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靖江新闻综合在线直播

为什么丧偶的人寿命好(年轻丧夫的女人命不好)

发布时间:2022-05-12 21:42:48   作者:谁为谁伤   来源:网友上传   我要投稿

为什么丧偶的人寿命好(年轻丧夫的女人命不好)

年轻丧夫的女人什么命:

1、克夫命

克夫命是要分为很多种的,同时克夫的程度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有些人的克夫只体现在财运上,有些是影响一下健康,而有些是让丈夫生大病,出意外,甚至是丧命。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完全判定一个人是否是克夫命,这就要看算命的人是怎么算的了。

2、天煞孤星

年轻丧夫的女人,很有可能就是天煞孤星,天煞孤星那就是一种命格了,拥有这种命格的女人不仅是克夫,对其他有关系的亲人的人,也会克制,所以这类女人就是孤独终老的类型。年轻就丧夫了,天煞孤星的概率是非常的大的,最好是确认一下是否是这样的命格。

为什么说寡妇是半命人:

寡妇就是说,已婚妇女死了丈夫。一直未再婚,那就是半命人了。

半命人再嫁之后,就是吃多家井水之人。不管是半命人还是吃多家井水的人,在萨满仙门中,都是能够预测出来的,这是比较悲惨的一种命格。

都在说寡妇命硬,能够忍受灾祸,还能够抵抗得住事情。意思就是不管他们遭遇了什么样的坎坷,他们最后都是可以化险为夷的。

其实寡妇,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还是挺难的,身后没有男人,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解决。

人生有三大悲痛: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这三种际遇概括了人生最无助的三个阶段,然而其实归结起来,无非就是家里的壮年劳力,突然遭遇命运桀变,让一家老小陷入最悲催的生存困境。相对中年丧妻,其实中年丧夫,女人后半生遭受的困苦磨难,更加令人难以想象。

女人除了当时的茫然无助,面对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可能只剩万念俱灰,一心想随着逝者一走了之。然而生活并不因你的悲伤而停留,懵懂无知的孩子,正张开双臂等待你的拥抱,他们那到时就饥饿的胃,也盼着你给予一定的营养而得以抚慰。所以女人其实连悲伤的力气都必须节省,以应对各种随时降临的磨难。

案例一

隔壁邻家王奶奶的丈夫38岁那年就因肝癌逝世。无可奈何也无力与命运抗争,男人对着还算年轻的妻子,看着四个幼小的孩子,一脸愧疚而无奈地撒手。大的男孩12岁,小女孩才刚会走路。

在那个靠父母赚工分才能分到口粮的年代,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妻儿的无助,邻居都看在眼里,虽然按人头也分到了相应的口粮,但总会挨白眼,遭讥讽,骂她们家剥削了别人家的劳力。好在年轻时的王奶奶身强体壮,一年360天,可以做到和男人一样,每天都下地去赚回那几分工分。

年轻时的五奶奶,脸蛋秀气,身材苗条。三十多岁也还年轻,也有人为她相过一门亲,一个死过老婆的男人。女人也不是没动心,只是在男人同样一贫如洗的家中观看三天后,还是选择默默地离开了。就算再组合成一个家庭,不管是孩子带走融入男方家,还是自己的孩子留守在家,都不如维持原状为最佳方案。孩子留下还有自家遗留的祖荫,为他们长大后成家立业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如果带过去是寄人篱下,长大后有无数的矛盾冲突。只能依靠自己带大他们才是惟一的出路,没有再犹豫,王奶奶就这样坚定了自己的内心。

现在年过七十的她没有太多的忆苦思甜,只是说一缝下雨天,头就会剧痛。那是一次 立于危墙之下,被 突然倒塌的老房子瓦片砸中头部所致,当时就血肉模糊,一旁的孩子吓得不知所措。虽然伤势吓人,在当地一位有经验的老中医的治疗下,开了药单,服了五剂药后,疼痛症状消失。本以为神奇的中医已经彻底治愈了她的伤势,医生却拖人捎话说必须再开一方,服三服药以除后遗症,并告知药费是七毛钱一服药,共计还需二元一角。

就是如今听起来一瓶水的钱,让当年手头没有余钱的王奶奶借了两户人家无果后,也就放弃了治疗,留下了伴随终身的隐痛。王奶奶也彻底领悟了孟子的名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虽然此危墙非彼危墙,却确实领受了痛。

那时四个孩子都 要上学,很多时候学费都是赊欠,虽然学费不贵,两、三元而已。然而既无一技傍身,也没有任何副业可变现的年代,一个女人送四个孩子上学,总是捉襟见肘,底气不足。好在后来一位叔伯兄弟无子,认了第二个儿子做了干儿子,并因此而顺利进城顶替接交了工作,王奶奶才松了一口气。

大儿子缀学后,因体质好,顺利参军入伍,虽然在部队没有捞到一官半职,退伍回了家,但到底凭借军人这个光环,很容易娶了亲,解决了人生最大的难题。

两个大儿子无需操心了,小女儿也嫁了出去,只是小儿子的婚事迟迟未定,实在是没钱没实力再操办,周边的女孩也知晓她的家底,没人愿意嫁女儿入她家门。好不容易远方的二儿子联系了一个外地二婚带孩子的女人,条件是500元了清以前家庭纠纷,就可带人过来。不知是实在没钱,还是求贷也无果,总之这惟一的机会也错失了,小儿子现在四十多岁了,孑然一身。而且年轻有力的小伙子,王奶奶任其务农,一年年劳作着,并没有想让儿子外出或让他拥有一技之长的能力。其实农村很多没学历的男人,都是凭着自己的技能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种短视,最终导致他再也无法改变自己。

对于 三个儿子的农村老人,七十多岁应该早就安享晚年。可王奶奶每天都 下地劳动,和务农的小儿子一起,每天都有活干。上半年山里有蘑菇采的时候,一天也能收获十几斤干蘑菇,三十元一斤也收获颇丰,每年卖干蘑菇也能卖千多元,小儿子后来稻田还养了莲藕,一年收入一、两万,原本不依赖另外两个儿子生活绰绰有余。却偏偏女儿离异后带两孩子缺钱,补贴了外甥的学费就所剩无几,旁人都说老人是天生的劳碌命。年轻时凭一己之力养儿女,老了还在补贴女儿。

案例二

相隔不远的刘奶奶比王奶奶还要年长几岁。也是三十多岁丈夫离世,留下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刘奶奶虽然是农村户口,老公却是复原军人,在一采木场伐木,自己也是一名裁缝,家庭条件比农村农民略为宽松些。

刘奶奶虽然老公壮年病逝,面对三个幼小的孩子,依然没有放弃她的缝纫,那时的裁缝师,还是蛮吃香的,毕竟日常所穿的衣服,都是自己买来布料,再请人裁剪,制作,裁缝师也是 大有作为。

然而三个孩子,如果凭母亲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温饱尚有保障,想要有更好的前途或发展道路,却也难以确定。

此时刘奶奶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出现了。男人S 是一个邮差,吃国家粮的,与刘奶奶的老公本就相识,对于 能言善道的刘奶奶也挺有好感。

在S 所处的那座山城,他不仅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妻子也是老师,这样的家庭组合,就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也不至于过得太差。然而不知是否嫌弃妻子没有生孩子,还是原本就对年轻的刘奶奶动了情,他竟然选择与妻子离婚,选择了做裁缝的刘奶奶。离婚后,连工作也失去了,也没有在自己的家乡生活,而是以上门女婿的身份,随刘奶奶落户。这种放弃自己稳定的工作,原来的家庭,重新选择一处陌生的地方,开启另一段人生,需要多大的勇气?就如同一次毫无胜算的冒险,孤注一掷。是对以后生活的稳操胜券?还是因为爱的一时冲动?

婚后两人又生了两个女儿,一共有了五个孩子。失去邮局工作的 S ,并没有留在农村,而是选择在深山老林里伐木再通过放木筏经河道运输的方式,做起了木材输送。不得不佩服这个看似风流浪荡的男人,木筏放得很稳,与他合作的老板很信任他。凭着赚来的相对 不菲的钱,两人并没有大吃大喝,而是拚命送小孩读书。上世纪农村 ,想要跨越阶层,读书是农村子弟惟一的路吧!两人虽然不是见多识广,然而眼界相比种田的农民,自然略高一筹。

那时的农村人,刚够温饱而已,很少家里有重视教育的,很少有几个家中会有藏书。而与刘奶奶第四个女儿同学的我,有幸去过他们家,第一次在乡村看到《小说月报》这样的期刊,以及民户家也订阅报纸的。也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从小在孩子心底扎了根,才会有孩子们后来的厚积薄发,成功跨入大学门槛。

后来的教育成果就是:大女儿考上大学后安排在某公安局;二儿子考上电力部门;三女儿参加三届高考,后来在通信部门上班,现已加入加拿大国籍;四女儿辗转贵州参考,也有了正式的工作分配;小女儿初中毕业时,碰上父母闹矛盾而影响临场发挥,虽然没上大学,但现在也是深圳居民,一家小企业拥有者。

五个孩子,个个都有着佼佼于原出生身份的工作,且工作稳定,多年可谓常盛不衰。这个家庭,在周边小有名气,令人羡慕。

刘奶奶夫妻,也居于城市多年,享受着福庶安康。S 更是因精力过剩,全国各地大部分都 游历过。不仅他们的孩子实现了阶层跨越,就连他们自己,早就脱离了农村,过上让同龄人难以企及的生活。

两个差不多年龄的女人,都是三十多岁面临家庭顶梁柱的倒塌,命运却天差地别,一去千里。命运的转轮,因小小的差异而导致命运的巨大变迁。这其中虽然大多因为社会因素,其实个体的选择,才是最终的决胜砝码。

一、眼界的局限,决定未来的命运扭转。

如果刘奶奶夫妻,只是安享于生活的富足,则他们家也是第一批农村的万元户,他们的房子是最先建的红砖房。但他们并不以追求生活方面的享受为满足。而是对孩子的学业,从未松懈过。在第一个孩子身上看到曙光后,后面的孩子继续跟进、前行。就算第三个孩子三次参加高考,也依然打气、鼓励,最终达到目标。第四个孩子原本成绩平平,毫无出色之处,却利用了地域教育差别,在教育相对落后的省份,还是圆了大学 梦,补齐了遗憾。

二、命运的转变,有时决定于对局部环境的突破。

王奶奶一辈子呆在狭窄的农村 ,接触、认识的人,都是原地打转,就算想结束自己的单身,想找到一个能帮助自己扛担子的男人,也是徒然。而刘奶奶如果不是摆脱了农村的束缚,到了一个相对较为多元的环境,认识了见识多广的男人,这辈子到老恐怕只是一个乡下手艺较好的裁缝师而已,儿女能有如此成就也是未知数。

三、父母和儿女之间,都有互为影响因素。

父母在儿女的成长道路上做出指引,懵懂无知的孩提时代,父母种下什么因,儿女收获什么样的果。从小为儿女熏染了书香味的刘家,儿女自觉会走上这条求学的路。而一辈子呆在乡下的 王奶奶,连最小的儿子的婚事都搁浅了,成为最大的遗憾。这份遗憾,如果儿子不是受母亲影响,而是冲破眼界局限,放弃务农,早早外出闯荡一番,也许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小儿子外出 带来的改变,必然也会导致母亲老年命运的改变,不会一把高龄,每天荷锄外出,忙于农事,辛劳到老。

任何个体的命运,都是自身选择的结果,旁人无权评说。有些人,居于一隅,不顺应时代,合不上时代的节拍,永远只能沉浸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里。

柏格森说“要生存就要变化,要变化就要成长,要成长就要不段地自我创新。”

每一代人生长的环境不一样,追求的价值也会不同。如果后辈几十年后,仍然在重复前辈的路,那么前人的教育或对儿女的指引也无疑是偏向了。案例一中的王奶奶,带大了自己的 孩子,并没有苦尽甘来,当然有经济能力的缺乏,但改革大潮早已如滚滚洪流,席卷每一寸华夏领土,而她带着儿子如生活在田原牧歌中,丝毫没有感受现代工业、科技的冲击,与时代完全脱了节,自然无法领受时代的红利。

巴尔扎克说“人生有些关口非狠狠斗一下不可,不能为混口饭吃而蹉跎了岁月”。

也许蹉跎了自己的岁月,不算罪过,耽误了后辈,只能承受命运的惩罚。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