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连云港新闻综合在线直播

为什么女儿五七必须哭(为什么女儿五七必须哭三七和五七的讲究)

发布时间:2022-05-13 19:12:48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为什么女儿五七必须哭(为什么女儿五七必须哭三七和五七的讲究)

为什么女儿五七必须哭:

五七是死者所有祭祀活动的结果,这时候阎王殿的五阎王是要来考察,这个死者是进地狱受罪,还是脱胎再轮回转世。

这位五阎王是很严厉的,处理事情是铁面无私的,他唯一的软肋就是做人的时候没有女儿,所以他只会对有女儿的人宽容一些。在他最后审核的时候,要是他的女儿嚎啕大哭,他就会放死者一马。

所以在五七这一天,死者的女儿清晨就会在坟头大哭。

死人嘴巴张开寓意什么:

民间的说法是死不瞑目,也就是说生前有遗憾。

咱们还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解释。

人死之前,只会出气,不会有进气,所以就会张嘴呼吸,人死了之后,神经就会停止机能,心脏的泵血功能也会消失,所以大脑就会缺血缺氧。

失去了大脑的控制,人的自然神经反射功能就会消失,肌肉没有神经的支持就会彻底放松,关节失去肌肉牵拉,会会导致全身的肌肉松弛。

由于下颚骨的重量,在引力的作用下,嘴巴就会微微的张开。人死之后张嘴,这是肌肉松懈没有力量的表现,人死了之后多多少少都是会张一些嘴的,张的大小不同而已。

在中国的丧俗文化中,做“七”仪式挺重要的,它一般会和吊唁仪式放在一起进行。依照古代的丧俗来看,人死后其灵柩要停三天以上。这是因为人们觉得死者有一定的复生机会,如果在死后三天时间内没能还阳,这就说明死者真的离开了。

而在做“七”仪式里, 人们每逢七天就有一祭,需要持续七七四十九天,这之后才算结束。现在有不少人都觉得“七七丧俗”很迷信,但其实“七七丧俗”是有依据的,当中的头七五七均有说法。

“七七丧俗”遵循“七七制度”

首先需要强调,“七七制度”不管在科学上,还是文化传承上都有依据。这个制度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相互柔和的产物。当人死去以后,后人每隔七天就会祭奠一次亡故的长辈,一直延续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七七丧俗”逐渐被简化为“五七”,有些地方甚至只剩下“头七”。而在这两个时间里,后人所举行的祭奠仪式也会相当重视。

至于“七七丧俗”的形成,学术界认为有两种说法。首先第一种说法是:七七丧俗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招魂文化。第二种说法则是佛教中的“七七”奠、“七七”斋。

这里简单说一说“七七斋”,所谓七七斋,指人死后的四十九天时间里,亲属需要每七天为死者营斋作法,或指第七次之追荐日。之所以要举行这样的仪式,就是为了让死者能够“得生缘”,死者投生后就可以“转劣为胜”。

对“七”的崇拜

事实上除了上述两种说法以外,还有一些人提出,“七七丧俗”的形成更有可能是因为古人对“七”这个数字的崇拜。而道教以及佛教的说法,只能说是略有些影响罢了。

在儒家文化中,丧葬礼仪被当成是“孝道”的表现,“孝道”又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如何的重要标准,大概也是因为如此,人们才对“七七丧俗”相当重视。

早在周朝时期,古人其实就已经有了父母葬后,迎其魂灵进入棺木的仪式。且最重要的是,古人有着相当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使得死者的“七虞之礼”延续时长不尽相同。

比如说士之丧为“三虞”,大夫之丧为“五虞”,诸侯之丧为“七虞”。最重要的是,“七虞之礼”起初为周天子、诸侯设立,其他人根本没有权利使用。

后来“七虞之礼”会普及到民间,是因为周朝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现象,再加上“七虞之礼”普及的过程中,还受到了道教以及佛教的推动,因而“七七丧俗”也就成了我国传统丧俗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七七丧俗

在整个“做七”过程中,有着很多具体的礼仪步骤。比如说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整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承担。倘若死者没有外嫁的女儿,就需要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

而头七、三七以及七七,也被叫“大七”,这些日子里的祭奠仪式中,外嫁女儿以及媳妇们需要每人各提一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以此来庇佑死者灵魂。

另外做七仪式通常由女婿主持。像浙江一带,不同地方“做七”有不同的操作。杭州地区女婿要操办“五七”,而宁波等女婿则要在做“六七”。

并且只有到了“五七”,死者才会知晓自己已经身死,因而很多地方都会搭起“望乡台”,就是为了让死者方便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离开得可以无牵无挂一些。

等到四十九天的时候,就需要“断七”了,断七时很多地方会专门请道士和尚来做道场,为活人祈祷,“断七”之后死者的子女们就可以脱下丧服,换上常服了。

停柩与吊唁

我们在前文中有说,古代丧俗中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最开始这样做的确是为了不错过死者复生,但后来要花费很长时间停柩,是因为古时候的丧礼繁缛复杂,不留下足够的时间,根本无法将所有的礼仪进行完成。

比如说天子诸侯,他们在下葬前,需要准备好专门的陵墓以及大量陪葬品,这些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以及时间。

再加上古代很多地方还有父母合葬的要求,当“父死不知母坟,母死不知父墓”的时候,都需要将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对应的墓地时再进行合葬,因此灵柩并不一定会停留三天,有时候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

然后再来说一说吊唁仪式,吊唁仪式基本上都会与“做七”仪式一起进行。所谓“唁”,则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这时候死者的家属需要“哭尸于室”,前来吊唁的人要跪拜答谢和迎送如礼。

并且布置灵堂、搭建灵棚也有很多讲究,依照各地区的要求,做不同的处理。

不过到现在,这些习俗也只有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还在认真执行,在城市中的吊唁仪式则被大大简化,主要剩下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

在进行遗体告别和参加追悼会时,吊唁的人需要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一一向遗体鞠躬致哀,再绕遗体一周瞻仰遗容。等对死者的主要亲属致以简短的劝慰之语后,就可以离开了。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