拍拍板,就能敲定的大事。

因此吴仁宝想要发展“副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限制,成功则已,不成功,也许乌纱帽都保不住。

可小地方有小地方的优势,在试点改革上,华西大队是推行新方案的最佳之地。

关关难过关关过,从原材料到设备到厂房、从技术人员到销售渠道到合作商,吴仁宝都是亲力亲为、严格把关。

他对摸索新道路的热忱和付出,成为华西群众信任他、支持他的关键因素,而政府和群众之间心连心,经济民生也就自然走向了上坡路。

第一个小型五金加工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获得了双倍的利益,并且远超农业带来的收入,不由得让吴仁宝信心倍增。

当初改造农田的实践精神,在华西群众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到1976年,华西大队集体全年总收入达到60万,其中工业收入高达28.2万。

上世纪七十年代,30元的工资能养活一家五口,因此28.2万元的副业创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1979年,华西大队受国务院嘉奖,“做煞大队”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幸福大队。

一发而动全身,华西大队给方圆数百里带来的经济辐射,其实早已远超28.2万。

也是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应用,吴仁宝结合华西大队经济生产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调整方案:将整个大队近五百亩粮田由30多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其他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工业建设上来。

这样的产业调整,自然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干成的,而华西大队现有的、单纯的五金制造厂也不可能容纳这接近全村95%的劳动力。

因此在吴仁宝的安排下,年轻的、学习力强的村民都被送往发达工业区学习手艺,这也算是开创了地区之间技能人才联合培养的先河。

这些村民分别在锻造厂、带钢厂、铝材厂、铜厂等多个工业部门学习,返乡后陆续办起了以冶金、纺织、有色金属为主的超过40多个企业,并且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形成了“内有序、外有道”的良性循环。

1980年,华西的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一亿元,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亿元村”。

1983年,华西大队恢复为华西村,吴仁宝在继续担任村党委支部书记的同时,被任命为江阴县人大副主任。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华西村发展工业的路径越走越好,而吴仁宝也在多次前往深圳、广州、福建等地的调研中,嗅到了经济腾飞的新势头。

经济特区的开放,尤其是深圳的发展启迪了吴仁宝,必须推动华西村实现城镇化,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

结合华西村农业示范区、工业示范区的优势,打造“天下第一村”的计划初步成形,又一条经济飞跃的道路在华西村展现。

天下第一村

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厂、九十年代造城”,是华西村经济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精准概述。

而经济发展得好,政府财政对当地的反哺作用就更强,为了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全面铺开电力、自来水、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便成为吴仁宝打造华西村的第一步。

2001年,吴仁宝明确提出“天下第一村”的概念,以打造规模化的旅游经济群为工作总基调,将华明、前进、向阳、立新四个周边村纳入华西,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千米增加到6.53平方千米。

随后又将周围其他六个村纳入华西,面积拓展到15.63平方千米。

结合华西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历史优势,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华西都市农业示范区”项目正式落地。

该园区总规划占地面积12700亩,包括园艺中心、无公害蔬果基地、畜牧水产基地、稻麦油料基地等多个部分

在整个示范区中,园艺中心占地总面积600亩,其中智能化温室一期总面积18亩,二期总面积扩大到110亩。

这不仅是吸引旅游观光的看点之一,而且在结合现代化大棚的科技支持下,成为培植新品种、提供科研合作的创新型平台。

华西都市农业示范区”如同当年第一个小五金加工厂一般,成为华西村迈向第三产业的冲锋军。

随后,华西幸福园、信仰大观园、钟王、牛王、鼓王等一系列景点,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以旅游产业为主的一系列配套设施建设,代替传统工农业,成为华西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004年,华西村被评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而为了更好地造福一方百姓,吴仁宝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分五统”的管理概念,将华西村的面积拓展到35平方千米,致力于打造一个“大华西村”。

“一分五统”中的“一分”,意味着村企分开,村归村、企业归企业。

而“五统”,则是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

这既能让政府全面发挥统筹规划、调配资源的能力,也能让整片地区形成规模效应,以点带面、面面俱到。

有了政府的扶持,“天下第一村”的名号也越叫越响,以华西邨博物馆、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华西金塔为标志的三大建筑,一度让华西村每家每户银行净存款高达六百万之多

可万物盛极必衰,华西村赶上了经济发展的红利,却败在了大刀阔斧难以注意的细节之上。

千禧年后,“大华西村”政府规划了近三年的“华西邨博物馆”项目开始动工。

背靠当地一座名为龙沙山的山头、超过10000平方米的大型仿古建筑群、两个主展厅按照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一比一复制打造……仅仅是设计概念的公示,便轰动了整个沿海地区。

2012年11月28日,华西邨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

陈列在“太和殿”、“乾清宫”中的藏品数量多达上万件,其中包含了大量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如祝枝山、张大千等人的优秀作品,也收藏从战国到明清时期各类古陶瓷器

以华西邨博物馆为核心,华西村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200多万名,而坐落在其中的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又名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陈列了约八千多件字画、雕刻、陶瓷,共有74层、826间客房、近5000个餐位,是国内最大的单体酒店之一。

整个华西龙希大酒店,从一楼镶了金漆的接待处,到六十层真金镶嵌的地板,到顶楼价值九千万的两架直升机,再到价值三亿人民币的纯金金牛,无所不用奇迹的浮夸风格,让这栋楼看来了金碧辉煌的同时,也注定了其入不敷出的商业未来。

停滞不前

华西龙希大酒店落成后,一度被人指责为“炫富工程”,但在吴仁宝的眼中,这是“农村城市化”的体现,要让城里人到农村来花钱!

2013年3月,华西邨博物馆开馆不到一百天,老书记吴仁宝逝世,不管后来“天下第一村”遇到了哪些经济痛点,吴仁宝也无疑是华西村的大功臣。

以华西邨博物馆为例,尽管一比一复刻了北京故宫,但由于投资费用大部分用于博物馆基础建设,对展馆的规划不够专业,与国际上通用的投资比例不一致,这就使得博物馆在基础部分富丽堂皇,展陈部分却单一缺乏新意,人流量也就越来越少。

而总投资超过30亿的龙希国际大酒店,更是遭到严重打击。

按照2012年酒店营业总额为1.5亿元的情况,单是大楼固定资产折旧这一项,就使得酒店处于亏损态势。

而由于2013年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厉行勤俭节约已经成为政策法规,大幅提高酒店营收便更加难上加难。

旅游产业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华西村靠人力建设打造的”新农村“,逐渐在全国众多旅游城市的对比中败下阵来。

随着成都、重庆、长沙等新一线旅游城市、借助互联网平台不断吸引一波又一波游客,华西村却停滞不前,甚至即将面临淘汰。

缺少了外地游客量,华西村就不得不从“扩大内需”上下功夫。

自2014年开始,华西村对中心村村民的股份分红制度作出了调整:降低现金分红的比例,改为发放消费券。

这些消费券只能在村中的酒店、商场进行消费,有的村民全家在龙希国际大酒店一住就是一个月。

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只不过是在消耗前二三十年积累的本金罢了。

而21世纪前十年,恰好是我国重工业现代化、科技化的关键时期,华西村由于将大量的财政都花费在了打造“天下第一村”的旅游景点上,生生浪费了原本带头发展工业的优势,想再及时止损、重塑辉煌,恐怕很难做到。

2019年,华西村入选首批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作为依靠群众力量走出经济落后、创造了诸多发展奇迹的示范性乡村,尽管华西村在一个时期内,经济规划走向了错误的道路,但这并不能否定其价值,这样的失误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宝贵财富。

结合当下共同富裕的理念,华西村整合了经济发展的优点和痛点,在黑龙江、宁夏各建设了一个“华西村”,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开展了一百多场培训班,带动外地上十万人脱贫。

这样的经济韧劲,是华西村的传统,也是如今即使深陷沼泽、也必将走出沼泽的“天下第一村”精神。

转自:咸阳禁毒先锋

编辑:陈冰娟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