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湖南电视台 > 怀化移动在线直播

收到请回话下面一句是什么(收到请回复前面一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26 20:42:50   作者:一夜奈良山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收到请回话下面一句是什么(收到请回复前面一句是什么)

收到请回答下面一句是什么:

1、呼叫小仙女 收到请回答over

2、收到 收到over!

3、呼叫狗子呼叫狗子 收到请回答over!

4、收到 收到 我是你爹 我是你爹

5、吃鸡去不去 收到请回答over!

6、狗儿子 爹已收到over!

7、王者荣耀去不去 收到请回答over!

8、今晚蹦迪 今晚蹦迪 收到请回答over!

9、马上到 马上到over!

好的和收到哪个好:

原则上,两个回复没啥区别。甚至“好的”给与的正向反馈意义更多,与“ok”、“没问题”的涵义相同。而“收到”仅仅是确认信息看到,没有任何反馈的内涵在里面,和“了解”、“看到了”一样不如“好的”信息丰富。但现在是个“吹毛求疵”的时代,微表情都能引发血案的互联网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能。与其纠结用“好的”还是“收到”,不如多做点儿其他准备工作,来的更保险。建议建议一:看下大家的传统习惯是啥,毕竟“法不责众”,跟着大流至少保证不死。

建议二:回复啥不重要,及时回复才是王道。

建议三:要想在众多下属中胜出,除了回复,还要有实际行动。

建议四:致力于成为帮老板编辑“通知”的人,那就根本无需纠结回复啥了。

感谢邀请。

非常乐意回答这个问题,做过十几年领导,对不同下属的表现会有感触。一个回复之词,代表着一个人的做事功底和心态,非常非常重要。

【领导回复下属】

① 收悉比收到好。② 明白比了解好。

【下属回复领导】

这都是找死的下属。

关于⑤与⑥

这绝对会让领导喜欢的下属。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更详细的内容准备写成文章

###

前一阵有个新闻,长沙某酒吧品牌组长在组里通知事情的时候,一个员工回复了OK的手势,被批不懂规矩,随后该名员工被开除。这个新闻听起来让人唏嘘,不就是个回复,至于小题大做吗?那么职场上,究竟什么样的回复才能避免自己成为刀下肉呢?

职场回复,文字要表现出较强的执行力和服从性

说收到,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规矩的。对于简单的通知,说收到是比较准确和干脆的。

而其他的形式,其适用性要看场景。通常“嗯”、“好”“好的”这样的回复会略显冷漠,不够确切。而“ok”以及表达OK的表情包,要看公司的文化是否足够活泼和包容。有的领导,比较在乎个威,喜欢“保持队形”的回复。有的领导,自己就好玩爱新鲜,那么你回复的有花样,就没有问题。

你所在的公司和领导是什么文化和气质,这一点是每个职场人都需要用心感受的。

现在,微信传达越来越多,要想在微信收发中不出错,确实需要用心。我还有以下建议。

第一,比被动接收更重要的是多想一步。

\"小王,明天下午有个会议,你安排一下。\"看到这样的微信,你该如何回复呢?不少人会回复收到,然后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再去问领导,“会议2点开始,还是3点开始呢?”;“领导,我们用小会议室还是大会议室?”…来来回回好几次,遇到脾气不好的领导,可能会出现\"我不是都交代过你吗,还问我\",这样的沟通怕是会挫败很多工作积极性呢。

我们需要确认我们理解的意思是否和老板是一致的,不能造成认知上的偏差,明确这个任务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后针对可能性询问授权的情况。比如上面那个场景,我们可以问问领导:老板,我们说的这个会议,是我们部门的总结会吗?那这一次会议准备的重点是不是还跟上次一样放在下一季度的工作计划上。最近我手头事情也蛮多,我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吗?如果上述问题解决了,我今天下班前就能把这些事情搞定。这样的回复是不是接受表态行动全部具备呢?相比收到,而茫然不知你的计划,这种回复是不是会更有安全感呢?

所以“收到”,仅适合简单的通知。在任务认领时,还要主动的就任务的范围、执行方式和时间进行沟通。

第二,比起嘘寒问暖,领导最需要的是解决问题。

看到有一些回答再教大家收到消息之后,可以表现一下对领导的关心,比如天冷了嘱咐领导加衣服,天热了嘱咐领导多喝水。面对领导的通知,很多人喜欢多寒暄一句“您辛苦了,收到啦”或者不管啥都“好棒,支持!”,这样似乎礼数够周到。可是这样的行动真的会让领导感动吗?在我看来未必。

问候再周到,本职工作做不好也是虚头巴脑。毕竟领导请你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关心他的私生活的。你的靠谱周到,就是对领导最大的关心。但是如果靠谱周到都做不到,每天考虑怎么去关心讨好领导,这就有拍马屁的嫌疑了。

所以在群里的回复,也不用给自己加戏,更不用浪费屏幕过于客套。

第三,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无论回复”收到“还是刚刚的多想一步,都是我们靠谱的表现,但这些本质都是被动的,其实我们也可以抓住机会主动起来。

比如时不时跟领导提交一下自己的反思,说说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实现了哪些,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将会放在哪里,用自己平时的工作中的成果与计划说话,再询问一下领导的理解进行对照,可能他跟他都会更会有掌控感,同时也会加深彼此的信任度。

总之,“收到”回复是基本的靠谱,多想一步是进阶的周全,积极主动是高阶的合作,做到这些你才能化任务的服从者为局面的掌控者,工作才会摆脱兜兜转转,高效愉悦。

###

比“收到”更好的回复,是向任务安排人反馈一下你对任务的理解!场景1

老板:我明天上午要跟客户开个会,你帮我订个会议室。

员工:收到!

第二天,老板带了10个人来到会议室,发现员工定的会议室只有8个座位。

老板:我明天上午要跟客户开个会,你帮我订个会议室。

员工:请问下大概明天几点的会议呢?

老板:明天10到12点的。

员工:好的!那请问下明天大概有多少人参加会议呢?

老板:加上我一共11个。

员工:好的!那我订一个有20座位、带投影仪的会议室吧。我提前让前台准备好招待用的铁观音。

老板:哦,差点忘了!明天有5个客户是老外,同时准备茶和咖啡吧。

员工:哦哦,那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客户吧。我们大厅里贴的产品图片是去年的了,应该换上我们今年的产品更好吧?

老板:哎呀,说得对,这次的客户主要就是来谈这些新产品的!

员工:好的!那我重复一下这个事情,麻烦您确认一下:今天更新好产品图片,订一个明天上午10点到12点、20人规模的会议室,准备着茶和咖啡。您看对吗?

老板:对对对,就这么安排吧!

员工:收到!

在工作中,当接到任务时,一定要先花一两分钟弄清楚这个任务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事情,用自己的话向安排人复述一遍,方便安排人确认是否已传达到位。这个复述,就是比“收到”更好的回复!

我是Alsonh!

喜欢看书!喜欢实践自己的想法!

欢迎关注我!感谢你的阅读、点赞、评论+转发哦!

###

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是个细心的人,对工作和生活很有思考。现在资讯非常发达,我们每天都要收到很多信息和微信,用收到进行回复,基本成了一种共性选择。用收到回复不能说错了,但是相对过于平淡。下面,给你三种更好的选择。

第一种,收到,谢谢

不管任何场合,也不管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领导也好,同事也好,下属也好,或者是客户也好。与其简单的发两个字:收到,何不再加两个字:谢谢。虽然只是简单的加上两个字,但是语境却大不相同,既不失大方得体,又体现了自己注重礼节。

第二种,收到,感谢您的支持

大多数时候,别人发送信息给自己,要么是给自己送祝福,要么是为自己提供相关信息,理论上都是关心和帮助自己,对自己也是一种支持。这种时候先说收到,然后再说感谢您的支持,感谢您的鼓励,感谢您的帮助等类似的话语,则会体现自己的真诚,表示自己对他信息的重视。

第三种,尊称,收到,非常感谢你的支持

这种回复,可能是最为理想的一种。首先对其使用尊称,然后告诉对方已经收到信息,最后表示感谢,这样就比较全面也比较完美。比如说,尊敬的刘总,你提供的信息已经收到,我已经认真进行了阅读学习,非常感谢你的帮助与支持!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工作中,比收到更好的回复就是好的,好的是代表确认接到通知,代表肯定,,收到这个必须感觉像是应付,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在工作中,如果领导发来通知,大部分人都会回复“收到”,有时候有些领导就会比较在意,认为你过于随意与敷衍。

舍友小琴以前就遇到过,在某一个加班的晚上,领导给她发了好几段话,她看到就回复了个好的。

结果引起老板的破口大骂,说她态度懒散,没有认真对待,把她说了一通。

小琴当时觉得特委屈,我不过是简单回复个好的,怎么就说我工作态度问题了。

有时候一句话的沟通容易造成“误会”。想要避免出现这个问题,可以养成更好的回复方式习惯。

那比回复“收到”更好的方式是什么呢?主要是看消息内容。

各类通知的消息

领导会经常通知各种消息,我们在及时回复领导消息时记得确认收到消息的同时表明态度。

如领导说:等下一点半我们到小会议室开会。

我们的回复可以是:好的/收到黄总,会准时参加。

细节:回复收到时可以带上领导的称呼,有一个直观对话的感受。

这样的回复不仅让领导知道你已经知道消息了,也向他表示了你会做好。

安排工作的消息

当领导安排工作给你时,你不单单是确认消息,还要补充你的下一步行动。

如领导说:下午三点有客户要来参观,展厅要准备好。

我们的回复可以是:好的领导,我会提前十五分钟下去准备,把所有设备及展示视频都打开。

细节:把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并汇报,让领导清晰你的计划。

这样的回复可以让领导掌握你的工作开展进程,让他觉得你是一个靠谱的人。

临时询问式消息

领导有时候会想了解你的工作进展,要你给他汇报,这时候你就得懂得及时反馈,跟他约好时间进行反馈。

如领导说:上次让你跟进的项目怎么样?方案出来了向我汇报。

我们可以回复:好的黄总,项目已经做好调研,方案也已经有了初稿,我明天上午十点和你汇报可以么?

细节:和领导约时间时记得给出具体的时间,好让领导有所安排。

这样的回复可以让领导对项目心里有数,也能做好准备给你汇报的时间。

写在最后,在回复领导时多往前做一步,做到凡事有交代,事事有回音,让领导觉得你是靠谱的人。

###

众所周知,收到别人的信息要及时回复,是基本的职场社交礼仪。因为这样有助于工作的开展和确认,如果你只读不回,可能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的。

但是在工作中,比“收到”更好的回复是什么?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分析一下。

一、面对不同的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回复

在工作中,需要回复“收到”的对象实际上有很多,跟上司、同事、下属、客户之间,面对不同的人群,可以有不同的答复。

01.回复上司、客户,需要严谨核对

回复上司和客户,我们需要严谨确认,如果单独回复“收到”,其实是不稳妥的。

因为回复上司和客户的信息,大部分都是对结果的确认,或者是任务的直接下达,我们就需要用比较反复确认结果的准确性和任务量,进度等。

02.回复同事、下属,可以用亲和用语

我们回复同事和下属,其实就可以用比较轻快的语气词,来降低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感。

这样其实对我们的工作开展非常的有帮助,亲切的语气词,

二、根据场合不同,灵活作答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的说话方式也会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随机应变,灵活应对了。

我们一般需要回复别人,一般会发生的场合一个就是微信等网上交流工具,另外就是当面沟通,我们需要回复别人。

“收到”一般都是在微信需要打字沟通的时候,会用到这两个字,如果觉得不好,当然也可以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表情包,或者在“收到”两个字后面加上几个流行的小表情。

另外一个就是电话沟通,或者当面沟通,这个实际上就是情景对话,如果仅仅回复一个“收到”,那就显得太生硬了。

在回复的时候,再加上一些自己的观点或者是承诺,会更好一些。

根据不同的场合,情景,用不一样的回复用语,会更好一些。

三、事事有回应,就是最好的回复了

在职场中的大部分时候,我们只要做到事事有回应,那就是很好了,没有必要刻意的纠正用语。

网络上爆出一个员工因为回复了一个“OK”的手势表情包就被老板辞退了,引起网友热议。我到觉得这老板大可不必,说话的方式其实一直在变化,如果一定要遵循以前的一些老办法,在现在的职场中,是行不通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收到请回复”这几个字,这几个字有多讨厌,大家都清楚,但是他的实际意义很重要。

因为这意味着你回应了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就算是交代清楚了。至于回复“收到”,还是“好的”“好呀”,这些关系都不大。

以上。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

说话学会委婉些

###

在工作中,领导经常通过微信安排工作,看到安排给自己的任务,我们回复个“收到”并没有什么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把工作落实到位,然后及时汇报跟进。

在你完全清楚该项工作怎么做、什么时候完成的情况下,回复“收到”就可以了

领导在即时通讯工具上给你安排任务,一般都会说清楚这个任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交的问题。

如果这些细节领导没有交代完全,但你对这个工作非常熟悉,各项信息都已清楚。比如这是你的例行工作之一,或者你曾经做过,已经有历史经验了,亦或者这个工作本身是比较简单,时间点也是确定了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获取了足够多的信息,你知道这个工作的相关要素,剩下的只需要你花时间去完成即可,那你就回复一个“收到”就可以了,不要说太多无关紧要的废话,因为领导的时间也是非常宝贵的,如果可以的话,他不会想浪费时间在这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

另一种情况是,你面对这个工作,可能有一些问题是暂时没有想到的,或者是没有去做的前提下无法提前预知,后续需要再跟领导进一步沟通的,你也可以只回复“收到”即可。

然后认认真真的去完成,及时在每个工作节点去给领导汇报工作进度,反馈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得到的帮助。

如果你对领导安排的这个任务当中的某些信息点并不确定的前提下,你应该先问清楚而不只是回复个“收到”

有时候领导安排给你一项任务,可能给你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或者是有缺漏的,那你就应该在微信上直接提出你的疑问,跟领导确认清楚相关情况,才去执行,这样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不慌不乱,也能给领导留下一个做事靠谱的印象。

不然领导以为你完全清楚这个事情的前前后后,不知道你对其中的什么信息有疑惑,他自己也没想到的话就容易疏忽掉一些关键信息,影响工作结果。

比如说,他让你写篇稿子,但没告诉你明天要交,你也没问,你就磨磨蹭蹭地写,等明天他找你要了,你才想起你当初没问他期限,这样就误事了,领导也会对你有意见。

因为你不反馈,他就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提前把不明朗的信息,跟他确认清楚,我们才能更好地去落地执行。

结语

总的来说,领导在微信上安排工作,你如果对这项任务相关信息都了然于心,那你可以回复个“收到”,然后认真去做,及时反馈。如果你对其中有什么关键信息不清楚的,一定要先问清楚,而不是简单回复个“收到”。

感谢阅读,企业资深HR,不妨添加对我的关注,有什么职场问题方便随时交流。

###

您好,一看您的提问就知道您是一个对工作要求,喜欢创新的人。“收到”是职场反馈最快捷的回答,但的确不是最完善的回答。下面就针对上司指令的回复性应答跟您分享:

一、收到通知型的信息。

例如:今天下午3点钟到会议室开会。

这是一条典型的通知型信息,一般我们都会回复“收到”后便无话可说。其实这时候上司希望了解会议准备情况,我们可以跟进会议准备的细节进行回复,比如:嗯嗯,准时参加,部门会议记录本已准备好,投影仪要播放的PPT已经预放无误。

二、收到安排型信息。

例如:明天天下午3点钟罗总来公司视察。

这种安排型信息看似一句话,其实里面包含着时间进度、地点、视察流程、接待安排等要求。这时候简单的回复“收到”,显然是无法准确回复这句话的信息量的,但是因为时间紧迫需要马上进行详细后续安排。我们可以这样答复:收到!我马上制定接待方案,下午3点一上班向您当面汇报。

三、收到延伸性信息。

例如:请准备明天上午10点开会要用总结汇报材料。

紧急性的总结材料是需要大量资料做支撑的。上司发这种信息延伸内容较多,比如时间紧、材料内容要详实、时长要求、主要数据要准确等。这既然是上司的汇报材料,那么TA对材料内容和数据又需要一定时间的熟悉、消化和核实,我们需要给他准备的时间。这时候我们可以答复:好的,我马上准备。今天6点下班前我发您邮箱,我在办公室等您回复。有什么改动您随时联系我。修改定稿会在明早9点前打印好放您桌上。

文字是另一种汇报语言。

另外要提醒您的是,“收到”二字的回复时间,虽然不能够做到秒回,但是尽量在看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回复。有时候工作信息可能会打乱您的安排,比如今晚约好朋友有聚会,但是收到要加班写材料的信息。此时,千万不要耍小孩性子假装没看见信息不回复。比回复“收到”更好的回复,就是“做到”!

打破职场厚黑学,做职场中的一股清流!我是大创客高老师,助你职场好运!

澎湃特约评论员 柳早

工作群消息到底是不是必须及时回?这个话题总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不少讨论,最近就又有了一个新例子。

近日,网传广东一公司员工因未回复群内消息,全员被罚款200元。对此,公司回复:确有此事,根据规章制度处理。随后“公司回应员工未回群消息被罚200元”相关话题就登上了热搜,引发网友围观。

很多网友觉得公司“太霸道”,认为员工被罚太无辜。广大打工人在这种事情上产生共情、团结一致,这很好理解。说实话,任何人要是被逼着回工作群,尤其还是下班的时候,本能的抵触是肯定的。

不过这种情况的出现,更大程度上和当下工作性质和制度的变化有关。虽然我们在感性上很反抗,道理也都懂,但我们恐怕也必须理性地应对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就是,包括工作群在内的通讯软件,已经嵌入了职场本身,就是职场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回信息已经不再是个无关痛痒的“网上冲浪”行为,而是有着严肃的职场含义。在一些司法判决里,回复表情包都能被视作有法律效力的行为,我们也不妨正视这个现实:网络通讯和工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们当然不喜欢工作信息侵入自己的私人空间,但很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已经无法摆脱它了,把通讯软件和工作一分为二是不现实的。而且转过头想,也恰恰有赖于通信技术的极大便利,工作信息的即时反馈,很多工作才得以存在。

比如IT、传媒、营销等行业,工作内容都是瞬息万变的,很难想象如果工作信息不能随时沟通,这些行业还如何存在。再比如近期有企业宣布施行3+2模式,一天到岗3天,这种自由,也恰恰要建立在另一种不自由上——信息的即时乃至随时处理。

这么一想就能明白,微信群也好,各种通讯APP也好,可能也是创造这个工作的前提条件。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给新闻APP更新热点频道的编辑,如果信息都不能即时传达、回复,那这个岗位还有存在意义吗?各行各业千差万别,在“回不回工作群信息”这个问题上,大家也不用急着站队。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们就该被通讯软件绑架,必须24小时在岗。只不过,与其情绪化地看待工作群,倒不如根据工作内容、行业性质,合理约定工作群的使用方式,取得员工的共识。比如信息要明确回复,通过轮班保证某些群时刻有人在岗,而某些群可以休息。此类规定或许琐碎,但总比工作群定位不清、到头来又引发冲突强。

回到开头的这则新闻,这家公司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来强调工作群的使用方式。说实话,这不失为一种现实的方式,事先说明总比临时起意好一些。不过,这个规定本身是否合理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这明明是则放假通知,看不出有什么及时回复的必要,还因为这个扣钱,也难免让人觉得有悖常识、不近情理了。

总之,对工作群的规则,用人单位和员工不必讳莫如深,大方地讨论使用规则,取得相互的理解,得到明确的共识,不用一看到“收到请回复”就大为光火。

我们当然希望通讯软件的作用是“聊天”而不是“汇报”,是“朋友圈”而不是“职场圈”,但现实已经证明工作中通讯软件的不可或缺,那么不妨形成更加理性、明晰的规则,让大家都能心里有数,这才是更重要的事。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李晶昀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