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央电视台 > CCTV阿语频道在线直播

急急如律令八句咒语(急急如律令是谁的咒语)

发布时间:2022-06-04 00:45:49   作者:孤单的城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急急如律令八句咒语(急急如律令是谁的咒语)

大家都知道,道家驱鬼镇宅要画灵符和口念咒语,因此,我们在林正英的鬼片里,经常会听到道士驱鬼所念的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其实,我们只是听到几句,这个急急如律令,据传说最早是太上老君发明的,咒语就是道家的法术,行、住、坐、卧都要念咒,那么急急如律令完整版是怎么样的呢?
 
 
 
急急如律令完整版的咒语是怎样的
 
我们在影视剧中,虽然也会常听到这急急如律令,但是,因为是影视效果,所以我们从来没听过完整版的,当然,今天小编找来了完整的版的。
 
 
 
人来隔重纸,鬼来隔座山。千邪弄不出,外邪弄不开。急急如律令!
 
当然,道士的咒语,其实与灵符一样,都是为了得到神灵的帮助,因此,这个急急如律令就是引雷部的神将,让他们快点来到这里,咒语的由来就是道士先祖,太上老君发明的咒语。
 
 
 
里面的律令是什么意思
 
如果说,道士们口中念的口语,咱们普通百姓很难理解,那么,可以翻译成为太上老君,快来帮助我吧。
 
当然,这里提到了“律令”一词,最初这是周穆王的名字,因为周穆王这个人跑得极快,因此,在死后,他就成为一种神兽,行动如风,形状如马。当然,在急急如律令里,特指太上老君反应的速度超级快。
 
 
 
很多人不了解道士的生活,他们的灵符和咒语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身边的很多事物都可以施咒,比如饮水或是食物,施过咒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灵性,这些当然不是道士能做的,而是让上天的各位神仙来帮助完成。因此,道士要熟记咒语。

不是太上老君忙,忙的是律令神!

天灵灵地灵灵是民间杜撰出来的,并不是道教的口诀,但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就是道教口诀,但这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口诀,统一的只有急急如律令几个字,请谁就叫谁的名字。

比如吾奉太上大道君急急如律令,吾奉东厨司命君急急如律令,吾奉太乙救苦天尊急急如律令……。

这急急如律令是指律令神将前面请的神的道术立刻执行,而且不是谁都可以,要受箓的道士念完咒语最后加这一句才行,不是说谁念律令神就将道术立刻执行。

文|苹果小哪吒

看过《西游记》的人,大概对里面的咒语“急急如律令”都不陌生。

一些文章、小说也出现这句话,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唐代诗人陈子昂,他的一篇名叫《荣海文》中就有“无昏汨乱流以作神羞,急急如律令”这样的句子。唐代另一位诗人释寒山也曾经写下“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这样的诗句。

明代作家汤显相在名作《牡丹亭》中也用了“急急如律令”这样一句话——“此符屏却恶梦,辟除不祥,急急如律令救。”

(《西游记》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平顶山与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战斗这一章就有“急急如律令”这样的咒语,图为《西游记》

01、“急急如律令”的意思和律令的历史

那么“急急如律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急急”不难理解,是“火急”的意思。 “如律令”的意思则是按照律令的规定行事,暗含违律必究的语气。那么律令是什么呢?它是秦汉时期朝廷制定的正式法律的统称,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急急如律令”是汉代常用的公文用语。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的统称并不一直是叫律令。春秋时期以前,人们一般称法律为“刑”,春秋时期改叫“法”,商鞅变法时,十分重视法治,强调他变法的国家秦国的官府及民间各种活动都必须依照法律举办。他认为,贤明的国君不做不符合法的事情,相反的,言谈和行为符合法的,就听从和实行,如果这样做,这样国家就能治理得好,国土将扩展,兵力将强大,国君也有尊严。为强调法律的神圣性质,他还“改法为律”,更改了沿自春秋时期的法律统称。

聊完“律”,我们再来说说“令”是什么。“令”是单行法规的意思。秦朝和汉朝的帝王发布的指示都称为“诏”。如果皇帝认为需要将某种规定或情况贯彻制定为法律,就会特别提示将其指示“具为令”或 “着为令”。大臣也可以向皇帝提出立法的建议,大臣拟就的草案经皇帝批准“诏曰可”,那么就可以成为“令”。

著名的秦墓湖北云梦睡虎地曾经出土了一份秦国时期的法律文件,这份法律文件叫《语书》,是一位叫“腾”的南郡郡守对下级官员的训示文件。这份文件有这样一句话:“法律未足,民多诈巧,故后有开令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法律不够完善,隔一段时间需要发布“令”来修正补充先前的法律。

这份文件还强调法律的重要作用,文件中有这样两句话:“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也”;“凡良吏明法律令,事无不能也”。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前一句是强调法律在教育民众这一方面的重要性,它认为法律可以去除淫僻和恶俗,使民众成为善民。后一句话则强调法律对官员的重要作用,精通法律的良吏没有什么事完成不了。

商鞅变法让秦国变得强大,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继承先祖重视法律的遗风。秦朝灭亡后新创的汉朝最开始也很重视律令。民间“以吏为师”、学习律令和法规的风气有超越学习诸子百家之象。当时仍然有不少世代传授法律的家族,例如颖川郭氏、东海于氏等,这些家族都是家里世代有子弟出任法官、家中聚集数百人学习法规和律令的家族。曾经有学者发现,《汉书》传记中的人物有29个是任“吏”(也就是政府办事员)出身,其中大多数是“明习法律”者。汉初重视律令和法规的风气由此可见一斑。

(张家山汉墓竹简中的二年律令,图片来自网络)

汉初重视律令的风气使得官方文件里都有“如律令”的惯用语。这个用语的意思是表示按照已有的法律严格执行。如果皇帝专门颁布诏书,而这份诏书指示的事情是现存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的,就会写上“如诏书”。

02、宗教中保留的“急急如律令”咒语

这种公文的行文风格也影响到民间,民间的契约也会写上“如律令”几个字。后来,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宗教。东汉时期,民间巫师方士广泛使用“如律令”这样的咒语。据说当时营造坟墓时有不少仪式用到这样的咒语,例如民间营造坟墓需要向阴间“地主”收买墓地的“买地券”,这时就要写上“如律令”,再如寓意人鬼分途、鬼不殃及生人的“墓门解除”仪式也会用到这样的咒语——在“墓门解除”文末尾写“如律令”,其中最简单的句式是 “百解去,如律令。”

东汉时以“太平”为号召的道教迅速流行,这样的咒语也被吸收进道教中。我们看香港一些鬼片,其中信仰道教的人写符咒时写“如律令”也和这样的历史渊源有关。

东汉以后,朝廷官方文件中不再有“如律令”的惯用语,但是这样的行文用法仍保留在道教的一些咒语里。我们看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就会发现神仙念咒语时会用“如律令”这样的咒语。


参考文献:

1. 郭建,《古人的天秤 中国古典名著中的法律文化》,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

2. 王垂基,《词文化源考》,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