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央电视台 > CCTV11在线直播

科技考古方兴未艾 助力中国考古进入黄金时代(这些考古重大项目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都离不开科技考古的助力)

发布时间:2023-01-15 16:36:22   作者:比肩天涯   来源:网友上传   我要投稿

  从传统的“手铲释天书”,到各种“黑科技”大显身手,在刚刚过去的一年,科技成为考古发展的新动力。2022年,河南二里头、四川三星堆,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这些考古重大项目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都离不开科技考古的助力。

  2023新年的第一天,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三星堆遗址新一轮发掘中,从3号坑和8号坑出土的两件明星文物——顶尊跪坐人像与重量近300斤的青铜神兽合体成功。而目前这两件文物本体还未修复,之所以能确认拼对成功,完全仰仗它们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毫不差地完成了合体任务。

  备受公众关注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处处被科技加持,连体的“考古方舱”恒温恒湿,确保文物发掘露出后环境的最小干预。自由伸缩升降的作业平台,可让考古队员实现悬空近距离发掘文物。声光电智能化设备实时传输文物信息给专家,进行线上“会诊”。有机实验室、无机实验室、应急分析实验室、微痕应急保护实验室等被搬到发掘现场,实现对出土文物第一时间的保护与研究,还有24小时记录的高清影像让发掘的每一个瞬间可随时倒查。

  考古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深入合作,30多家单位参与其中。动植物考古、环境考古、同位素分析、微痕分析、体质人类学以及碳十四测年等,珍贵的发掘样本,在不同研究领域被充分共享。

  我们的视线从西南转向陕北。陕西省神木市一处台塬山峁上,有一座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的史前石头城——石峁遗址,也在科技的帮助下找到了它远古的主人。2022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的古DNA研究表明,石峁人群主要起源于陕北本地早期人群,与位于黄河中游晋南地区的陶寺人群具有最密切的母系遗传联系。也就是说,石峁人群的根就在中国北方,他们从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仰韶晚期文化延续而来。

  沧海化桑田。让我们聚焦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史前的二里头地区山川湖海是何面貌?通过环境考古,学者们推测出当时的二里头,北依邙山、南傍伊洛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民以食为天,动植物考古勾勒出二里头居民的食谱:肉食以猪肉为主,主食以小米为主。分子生物考古等分支学科不断壮大,科技助力考古向精细化、纵深化发展,多维度解读古人留下的信息。

  跨学科研究、多学科携手已成常态。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前沿学科纷纷与考古“联名”,普遍应用于考古调查、测绘。这是一张水下考古队员利用多视角三维摄影拼接技术合成的水下遗址高清大图,它就是福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水深达到30米,水体浑浊,能见度仅在1米内。多视角三维成像类似于在水中进行的航拍,需要设置航线和拍摄密度,每张照片还需要叠压30%到40%才能拼合。

  创新研发的实时定位监测系统,使得水下队员在海底作业位置一目了然,还可同时获取遗址海域2米级水流方向及流速数据,极大程度降低了潜水作业风险。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合成孔径声呐、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等海洋物探设备,也全面应用于水下考古探测,为分析海船沉没、埋藏原因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广泛、有效地运用科技考古方法,已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考古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尺。五千多年岁月如歌,中华民族并不缺少精彩的文明传奇,我们盼望的是悠长历史的真实讲述与准确表达。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