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央电视台 > CCTV5在线直播

特稿:2022,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携手发展新方案 命运与共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2-12-26 15:45:52   作者:心在旅途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2022年,全球多地自然灾害频发,损失巨大:欧洲今年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夏季;西非多国发生灾害性洪水;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自2020年延续至今的异常偏冷现象(拉尼娜)将在部分地区分别增加洪水、干旱和山火概率。11月15日地球人口步入“80亿时代”,这将考验本已承受巨大压力的地球生态系统……

  直面风险挑战,《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于2022年年底接连举行,集中展现了人类在探索与自然相处之道上的进展,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获得各界关注和赞许,引发国际社会共鸣与思考。

生态文明新智慧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2022年,人类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愈发增多,超越西方物质主义的工业文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成为全球广泛认同的进步呼声。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布鲁诺·奥伯勒说,中国政府提出生态文明概念,并积极与全世界分享这一概念,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长期贡献。

  中国国家主席12月15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说:“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中方为大会最终取得积极成果提供了重要政治推动力。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司司长佛洛利卡·芬克-霍伊尔表示,主席的致辞鼓舞人心,鼓励各方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进程,将雄心转化为行动。

  中国在发展道路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10年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GDP增速,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4.4%,绿色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中国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曾多次到访中国的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卡格万加认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努力富有成效,让人真正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即在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寻找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对中国始终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立场、将气候承诺化为实际行动的精神表示高度赞赏。他认为,当前,国际社会正面临能源危机,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持续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携手发展新方案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征途上,各国需携手前行。中国通过南南合作和绿色“一带一路”等多个机制和平台,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修复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距阿布扎比市约35公里的宰夫拉太阳能电站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2吉瓦。这个由中国企业总承包的太阳能电站近期实现并网发电,它将帮助阿布扎比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40万吨,为阿联酋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伊拉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该国高达90%的国土面积受荒漠化威胁,45%的农业用地面临干旱和荒漠化风险。伊拉克国家荒漠化防治委员会专家萨马德·卡米勒·阿里曾远赴中国学习防沙治沙技术。他将中国的麦草方格固沙法带回伊拉克,改进本国通用的治沙手段。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环境与社会部高级研究员郭江汶指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动车、减排以及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而且中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将显著加速全球绿色转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为世界留下越来越多的“绿色足迹”。能让长颈鹿“昂首通行”的肯尼亚蒙内铁路、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的非洲“绿色长城”防护林带、不排放温室气体又缓解“电荒”的中企承建东非最大光伏电站……一个又一个中外合作项目,把保护地球的理念落到实处。

  日本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构气候变化与能源领域研究主任金振认为,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在改善生态、开发绿色能源的同时,积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南南合作等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相信中国方案将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推动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命运与共新征程

  回望2022年,中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智慧和丰富实践正跨越山海,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卡塔尔世界杯期间,来自中国的新能源客车成了助力本届世界杯创新、可持续、低碳办会理念的交通主力。这些客车承担起运送球迷、国际足联官员、媒体记者到球场的任务。

  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表示,清洁能源的发展应用有效减缓了今年的全球碳排放增幅,“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如今,全球约一半的新能源汽车来自中国,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经过数年艰辛工作和最后近两周“冲刺”,在主席国中国的引领下,《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全球高度期待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评价说,中国在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表现是“非凡的”。“在国际层面上,中国真正展现出领导力”;在国内,中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断在环境保护上取得巨大进步,在设立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大熊猫、减碳、治理空气污染方面表现突出。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助力推动世界绿色低碳转型。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将携手世界各国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