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广东电视台 > 深圳移动在线直播

花木兰是什么朝代的人(花木兰是啥朝代的)

发布时间:2022-05-16 19:57:36   作者:依稀久忆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花木兰家族是六镇地区的军户,【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就说明她的家族是登记在册的兵户,寓兵于农,北魏时代只有六镇地区实行此种制度。该制度就是唐代的府兵制。

花木兰家族有比较多的财产,需要自购装备。她在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购买了装备,然后才加入军队。这就说明当时的制度是封建主义,花木兰家族相当于西欧骑士,属于社会上的中产阶级,并不是国家募兵。

这些特征都说明花木兰很可能是生活在北魏六镇地区的武士家族。

前言

虽然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是毕竟和平年代时期的百姓还是幸福许多。但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断的纷争与战火填满了厚厚的史书。

覆巢之下无完卵,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在亡国之时,大多逃不过悲惨的结局。

在宋朝,有不少被掳往敌国的词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如李煜、宋徽宗、汪元量等人。

其中还有不少的女性词人,蒋兴祖女,徐君宝妻,王清惠..........以及今天所介绍的淮上女。

宋词中,有两个女子的词作很容易搞混。这两个人都是在战乱中被金兵掳走,都题壁了一首词流传后世,巧合的是,两首词都是《减字木兰花》:

一个是北宋末年的蒋兴祖之女,其词为《减字木兰花 · 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两三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一个是南宋的后期,连姓氏都没有留下来的“淮上女”。金国诗人元好问在《续夷坚志》中记载道:

泗州题壁词。

兴定末,四都尉南征。军士掠淮上良家女北归。有题《木兰花》词逆旅间云: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倾烟波万倾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很明显,元好问说的《木兰花》不是《玉楼春》,而是《减字木兰花》。

元好问说,淮上女是在兴定末金兵南征是被劫掠的。

“兴定”为金国宣宗皇帝的年号,1217年-1222年。因蒙古的崛起,1214年金宣宗迁都到南京(河南开封),第二年金国的中都(北京)被元兵攻陷,金国实际上失去了河北山东一带的控制力。

此时的金国夹在蒙古与南宋之间,盘踞在中原地区岌岌可危。南宋审时度势,停止了给金国的岁币。于是金国于兴定元年(1217年)夏天发动侵宋战争。

金宣宗先胜后败,在战事不利准备求和的时候,南宋连金使都不接待。于是在1219年,恼羞成怒的金宣宗再次发动战争。

从1217-1223年,6年间宋金双方互有僵持不下。1224年,金哀宗即位,遣使求和,并且表示以后不再南侵,以此缓和金宋矛盾,全力抵抗元兵。

兴定末期,南宋的军事实力已经和金国不相上下了。因此有人说淮上女被俘是因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无耻南逃的原因,是不了解当时的情况。

宋金交战正处于江淮地区,殃及百姓是难免的事情。这和蒋兴祖女时期,北宋毫无反抗之力完全不同。这次战役以后,金国对于南宋开始处于守势,一直到十年后,南宋主动出兵,与蒙古联军一起灭了金国。

虽然宋金之境形势开始扭转,但是对于被俘掠的淮上女来说,和蒋兴祖女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那首在泗州题壁的《减字木兰花》同样令人肝肠寸断。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倾烟波万倾愁。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淮山淮水,山水之间萦绕着去国离乡之恨。时近暮春,淮上女在途中东望,故乡被山水隔断,新愁旧恨涌上心头,无言而泣下。

这首词和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异曲同工,两个人的遭遇也及其相似。两个人题壁以后,再无消息。蒋兴祖女沦落于金国的强盛时期,运气好一点的话,或许能过几天安稳日子。淮上女所处的金国,已经在风雨飘摇之时,蒙古大军不停南下侵扰,1234年金国灭亡,不知元兵铁蹄之下,又有多少金国的百姓遭殃。

金哀宗即位以后,曾经表示不再侵扰南宋,在金国即将败亡的时候,金哀宗写信给南宋诉说唇亡齿寒之意。但是南宋对于金国的仇恨太深,还是出兵协助元兵灭了的金国。

南宋协助元兵灭金的同一年,双方就反目成仇,开始了宋元之战。1257年,元兵攻陷了湖北岳州,也有一个女词人被捕获,但是这个烈性女子在杭州跳水而亡。

明陶宗仪《辍耕录》记载:

“岳州徐君宝妻某氏,亦同时被掳来杭,居韩蕲王(韩世忠)府。自岳至杭,相从数千里,其主者数欲犯之,而终以计脱。盖某氏有令姿,主者弗忍杀之也。一日主者怒甚,将即强焉。因告曰:‘俟妾祭谢先夫,然后乃为君妇不迟也。君奚怒哉!’主者喜诺。即严妆焚香,再拜默祝,南向饮泣,题《满庭芳》词一阕于壁上,已,投大池中以死。”

徐君宝妻的《满庭芳》云: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战乱之中,无数生灵涂炭,被俘获而偷生是幸运还是悲哀呢?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徐君宝妻的勇气。

被俘获的人中,李煜7年后被毒死,宋徽宗受尽屈辱苟活了8年,据说他还和金国女子生了不少后代。文天祥不屈被害,宋恭帝出家做了和尚,汪元量多年以后获自由身南归故乡。

结束时,录入一首《减字木兰花·读淮上女词有感》为今天的作业:

江南梦醒,皓月苍山星耿耿。人向天涯,日日黄昏数暮鸦。

愁肠断处,白草黄沙春不度。故国东风,往事朦胧泪眼中。

@老街味道




木兰的传说,到底从什么时始?故事又为何不同?木兰又到底姓啥?最近朋友圈被这些问题刷爆。今天笔者就给冷研粉丝简单介绍下这位野史人物的历史。先说第一个问题,木兰始于何时。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以来,有说魏晋,有说北魏,有说隋,有说唐,众说纷纭。那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其实这是因为《木兰诗》的出处:《古今乐录》的诞生时间。《古今乐录》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等史料中都有记载,但是每个朝代的《古今乐录》版本却又都不同,后一个朝代收录的典籍都比前一个朝代多。由此可知《古今乐录》在不同的朝代都有过“改进”,只不过《木兰诗》的作者和时代却无一人考证过。而之所以无人考证是因为《古今乐录》虽然诞生于南北朝期间,但在隋代被收入的时候,原书却早已失传,《隋书·经籍志》也只是从民间抄录了部分典籍,这样也就无法找来原书加以对证。



那么故事版本又为何不同呢?因为从唐朝开始,木兰的故事流传日益广泛,历代文学家因为不同的社会氛围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工和延伸。限于篇幅,笔者只对唐、宋、明、三个汉家王朝的木兰形象略作说明。唐代木兰文本有韦元甫根据《木兰辞》①仿作的《木兰歌》②。相对于语言朴实的《木兰辞》,韦元甫的《木兰歌》则带些的豪迈的言语。比如最后两句:“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这里他既点明了木兰就是“忠孝两全”的封建道德典范,同时也表明了世人对她获得的“千古之名”的赞同。


▲河南虞城木兰祠


到了宋代,妇女已经不再像唐代那么开放,所以刘克庄作《木兰咏》③,开头两句为:“出塞男儿勇,还乡女子身。”在歌颂木兰勇猛的同时也不忘对其“女子身”进行渲染。木兰被认为是节烈女子的典范。由此见之,诗歌中凸显了木兰的贞洁。


▲刘克庄雕像


再到明人徐渭(字文长)的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里,他给木兰标了个姓:“花”。那么徐渭为什么要选用“花”姓呢?因为当时有个抗倭的名将——瓦氏夫人。瓦氏夫人原名岑花,嘉靖年间奉诏参加江浙一带的抗倭斗争,战功卓著。所以徐渭在创建剧本时以此为灵感。


▲讲述徐渭的电视剧


▲雌木兰替父从军彩图


▲马丽主演的《瓦氏夫人》剧照


而今天的影视剧里,无论是袁咏仪、赵薇,或者是迪斯尼卡通和真人版的《木兰》,包括笔者读过的田中芳树的小说《风翔万里》,这些作品都演绎出了各种不同版本的木兰形象。今天的我们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些多样的木兰形象歪曲了历史的真实。甚至会对木兰的诸多改编存在种种意见和批评,却不会对古人遗留的木兰文学本身产生任何非议,也不会对木兰被冠以的各种良好品德有所怀疑。


▲赵薇主演花木兰剧照


▲袁咏仪主演花木兰剧照


▲田中芳树小说风翔万里(日版)


其实,不同的历史时空中,总会诞生出不同的文学,而作为一个从未在官修史书人物列传中出现过的人物,也许其本身没有真正的历史原型,但古代木兰的形象却能成为了封建王朝中集“忠、孝、义、勇、贞”于一身的女性典范。以至于后人对其产生了无尽的向往。所以这就是木兰的魅力。


①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木兰歌: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③刘克庄《杂咏一百首·木兰》 :出塞男儿勇,还乡女子身。 尚能吞北虏,断不慕西邻。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