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央电视台 > CCTV风云音乐在线直播

海草海草是什么歌(歌词里面有海草海草是什么歌)

发布时间:2021-12-13 16:29:21   作者:贩卖可爱   来源:网友上传   我要投稿

抖音像一颗海草是什么歌?抖音app是一款短视频分享软件,现在短视频软件是非常流行的,时不时就会有一些热门歌曲和游戏推出,有伙伴询问海草是什么歌,想知道的伙伴,可以看看这首歌曲的分享,不要错过哦!

抖音像一颗海草是什么歌

抖音海草是什么歌?其实这首歌就是《海草舞》,感兴趣的伙伴可以看看歌词哦!

歌词完整版

像一棵海草海草

海草海草

随波飘摇

海草海草海草海草

浪花里舞蹈

管它骇浪惊涛

我有我乐消遥

人海啊茫茫啊

随波逐流浮浮沉沉

人生啊如梦啊

亲爱的你在哪里

我走过最陡的山路

看过最壮丽的日出

在午夜公路旁

对着夜空说我不服输

押上了性命做赌注

也曾和魔鬼跳过舞

早已看透那些套路

留一点真就足够了

喝过最烈的酒

也泡到过最高傲的妞

随性得像个浪子

也认真得像个傻子

我走过的黑暗与孤独

受过的背叛和无助

却依然参不透这心魔

只学会了率性而活

你我都是这茫茫人海中

渺小不起眼的那一棵草

但谁说小人物不可以做英雄

你我只是这茫茫人海中

不知天高地厚的那一棵草

所以不要烦恼开心就好

用力去爱用力微笑

最近的歌坛,频频“爆雷”!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国内某音乐颁奖礼上,相声演员张云雷拿到了“年度最具突破男歌手奖”,相声演员拿到突破歌手奖,质疑声四起,乐评人丁太升怒批这是“突破华语歌坛的底线”。

事实上,张云雷的专辑销量不可小觑,他还冲击过其他颁奖礼上极具分量的“最受欢迎内地男歌手奖”,并且一度压倒其他实力歌手,一枝独秀、领跑全场。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说实话,我知道张云雷唱歌,但没想到他在歌坛上居然这么有分量。

去音乐平台看了一下,张云雷唱的歌大多数都是改编或者翻唱,自己的原唱作品两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

再仔细听听,张云雷的歌基本上都是哄粉丝开心的嘛,拿到歌坛上讲真是没什么建树,根本不值一提。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欲置人于死地,可“棒杀”,即打死对方;也可以“捧杀”,即用不停的吹捧,使对方在自我陶醉中完蛋——这是鲁迅先生教育我的原话。

好端端的相声演员,玩票性质的跨界唱几首歌,送给粉丝听。这可不得了,又是突破男歌手、又是最受欢迎男歌手,依我之见,这是有人要“捧杀”他!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相较于张云雷拿奖,肖战坐上“销量王”的冠军宝座,更值得歌坛的关注。毕竟张云雷是个专业相声演员,唱歌就是玩票;可肖战不一样,作为顶流偶像,唱歌一直都是他的梦想。

前段时间发布的2020年男女歌手中国音源销量排行榜,在男歌手的较量中,肖战专辑销量远超周杰伦、鹿晗、林俊杰和张艺兴,把一众实力天王和人气偶像甩在身后,稳坐销量冠军的宝座。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肖战的数字销量成绩是4524万张,周杰伦的数字销量是792万张。这断崖式的销量,让人看了都忍不住咋舌。

“昆伦大战”的时候,周杰伦的夕阳红粉丝团跟蔡徐坤的ikun粉丝团battle数据,大家眼都不眨在键盘上摇旗呐喊为偶像做数据,但专辑销量这个东西,它拼的是真金白银。

对于周杰伦的粉丝来说,为情怀买单不是不可以,但大家都很实际了,一人一张就足矣,这东西买多了又不能熬汤喝。

但肖战的粉丝不一样,那真是舍得砸钱的主,有位粉丝一口气买了几十万张他的专辑,排在氪金榜上第100名的粉丝也购买了7605张。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有人忍不住为华语乐坛悲哀,周杰伦和林俊杰两个天王打不过一个肖战。但数据销量一口唾沫一个钉,实实在在,又让人无可辩驳。

此前莫文蔚、刘若英、毛不易、周深等24位歌手参与录制了11首作品,收录在名为《不完美人生指南》音乐合辑中。

合辑发起人荒井十一说道:“我们市场卖的是音乐,但第一考虑却不是音乐,这件事在本质上是有问题的。”

“第一考虑不是音乐”,那是什么?是数据。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如今的华语乐坛,想要证明偶像的人气和流量。“数据和销量”,才是最直接的体现。

甚至有人提出:不为偶像打榜、刷数据的粉丝,还是真粉丝吗?粉丝狂打榜,氪金无极限。想要证明粉丝爱,数据先要刷起来。

只有数据上来了,我的偶像才不会低人一等,才能堂堂正正上热搜,我们粉丝才真正有话语权。“数据就是底气”可不是套话,粉丝会以一种“别人可以,凭什么我家小孩不可以”,家长看不得自己娃落后于人的即时感。

肖战新歌销售额破亿创历史,在逆天数字背后,却也昭示着如今以“数据至上”的乐坛,到底有多虚伪。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新歌上线不到11小时,销售额超4000万元。一举打破歌坛超巨周杰伦2019年发行新歌《说好不哭》11小时600万张的成绩。

93小时35分,轻松破亿,成为全网销售量和销售额“双料冠军”。

在这创造历史的数据背后,是粉丝们的“不懈努力”。一人新歌购买量,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查看购买榜单,第一名累计购买28万多张,第二名和第三名也都有16万张之多。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成千上万的购买量,真金白银花出去,无人可否认这数据的真实性。

只是这庞大的数据和粉丝疯狂的氪金行为,本身就映射了乐坛的“虚假”——粉圈行为,怎么能代表大众,去真正评判作品本身的质量。

而这种行为,对肖战本人也是百害而无一利。于是5月份,肖战发微博说“我不需要应援”;7月份,肖战工作室再发文“呼吁粉丝停止一切打榜控评应援活动”。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粉圈把偶像数据的多少,作为自己“忠诚度”的评判标准。数据对于粉丝而言: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而偶像们呢,逐渐在数据包围中沉沦。

想起之前,“周杰伦粉丝一夜屠榜,从百名开外直冲榜一”。

随着打榜愈演愈烈,“做数据”演变成了“刷数据”。在周杰伦粉丝和蔡徐坤粉丝的超级话题“打榜”之争持续发酵,榜单也被质疑失去公信力。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不知从何时开始,“数据成王”,成了明星出圈的法宝。

可是,以前没有网络,没有微博,连应援都没有,没有现在所谓的打榜做数据,娱乐圈一样有明星,一样有粉丝。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现在的华语圈子,只有海量,没有精选。大家听的早就不是歌,而是数据堆砌出来的“成就”。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我认为,此时是华语音乐最烂的时代之一。华语音乐最好的时代是1975年到1995年这二十年”。

尽管这个时间段,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有些久远。但如果提到2004至2014年,那个被称之为“神仙打架”的“黄金十年”。再对比如今的乐坛,很多人都会只会对现状唏嘘不已。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在没有海量的年代,每位歌手但凡能推出一首金曲、一张专辑,必定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良心打造而出。

在数据、打榜还没有成为主流的时候,音乐想要出圈,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质量过硬,经得起大众长久的评判。

想当年,如果买到一盘心仪歌手的磁带,不把里面的歌曲听上十几二十遍,都觉得是吃亏的。尽管听了无数遍,但在每一次听的时候,你仍然能够找到心动的点。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而如今的乐坛音乐呢?则更像是同一模板刻印出来的“乍看型”人造美女:一眼看过去,所差无几。如果将其解释为“如有巧合,纯属雷同”,只是这“巧合”未免多了些。

随着视频平台崛起、网络宣传渠道增多,涌现出大批的所谓的“音乐作品”。可是听了不到两分钟,难听,切换到下一首;还是难听,再切掉,周而复始。

可是这些歌曲,依然活跃在各个音乐平台、各大榜单上面。

此前“2019TMEA腾讯娱乐盛典”颁出了“年度十大金曲”,榜单一出,引来一片哗然,槽点满满。

看着这份榜单,除了个别歌手之外,大家甚至对歌手是谁都不知道,更不必提歌曲为何能成为“金曲”的原因了。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存在即道理”,歌曲上榜必然得益于各位歌手背后的粉丝力量。

有网友曾做过一个“2018年度十大金曲和2019年榜金曲(内地)”的榜单对比。说实话,可能是孤陋寡闻,除了刷屏的《大碗宽面》,其他歌曲几乎不曾听过,但各位偶像的大名却是耳熟能详。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所以现在许多仍在传唱的经典金曲,大多都是十几二十年前流传下来的。就像近年来,虽然周杰伦屡屡被亏“江郎才尽”,被疑“不务正业”迟迟没有推出新专辑。

可提到“华语乐坛天花板”级别的音乐,《以父之名》依然榜上有名。要知道,这首发行于2003年的歌曲,距今已经过去了17年。更关键的是,喜欢周杰伦也好,喜欢他的音乐的人也好,并不仅仅只是粉丝内部的狂欢。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老歌?为什么许多人都在发问:你什么时候对华语乐坛感到失望?又为什么更多的人在抱怨,现在没有好音乐可以听了?

在饭圈打榜、控评、刷数据的系列操作下,海量歌曲被生生的推上了榜单。

就像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不明真相的听众,看到成绩斐然的数据,总归是会抱着“这首歌到底有多好”的好奇,去一探究竟。

谁知听后发现,根本是“德不配位”的音乐,怎么会再有信心去相信数据、相信歌手、认同音乐。

这种情形倒让人想起周星驰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一幕:远看明明是婀娜背影少女;近瞧转头却是挖鼻如花。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想当初,刷爆朋友圈和视频平台的《海草海草》《学猫叫》等海量网络歌曲,和爆火程度,恨不能“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的,人人都能唱上两句。动辄转发量破十万,粉丝评论超千万,在一个个看似光鲜的数据之下。

然而事实却是,他们火的有多快,被取代的就有多快。

短视频平台发布了“数据报告”,其中“最受欢迎背景音乐Top10”中,早已不见那些奉上了令人咋舌高数据的“神曲”。

当然,作为针对2019年的数据,必然是固定时间段。可如果是真正的好音乐,是从来不会受时间限制的。

销量的“繁荣”,恰恰揭露了歌坛的“可悲”、数据的“虚伪”

数据高低排在前,歌曲质量靠后站。在华而不实的数据掩盖下,乐坛只会越来越虚伪。毕竟,音乐本身好不好,歌手说了不算,听众没有选择权,“数据”才是老大。

长此以往,实力歌手看不到希望,而听众们也失去了听歌意愿。这样下去,专心做音乐的人会越来越少,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数据至上”的现状,助推数据野蛮生长。乐坛整体在周而复始的“自欺欺人”中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还愿听到好音乐,只能期盼乐坛返璞归真,不以数据论品质,好音乐才不会消失。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