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央电视台 > CCTV1在线直播

十问十答,看懂中国经济“半年报”! (上半年中国经济状态)

发布时间:2022-07-16 14:11:53   作者:时间的尘埃   来源:网友上传   我要投稿

  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15日公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长0.4%。

  中国经济形势如何?国是直通车第一时间举办“国是论坛:2022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并采访多位专家,对大家关注的十大问题进行解读。

半年报有哪些亮点?

  在疫情、俄乌冲突给全球经济造成沉重打击情况下,中国上半年经济顶住压力、企稳回升,呈现五大亮点。

  二季度GDP实现正增长: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同比增长2.5%。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称,二季度增长0.4%是在4、5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下滑的背景下取得的,应该说非常不容易,体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投资加快回暖: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71430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4月投资增速为1.8%,5月加快到4.6%,6月进一步回升到5.6%。

  进出口强劲反弹: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8022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6月增速高达14.3%,较5月的9.5%进一步回升。在全球经济贸易受到巨大冲击背景下,中国进出口增速不降反升,充分凸显了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

  转型升级加快进行: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均保持较快增长。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5.6%。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11.2%和31.8%。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二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8%。虽然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率依然较低。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仅有1.7%,中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8%以上的涨幅水平。

二季度顶住了哪些压力?

  从4月主要指标深度下跌,到5月降幅收窄,再到6月企稳回升,上半年中国经济最终实现了正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

  一是内外超预期突发因素的影响。从乌克兰危机到疫情反复,各大机构一再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也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冲击。面对困难,中国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住经济大盘,推动二季度经济实现了正增长。

  二是稳定物价的压力。粮食价格,涨!能源价格,涨!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持续高位,对国内的输入性通胀影响也在加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断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上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也明显低于欧美国家8%以上的涨幅水平。

  三是就业等民生压力。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以来就业压力陡然上升。针对这种情况,各方面都在持续加大稳就业力度,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效果也在不断显现,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5%,已经连续两个月下降。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3%,虽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还是跑赢了经济增速。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多少?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关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很多机构和学者都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看,多数结论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约在5.5%至6.5%之间。

  付凌晖说,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劳动力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潜在增长率水平也会逐步降低。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5.5%至6.5%的潜在增长率仍然处于中高水平,特别是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量条件下,能保持中高水平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下半年有哪些政策着力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15日在中新社“国是论坛:2022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建议,下半年的政策要有三方面着力点:一是统筹科学防疫和经济社会全面的恢复,推动复工;二是推动国家基建项目全面开工;三是精准施策,针对稳消费出台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当前重点在于统筹疫情防控和宏观经济增长目标。下半年除需逐步落实之前提出的各项政策外,宏观经济政策还需进一步发力。在此过程中,应着力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既要有力,又要合理适度。这意味着当前实施宏观政策切忌力度太大,用力过猛,以防透支未来。尤其发债规模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外贸下半年面临哪些挑战?

  上半年中国外贸同比增长9.4%,其中6月当月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均创月度新高。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15日表示,上半年中国外贸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取得9.4%的增长,这给下半年稳外贸奠定了坚实基础。

  谈及下半年中国外贸面临的挑战,张建平认为,目前全球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将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全球市场,美国经济有可能在2023年陷入衰退,这都会给全球市场的需求带来极大的收缩性影响。世贸组织日前也将对全球贸易增速预期从4.8%大幅下调到3%左右。因此,外贸企业需密切跟踪市场变化,用好自贸试验区等红利。

  他表示,虽然中国部分外贸订单确实存在向越南、印度转移的现象,但“越南制造”附加值有限,印度则受限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行政效率低下、营商环境不佳等问题,要追赶上中国并非易事。

投资如何继续发力?

  今年上半年,中国有力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其中,投资在政策加力下作用凸显,对中国经济形成有力支撑。

  15日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1430亿元,同比增长6.1%。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表示,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速,这说明经济受冲击影响较大、消费增长变慢之时,投资增速,补充了拉动经济的空位。

  当天披露的数据还显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回升,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由于畅通交通物流政策取得实效,施工进度得到保障;二是由于资金来源得到保障,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三是项目逐渐落地,除了“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外,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决定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同样对基建形成支撑。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下半年,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将共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发挥“稳增长”作用。在财政支持叠加项目储备充足和政策支持到位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基建投资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如何重启消费引擎?

  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中国消费增长3.1%,增速“由负转正”。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消费复苏迹象显现,但动力尚显不足,中国应如何重启消费引擎?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当前中国居民的住房改善性需求、汽车以旧换新的需求,以及对数字家电、智能家电的需求,与日俱增,应该增加相应的市场供给来满足这些需求。旅游消费的潜力也很大,娱乐、住宿、餐饮等各个环节都应进一步提升品质、提高性价比。扩大有效需求稳增长还要用好电商平台,而且要线上线下结合发展,在网络消费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线下实体店面临的压力。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下半年扩消费应该更多从供给端发力,增强消费供给能力,特别是在基本生活用品稳价保供方面加强政策落实,稳住消费的基本盘。供给端要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大对前期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中小微企业的扶持,保市场主体,使中小微企业更好抓住市场机遇。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鼓励企业创新发展,通过供给端创新,创造出新的消费亮点,为消费增长注入更多动力。

中国能稳住物价吗?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15日参加中新社“国是论坛:2022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时表示,中国有持续稳住物价的底气和能力。“即便当前全球通胀高企,展望全年,中国也没有出现全面通胀的基础。”

  首先,中国坚持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强刺激,对稳物价有良好支撑。

  其次,中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应对冲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重点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复工达产的进度稳步推进。疫情暴发以来,尤其是去年、今年,国内供求匹配总体关系相对稳定,并没有出现类似国际市场供求错配的情况,这是稳物价的前提。

  目前,消费处于加快恢复的进程中,食品等基本生活类消费品消费一直相对稳定。与此同时,汽车和家电等大宗消费品的消费也在恢复。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措施,因而下半年接触式消费也有望呈现稳步恢复的状态。

房地产市场恢复了吗?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超出预期,但仍表现出一定韧性,5、6月份多项楼市核心数据跌幅收窄或止跌。

  目前房地产市场正从负循环向正循环转变,下半年市场有望恢复。如果没有外部意外的冲击,房地产市场或在三季度开始恢复,四季度一些指标可以转正。从空间上来看一二线城市有望率先回暖。

  这一复苏的过程将伴随着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的博弈。倪鹏飞指出,从积极力量来看,下半年,随着宏观经济的复苏,各项支持性政策出台,楼市预期会更为稳定。而且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结构性潜力,特别是在都市圈、城市群和一些经济发展较好、人口流入大的城市,确实存在着继续释放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的潜力,预计商品房市场仍能保持12亿至15亿平方米的规模。

  消极力量主要来自房企风险外溢以及外部的不确定性。近期的“停贷”风波实际上就是房企风险外溢的表现。受此影响,房地产行业整体的信用有所下滑,影响企业的正常融资。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分析认为,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差别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尤其是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实行、个别房企债务违约风险得到有效处置、个人收入预期企稳、刚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群体购房成本持续下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有望实现软着陆,市场情绪与预期将恢复,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有望转正。

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地区恢复如何?

  上半年部分地区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影响较大。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地区经济加快恢复。尽管二季度部分地区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但是从月度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加快,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6月份,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和6.3%,上月分别为下降30.9%和4.9%。从消费看,吉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月份增长5.5%,上个月为下降1.5%。从就业来看,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比上月下降9.7和0.8个百分点,说明这些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恢复在稳步加快。

  付凌晖说,总的来看,我国多数地区经济总体稳定,中西部增长快于东部,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遇到暂时困难,但在各项稳定经济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运行加快恢复。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