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赣榆综合在线直播

张献忠之死(张献忠的简历)

发布时间:2022-05-16 18:50:34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人物姓名:张献忠

时代:明末

所属:大西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字:秉忠

别号:敬轩

生年:西元1606年09月18日

卒年:西元1647年01月02日

出生地: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

1、生平简介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明史》称他与李自成同年生,张献忠少时曾读过书,成人后参军,曾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官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

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起义,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次年,参加王自用联军,为三十六营之一。他英勇善战,很快成为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并以能谋善战的八大王出名。王嘉胤死后,与李自成等归附高迎祥,高迎祥称闯王,张献忠、李自成号闯将,崇祯八年(1635年)参与荥阳之会,议决进取,献忠与高迎祥等共攻略东方。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小故开始,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

崇祯十年(1637年),遭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进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严重受损,本人也受伤,政治上发生动摇。次年正月,张献忠率本部义军进驻谷城(今属湖北省谷城县)受朝庭招安授予副将。驻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镇,以示休兵。张献忠被招安,既不按原安排遣散义军,更不参加对李自成部义军的战斗,而是把守一地加强军事训练,保持自主权。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因对官府官僚无止境的索贿、敲诈、对自己的刁难、不信任已感不满,加之受到李自成的影响,五月初九采用“避实捣虚”“以走致辞敌”的有效战术,重举反明的大旗。以走制敌,转战四川境,使明军疲于奔命。十四年,大败明军于开县黄陵城,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进破光州等地。明督师杨嗣昌因追剿失败,忧惧交加,旧病复发,在沙市去世。

崇祯十六年据武昌,称大西王。不久克长沙,宣布免征三年钱粮,从者愈众。崇祯十七年(1644年)8月9日攻破成都,巡府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其他官员当了俘虏。义军进入成都号称60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州、县,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宣告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建立健全制度,后称帝,以成都为西京,8月16日登基皇位。

清顺治三年(1646年),局势越来越紧张。当部队到达川北西充县与盐亭县交界处凤凰山坡时,大西国皇帝张献忠与清朝亲王豪格相遇,两军激战之中,张献忠中箭身亡。

2、主要成就

 

占据四川为王、曾建立大西

3、相关历史事件

 

入川屠蜀;江中沉宝

4、历史评价

 

张献忠“初不为备,闻兵至,犹以为他寇,身衣蟒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将临河视之。”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此八大王也。”清将急发暗箭射之,张献忠不幸中箭。时年仅四十岁。张献忠死后,他的部众“以锦褥裹尸,埋于僻处,而遁”。清军“求得发而斩之,枭其首于成都”。另据清靖远大将军和硕肃亲王豪格等奏报:“臣帅师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侦得逆贼张献忠,列营西充县境,随令护军统领鳌拜、巴图鲁等,分领八旗护军先发。臣统大军星夜兼程继进,于次日黎明抵西充。献忠尽率马步贼兵拒师,鳌拜等奋击大破之,斩献于阵。”但是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没有发现清军报告张献忠尸体的文件。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等率领农民军向南,在重庆受到明军曾英部的阻击,农民军击毙守将曾英后,继续向贵州方向转移。后与南明联合,共同抗击清军,转战在西南各省的广大地区,坚持了近二十年,直到清朝的康熙初年。

5、张献忠四川的辩解

 

《清史》说张献忠四川,将四川人基本上光了。满清的《蜀难叙略》上说,“清军进剿追击,张献忠兵败弃成都逃到西充时,已无百姓可杀,乃自杀其卒,每日一二万人。初杀蜀兵,蜀兵尽,次杀楚兵,楚兵尽,后杀同起事之秦兵。一百三十多万人马,两个多月,斩杀过半,以此减负逃窜。张献忠责其下属杀人不力,骂曰:老子只需劲旅三千,便可横行天下,要这么多人做甚!”又有满清御用历史记载“张匪每攻陷一城,所掳掠的妇女必须由他先挑选出几个姿色美艳的轮流伴宿。等到他玩腻了,便将她们洗剥干净杀死,蒸着或煮着吃。有时他等不及这些美女煮熟了,就带着血大嚼起来!”。“川中自从遭到张匪的杀戮,城内都杂树成拱,野狗吃起人肉像虎豹那样的凶猛,在路上咬死人,不吃干净就走了。百姓逃到深山中,穿着草编的衣服,遍体都生了毛。顺治三年,四川已经赤地千里,张匪又向陕西进发,企图与清军争夺西安。他焚烧了成都的宫殿庐舍,率众出川北进,又想尽杀川兵。属下的将军刘进忠统率川兵,听到这个消息逃跑了。在盐亭界凤凰坡,张献忠被清兵捕获斩首。当清军到达成都府时,整个成都只剩下不到二十户人!”里面的张献忠的形象除了屠夫就是白痴,外加精神变态了。事实上,显然很多方面不符合逻辑。

其一,张献忠是死于顺治三年,也就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三个年头。清廷何时才平定全川?是顺治十六年。明显逻辑是矛盾,这中间相隔了十三年,如果满清照御用奴才所言,张献忠在三年时间屠尽四川百姓,偌大一个成都只余二十多户人家,那么满清为何十三年才平定全川?就算是一天慢吞吞的走路,最多几个月也就能走遍全川了,为何清军要费了13年?显然有人在抵抗清军,那么在张献忠死后的这十三年川内又是谁在反抗清军呢?总不会都是些孤魂野鬼吧,也不会是那些没有被张献忠杀完的鸡鸭牛羊把。

其二,满清说张献忠在四川6万万人,也就是六个亿。当时明朝总共不过2个亿人口,怎么四川一地就有6亿,就算是张献忠把四川的鸡鸭牛羊加起来算也不到六亿。这样的谎言亏满清撒的出口!

其三,张献忠能在明末纵横那么久,显然不是白痴。难道不知道光了,连人口都没有了,怎么拉壮丁当兵给自己卖命。

其四,张献忠仅仅控制了四川一部分地区,并没有控制四川全境。

6、张献忠之死

 

原大西军将领刘进忠叛变后,先在合州(今重庆合川区)同明军曾英勾结,后又出保宁(今四川阆中)去,投降了南下的清军统帅豪格。清军以刘进忠为向导,带领清军进入川北。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豪格派护军统领鳌拜等将领,分率八旗护军轻装疾进,出其不意,对农民军发起突然袭击。二十七日晨,清军隔太阳溪与张献忠的农民军相遇。面对这意外的突然来袭,张献忠临急应战,指挥农民军马步兵分两面抗击清军。这时,清军统帅豪格率大军继至,遣参领格布库等向农民军右翼进攻,都统准塔攻击农民军左翼。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清军将领格布库等被农民军击毙,农民军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张献忠“初不为备,闻兵至,犹以为他寇,身衣蟒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将临河视之。”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此八大王也。”清将急发暗箭射之,张献忠不幸中箭。时年仅四十岁。张献忠死后,他的部众“以锦褥裹尸,埋于僻处,而遁”。清军“求得发而斩之,枭其首于成都”。另据清靖远大将军和硕肃亲王豪格等奏报:“臣帅师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侦得逆贼张献忠,列营西充县境,随令护军统领鳌拜等,分领八旗护军先发。臣统大军星夜兼程继进,于次日黎明抵西充。献忠尽率马步贼兵拒师,鳌拜等奋击大破之,斩献于阵。”但是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没有发现清军报告张献忠尸体的文件。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等率领农民军向南,在重庆受到明军曾英部的阻击,农民军击毙守将曾英后,继续向贵州方向转移。后与南明联合,共同抗击清军,转战在西南各省的广大地区,坚持了近二十年,直到清朝的康熙初年。

7、千船沉银

 

张献忠千船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这首一直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流传数百年的童谣,也成为无数人追求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

2015年底,国内10余名权威专家齐聚彭山,并宣布: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经考证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流传数百年的童谣,终被证实。

2016年3月,经四川省文物管理部门批准,石龙保护工程于14日当天全面动工,石龙将进行全面清淤,被掩埋的龙头和龙身将现世,3个月内石龙将有“出头之日”。

石龙破土

石龙

高浮雕摩崖造像,保存完美,全国少见。

彭山文管所文物保管员说“你看这石砖,起码都是上百年了。”上世纪70年代,彭山区开建红光支渠,这条道路已从此封闭。但在建设过程中,石龙村一处悬崖,大量泥沙滑落,一条石龙破土而出。

在山腰竹林深处,一条石龙出现在崖壁上,身子倒立,只能看见龙身龙爪,不见龙头。据测量,石龙长17.4米,宽0.7米,鳞爪披露,张牙舞爪,曲折盘环。

都说神龙见首不见尾,为何石龙见尾不见首?赵尚春指着脚下一堆泥土,“这儿就是龙头。”

1984年,赵尚春曾参与过清理工作,见过龙头真容。“这里有个一米见方的池子,龙在这里喝水。现在水池被泥草盖了,龙也看不见了。”赵尚春说,“水从池边往外流,游龙戏水,好看得很!”在他的指引下,果然在杂草丛中找到了池壁,池壁上巧妙地设有孔,静心屏息,还能隐隐听到杂草下咕咕的泉水声。

彭山文管所所长吴天文介绍,2002年12月,江口石龙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龙是全国少见的、保存完整的高浮雕摩崖造像。它完美的造形、精湛的雕刻,是古代工匠的的智慧结晶,为我们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直观的视觉形象,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吴天文说,整个工程将持续3个月,将为石龙清淤建池,整治环境。

派将军匿藏守护

据彭山县编志局原局长徐原烈1944年的考证,石龙石虎凿造于宋代伏虎寺(今不存)山门外,并题词“石龙对石虎,金银萃山薮,中华宝藏兴,民族昭千古。”可惜的是,石虎于“”中被毁,石龙由于被泥沙覆盖而得以幸免。

1984年,当地按照原型,重修了石虎,并将其移到了距离石龙只有二十米的地方。

“石龙对石虎,金银萃山薮”是什么意思?难道山中真的藏有金银?在距石龙不远处,吴天文指着悬崖上的石碑说,诗就刻在石碑上,但是除了诗词和署名外,并没有更多记载。

赵尚春说,由于年代久远,当地人也说不清诗词的寓意了,至于宝藏,也没听说谁发现过。倒是当地一直流传着“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的顺口溜。

这首古老的童谣,雷前银早已烂熟于心。83岁的雷前银是土生土长的江口人,他曾听祖辈说起过一个传说:当年张献忠在江口沉宝后,派一名将军在此匿藏起来,守护江底宝物。将军去世后,变成石虎雄踞此处,与河中的石龙遥遥相望。之后,这位将军的后人也混作当地村民长居此地。

“小时后,我就听父亲说起过那段传说,但那都是零星半点的。”雷前银说,一代代传下来的核心内容就是,这一带河心有宝,都是张献忠沉船留下来的。“不是2005年,有人在这里捡到宝,我都不打算把这些传说传下去了。”

专家确认

出土大量相关文物,“江口沉银”记载可信。

在老人心中,这只是童年的记忆,而在10多名全国专家看来,这更像是破译张献忠宝藏的密码。

2005年、2011年在岷江河道建设过程中,彭山江口地区两次出土大量文物,均与张献忠联系紧密。12月25日,10余名国内考古、历史专家齐聚彭山江口,实地考察江口沉银遗址,参观出土文物。

当天下午,10余名专家共同签字,形成《意见书》认为,2005和2011年,在当地工程建设中发现了大量文物,文物出水地点与文献记载张献忠“江口沉银”地点一致,出水文物中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通过与历史文献相比较,基本可以确定“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沿着山路往上,视野逐渐开阔,赵尚春伸出右手:“你看,右手边就是石龙所在的位置,左手边就是石虎原来所在的位置,从中间看过去,刚好是两江交汇处,正好是张献忠沉银的地方。”

江口沉银三大谜题

1、财宝为何沉入彭山江口?

巴蜀文化专家、《张献忠传论》作者袁庭栋说,张献忠作为流寇,一路杀烧抢掠,并靠沿路所夺,作为后勤储备,因此将财宝主动埋入江中,可能性不大。“当年传言成都锦江埋有宝藏,挖过一次,一无所获,也证明主动埋入江底不可信。”他认为,张献忠战败后,财宝落入江中一说更为可信。“彭山江口是川西地区最大的渡口,也是历代水战主要战场,最后一次水战,就是张献忠大战杨展。”袁庭栋还特别提醒彭山方面注意,“江底可能藏有当年掉落的兵器。”

2、沉入江中宝物到底有多少?

相传1646年,张献忠的部将刘进像吴三桂一样弃关,把清兵引进了四川,张献忠见势不妙,决定弃都,“携历年所抢”的千船金银财宝率部10万向川西突围。但转移途中猝遇地主武装杨展,张献忠的运宝船队被杨展大败,千船金银也在争战中沉入江底。

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主任杨林认为,千艘金银比较夸张,实际可能没有这么多。“几艘是有可能的,但也是海量的,个人比较肯定的是,还在江里的宝物,肯定比已经出土的多。”

3、抢救性挖掘能挖出什么?

300多年来,垂涎张献忠这笔巨额财富的大有人在,连清朝政府也费过一番脑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认为,“沉银”远不止财富意义。“从目前出水的‘江口沉银’实物来看,涉及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社会层面。”毛佩琦说,“沉银”面目的揭开,有助于了解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征饷方式与地方官府的关系,乃至从一个侧面反映明末的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和经济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众说纷纭

当地村民:宋代石龙,指向明末沉银?

石龙村村民彭海军也不明白,为什么童谣最后会被证实。“石龙石虎是宋代建造的,距今有千年,而张献忠沉银发生在明末,距今300多年。两者相差600多年,完全是不同的时代。”彭海军笑着说,“不可能宋代人晓得,几百年后江口会有宝藏吧。”

让彭海军更诧异的是,石龙所在的地方,离彭山当地景点将军湖非常近,他曾听当地老人讲过,将军湖与张献忠将军有关。相传张献忠战败后,其部下曾带着财宝,到将军湖一带隐姓埋名,定居生活。这让彭海军一度猜测,将军湖附近,是否埋有宝藏。

袁庭栋:貌似有联系,更多是臆想

巴蜀文化专家、《张献忠传论》作者袁庭栋,是最早研究并写出张献忠个人传记的专家,在他看来,童谣与宝藏之间貌似有联系,但细细推敲,更多是民间臆想。

袁庭栋说,早在清代,成都地区就有记载“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时期更是掀起寻宝热,甚至出动部队,截断锦江挖宝,但一无所获。“彭山的童谣,找不到更早的出处,因此我觉得要晚于成都的寻宝传说。”袁庭栋说,“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宋代和明末的两个东西,能够被联系起来。这肯定是后来民间流传出来的,反映了老百姓对宝藏的渴望。

对于当地村民认为石龙石虎附近藏有宝藏,袁庭栋认为更不可信。“张献忠虽然在江口兵败,但不是全军覆没,有史料记载,其兵败后北上抗清近20年,说明主力仍在。”袁庭栋说,“农民军起义,打仗肯定要后勤,不可能把宝藏带到山里,隐姓埋名。”

袁庭栋说,张献忠沉银之谜究竟如何,还需科学考古进行论证。吴天文表示,江口沉银抢救性发掘工作,目前正由省级文物部门制定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目前尚无消息。

史海钩沉

张献忠取尽四川之财,成都“炫富”,财宝摆满24间屋。

明朝末年,在延安府当捕快的张献忠参加了起义军,和李自成同属高迎祥麾下。后来,各股起义军中,只有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势力越来越大,李自成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发展,张献忠则转头向南进攻长江流域。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称大西王;1644年8月9日,张献忠攻破成都,8月16日登基成为大西皇帝,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据史料记载,张献忠攻下武昌后,将明朝的楚王塞进竹轿,抛入湖中溺死,自己则“尽取王宫中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还有人说,张献忠在四川,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同时,他还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

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张建斌先生撰文记载了这样的说法:崇祯皇帝和张献忠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张献忠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张献忠至少拥有千万两白银。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元人民币计算,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现在30亿人民币的财富。

但是张献忠的大西皇帝没有做多久。1646年,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11月,大西军被清军包围。张献忠匆忙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

张献忠死了,他的起义军后来也都被清朝剿灭了。但张献忠聚敛的财宝去向,成了谜。

明未起义军匪首,,狡诈多凝,很务实务,多次诈降而有复叛,玩崇贞似黄口乳儿,,后去四川效刘邦而建立大西流匪,其杀人如麻,惨忍无仁,为一乱世枭雄,江口沉银多为从官府抢夺金银财宝,,准备而后东山再起,挥霍之用,,可惜后被绝杀于溃烂之中,,,它对川中民众犯下了滔天罪行,,枉为农匪头目也,,

明代荣王金封册

与天较劲的浑人

西王张献忠

弘治十四年 金封册 金册上的内容与封王有关

崇祯十一年 金封册

1644年,张献忠攻破重庆,杀瑞王朱常浩。这一日,晴空无云却有雷声,张献忠的队伍里很多人都受到了震惊。张献忠由此大怒,遂引发大炮与天较量。真乃一浑人!

屠川名不副实

张献忠大顺元年“都纲之印”印文(见罗振玉著《隋唐以来官印集存》)

龙首金镯 从镯子的形制和图案看,当出自王府。

掐丝金耳饰

江口沉银遗址出土的金银戒指

综上所述,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减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明清两代的军队、官吏和地主对四川百姓的迫害和,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田园荒芜、经济残破、大饥大疫,应该是其主要原因。

沉银确有此事

四川十四年四月司银 伍十两 抚臣廖大亨 司臣侯安国 按臣陈良谟 解银唐星 银匠郭一元

岷江江口沉银遗址发掘现场航拍图

考古领队刘志岩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文物

电白县 解 饷银 伍十两 匠陈□

张献忠和李自成一样都是农民起义领袖,其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1644年张献忠沿岷江携带1000艘船金银南下转移财物,在在彭山江口突遭明将杨展伏击,由于无法突围,张献忠下令沉银。

祖上是明朝的四川总兵,就是和张献忠打仗的。

张与李自成一样同是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后来攻入北京,号称大顺,张在成都成立大西。后来李张相继被清军打败,张在逃亡路上,把战争中所有银两贵重物品沉入江中。后人一直追踪打捞,不知结果……

剧照

崇祯八年(1635年),大队农民军兵临桐城,百姓箪食壶浆,以迎“义师”——挣扎于死路的平民,以为这回看到了活路。一个老农拦住几名兵士,向他们倾诉自己的苦难,民军一个小头目说:“哎呀——既然那么苦,何必活在世间?”顺手一刀,把老农杀了。

置民于活路,又置民于死路,张献忠拉起的就是这样一支队伍……

本文为连载,相关阅读请搜索头条号)

忽悠掉的大脑袋

但是,张献忠脑袋依旧长在自己的脖子上。

李自成陷入绝境,张献忠日子依然滋润,原因很简单:解决掉李自成,朝廷准备使第二枪,枪又有急用——崇祯十一年(1638年),多尔衮、岳托率领的两路清军越过长城,兵锋指向了大明朝的心脏。

主要人马拉去急救,本应享受“特级护理”的张献忠不得不被凉在了一边。不作死就不会死,张献忠的人马确实需要休整,主动挑战说不定就是死路。不投降,不造反,只能玩忽悠。

但是,张献忠的问题一日不实质性地解决,熊文灿也一日睡不着觉。熊文灿并不糊涂,对外宣传张献忠是真降了,那也只是说说而已。所以,隔三岔五熊总督都给张副总兵出点题目。有几次缺兵,熊文灿想一箭双雕,找张献忠“借”。张献忠没有缴械,因为张献忠有“忠心”,需要留着队伍为朝廷“效力”。这个说法,也算说得过去,熊文灿也曾顺水推舟表扬过他。你留我借,天长日久地借下去,被借成穷光蛋是迟早的事,张献忠不会干的。

熊文灿要借,张献忠也不能不借,撕破脸皮对谁都不好,所以也只能忽悠,先答应下来,然后给熊文灿回话:事情的落实要点时间,迟几天,再迟几天。几天之后,下文当然是没有,因为新理由肯定会出来。

熊文灿知道张献忠在忽悠,不愿较真,是因为自己也在玩忽悠。并且,这种想法比张献忠还早。

两年前,熊文灿接到调令,即在庐山咨询过空隐和尚。所谓旁观者清,体制内那是听不到真话的。熊文灿的咨询事项还没提交,空隐和尚就给了他三个字的答案:公误矣!

熊文灿条件反射般地回了个“为什么”。空隐说,那你掂量掂量,你有能搞定流贼的士兵吗?

这个没有。接着空隐来了段文言文:“有可属大事当一面不烦指挥而定者乎?”

熊文灿的文化水平没有问题,他回答空隐:指挥大局,独当一面的将才,这个真没有!

空隐甩出的包袱,一点都不幽默:皇上对你万般器重,事实上你又无兵无将,结局大概就是杀头。

熊文灿沉默半晌,试探道:招抚行不?

这是熊文灿成功的起点,也是自己强项。空隐的结论是:流贼,不是海贼。

时过境迁,发达地区的经验拿到贫困地区来,熊文灿成功的起点就这么成为他成功的终点。

熊文灿对张献忠始终不采取强硬措施,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熊文灿的忽悠,很有一点明智的色彩。

剧照

张献忠对熊文灿的事忽悠,对自己的则十分实诚。他住在谷城,除了天天练兵,还认真补习文化。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张献忠找了秀才,给自己当军师。军师潘独鳌,又作潘独骜,湖北应城人,秀才出身。别瞧不起秀才,洪秀全学历其实还不如他,造反的活干得照样惊天动地。张献忠到来之前,潘独鳌就拉过一支三十人的队伍,不过那时是准备打张献忠的。关键时刻,潘独鳌审时度势,归顺了张献忠,可见在他的眼里民军是一去潜力股,比起资不抵债的国企是值得投资的。张献忠对潘独鳌很器重,后来还让他的儿子当自己的礼部尚书。潘独鳌干活很卖力,经常加班给张献忠部的军官补习文化,张献忠和他的大小头目也由此知道了“孙子兵法”。从这个时候起,张献忠的民军就不再是乌合之众了,战略战术也与官军缩小了距离。

除了练兵,学习文化,张献忠开始学习行政管理。谷城这一带,张献忠安排人收税收费,抓贼断案,跟老百姓的关系搞得也比较好,随便杀个老百姓开开心的事几乎没有。没事的时候,张献忠还到处视察,俨然自己是谷城县长。

假县长太敬业,真县长就不干了。谷城县令阮之钿,桐城诸生。阮县令如今知道他的人很少,但与他有关的两个人很有名:阮大铖,刘若宰。前者是他本家,后者是他亲戚。阮之钿的县令帽子,便是状元刘若宰帮忙争取来的。

但是,阮县令政治素质好,工作认真负责,自打张献忠的部队被安置在县境,阮县令的日子实在没法过。该阮县令收的税,被张献忠收了,总不能让老百姓交两次税,完成自己税收任务。更麻烦的是张献忠不仅收税,部下还又四处抢掠,造成社会治安问题。阮之钿找张献忠交涉,张献忠说:你是朝廷的地方干部,我是朝廷的部队干部,部队供给不足,你应该负责,我们自己想办法,没去找你就算不错了!

阮县令这个窝囊实在没法说,眼睛始终盯住张献忠的一举一动,巴不得早点解决。崇祯十二年(1639年)年初,阮县令的关注有了重大成果:张献忠密见了一个人。经过秘密侦察,阮县令大吃一惊,这个人竟是朝廷“一号通缉令”上的主角:李自成!

成天忽悠,以改邪归正自居,张献忠还能蒙过一些人。但李自成改行当官兵,可是他自己都没说过的。打得只剩下十八个人还不肯求饶,李自成与张献忠是风格完全不同的两路人。在混得最倒的困难时刻,李自成又跋山涉水只身来到张献忠大营,不是求张献忠给两个钱花,而是要把造反大业进行到底。

阮之钿对张献忠的图谋,已经一清二楚,恰好同乡方孔炤巡抚湖广,方孔炤是个主战派,本来就不相信张献忠是真投降,于是八次上书要求把张献忠给解决掉。但是,所有的报告都没有下文。

熊文灿不是相信张献忠有诚心,而是对自己没信心。撕破脸皮打起来,怕的是不是张献忠的对手。更重要的一点,张献忠送了他不少的钱,还有不少古董。张献忠虽说文化水平不高,但搞到的古董却没有一件是赝品。阮县令对朝廷倒是实诚,但这么长时间,也没给过自己什么好处啊!

张献忠就不一样,几乎每个星期都要给熊文灿送份礼,分量还不清。除了熊文灿,远在京城的高官司,他也不嫌麻烦,经常派人专程送礼,顺便打听点信息。

阮县令不够客气,那是因为他官太小。张献忠如今是个副将,按照体制内的规矩,也没有哪个上级对下级点头哈腰的。对上级和关键人物,张献忠还是很讲礼节的,拜见时都是行下跪礼,还且很规范,尽管讲礼貌、讲规矩他打小就不习惯,为了工作需要,这些年算是磨练出来了。

官场正规礼节,张献忠懂。细节问题,他也无师自通,熊文灿等高官的住处,他还时常去串串门,联络联络感情,加深加深印象。所以,怀疑张献忠贼心不死,熊文灿多少有点于心不忍。左良玉、方孔炤、阮之钿等三番五次地提醒要防范张献忠,甚至要解决张献忠,熊大人觉得可能与张献忠没有送礼有关,或送礼太少有关。也可能是这帮人站着说话不腰痛,万一军事行动出了差错,领导责任谁来承担?类似的报告太多,熊大人统一口径回复:不会的!

大人有大量,左良玉、方孔炤提了多次没有结果,最终说说也就算了。阮之钿做事太较真,熊文灿不肯干的事做要去干。当然,剌杀张献忠,阮县令是做不到的,他能做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让张献忠安心在政府部门工作。于是,独自一人来到张献忠大营,承诺只要张献忠不造反,可用自己全家人的性命担保张将军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张献忠真想上前一个嘴巴把他抽死,但是忍住了,改送阮县令一顿臭骂。张献忠嗓门大,话又脏,并且还是书上找不到的新词。阮县令一时想不开,回家之后在墙上写下了张献忠早晚必反这样一段话,拿起“农药”便喝了下去。幸亏是古代 “农药”的科技含量低,阮县令想死没死成,但是留下了后遗症,经常生病。

或许是李自成的宣传起了作用,或许是内部情报搞得太准:满清大军大举入侵,张献忠心里发怵的孙传庭、洪承畴全都去了辽东,朝廷很难顾得上湖广的事。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张献忠依旧戴着熊文灿给的副将帽子,毫不客气地打起了官军。

张献忠重新起事后的第一站,是拿下谷城县城,这对张献忠来说太容易。轻而易举地拿下谷城,民军打开监狱放出囚徒,还发动群众跟着造反,还把阮县令上班的地方放火烧了。县城里的官员全都跑了,阮之钿很有士大夫的气节,在家里第二次喝“农药”,药还没找到,张献忠派人来了,让他投降,他不降;让他交官印,他不交。张献忠能搞掂熊文灿,就是搞不掂阮之钿。盛怒之下,张献忠砍了阮之钿,再挫骨扬灰。这一天,是大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六日。

顺手拿下谷城县,张献忠也不像过去急着去抢第二家。按照事先的秘密约定,赶去与曹操会师。

曹操,跟曹丞相没有关系,真名叫罗汝才,出生地及后来的简历与张献忠如出一辙,投降后的安置地是郧县。两股民军合兵一处,然后大军开溜!

不开溜,等于呆在官军的包围圈。

重举大旗,张献忠发布了史上最奇葩的檄文,通篇不讲自己的正义之举以及豪迈决心,而是一份大字号的送礼清单:受贿人姓名,受贿金额,详略得当,一清二楚,没有一句废话。

经济问题被举报,熊文灿也顾不得许多,就算坐牢也比掉脑袋好。更好在手下有个左良玉。左总兵提建议熊大人不听,熊大人下命令左总兵还是雷厉风行地执行,因为他对张献忠超喜欢,过去经常打,每次都打赢,自己的身份地位,等于是张献忠这个陪练送的。

追到襄阳附近的罗山,左良玉与张献忠两军遭遇。准确地讲,不是左良玉追上了张献忠,而是张献忠等到了左良玉。潘军师传授的“孙子兵法”普及本,张献忠运用得出神入化:民军布下的大口袋,网住了河南总兵张任学,也网住了左良玉的几万官兵。左良玉的能耐确实比张任学大,最终带着几百残兵逃了出来。

左良玉回来后停职反省了,因为他不光打了败仗,还把总兵官印给弄丢了。丢在哪,根本想不起来。

最惨的是熊文灿,辛辛苦苦忽悠了几年,最后把自己的脑袋给忽悠没了。

剧照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