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河南电视台 > 河南卫视在线直播

河南的春节习俗(河南春节风俗)

发布时间:2022-05-18 01:23:42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河南的春节习俗(河南春节风俗)

河南春节习俗,最近这些年,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很多年轻人说起家乡过年的习俗都是不清不楚地回答,不知道具体到底是怎么回事,春节时候,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最重要的便是团圆,只要做到这一点,过年的味道就很足了。

河南春节习俗1

河南春节习俗

在河南等地都有着这样一个过年的歌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 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 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 捏鼻儿(饺子);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人们置办年事儿就是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行的。这首过年谣可以说是河南民间过年的大事记,在众多春节习俗中,比较有趣著名的有炸年货和骂社火。

1,炸年货,河南各地过年都少不了炸年货,炸肉丸,炸莲夹,炸酥肉都是年货中的主打菜色,几乎每种年货都少不了猪肉,临近过年时各家都会提前割好猪肉备着

2,骂社火,这是河南三门峡的,民间传统奇俗,其中以灵宝市阳平镇的,骂社火最为典型,因为太有个性,在2007年还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骂社火的活动包括了,对骂和社火表演,时间从每年的,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场面热闹非凡。

河南春节习俗2

正月古庙会

这里说的是鹤壁浚县的正月古庙会,这项活动从大年初一至二月初二,贯穿了整个正月。由于规模大、时间长、节日氛围浓厚,被加拿大学者安德里先生称为"中国的狂欢节"。

古庙会期间各种庆祝活动不断。舞狮子、舞龙、踩高跷、打花棍等民间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各种小工艺品和传统小时也让人眼花缭乱。人群熙熙攘攘,久久不散,如果有外地朋友在这里过年,一定要好好体验一番。

破五

过年期间有许多禁忌,忌抖床、扫地、倒垃圾、泼污水、用剪刀等。但是到了初五这天,一切禁忌都可以破除。初五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放鞭炮吃饺子,终于不用束手束脚了,可不得吃顿饺子好好庆祝庆祝。

年夜饭过后

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糖果、嗑瓜子、唠唠亲朋、拉拉家常,子女依次给长辈叩头辞岁,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全家人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熬年”。守岁到五更时,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点燃香烛,一家人依长幼辈分,依次向祖宗跪拜致祭,恭祝“年福”。

大年初一,河南人鸡鸣即起,穿着新衣,竞相燃放鞭炮。河南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行“接年”或“迎财神”之礼。

而后,煮好饺子,敬天、地、祖先后全家共食。大年初一忌讳诸多,如扫地、倒垃圾、动剪刀、大声喧哗等都视为不吉利之举。

随然我不是河南人但看看几家评论很有同感,大体形式或思维逻辑大同小异盍了,具体点说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开始拾道卫生布置家廷房间及院落以往的随意性,仓房禽畜舍都要淸理的。晚饭就是酸菜猪肉馅饺子,先给灶王爷上一盘饺子而后点卫生香,也有草香,檀香和黄香。到了戌时升灶王爷和灶王奶奶:有自己写的也有买的,左上天言好事,右下界保平安,中间:灶王爷之神位,横批:一家之主。小年之后始购买年货,有吃的喝的,衣物有早就备好的也有备的晚一点也是根据条件所决定的,反正从老人到孩子都得换新衣服,条件好的都是里面三新所差一点的外套也得全新而且是从头到脚包括鞋垫子。之后几天开始送年福但维一没有脑白金什么滴,从鸡鸭鱼肉到萝卜白菜白酒香烟白糖是不等同的人家人情关系深厚而来的维新鲜水果少。二十七,八打年纸但祀祖早在进腊月门子就完成了,这是父亲年三十接财喜神用的,大年三十供上三代宗親:左敬祖先荣华富贵,右孝父母一世平安,中张氏门中三代宗亲之神位:供品有:鸡鱼肉必三样,好的人家有苹果但是没有也行,香炉放正中,长辈上香晚辈叩拜。三十这一天更热闹的东北大秧歌队开始了先拜军烈属而后在拜有威望的老人家比如红白喜事的支客人,会给新生儿护理婆婆及村支书等。还有许多过程就一表而过了,才说到吃饺子上,接年饭必须有滴,晚上的菜都是年三十下午做好,家家有猪肉,差一点也有一角子猪肉三十到五十斤,多的人家一整头猪,最小一百七,八,最大的三,四百斤不少见。初一初二到初三都是拜新年的日子提着四合礼走亲访友无不热闹。

小时候不只是吃一碗饺子,不有一勺大烩菜,大年三十早上起来贴对联,贴年画,春节期间的吃喝用没有完成的上午做完,年三十中午饭也简单,弄碗菜汤配馒头吃就行了,晚上包饺子,几十年如一日,都是猪肉大葱萝卜馅的,熬一锅大烩菜,煮熟的饺子头一碗摆在祖宗的神位前,然后是一人一碗饺子,一勺大烩菜放在饺子上,喜欢吃辣椒的放点上去,大年初一早上也是如此,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前期,八十年代以后,家里面也养猪养鸡,物资丰富了,春节期间的菜品开始丰富了,鸡鸭鱼肉,牛羊肉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春节吃饭也开始弄几个盘几个碗的,但是大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还是吃饺子,还是要有大烩菜,这个习惯我们家一直保持到现在,当然了现在饺子馅的内容丰富了许多,过个春节弄好几个馅的饺子,想吃什么馅的就包什么馅的饺子!

河南农村人过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这里过年。大年三十晚饭应吃斋,所谓吃斋,就是只能吃蔬菜,不能吃荤菜,也就是萝卜白菜豆腐之类。三十晚上团年时才吃荤菜,当然吃团年饭之前是要先祭祖的,但我们这里祭祖,是在堂屋神龛前摆上祭品,整鸡整鱼,叫栾鸡栾胖(即整猪头)点蜡烛,装沈香,摆香茶,供米饭,供米酒,摆水果,放鞭炮,由户主带家人一齐向祖宗叩头,三跪三拜,户主祝年词。总之把一年的好日子向祖宗汇报,说明子孙记住了祖宗的遗训,克勤克俭,人兴财旺,生活美满,请祖宗放心。然后祝愿祖宗继续保佑子孙发达,家财旺盛。祭祖后才进入茶房,此时炉火正旺,所谓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大人小孩围坐一团,锅里炖的腊肉熟了,把腊肉拿到钉板上,用刀切开,小孩子已口水长流了,家长把最精致的腊肉分发给每个人,腊肉又咸又香,这个时候吃腊肉不要用筷子,用手撕,是不是让人想起祖先的原始时代。然后家长拿出一盘炒花生,炒薯片,炒黄豆,还有糖粒子,炒瓜子,麻糖片,正式拉开过年的大幕。小孩子们对那顿晚斋饭都是应付一下,知道夜里有好的吃,晚饭都没吃饱。然后团年饭菜搞好了,撤掉瓜子盘,正式开团年饭。吃饱以后又上爪盘,。近几十年来,每年春节晚会成了过年必备,可以边嗑瓜子边看春晚,小孩们爱放炮仗,玩累了时可上床睡觉,睡觉不能说睡觉,只能说挖窖,即挖宝藏。过年的肉不能放大蒜,因蒜谐音丧,尤其是小孩子吃了肉后喜欢吃肉里面的大蒜,防止他说出蒜字。

一夜无话。家长四点多钟就起床做年饭。把全家人都叫醒,穿戴好后带一家大小出门迎吉,先早已看了通书,今年大利东方,一家人走出院子,往东方向走一百来米,此时天正鱼肚白,对着东方烧纸上香或鸣炮,三叩首三祈祷,人寿年丰,风调雨顺,然后回家,这时年饭熟了,即开年饭。开年饭前也应祭祖,让祖宗先尝先吃,放鞭炮祝祷。这时小孩子还睡意未醒,呵欠连连,不管肚子饱不饱,都要摸一下碗筷,必须点卯,表示全家团圆。吃完年饭后,天已经亮了,可以自由发挥,继续睡也可,出去玩也可,到了十点钟时候,要拜年的必须行动了。这就是我们这个地方过年的一般流程。

在几十年的过年记忆里,我是沒有尊守这套过年流程的,祭祖一般在饭桌上过筷子表示一下,这几年来鞭炮也不放了,早上年饭也正常地吃,不赶早了,这对我的孩子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由于沒有要求他们怎么过年,他们比我更放任,沒有一点仪式感,觉得有好吃的就行了,年味在我这一代慢慢的放弃了,甚至过年过天都是一样,不扎堆吃好的,均衡营养,均衡膳食。我这一生逐渐把年过的越来越不象年了。

别的兄弟县市我不知道,单说我们市那一片,豫东。年三十早上吃饭随意就可,然后开始贴春联。中午才是饺子,爆竹放不放都行,饺子是必须要做的,做好后一般都会盛一碗给叔伯家爷爷奶奶家送去。但你可以不吃,至于其他饭菜你自己随意想吃什么吃什么。晚饭即是团圆饭,一般一个大家族在一起(比如你的亲叔伯堂兄弟姐妹这类)在某一家吃,比较丰盛,凉菜果盘之类会多一些适合一家老小闲聊,这期间长辈就会给晚辈发红包了,快结束时会煮些饺子吃暖暖身子,然后各回各家或者各个年龄段相同的一起出去玩(溜达打牌)。以上这些都不是重点,最重要的一顿在夜里十二点以后到初一早上这一顿,这一顿只有扁食(韭菜粉丝鸡蛋馅的月牙形的饺子),当然你同样可以搭配其他菜吃没特殊要求,这顿饭其实是夜里十二点一过就开始下锅的(白天时提前包好的)寓意过早年来年勤劳不偷懒,扁食下锅同时放鞭炮,必须放,当然现在有政策问题。现在人都懒了也没那么在意寓意了,所以现在夜里十二点到初一早饭之前这七八个小时什么时候都可以了。初一早饭后开始给村里长辈拜年,然后有干爹干的要带上礼物去给干爹干妈拜年。接着初二初三……该走姥娘家去姥娘家该去老丈人家去老丈人家,同样的家里别忘记留人等客,你家姑姑姑丈女儿女婿等等也会来你家。

是的,从我记事起就是这样。而且初一早上也是只吃饺子。初一中午会丰盛些。老看到网上说年夜饭,可我们这里到现在还这样。前几年年夜饭在市里和老公姑家表哥一家一起吃,开始有了丰盛的年夜饭。老家一直就这样。也没觉得有啥。习惯了

一般是这样,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形式有所变化,年夜饭一般是很丰盛的,但饺子是必不可少的。

我就是河南人,往上数三辈,姥爷爷家就是河南农村人。

小时候春节回老家过年确实是只吃一碗饺子。

早年时候爷爷家里成份是根正苗红的贫农。爸爸兄弟姐妹四个,还要上学,只有爷爷奶奶下地挣工分。生产队凭挣工分分粮食萝卜白菜。有时候收成不好时,快到春节前,粮食都不够吃。后来爸爸十七岁就参加工作了,月月省吃简用也要省下粮票买些面粉带回家。一家人能在年三十吃碗白面饺子就很不错了。

现在可不一样了,只要勤劳肯干,农村人也很富裕,家家户户是新房,吃穿更是不愁。

老家现在只有三叔三婶在家,他的二个儿子大学毕业后,都在郑州上班并且在郑州买了房子。

每逢春节放假,他二个儿子都带着媳妇儿和一双儿女开车回来过年。农村老家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大年三十年夜饭更是丰盛,鸡鸭鱼肉虾蟹和反季蔬菜水果满桌。当然中间也少不了饺子。

毕竟吃饺子还是咱中国人过年团圆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大年三十吃饺子寓意团团圆圆,财源滚滚,都想有个好彩头,无论城乡。

河南地处中原,这里的交通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地区,因此才有“得中原而得天下”的说法。

河南因为交通便利,因此这里来来往往的人也特别多,因此形成了“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特点。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小麦产地,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这里不仅有悠久的人文历史,也有着很多得传统美食,而且豫菜也被称为“百菜之母”,因为厨师的祖师爷伊尹就是河南人。

不过后来随着“八大菜系”的崛起,河南菜确实存在感不强,能够被外地人所熟知的也就是河南的小吃胡辣汤和烩面,其它的美食出了河南却鲜有人知。

河南人确实过年的时候对于年夜饭不太重视,不过他们的讲究是在初一之后,因为除夕是属于祭祀和守岁的日子,因此对于仪式感特别强,所以菜品不是太丰盛。

饺子是中国北方传统的美食,饺子的谐音“交子”寓意着农历除夕的十二点的新旧更替,因此北方人过除夕必须是要吃饺子,这代表着新旧更替。

饺子的形状跟元宝一样,而且里面包裹着菜肉等各种馅料,因此饺子不仅是菜和主食的结合体,也有着没有的寓意。

河南农村人大年三十只吃一碗饺子吗?

一,这个已经是老黄历了

以前物质匮乏时期,确实年三十晚上只有一碗饺子,如果是纯肉不加一点菜的,那么说明生活水平是极高的,因此直到现在很多河南人小馆子也喜欢点一盘“大肉饺子”。

不过以前不仅是河南,全国其它地方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身边有很多的河南人,他们确实对于食物不是那么挑剔,各种派系的菜式他们都喜欢吃,去过河南的人也会发现,河南郑州的大街上各种派系的菜都能找到,但是挂豫菜招牌的饭店却很难遇到。

不过河南人现在过年也是至少四碟八碗摆上桌,毕竟现在的生活水平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现在信息和物流如此发达,河南人的年夜饭虽然不如沿海地区丰富,但是也足够丰盛,至少猪蹄和鱼是必须要有的。

二,河南人过年的习俗

河南人年三十肯定是要吃饺子,而且不仅三十吃饺子,大年初一的早上也要吃饺子,因为三十晚上吃饺子是“交子”,初一早上吃饺子是请神。

河南人过年除了年三十和初一吃饺子外,初三也要吃迎财神的饺子;初五也要吃“破五”的饺子;初六要吃送穷的饺子;初七要吃“管小人”的饺子;十五还要吃“天官赐福”的饺子。

饺子可以说是贯穿了河南人整个正月,除了饺子以外,河南人过年前也会蒸很多的馍馍,尤其是农村基本蒸出来的馍馍够吃一个正月的。

除了蒸馍以外,河南人过年前还会炸一些食物留着过年期间食用,因此河南人过年跟北方很多地方的习俗是一样的,也是好吃好喝的全都预备好。

结语:

河南人年三十有只吃一碗饺子,但这属于极少数家里人口少的,而大多数人家都是至少12道菜摆上桌,农村也基本如此,所以河南人年三十只吃一碗饺子的人家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

作为河南人过春节吃饺子,是过春节不可少的一种美食。由于八十年代以前我国还不富裕,生活物质十分匮乏,象过春节大年三十能够吃上一碗水饺,已经是河南人过春最美好的幸福生活了,象现在大年三十的鸡鸭鱼肉,牛肉是八十年代以前人们不敢去想的过春节大年三十的食物。

在八十年代以后。我国进入到了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全国人民的生活就象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美满。现在的山珍海味也已经是进入到了千家万户,可是大年三十河南人还是少不了这一碗饺子的,因为是这是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以来留下来的一种社会美德风俗。

现在的大年三十,有的会选择在大酒店里吃着山珍海味欢度大年三十,但是也是少不了这一碗水饺子的。就是在家过大年三十吃着山珍海味,喝着美酒,也是少不了这碗水饺的,这才是现在的河南人大年三十的真实生活情况。

我来回答一下!我本人就是土生土长的河南农村人!我从小就出生农村,在以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那里大年三十晚上,吃的就是大年三十中午剩下来的饭菜,如果中午没有剩下多少饭菜,不够晚上吃,然后,有什么剩饭剩菜都可以吃,后来,条件好一点了,我们大年三十晚上,就喝饺子汤,有时候,感觉平时想吃什么了,忙的又没有时间去做,大年三十晚上,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去做着吃,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富裕了,物质基础好了,大年三十中午,要吃全样饭,也就是说,大年三十从中午就要开始吃最好的饭菜了,也可以喝酒,吃几个菜,也可以是烩菜,晚上主食就是饺子!我们河南现在就是这样,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是饺子,大年初一早上也是饺子,中午也是炒几个菜,或者是大烩菜就吃年糕,晚上就不做饭了,就吃中午剩下的菜和饭!到了初二,我们河南那边,就有亲戚了,一般初一,没有亲戚,这是我们那里的规矩,到初二以后,每天中午都有亲戚,中午就是炒菜配大米饭,年糕,吃完饭还要给亲戚煮点饺子,也就是说,过年不要吃太饱,一直有好的东西在等着你!这就是我们河南的风俗习惯!

地处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人的老家”美誉。河南人过年有什么不一样的风俗习惯?

人们将河南人过年的风俗习惯,总结为一段歌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年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二十三,祭灶官。

祭灶官

对于河南人来说,腊月二十三日是小年(腊月二十四日是北方小年)。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毕恭毕敬地把灶官(又叫灶神、灶王爷)送上天。灶官老爷是玉皇大帝派驻到人间的特派员,管理着一家人的饮食之事。灶官上天后,要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的情况。为了让灶官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人们会搞一个祭灶或者送灶的仪式,给灶官供奉糖瓜、糖糕等,希望可以让灶官满嘴甜言蜜语。

如今祭灶仪式已经不多见了,不过大多数家庭还是会在腊月二十三日这天请一张灶官画像。

二十四,扫房子。

扫房子

古籍《吕览注》中记载:“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秘奥造宅经》记载:“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腊月二十四日,河南人家家户户要洒扫庭院,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节日气氛。

新春佳节,本来就有辞旧迎新的意思。洒扫庭院,清理垃圾,寄托了人们辞旧迎新的良好愿望,也达到了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作用。

二十五,磨豆腐。

河南人对豆腐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1960年,河南省新密市出土的打虎亭东汉墓内,就有一幅古人吃豆腐的场景。1000多年来,河南人不但创新豆腐的制作方法,产生了20多个各具特色的豆腐品牌,如开封陈留的豆腐棍、漯河郾城区的豆腐盒、洛宁的河蚌炖豆腐、信阳平桥区的豆腐羹等。

河蚌炖豆腐

在过去,河南人习惯于在腊月二十五日磨制豆腐,供春节期间食用。长期以往,就产生了“二十五,磨豆腐”的说法。

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

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磨好了豆腐后,就该去置办肉类年货了。

在过去,河南人生活比较拮据,平常很少有机会买肉吃。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家里才会拿出一大笔钱来,专门到市场上买一大块肉回来。那时候,家里虽然喂养了鸡,可母鸡要留着生蛋,公鸡喂大了卖钱。春节到了,父母才会“慷慨大方”地杀一两只鸡。肉割回来了,鸡杀好了,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过大年。

割猪肉

二十八,蒸枣花。

这里的枣花,是一种形状特别的北方面食,即用和好的发面揉成各种漂亮的造型,最上面插上泡好的大红枣,犹如一朵朵含着花蕊盛开的花,非常漂亮。枣花蒸熟后,小媳妇们带着它们高高兴兴地回了娘家,很有面子。

枣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现在许多小媳妇回娘家不再蒸枣花,而是在蛋糕店里购买蛋糕枣花。小媳妇们提着自己蒸煮的枣花回娘家的场景,恐怕是一去不回复了。

二十九,去打酒。

到了腊月二十九日,父母会拿一叠钱给小孩子,让他们去商店里买酒。小孩子很乐意跑这种差事。因为买酒剩余的几块、几毛零钱,会被父母大方地留给他们当零花钱。

三十儿,捏鼻儿。

捏鼻儿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饺子。

河南位于北方。饺子是河南人在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只不过,在河南人们一般称呼饺子为“扁食”。由于饺子形状像鼻子,人们又形象地称之为“鼻儿”。春节到了,河南人家家户户捏鼻儿(包饺子),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饺子

年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大年初一,标志着春节的正式到来。这一天,小孩子出门后遇见了长辈,要恭恭敬敬地磕头、作揖。那个样子,岂不是“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拜年作揖

当然,河南人过年的风俗习惯远远不止上面这些。春节期间,河南人举行社火、庙会等大型民俗活动。

每年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位于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会举行盛大的火神台庙会,表演各种社火取悦火神,持续1个月。鹤壁浚县的正月古庙会也有很高的人气,舞狮子、舞龙、踩高跷、打花棍等民间表演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