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大丰新闻综合在线直播

歌唱祖国原唱(歌唱祖国原唱是谁)

发布时间:2022-05-18 13:22:07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网络   我要投稿

歌曲创作于1950年九月,正逢新中国成立1周年,看着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荡,鲜花如海的繁华景象,王莘脑子里不断酝酿,《歌唱祖国》是在回津的列车上一气呵成。1950年9月15日,王莘从天津到北京去选购乐器。返程经过时被金色晚霞笼罩着的广场吸引住,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迎风招展,让人心潮澎湃,32岁的王莘灵感突现前面四句歌词出口成章。王莘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泻出来。回到家时,王莘与妻子王慧芬齐声哼唱,王莘彻夜一气呵成地写完第二、三段歌词。

这首歌曲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泛传唱,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各种重要活动的礼仪曲、开幕曲或结束曲,素有“第二国歌”之誉。1951年九月,《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了《歌唱祖国》的歌词,继而中央乐团在中央电台播放了《歌唱祖国》大合唱,此后这首歌流传到国内外。1951年十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看到王莘谈到《歌唱祖国》时说:“这首歌好”,并特地送给王莘一套刚出版的《选集》并为其签字留念。从此《歌唱祖国》就成为新中国历代人奋进的合唱歌曲。

感谢邀请。作词、作曲都是王莘。 《歌唱祖国》1950年9月原版 王莘(1918年10月—2007年10月15日)[wáng shēn],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荡口镇人,著名作曲家,是歌曲《歌唱祖国》的作者。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1936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先后担任天津音乐团团长、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协常务理事、 天津市音协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务。

自幼受到民间音乐的薰陶,酷爱音乐,并学会吹笛子和拉二胡。父母想把他培养成作曲家,但家里穷得连中学都供不起他上。1932年,14岁的王莘来到上海,在先施百货公司当一名见习店员。1935年,受到上海民众掀起的抗日救亡爱国运动的影响,怀有强烈的爱国意识,结识了左翼进步音乐家冼星海、吕骥、孙慎等人,参加了冼星海、吕骥领导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到浙江宁波等地积极宣传抗日。1938年他奔赴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 好多好多、

当冼星海写出《黄河大合唱》在“鲁艺”排练、演出时,王莘还曾担任过《河边对口曲》中王老七的领唱。1939年毕业后先在晋察冀根据地开展工作,后担任华北联大音乐系教学工作,从此便开始了革命歌曲的创作活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莘创作了歌曲《晋察冀》、《日头上山岗》、《战斗生产》、《选村长》、《边区儿童团》、《打击顽固分子》、《永远跟着》等数百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领导下的全民的革命热情。

群众剧社的领导

1942年,王莘开始担任群众剧社的领导工 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小歌剧《宝山参军》和大量歌曲,1949年1月,王莘率群众剧社的同志们进入刚解放的天津市。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 快的劳动》、《歌唱祖国》、《只因为立功喜报到了家》、《饲养员之歌》、《祖国颂歌》,歌剧《宝山参军》、《义和团》、《煤店新工人》,大合唱《团结反帝》等。其中《歌唱祖国》是一首热情豪放、气概万千的新时代颂歌,刻划出站起来了的东方巨人的形象,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

创作歌唱祖国

1950年国庆节前夕,在已经整修一新、红旗飘扬的广场上,出差到北京的王莘看到排练游行队列中的神采飞扬的群众队伍和幸福可爱的少年儿童,想到新中国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心中充满了创作。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他便开始酝酿创作。不久,一曲气势雄壮、热情豪放的新歌《歌唱祖国》诞生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 繁荣富强……”这首凝聚着爱国之情、爱党之心和民族之魂的时代金曲很快传遍神州大地,成为亿万人民久唱不衰的音乐经典。到了第二年的国庆节前夕,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文化部向全国人民推荐两首歌曲,其中之一就是《歌唱祖国》。

毛主席亲笔签名

1951年10月29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毛主席得知列席会议的王莘就是《歌唱祖国》的作者时说:这首歌好,还特地将刚刚出版的《选集》送给王莘,并为他亲笔签名。1954年,《歌唱祖国》获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一等奖。1989年,《歌唱祖国》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2000年,在《歌唱祖国》创作五十周年暨王莘从事音乐创作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上,天津市委、天津市政府对他进行了表彰。全国解放后,王莘还创作了《歌颂祖国之歌》、《奔向幸福前景》等。他创作的歌剧《王杰赞歌》曾为周总理演出并受到鼓励。他还为毛主席诗词谱曲,为话剧《红岩》、《钗头凤》写了插曲。几十年间,王莘创作了革命歌曲近千首,为人民音乐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王莘患了脑血栓,右半身偏瘫。这对于视创作为生命的他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可 是王莘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在12岁参加革命、1944年入党的老伴儿王惠芬、好多事迹、等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不会百度吗?

新华社天津9月30日电(记者周润健、刘惟真)总有那么一段旋律,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们永远难忘。著名作曲家王莘创作的《歌唱祖国》已经在几代人中间激昂传唱,尽管王莘已去世多年,但这首饱含着对新中国热爱与深情的歌曲却如火炬接力般,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久久激荡……

在天津音乐学院的小花园里、王莘先生的铜像前,记者见到了王莘的儿子王斌。

今年70岁的王斌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漫步在父亲曾经学习生活过的校园里,王斌追忆起和父亲切磋谈天的旧时光。我们也在王斌的追忆中,了解了更多《歌唱祖国》这首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

“1949年我父亲参加了开国大典。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看到广场上庆祝的场景,他非常激动。当时他就想,如果有一首歌,能让中华儿女激昂传唱、表达对新中国的热爱该多好!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要创作这样一首歌曲的想法。”王斌回忆说。

此后将近一年时间里,王莘创作了许多首歌曲,但一直没有一首特别满意的作品。1950年9月的一天,刚从北京购置了一批乐器的王莘,在返回车站时恰好再次从广场前经过。“父亲对我说,当时他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秋风被吹得唰啦唰啦响,少先队员们敲着军鼓、唱着歌正在练习队列,这一幕一下子触动了他的心弦。”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未加思索,这几句歌词就和着曲调一同流淌了出来。“父亲当时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声。”王斌说。

坐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王莘突然又有了灵感。王斌回忆道:“坐在火车上,父亲看着窗外的大好景色,联想到他曾渡过汹涌的黄河长江,也曾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和太行山中,感觉就像跨过、越过了祖国的高山长河一样。”“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主歌部分在他的脑海中也逐渐清晰起来。《歌唱祖国》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

“父亲当时特别兴奋,回到家以后,他一直重复着三个字——写成了!写成了!”想到父亲的激动神情,王斌的脸上也泛起笑容,“他一到家立刻把这首歌写下来了,第二天就兴冲冲地拿去报社投稿。”然而,在流行五声音阶歌曲的当时,这首《歌唱祖国》显得有点“冷门”,和一封写着“暂不刊用”的退稿信一起,被编辑退了回来。

虽然发表之路受阻,但王莘并没有气馁。他带着天津音乐工作团,到群众中间去教歌、去演出。《歌唱祖国》的首位钢琴演奏者靳凯华至今还记得这首歌曲在天津市耀华中学首演的情景。“最初没想到这首歌会这么受欢迎。演完之后,学生、老师们嗡的一下全都站起来了,有节奏地给我们热烈鼓掌,演员们都特别激动。”

首演之后,《歌唱祖国》走进了更多的学校、工厂、码头,所到之处,大家反响都特别热烈。“父亲就想,不发表也没关系,只要群众愿意唱就行。”王斌说。

“没想到,一年之后,我父亲接到了一通从北京打来的电话,有位作曲家问他,这首歌是谁写的,正巧接电话的就是我父亲本人。”王斌告诉记者。

1951年9月,《歌唱祖国》终于正式发表,从此响彻了大江南北。在许多重大活动、典礼的现场,总能听到《歌唱祖国》昂扬的旋律。

“我父亲从十六七岁起就开始做教歌员,当时是教大家唱抗日救亡歌曲。他非常爱教人们唱歌,新中国成立后,教歌这项事业他一直在坚持。”王斌说,

王斌介绍说,父亲的个子不高,他就扛上人字梯,站在梯子上指挥;乐谱印不出,他就把谱子写到小黑板上,挨个音符地教。王莘从人民中间汲取创作灵感,也将艺术作品带到人民当中,带领大家歌唱国家的日新月异、繁荣富强。

“他在大学的食堂里、农村的田野里等很多地方都教过歌,一直到他满头白发了,仍然和大家在一起。”王斌说。

王莘曾这样谈到《歌唱祖国》的创作:“我常常感觉到,这首歌不是我写的,而是群众自己的创作,我只是用音符把人民的情感记录下来。”

“父亲说,这首歌我不写,也一定会有别人写。是我创作时的感受和大家的感受恰好产生了共鸣,所以才有幸能得到群众的喜欢。”王斌说。

“今天我们唱起这首歌,仍然不会觉得过时。”靳凯华说,“它能鼓舞我们的精神、带给我们力量,让人觉得澎湃、热血沸腾。”

王斌凝望着父亲的铜像,“虽然父亲去了,但相信这首蕴含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歌曲一定能一直传唱下去。”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