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辽宁电视台 > 金州新闻综合在线直播

1894年日军进攻金州 曲姓一家妇幼10人投井自尽

发布时间:2014-10-22 16:21:47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1895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北部岛民以台北为中心,在各地掀起抗日高潮。图为台北城头日军守备兵惊恐应战的情形。 资料照片

酷暑中的威海刘公岛,游客云集,其中有不少台湾同胞。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双甲子”的纪念年份,来自两岸的人们不约而同,会集于此。

位于刘公岛上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座全面反映甲午战争、缅怀甲午英烈的纪念馆,也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暨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的所在。

甫一上岛向右望去,便可看到博物馆大门:如一艘倒扣海底的舰船残骸,低矮的门楣,烘托出甲午战争沉重悲壮的气氛。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北洋海军将领的巨型雕像:高近20米,手持望远镜,凝视着海疆,随风扬起的斗蓬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这座雕像,不单指某人,他是北洋海军爱国将领的化身,代表的是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而浴血奋战的爱国将士。”博物馆副馆长王记华告诉记者。

王记华说,作为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甲午战争主题的博物馆,很多台湾团体来此寻访。“有些人默默地看完后,还会向馆内工作人员讲述他们和北洋水师官兵的血缘关系”。

因为,这是一座凝结两岸同胞共同悲恸和精神的博物馆。

“决不愿拱手让台”!

“中国人不能忘却这段历史。”一位来自台湾新北的76岁老人,注视着丁汝昌自杀殉国前“余决不弃报国大义,今唯一死以尽臣职”遗言,连声慨叹,并写下“不忘忠魂、重扬国威”的感言。

王记华,毕业于吉林大学博物馆学专业,1989年到馆工作后,至今一直负责馆内的布展设计和学术研究。他认为,甲午战争专题陈列的目的是,表现日本蓄谋侵略中国的野心和,表现甲午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深重灾难,表现爱国将士捍疆卫国的英雄事迹,表现两岸同胞永不屈服、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

共1.4万平方米的展厅分为上下两层,从上到下分别为序厅、“战前的中国和日本”厅、“日本打开战争魔盒”厅、“民族屈辱与抗争”厅及尾厅。

甫一入展厅,便是梁启超的“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鎏金大字,随即可见李鸿章关于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 “三山海日照来龙虎云雷,万里天风永靖鲸鲵波浪”梦想,与日本蓄谋侵略中国的“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国策反衬。

在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的介绍前,来自台北的张顺兴老人逐字读出李鸿章“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窃虑后难为继”的句子,不停叹息……

在清军总兵左宝贵血战玄武门的陈设前,一位来自北京的大学老师久久凝视着 “方当转战无前,大军云集;何意出师未捷,上将星沉”,并在笔记本上记下这几句光绪帝御制祭文。

在当年美国《世界报》关于日军旅顺大的两幅影印报道前,几名威海当地的中学生翻译出“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露出了野蛮的真面目”的新闻导语。

在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展区前,不少大陆家长为孩子一一解读,这是他们在馆内逗留时间较长的参观点。

“金州曲氏投井殉节”场景复原则让很多游客热泪盈眶:1894冬天,日军攻破金州城之际,城内西街曲姓一家妇幼10人,为免遭日军毅然投井自尽,她们中既有老妇又有少女还有幼子……彼时金州厅海防官员王志修闻知曲姓一家的事迹,作《曲氏井题咏》以记其事。来自台北的杨静江女士深感共鸣:台湾人对这种家园遭受外来侵略、百姓遭受战火荼毒的悲惨处境,有切肤之痛。

尾厅中巨幅雕塑《海魂》,用倾斜的残舰,寓意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覆没的结局;以铸铁材料的质感,寓意中华民族不屈的铮铮铁骨。

王记华告诉记者,唤起全民族的海权意识和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是馆方的最终诉求。他说,“经远”舰二副陈京莹书写家信的场景在馆内复原再现,而“这封家信真实遗存在台湾,我们有机会也想去看看”。

台湾的劫难与抗争

《马关条约》签订的复原场景,通常是台湾观众驻足凝望最久的地方。

以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为开端,甲午战争持续了8个多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自此,台湾开始了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的惨痛历史。

来自台湾淡水的谢瑞煌老人对这段历史非常痛心,作为福建漳州搬迁到台的第五代,他的长辈们曾饱受日本统治的。

馆方特地制作了《马关条约》赔款比较示意模型以警示:“中国实际赔偿日本白银2.6亿两,这是清政府3年多财政收入的总和;可建7支北洋海军同等规模的舰队;相当于慈禧挪用海军经费总额的18倍多……日本外加战利品从中国共夺得财物约合白银3.4亿两,这是日本政府8.5年的财政收入总和,是日本战争军费支出的27倍多。”

在日本雀跃的同时,我国台湾同胞上演了一曲曲反割台抗日斗争的悲壮史诗。

一副台湾全图,清晰介绍了其1885年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的历史;作为我国第一大岛,它不仅山川秀美,资源丰富,而且是从太平洋进入中国大陆的东南门户。

一系列展示岛民们“警惕自保”的图片中,有台湾东部的汉人村落,有台湾北部原住民泰雅族战士,有全副武装的台湾高山族原住民战士……多数大陆游客都表示从未见过这类图片。

布展显示,1895年3月,日军攻占澎湖,守军或死或降,仅两三天时间澎湖岛就失陷了。1895年6月2日,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抗议,派李经方为割台大臣,在基隆外海的日舰上,与日本办理了台湾交割手续,导致台湾人民激烈反抗。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对记者介绍了一段台湾军民为抗日图存的悲壮历史。清廷1895年5月20日下旨命令台湾官员返回大陆,准备和日方正式签署交割台湾协议。台湾人民群情激愤。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率黑旗军与台湾抗日义勇军合作,重创日军,刘永福至今也是台湾人心目中的英雄。台湾抗日义士统领丘逢甲,与徐骧、吴汤兴等义军并肩作战,多次大败日军。为逼迫台湾人民投降,5月末日军分两路进攻台湾,6月3日攻占基隆;7日,台北失陷。而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台湾人民奋起反抗。在新竹、苗栗、彰化、嘉义等地,日军受到台湾军民的沉重打击。台湾军民与日军血战近5个月,终因清廷断绝援台,义军兵力不足,逐步退至台南。10月21日,台南陷落,日本宣布“台湾平定”……

在沙盘 “台湾军民反割台抗日斗争”形势图前,导游们向游客介绍:“在外无援助、内缺饷械的条件下,台湾人民经历大小百余战,打死打伤日军3.2万人,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死伤的人数多出近一倍。”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甲午战败后,谭嗣同等爱国知识分子首先发出了变法图存的呐喊,掀起“戊戌变法”运动,而台湾则直到二战胜利后重归中国。

“北洋海军威武犹败,吾辈更当努力!”这是来自台北的年轻人关力直的感言。60岁的台北牙医龚宇光则表示:“这是全体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耻辱,大家共同加油,让炎黄子孙永不再受欺侮。”

共将翰墨写春秋

“120年前的甲午之战,造成了台湾人民的心理阴影,也影响了两岸间的情感距离。”来自台湾的“中国书法学会”理事长沈荣槐说,“今天,两岸一起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我们需要扫除阴影,团结和平;我们需要携手同心,共同创造理想,共同追寻梦想。”

这是甲午战争爆发纪念日临近之际的19日。“海峡两岸120位书法家公祭甲午中日战争中遇难的中国同胞”活动,在甲午战争博物馆举行。清晨的太阳格外明媚,广场草坪上“勿忘国殇、海洋强国”8个大字非常醒目。

120名书法家中,来自台湾的有30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人民画报书画院院长苏士澍表示,该活动是海峡两岸民间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表达了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国情怀、共同的精神诉求、共同的文化担当。

10时,公祭活动开始。身着统一服装的120位书法家缓步走在海边,一字排开,面向大海,向甲午战争中遇难的同胞鞠躬、默哀。此刻,停泊在海上的数艘船艇汽笛长鸣。

120米长卷铺就,行书、楷书、隶书、草书、篆书,书法家们用最擅长的书体共同挥毫泼墨纪念甲午战争,长卷写就后当场捐赠给甲午战争博物馆。

沈荣槐写的是:“追忆历史痛伤悲,大义山河日月长。共济同舟家国保,中华盛世再飞扬……”此行来大陆,纪念甲午的诗他一晚上写就十首。

祖籍四川的台北“中华书画艺术学会”理事长钟仲威写道:“观海忆甲午,龙驹震威海”;来自台湾嘉义的书法家严建忠写下“共将翰墨写春秋”。

在博物馆和海军公所门前签售甲午战争类书籍的丁汝昌第五代孙丁小明和丁小龙告诉记者,和大陆游客不大一样,港台游客一般一买就是好多本,他们要带给身边亲友让更多人知道甲午战争的历史。

兄弟二人都很愿意在此签名售书:“多卖出去一本,就会多些人了解这段历史。”在为记者签售的书上,丁小明着意补上了一句——“勿忘甲午悲壮历史”。

台湾的近代史研究专家黄克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非常乐见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到甲午战争博物馆缅怀这段历史。“台湾对甲午战争的历史停留在教科书里,没有专门的博物馆。但对甲午战争120周年的纪念活动,台湾也非常重视,不久前岛上举办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全岛著名学术机构几乎都参加了。”为此,他专门撰写了《反思甲午的“海防”与“海权”》一文,认为近代中国从“海防”到“海权”之转变是巨大进步。

在这个7月,威海刘公岛上两岸交流项目接踵而至。

7月3日,“海峡两岸学子共祭甲午忠魂暨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在刘公岛举行,多所台湾高校的大学生和台商台属200多人参加。

7月9日,“2014年台胞青年夏令营”在威海开幕,来自台湾中正大学的廖庭瑜说,之前对甲午战争了解并不透彻,而亲眼见到战争遗迹后,内心深受震撼,真心希望两岸青年能够加强交流,铭记历史。

7月17日,“台湾工会青年夏令营”营员来到威海追寻历史,加深“铭记历史、圆梦中华”的同胞认同。

而与威海刘公岛相呼应的福州马尾,与台交流同样频繁。

120年前,在甲午海战中浴血奋战的英烈,大多出自马尾船政学堂,这所中国首个近代海军院校。如今位于马尾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同样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副馆长王敏介绍,上月船政博物馆赴台举办“船政与台湾”展览,首度让大陆方面珍藏的船政老照片、毕业证书、航模与台湾珍藏的同类文物“合璧”。她说,通过展览交流,两岸民众加深了“两岸一心”的认识,也深化了海洋意识、海权意识。

“威海刘公岛、福州船政等,都是两岸间多有交织和共鸣的历史文化纽带。”黄克武认为,纪念仪式很重要,“两岸隔阂少了,相互鼓舞相互交流,是中华民族的利好。”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妇幼   进攻   自尽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