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湖北电视台 > 湖北影视在线直播

梦见梅花(梦到梅花是什么征兆)

发布时间:2022-05-19 11:34:24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梦见梅花(梦到梅花是什么征兆)

梦见梅花是什么征兆,这是一个吉利的征兆,说明近期的事业运势开始出现好转,工作方面上会开展的很顺利,在事业发展上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功,下面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梦见梅花是什么征兆。

梦见梅花是什么征兆1

梦见梅花,是你内心之中坚毅性格的体现,预示着你内心有着坚毅的一面,事业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创业会取得成功。

梦见梅花傲雪,预示你将深受人们欢迎和信赖,因为所有对你不好的说法,或原本不相信你的人,在你的真挚和坚强面前,最后都会烟消云散或被你的表现和人格魅力所征服。

梦见春梅绽放,预示经过艰苦的创业阶段后,在事业上会开展的很顺利,新的美好生活就要开始了,要好好的`把握。

梦见梅花开,表示在你经过痛苦的挣札之后,就快要出头天了,再不久就可以脱离苦海,迎向快乐的日子。

梦见梅花绽开,表示整体运势在一进一退中。遇到好事而暗中自喜时,忽然发生令你非常失望的事。这时做事最好要脚踏实地,不要投机取巧。

梦见梅花,预示将深受人们欢迎和信赖,暗示周边的人会被你的表现和人格魅力所征服。

梦见春梅绽放,预示经过艰苦的创业阶段后,事业将会开始顺利发展。

梦见雪中的梅花,意味着受人欢迎和信赖,是有节气的人。

梦见梅花是什么征兆2

梦见梅花预示顽强的品格与创业的成功。

梦到白梅花是吉利之兆,梦见红梅花兆不吉利。

梦到梅花凋落预兆将会有苦头吃。

孕妇梦见梅花预示生女儿。

梦见傲雪的梅花预兆做梦人会备受人们的欢迎与信赖。

梦见梅花绽开预示整体运势在一进一退中。

梦到寒冷的冬天里梅花绽放,表示你经过痛苦的挣扎后,就快要有出头日子了,不久就可以脱离苦海迎向快乐的日子。

梦见绽放的春梅预示在经过艰苦的创业后,最终将能摆脱困境并取得成功。

梦见梅花开放与自己会受到大众的欢迎。

梦见栽种梅花,预兆新生活的到来。

梦见梅花开是什么征兆

梦见梅花开,象征着你在经过痛苦的挣扎,现在终于要过上幸福的生活了,也是你内心坚毅一面的体现。

创业者梦见梅花开,暗示着你在经过一段艰苦的创业阶段后,你的事业将会开始慢慢顺利发展起来,美好的新生活就要开始了。

老人梦见梅花开,代表着你最近的生活十分安稳,建议不用太过担心,要保持平和、安静的心态去面对,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工作者梦见梅花开,表示着你工作上有些不如意,做事情需要谨慎,但是处处有被牵制,又被限制而得不到伸展,家庭事务也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工作。

投资者梦见梅花开,预示着你整体运势在一进一退中。遇到好事而暗中自喜时,忽然发生令你非常失望的事。这时做事最好要脚踏实地,切忌投机取巧。

女人梦见梅花开,标志着你将深受人们欢迎和信赖,因为所有对你不好的说法,或原本不相信你的人,在你的真挚和坚强面前,最后都会烟消云散或被你的表现和人格魅力所征服。

求职者梦见梅花开,意味着你求职和改变工作环境的愿望会联系的很紧密,也有投身到陌生领域的冲劲,求职的难度和盲目性也会因此增加,会因此经历挫折,要先想清楚在做决定。

男人梦见梅花开,寓示着你平时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在意他人说些什么,哭泣并非是脆弱的表现,建议可以找到合适的机会将其发泄出来是不错的选择。

孕妇梦见红梅花开,寓意着你近期的心情不佳,有些惧怕生产,建议你要多注意,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日后才会顺利的分娩,不要影响到腹中宝宝的健康发育。

孕妇梦见梅花开,隐喻着你日后会生下一个坚强、漂亮的女孩,宝宝的到来会给家里添加不少的欢乐,日后也会生活的很幸福,是吉兆。

问题:大家能翻译并鉴赏一下刘辰翁的词《虞美人·情知是梦无凭了》吗?太美了,奇文共欣赏?

前言

刘辰翁字会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和文天祥、邓剡是同乡和同学。刘辰翁生于绍定五年(1232)。景定三年(1262)廷试对策登进士第。因与贾似道不合,托辞母亲年老请濂溪书院山长。后来追随江万里辗转四方,咸淳五年(1270年)入朝在中书省架阁库任事,后辞官。宋亡以后回乡隐居不仕,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逝世,享年66岁。

刘辰翁传世词作354首,仅次于辛弃疾629首、苏轼362首。他继承了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是晚期的辛派词人。

一、用韵与次韵

刘辰翁有不少《虞美人》传世,其中有两首注明:用李后主韵。即李煜的那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刘辰翁这两首都是步韵,其一: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其二: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年光老去才情在。惟有华风改。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唱和诗词,有依韵、用韵、次韵的分别。

用同一个韵部内的字,不必是原韵脚,叫做依韵。用韵,是用原词的韵脚,但是次序可以不同。次韵,也叫步韵,每个韵脚的位置和原词要一样。宋朝人常常说用韵,但多是次韵。

二、《虞美人·情知是梦无凭了》

既然是用李煜的韵脚填词,自然知道写得一定是亡国之恨、黍离之悲。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1、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

北宋的亡国之君赵佶的《宴山亭·北行见杏花》中写道: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结束时写道: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宋徽宗梦中的故国,只有在梦中回味了,有时连梦也做不成。而刘辰翁的梦呢?令人快乐的梦越来越少。

2、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为什么吹笛要和梅花联系起来呢?《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梅花落》中, 郭茂倩题解:

:“‘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唐 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宋徽宗《眼儿媚》中也有:

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3、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

临安陷落,南宋灭亡,过去的故国繁华,已经消失在战乱之后,如今一望,烟雨之中,还剩下什么呢?

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山川如画,物是人非,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江山已经不在是大宋的江山了。

如今”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刘辰翁、蒋捷、张炎这些词人们,也只有在诗词中缅怀一下过去的时光了。

结束语

李煜和赵佶,都是亡国之君,填词被王国维称之为血书。刘辰翁是南宋遗民,相对比两个皇帝幸运一些,至少不用受到天堂地狱之间变化的冲击。

但是,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对于故国的哀思。

@老街味道

假设,这首词是美的!

赏析如下: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

第一句很惊艳,因为古人写诗也好,词也罢,通常都是在开头进行铺垫,比如景物描写,比如动作描写,比如事件叙述。若无过人的天份才情,是很少直接在开头进行抒情的。毕竟像“问世间情为何物”这样的开头并不多见。

理由是开头如果抒情,那么后面可发挥的空间就会非常狭小,极度考验作者的才学。

凭心而论,首句起得很巧,因为只说是“梦”,却并没明显是哪一种梦,是情感?是仕途?是羁旅?是乡愁?

好梦一词,从冯延巳的“浓醉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开始就成为时尚用语了,冯延巳的好梦是春梦,那么作者的好梦是什么呢?所以,开头貌似是直抒胸臆,实则已经为读者吊起了一槛的胃口。

最秒的是依然二字,所谓依然,自然是指好梦从前也不多,现在依然少,并且情知是梦,却也无凭了。

单于吹尽五更风。

单于,是一种曲调名。是用管弦乐器所奏。所以后面才用一个“吹”来形容曲子的婉凉。

五更风,闻名于李商隐的那首七绝《代应》“沟水分流西复东,九秋霜月五更风”,是一首别后相思之作,同时更闻名于王建的那首《宫词》“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所谓五更,即五更天,已经凌晨时分,通常借指无眠,不眠。从李商隐和五建的诗中看,应当是指相思无眠,所以弹琴以打发时间,所以琴声吹尽五更风。

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梅花因何如泪?因为红?还是因为美?或是因为孤独呢?既然是彻夜弹琴,自是无人相伴,所以这个梅花应做孤独之解。也就是这个泪,是孤独寂寞之泪,泪如梅花,亦美亦清,亦独亦冷。

而且前面有一个“谁见”二字,更是趁托出这种孤独之意,谁见者,无人见也,既然无人所见,自然是无与人言,所以称之为不言中。

而且这个不言是双关,一是无人说,二是不想说,二是不能说,即

心中有事千万缕,却似梅花总不言。

一曲单于吹彻夜,情知是梦立朱轩。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

儿童两字用得很突兀,因为我们一直以为这首词是相思之作,可是这个儿童一出,马上就意味着作者可能是一个中年以上的人,而且与相思情爱无关。那么这首词如果不是情爱,是什么呢?

烟雨楼台改,马上就会联想起李重光的《虞美人》“玉砌雕栏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难道是江山破离,家国之悲么?

而且第一句还有一个“今何在”,那个“在”字是传承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音韵上有刀兵之气,更有悲壮之怀。

如果是男女情爱,应当是“今何去”、“今归去”、“今何处”,古人写诗词,一字不可易,字字有含义,作者又不是诗词的初学者,甚至还是一个小名人,用字岂会如此随便,炼字岂会如此马虎?

江山画出古今愁。

江山二字,果然如此!小可马上搜索了一下作者的年代,南宋末年!百科上说他和俞德邻是同时代人,俞德邻卒于1293年,南宋灭亡时是1279年。因此小可完全可以断定,作者极有可能是在金国或蒙古侵略中原时正值当年。说不定此词就是当时所作。

古今愁,带有江山二字的古今愁自然是国破家亡,比如汉末,比如唐末,比如他所在的宋末。

大宋气数已尽!亡在此时。试问作者如何不愁?又如何睡得着觉呢?然后再看前面的情知是梦,这个梦就变成了国泰民安。

自己成了亡国奴了!

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人,孤独。

落花,飘零。

所谓何处,自然是大宋已亡,自己变成无国亡国之人。

空者,徒然,徒劳也。

是的,当为之奋斗的祖国被外敌瓜分殆尽,再好的人,再好的梦,再美的花,再清的水也不过是空流。

原来此词是悲国之作!

刘辰翁何许人也?

南宋末年一个写词人。只不过生不逢时,46岁那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bǐng)被人背着,纵身一跃投了海,南宋就此灭亡。

国破身还在,怎么办?要么卑躬屈膝找蒙元王朝找份差事,要么隐居山林伴着清风明月终老。前者无疑是光明的,混个一官半职,锦衣玉食享不尽的福。可惜这人骨头够硬,选择了后者。

归隐的日子是清苦了些,但令他更痛苦的是:中国文人的臭毛病又犯了。

其实南宋时他混得也不怎么样,也就在书院当个教授,给人当个参谋什么的,一副不满现状的愤慨。谁知南宋亡了,他反而更受不了了,满腔国破山河碎的愤慨更是无处宣泄,于是就写下了一大堆爱国的词,其中就包括题主提到的这首《虞美人·情知是梦无凭了》。

虞美人·情知是梦无凭了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这首词开头,词人注明是步李煜李后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韵。步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不但要用相同的韵,还必须用被和诗词韵脚上的字,并且韵字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取步步跟随之意。

这首词的感人之处不仅仅是步韵,刘辰翁其实与李后主一样,也满眼是一副国家破亡山河依旧的悲凉和无助。所以鉴赏这首词,脱不开李煜的《虞美人》。

诗词翻译(意译):

我也知道,对故国的一片深情,

那怕在梦中,也不美好。

一曲悲凉的笛声,一直吹到天将晓,

有谁知我就如风中的梅花,

只是呜咽,却无法言语。

儿子寄书来,问我身在何处,

他难道不知道,我们的国家没了?

就像这江山,依旧如画,

一点也不懂我的愁怀。

所以,孩子,就别问我在哪里了,

我就像那落花一样,随着流水四处漂泊,

没有目的,没有方向。

单于:此处为古曲名,多为军中演奏,曲声悲凉。

鉴于我已经根据自己的感悟意译出了这首词,所以就不再作逐句赏析了。总之,刘辰翁的这首《虞美人》抒发出的,那种亡国亡天下的愤慨和悲凉之情,可以说也是跃然纸上了。但就从词的造诣和功力上来说,还是要比李煜逊色不少,所以给读者感同身受的触动,力有不逮。

我是索彦,喜欢聊些与诗词相关的话题,也喜欢写写诗填填词,欢迎一样喜欢诗词的朋友关注我,一起交流学习

1.原词名为《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还有一首。此首步李后主《虞美人》的原韵,同表亡国之痛,斧凿痕迹明显,气势也弱,节奏和情感都有凝滞,虽是完整之作,却非上品。情绪很满,但胸有桎梏未顺。

2.我们来把两首放在一起。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李后主的词作好似立于高楼之上,俯瞰大地,感天地之叹,无可奈何也只能顺势而为的心境,虽有悲怆,但已解脱;辰翁先生的词作,好似在陋室里长吁短叹,满心愤恨,无处发泄,只能暗自神伤。

4.后主像翱翔天际但没有方向的雄鹰,而辰翁先生更像是被拘禁起来的麻雀(没有不敬之意)。

5.整个诗意,辰翁先生也是化自后主,没有发扬,反而把境界放小了。

6.所以,整首读下来的感觉就是“滞”,这种滞也影响了整首诗的美感。

个人感受,欢迎交流

为了方便解说,先将原词录之于前: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其二)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词人在题目中说,这首词是用了李后主《虞美人》的韵,我们试比较一下: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可以看出,刘辰翁用了与李煜完全相同的韵脚,而且两位词人都是在表达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虽是如此,但两者高下立判,与李煜的《虞美人》相比,刘辰翁的词可不止差了一大截。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

刘辰翁是南宋末年的词人,这首词写于亡国之后。亡国之后,词人常常做着关于故国的梦,但在梦中他就知道那只是梦,没有什么现实依凭,所以是“情知是梦无凭了”。即使如此,他还是嫌做的好梦太少,大多数的梦都是有关亡国的噩梦。

“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古有笛曲《梅花落》,词人便想象了一幅风吹梅落的场景,画面美丽,感情却相当悲痛深沉。这凄凉的夜风是谁刮起来的?是来自北方的“单于”。“单于”是古代匈奴首领的称呼,这里当指代元蒙统治者,他们如凄厉的寒风一般,将满树梅花尽数吹落。这“梅花”便不再只是梅花,而是象征着南宋灭亡后,四处飘零的遗民旧臣,词人就是其中之一。“谁见”即是无人可见,由此显出词人的孤独。写“梅花如泪”,怕是在说自己默默无言,默默流泪,由此可见亡国之痛的深沉。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

儿童即词人之子。孩子来信询问我如今身在哪里?我身处江南的烟雨楼台中,只是一切都改变了:亡国之痛由此衬出。李后主尚言“雕栏玉砌应犹在”,此词却说“烟雨楼台改”,人物俱非,悲痛比李后主更过之。

“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江山如画,却只能引发人心中的无限愁绪。所谓“古今愁”就是今昔愁:江山如画,昨日还是自家江山;江山如画,如今却已落入异族之手。古今对比,词人心中的悲愁不已。同一句话,不同时日说来,味道尽是不同。在这亡国之时,人与落花一般,随水四处漂泊,不知停于何方。这句写的是囯破人飘零的凄惨境况。

刘辰翁这首词从头至尾反复陈述自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但前后不够连贯,尤其是上下两阕转换之处,意境显得支离破碎,不够浑然圆润。而李煜的词虽说也是陈说自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但依次展开,上下两阕连为一体,意境浑然一体。李词胜于刘词之处,更在于李煜写出了一种普遍的人生之愁,所以有了名传古今的警句。但刘词则限于一时一情之中,难以拓展到其他地方,引起的共鸣就少了许多。

一首怅叹亡国之悲的绝美诗词《虞美人·情知是梦无凭了》

国之不存,民将焉附?南宋灭亡后,著名爱国词人刘辰翁怅惘地写出抒发亡国之悲的千古绝唱《虞美人·情知是梦无凭了》: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这首绝美的诗词,抒尽国破山河愁,飘零无所依的怅叹之情,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

虽然知道梦境终必成空,可是好想沉浸在国家依然繁荣昌盛的美梦中不愿醒来,可是连做这样的好梦都很难。

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那凄厉的笛声,在风雨交加的晚上彻夜地响着。有谁看见梅花纷纷的飘零如眼泪堕落,而默默无语呀。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

孩儿寄书问我,现在身处何方?四处漂泊,烟雨茫茫,放眼楼台尽改。

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在美丽的江山中,深深透着浓浓的古今哀愁。若问我今在何处,我就像落花,随流水飘流,不知去哪里,归向何处,唯有不停地飘流而已。

这绝美的诗词,读完总令人余音袅袅,怅惋不与。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 好梦,指故国之梦。李后主原词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可为参注。虽也知梦境为空,可是连做一场好梦也很难,悲苦至极之情溢于言表。

“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诗人因笛谱有《梅花落》曲,而想象吹笛惊梅,使其惊落,这在前人诗词中亦常见。此二句言凄厉的笛声,在风雨交加长夜响彻着,有谁看见梅花飘零如堕泪,而默默无言呵。谁见一语,无异词人自言。此二句是写眼前情景,虽看似写景,实当有所寄托。包括辰翁在内,宋季词人常用春象征故国,以花喻民。“单于吹尽五更风”句中的“单于”当指蒙元统治者。故在词人之潜伏意识中,此二句所描写之兴象,象征着国土沦亡的悲痛之情。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孩儿寄书相问,问我今在何方?此句是写实,因宋亡后,辰翁长期过着漂泊的生活。下句言烟雨茫茫,楼台尽改。所改者何?词未明言,但亡国之悲寄托极显,读者自可判度,“改”之一字,意境全赖焉。李后主原词尚云“雕栏玉砌应犹在”,辰翁此词则更云烟雨楼台改,这是由于悲苦之极所致。后主之悲,亡国(亡于异姓)之悲耳。辰翁之悲,实亡天下之悲也,所以说悲苦过之。上言儿童之问,下言楼台之改,似乎语气不连,其实其间自有深意。

“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上句,极言江山之美。画出,犹言江山在其无限美丽之呈现中,亦托出无限哀愁。古今愁即今昔恨,愈增岁月悠邈之感,沧桑变化,其悲更甚。词人凝视着江山,觉得江山也凝聚着忧愁。江山与我同恨,此句确是奇笔。下句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化出,可见词人对后主词体味之深。若问我今在何处,则我就象落化随流水

飘流,不知所向,所归,唯有飘流而已。结笔著一空

字,无所归依之失落感描摹的生动传神。然此失落之感决非一般,而是遗民亡国之恨。

返观过片写出儿童 问我今何在,中间突接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直至结尾才答以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深意何在?论笔法,此正突接之法。论意味,则词情经此一段迂回曲折,遂自然呈露出词人深切的亡国悲恸国之家又何在的心态,体现出先天下后其家之胸襟。

果然很美!第一次读,试着翻译解析一下:

刘辰翁是南宋末年人,那时候整个一代文人的叹息回荡在文学史上。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明知道是梦终究也成不了现实,我还是愿意停留在梦中,可是好梦也越做越少了。 这个梦是一种幻想,想着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能够继续存在下去。

“单于吹尽五更风。”单于原本是指匈奴的首领,后来也用来指代异族的首领。这里显然是指蒙古军南下,诗人最后的梦也破灭了。

“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花如泪,是移情,诗人伤感,说花落泪。和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山河破碎之悲。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我还在原地,可是楼台已经移主,借孩子的问,衬托出诗人的悲伤。 “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此情此景,让人想起李煜的《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不知道诗人是不是要化用这一句表现亡国之悲?

虞美人·情知是梦无凭了

[宋] 刘辰翁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先来看看刘辰翁这首诗:

虞美人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释义:“虽然也知道梦境为空,可是连做一场好梦也很难。”,“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诗人因笛谱有《梅花落》曲,而想象吹笛惊梅,使其惊落,这在前人诗词中亦常见。此二句言凄厉的笛声,在风雨交加长夜响彻着,有谁看见梅花飘零如堕泪,而默默无言。此二句是写眼前情景,虽看似写景,实当有所寄托。包括辰翁在内,宋季词人常用春象征故国,以花喻民。“单于吹尽五更风”句中的“单于”当指蒙元统治者。故在词人之潜伏意识中,此二句所描写之兴象,象征着国土沦亡的悲痛之情。“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孩儿寄书相问,问词人今在何方?此句是写实,因宋亡后,辰翁长期过着漂泊的生活。下句言烟雨茫茫,楼台尽改。所改者何?上言儿童之问,下言楼台之改,似乎语气不连,其实其间自有深意。“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上句,极言江山之美。画出,犹言江山在其无限美丽之呈现中,亦托出无限哀愁。古今愁即今昔恨,愈增岁月悠邈之感,沧桑变化,其悲更甚。

这首词写尽了词人无以表达的亡国愤恨。写这首词时估计南宋已经灭亡(1279年蒙古灭宋)。词人凝视着江山,觉得江山也凝聚着忧愁。江山与词人同恨,此句确是奇笔。下句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化出,可见词人对后主词体味之深。词人说:若问我今在何处,则我就像落化随流水飘流,不知所向,所归,唯有飘流而已。结笔著一空字,无所归依之失落感描摹的生动传神。然此失落之感决非一般,而是遗民亡国之恨。返观过片写出“儿童问我今何在”,中间突接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直至结算才答以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深意何在?论笔法,此正突接之法。论意味,则词情经此一段迂回曲折,遂自然呈露出词人深切的亡国悲恸国之家又何在的心态,体现出先天下后其家之胸襟。

刘辰翁简介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登进士第。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刘辰翁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词人,《虞美人·情知是梦无凭了》出自《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其二,此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写出了词人先国后家的亡国之悲。

《虞美人·情知是梦无凭了》的全文如下: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词的大意是:

自知梦境为空。好梦依然甚少。笛声在朔风的呼啸中响彻夜空。谁看见梅花凋落如颗颗泪珠,默不作声。孩儿问我如今身在何处,烟雨濛濛,楼台齐改。江山如画,溢出无限哀愁。人与落花将随江水往何处漂流。

词意赏析:

虽然深知梦境是虚幻的,但是若想做个好梦真的没有那么容易。此时的南宋已亡,词人所想梦到的大概是故国神游吧。

“单于吹尽五更风“ 写笛声响彻整个有风的夜晚。”单于“暗指元朝统治者。”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谁看见梅花如颗颗泪珠一声不响地凋落下来。此两句写出了词人对南宋灭亡的悲痛之情。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 ”儿童“指词人的孩子。南宋灭亡后,词人长时间地在外漂泊,因此词人的孩子好奇词人今在何处。对于这个疑问词人没有直接回复,而是写到” 烟雨楼台改“,烟雨濛濛,楼台皆已改变,可理解为国家已改,词人的心情如不停歇的濛濛细雨沉闷压抑而无心归家。

“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江山风景如画,词人并未因景而乐,却是因此引出了无限的哀愁,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意味。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江水将把词人和落花漂流至何处呢?这里写出了词人在南宋灭亡后的无尽悲恸与哀愁之感。

大雪节气已然临近,有些地方的早梅已悄然绽放!早梅,一般指的是虎蹄梅,腊梅的一支。虎蹄梅也叫十月梅,农历十月即放花,因需雪后观赏,别名雪梅或冬梅。早梅傲霜斗雪,凌寒独开,芳香四溢,为古今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

不到天寒总不开,十二首早梅的诗词,欣赏古诗词中傲雪凌寒的早梅英姿!

早梅

宋-陆游


东坞梅初动,香来托意深。

明知在篱外,行到却难寻。

早梅叹

宋-周密


失喜东园见早梅,翻愁开早被风吹。

珠钿满路无人惜,傲雪凌霜是北枝。

又和黄清表惠早梅

宋-吴芾


姑射风姿绝点埃,年年长是腊前开。

方疑今岁无消息,多谢君能折取来。

得早梅一枝携访酒家

宋-戴复古


旗亭沽酒少裴回,左手梅花右手杯。

眼见枝头开数蕊,春风自我掌中来。

玉照堂

宋-杨万里


今岁略无霜报寒,忽然一夜雪漫漫。

雪花要作梅花地,十月早梅和雪看。

忽见早梅

宋-张嵲


积雪凝闽岭,凌风识暗香。

疏花经雨瘦,卧影入溪长。

万里难为赠,九回空绕肠。

绿原聊驻屐,试待月荒凉。

早梅花

宋-华镇


早岁越溪上,茆斋欲雪辰。

虽无十日饮,常得一枝春。

不识霄汉路,空缁京洛尘。

遥怜远岩壑,芳秀为谁新。

依韵答僧圆觉早梅

宋-梅尧臣


江南自寒苦,花不与时同。

清向三冬足,香传一国中。

云湖藏旧市,雪树认新丰。

未有亏冰素,随妆入汉宫。

早梅

宋-杨时


星驭经行处,梅花忽已开。

只疑春信早,先拥使旌来。

嫩萼红初破,寒柯绿未回。

凌霜半含月,皎皎绝纤埃。

过涉园问季林疾遣作早梅诗

清-王夫之


雨轻偶破山云出,花浅时闻小径香。

总是村烟开不彻,尽教无月也昏黄。

早梅原韵

清-金安


瘦骨凌寒愈得神,一枝含笑亦含春。

江南本是繁华地,偏让天真早出尘。

早梅

近现代-郑国藩


破萼无须羯鼓催,晓风时送暗香来。

怪他玉骨崚嶒甚,不到天寒总不开。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