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湖南电视台 > 快乐购在线直播

闽南话骂人(闽南话又被称为)

发布时间:2022-06-02 16:49:32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闽南话骂人(闽南话又被称为)

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方便各地人们交流普及的一种语言,其实在古代中国普及的并不是现在的普通话。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从唐朝穿越过来,你说普通话他很可能是听不懂的。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说的是闽南话,你知道古代哪个朝代的人说的是闽南话吗?
 
常见的闽南话骂人的有哪些
 
闽南话,主要分布地区就是福建、台湾等地,另外广东、海南等地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华裔也都说闽南话。闽南话是最难懂的中国话之一,如果不生活在上述这些地区,闽南语听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今天小编收集了一些闽南语的骂人话教给大家。
 
 
 
卖见效的意思是不要脸;秋秋累的意思是羞羞脸;要修就是诅咒你短命;说话臭奶歹就是说话不清楚;头毛亲像一普塞就是头发像坨屎;甲饭配狗塞就是吃饭配狗屎.....
 
 
 
看完这些,你有没有做英语四六级卷的感觉?下面是闽南语类似拼音的一个表,学习必备:





闽南话曾经是哪个朝代的官方语言
 
闽南话其实也曾是一些朝代的官方语言,比如南北隋唐明朝。到了清朝才开始流行现在的北京话。
 
 
 
闽南话之所以会在现在的地域流行,主要是因为两次大迁徙。第一次迁徙,是公元400年左右五胡乱华时期,中原的衣冠八族迁去了现在的泉州等地,带去了当时的语言,中原是现在的河南洛阳一带;第二次迁徙,公元700年左右,唐朝的陈政、陈元光父子去现在的漳州开垦田地,洛阳话也成了漳州话。
 
 
 
其实明朝那时候就已经出现分化了,后来明朝都城迁都南京,闽南话和南京话当时应该是平分秋色的,到了清朝就开始流行现在的老北京话了。

在海外的华人中,讲家乡话主要可分为两大语群——福建话和广东话。

但是,在福建境内却找到不到所谓的“福建话”。

Why

“福建话”究竟是什么?

其实,在这块12.14万平方公里居住着3973万常住人口的八闽大地上,海外乡亲所说的“故乡话”——福建话,在福建本土却称作“闽南话”。在福建,闽南话涵盖范围除了泉州、厦门、漳州这个“闽南金三角”外,还辐射到了龙岩市部分地区、莆田市部分地区、三明市部分地区,广东省的潮汕地区,当然还有隔峡相望的台湾省。


因为在福建,除了“闽南话”还有莆仙话、福州话、客家话、闽北话、永安话这六种被公认的“大方言”,当然还有“闽赣方言”、“闽吴方言”,甚至还有“官话方言”(京都话,清代旗兵驻扎地形成的村落保留的“京腔”北方方言),还有众多的“土语群”,如三明市的大田县与尤溪县(宋代理学家朱熹故里),一个县就有三四种互不相通的方言并存,有许多村与村之间方言不通。因此,三明市普通话盛行,因为都讲“家乡话”无法沟通。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境内有大小方言多达260余种。


闽南话为什么会成为“福建话”的代表呢?

这个要从福建的华侨史说起。

在菲律宾的礼智省的Maysin(马亚辛)有一个墓茔,墓碑上用汉字刻记着:郑国希,泉州南安人,卒于唐高宗显庆六年(西元661年)。由此可见,泉州一带的沿海居民唐朝初年就已经远渡菲律宾,并终老于当地。

宋元时期

泉州的刺桐港(也就是意大利马可波罗所称的“zaiton por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许多泉州人出海扬帆远航到海外经商,到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地,成为最早的华侨,也将“家乡话”带到了侨居国,并世代相传。相对于原住民,这些来自福建人讲的方言就称为“福建话”。

当然

明朝郑和下西洋,有五次停留泉州补给和招募当地水手,部分泉州籍水手随郑和船队途径东南亚岛屿时,或患病或偷溜而滞留当地不归,落地生根,成为华侨。

明末清初

郑成功率领闽南子弟兵近3万人渡海收复台湾,这些将士定居台湾,因与原住民有别,这些来自福建的将士们相互交流讲的是家乡话,原住民称之为“福建话”。

清末民初

沿海狭长地带人多地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年轻壮汉为了生计纷纷渡海出国谋生。站稳脚跟之后,拖亲带故到侨居国定居。据福建侨史资料,1940年,闽南籍侨居东南亚人数多达270万人,主要分布在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


在菲律宾,“福建话”成了老一辈华人华侨的“第一语言”。而在菲律宾出生的侨N代,接受启蒙语言的竟然是闽南话而非Tagalog;在马来西亚的槟城,闽南话简直成了公共“第一语言”;在印尼棉兰,无论老幼,都会说闽南话,连当地马来族人都受到语言熏陶而会说闽南话。

因此

闽南话也融入了当地的语言,成为当地国国语。如使用人数超过3亿的马来语中就有许多闽南话借词,比如Teh(茶)、bihun(米粉)、tahu(豆腐)、mie(面条)、bakso(肉丸)等等。年代比较久远的闽南话在融入马来语中变得有些模糊,但仍依稀可以解读,如Kaki(脚)——闽南话念成“脚只”;Babi(猪)——闽南话念成“肉味”,因为宗教原因,侨居国当地不能直接称呼“猪”,华人吃猪肉只能说“吃肉”(肉指的就是猪肉),为了避讳,将“猪”雅称成“肉味”。

鹏陈万语曾做过统计,约有500多个闽南话借词融入当今的马来语中。连华人的马来文姓名也是用闽南话拼成的,如Ny(黄姓)、Tan(陈姓)、Lee(李姓)、Go(吴姓)、Lim(林)。因此,要准确地译出东南亚华人的姓氏,必须通晓闽南话。否则,黄会译成“倪”姓,吴会译成“古”姓。


有学者估算,全世界使用闽南话的人数在7600万人以上,换言之,是现在福建省总人口的近两倍。因此,闽南话有正式的外文专有名称——Hokkien,而不是“Fujian dialects”。

说到这里

您应该会明白闽南话为何称作“福建话”吧!

摘自:微信“大时局评说”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