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站长资源综合门户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引擎 > 24券危机始末:“休假”考验团购素养

24券危机始末:“休假”考验团购素养

时间:2012-10-27 20:57:26   作者:   来源:   点击:

  记者有话说

  即使是网络团购,也应该遵循最基本的游戏规则。

  24券“休假”考验团购素养

  林建荣

  [ “本质来讲,团购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行业,厘清一下投资方和创始人的纠纷,就能发现这是个错误行业的愚蠢斗争。” ]

  20日,团购网站24券宣布暂停团购业务、员工集体“休长假”,持有该网站团购券的消费者和未进行业务结算的商家,唯一能做的事情似乎就是等待。24券客服人员表示,如果客户要退款,需等待24券恢复业务后才能办理,恢复业务的时间暂时无法确定;而针对结算商家的客服专线则一直处于忙线状态,合作商户只能干着急。

  有观点认为,24券的危机只是团购行业洗牌的常态现象之一。那么,在团购网站旷日持久的洗牌过程中,消费者和合作商家该具备怎样的团购消费素养,以更好地应对危机,维护自身的权益呢?

  24券危机始末

  对于网站“休假”的原因,24券创始人杜一楠(微博)和投资方各执一词,满座网(微博)CEO冯晓海(微博)的总结则显得一针见血。冯晓海此前对媒体表示:“24券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关键在于出现了‘两失’,一是失控,创始人失去了对核心管理团队的控制,二是失望,投资人失去了对24券的希望。”

  不可否认,双方矛盾爆发的大背景就是当下的资本寒冬。据报道,整个团购行业今年只有大众点评网拿到了6400万美元的融资,其余网站大多颗粒无收。

  一位团购网站业内人士表示,24券今年以来的规模已经达到行业前10名,在不少网站冲刺盈亏平衡的关键节点爆出危机,也是无奈之举。

  天使投资人丁辰灵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表示:“本质来讲,团购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行业,厘清一下投资方和创始人的纠纷,就能发现这是个错误行业的愚蠢斗争。”

  丁辰灵透露,在24券投资方马来西亚成功集团代表KK介入公司营运业务之前,24券已经亏欠供应商一个多亿的债务,KK介入之后,网站的亏损确实在收窄。

  “他们本来想做到盈亏平衡后卖掉。24券的投资人几乎都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财团、投资机构,他们对营运管理是很擅长的,也善于控制成本,这也是矛盾的根源。”丁辰灵认为,马来西亚人的风格导致投资方认为如果他们继续投资,管理层应该让出更多利益;而创始人则认为项目被救回来了,虽然自己贡献不大,但是要拿走自己很大的利益,肯定不甘心,矛盾就爆发了。

  25日,据媒体报道,F团和高朋网合并公司网罗天下CEO林宁透露,最近马来西亚成功集团与其曾就24券的交易进行过接触,希望将24券出售。

  “可能24券创始人和投资方会重新谈判,能达成一致继续‘同床异梦’,看能不能卖给美国人,不过我觉得很难。”丁辰灵表示,从投资者的角度看,风投对团购行业已经没什么兴趣了,24券的资金已经转移,网站也停了,“这个公司完蛋了。”

  25日,24券网站虽然恢复了团购信息的展示,但却仍然无法下单,记者致电公司客服,工作人员表示网站正处于调试阶段,所以无法下单,之前已经购买的团购券也无法使用,需要等系统调试完成才能使用,但何时调试完成依旧是个未知数。

  可能的维权路径

  “我之前在24券的团购现在还能不能用?”在媒体上看到24券暂停营业后,现居厦门的高小姐致电商家询问相关情况,高小姐团购的是160元的摄影套餐,商家的答复是:“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后台可以显示消费者是否买到团购券,所以消费者只能凭借24券发给消费者的短信验证码到店消费,如果没有该验证码为凭证则无法消费。”

  该商家同时表示,24券厦门站早在1个月前就已经撤离,他们其实也有款项还未结算。“但是毕竟当时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做的活动,所以现在要是消费者有验证码,我们还是会提供服务的,不能结算是我们商家自己的事情,不会转嫁给消费者。”

  在团购网站关闭或者无限期暂停营业之后,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合作商家都有可能面临损失,不是已付费的团购券无法使用就是已经开展的业务无法到款。

  针对这一情况,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吴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和商家的维权是后话,如果团购的模式是消费者给网站付费,网站再去跟商家结算,那么网站就涉及非法金融,变成结算中介,不符合目前的管理规则,这是要监管部门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分享到:

阅读此篇文章的网友还阅读了: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