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央电视台 > CCTV9在线直播

土地“含金量”更高 带动产业投资、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4-06-26 10:42:24   作者:尘世无情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全力推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落实,经过各方努力,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耕地总量连续第三年实现净增加。

  自然资源部表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耕地总量持续快速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牢牢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

  目前,随着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分解下达至各省(区、市),27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空间规划批准实施,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已编制完成,80%的市级规划和近一半的县级规划也已批准实施。

  目前,我国还首次在国家层面建立了与耕地保护任务直接挂钩的考核经济奖惩机制。推动南方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让多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实现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自然资源部表示,下一步,将改革完善占补平衡制度,将非农建设、造林种树、种果种茶等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将适宜恢复为优质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统筹作为补充耕地来源,以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的净增量作为下年度允许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的上限,严格落实“以补定占”。

  同时,为了盘活存量,自然资源部已公布首批258个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引导各地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推动“用资金技术换空间”,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全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自然资源部表示,目前,全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建设用地总量管控、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等工作进展顺利。

  自然资源部表示,2012年以来,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约45%。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简称“地耗”,简单说,就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消耗的土地资源。这个指标的下降,意味着土地的“含金量”更高了。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盘活存量,自然资源部建立了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出台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的若干措施,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利用。目前,全国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850万亩、处置闲置土地876万亩。此外,还创新机制,在全国开展了新一轮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副司长莫晓辉介绍,在北京等15个省(市)的43个城市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从规划统筹、收储支撑、政策激励、基础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政策,累计认定低效用地169.55万亩,启动实施再开发136.15万亩。

  莫晓辉介绍,为了强化节约集约示范引领,目前,我国已经认定258个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与此同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也在进一步深化。2023年,入市719宗,面积1.31万亩,在带动产业投资规模、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人民群众工资性收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