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北京电视台 > TV美丽中国在线直播

中国十大竹子名画(郑板桥有名的竹子画简介)

发布时间:2022-05-14 19:14:12   作者:旧人陌兮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中国十大竹子名画(郑板桥有名的竹子画简介)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晴竹图》

 

 

题识:扬州鲜芛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板桥郑燮画并题。

启功题裱边:板桥画竹多得之于残窗粉壁,日光月影之中。故生动一如天然图画,然较眼前三竹,又多寄意瘦而劲秀,而拔欹侧,而准绳折转,而减清刚之气,其高雅操亦如板桥之为人。此图取象清劲,笔墨精妙,短长疏密,变化合宜,且屡见著录,题诗亦载于板桥集中允为乾隆任官时之佳作也。坚净翁启功敬识。

《十笏茅斋竹石图》

 

 

题识: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而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板桥老人郑燮。

《墨竹图》

 

 

款识: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间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光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作画,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乾隆戊寅秋八月,板桥郑燮。

《竹石图》

 

 

题识:石虽不言,爱此新竹。竹不能言,爱此山麓。老夫满袖春风,为尔打成一局。板桥郑燮,乾隆壬午秋七月。

《客舍新晴》

 

 

录文: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

《三友图》

 

 

署“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相翁年学老长兄政”,“板桥弟郑燮写”。钤“郑燮”白文、“七品官耳”白文、“直心道坊”朱文、“郑为东道主”白文等印。

《兰竹图》

 

 

释文:文与可吴仲圭以墨竹擅名天下,未尝以墨兰称也。吾家所南翁先生画兰信当时传。后世陈古白继之,云南白丁、江左石涛又继之,墨兰之盛,于斯为极。愚何敢妄拟古人,然窃好墨兰墨竹,画后辄题数句自娱,人或以为尽过于今人题,不愧古人,真背芒面热也。

《清风疏竹图》

 

 

款识: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踈踈,何必重重叠叠。乾隆辛未九秋,板桥居士郑燮。

《竹石图》

 

 

款识:两枝老干无多叶,让尔新篁正展翎。铁骨霜皮终有用,他时留取造柯亭。板桥郑燮写。乾隆甲申。

《竹石兰蕙图》

 

 

款识:南山献寿高千尺,劲节清风觉更高。积行人家天所佑,兰荪蕙种自能饶。乾隆丙子,写祝刘母卞太君八十荣庆,暨青藜年学兄教可。板桥郑燮 。

画竹叫写竹?

对,国画谓之写意,竹尤其。

所谓“胸有成竹”,竹,不可描,不可画,不可乱,不能打草稿,只能写。象写书法一样。

* 刘昌潮写竹

郑板桥写竹,像而不似,眼中竹不是手中竹,手中竹不是纸上竹。

* 郑板桥竹

疏密浓淡前后大小老嫩,非常有章法。这个要定力,要功夫,浮躁的人搞不成。下面我在网络收到一幅谓之“板桥后裔”的大师的竹,没有姓名,但看作品,你就知道,胸无成竹,心很乱,不得法,心不静,画不净。

* 无名

中国画竹,一墨相成,任何色彩都会逊色。

关于形像,齐白石语录云:

全似物像者,乃欺世盗名之画;(如画的与照片一模一样,画汗毛孔比赛)

全不似物像者,亦欺世盗名之画(如画竹不是竹,是一堆乱草)。

大写意难,难在笔墨旷达,还要准确神似,这个才是妙品。

中国画家写意,要忘记描绘,把书法的写,纳入画中。

* 唐思源画竹1

*唐思源画竹2

*唐思源画竹3

我画竹,不是课题,偶尔为之。畏古人更畏今人。但是,不敢以文人画戏之。21世纪的画家,还是要延续传统法度为己任。欧洲美术革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旧的发黄的蒙娜丽莎,依旧在卢浮宫微笑,笑看人生沉浮。

我不会画画,也没有认真学习过绘画理论。但由于喜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故而与书法家、画家们有颇多交往。

按理说:书画同源!古代画家也大多诗、书、画、印都能融汇贯通,样样都能提的起、放的下,运笔达到形神兼备之境界。但看现在之书画界,别说诗、书、画、印俱可称“家”。往往是书法家不会简单的绘画、画家更是在落款上都勉为其难!笔者想,这可能与当今人心浮躁、急功近利有莫大的关系。

据我观察,有画家之所以敢将画画称之为写,大多都传统文化底深厚,诗、书、画、印都可拿的出手,方敢在国画的落款处称画为写。

有人看他人画竹时貌似简单,但笔者认为画竹最见画家功力!寥寥数笔要将竹的挺拔、竹的多姿、竹的气节尽现笔端。所谓大道至简,能将竹画的形神、气韵兼备的画家想必其写书法、画人物也都可入上乘……

很高兴来回答你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为什么有的画家画竹子常常称之为写竹,我个人认为,画竹,写竹,都一样,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但是,我觉得还是喜欢叫画竹子。

有的大师喜欢画写意画,而竹子的画法运笔方式和写字比较接近,笔画一次成型,无需刻意描绘的手法。和传统绘画方法有点差异,所以画竹有的绘画大师称为写竹。

总之喜欢竹子的爱好者,叫画竹,写竹都一样。我喜欢竹子,也喜欢画竹子。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书画本来就是相通的,中国书画家中的书法家不一定擅长绘画,但擅长国画的艺术家通常也能写一手好字,大师级画家基本上也是书法家,比如赵孟頫、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吴昌硕等人既是大画家,也是大书法家,一般来说会画兰竹的画家书法都很好,书法差的人在兰竹画上很难有较高的成就,了解这个情况就会知道为什么画家画竹常常称之为写竹!

中国写意竹子国画的画法基本上都是书法技术,古人有所总结,竿如篆,枝如草,叶如楷,而叶子中的“个”字,“介“字,“分“字等直接使用汉字来表述,因此说国画竹子是写出来的一点也不是夸张,是实是求是的说法!

曾经有外国人用西洋画法画竹子,无论怎么努力也画不出来中国竹子的精神气质,这就是他们不懂得中国竹子与书法的关系,可以说一幅水墨兰竹图中,100%都是书法的东西,有志于学习中国兰竹画的朋友们,一定要在书法上过关,否则很难有较高的成就!

附图一吴昌硕画竹

附图二张言好水墨兰竹图

我们经常说国画要写意,这个“意”本来是要用说话或者表演的方式来表达的,而往往却用“写”这种方式,这就表明这个“意”是精神层面的,不仅仅是意思或想法,境界高很多。因此,对于赋有深层精神意义的绘画对象,如竹、梅、兰等,往往用“写”字表达。

因为有“书画同源”说,所以,画家也曾把以“书”入“画”视为国画技法准则,尤其是写意画。这样一来,画竹称之为写竹就不难理解了。

写有书写,写生之意,书画同源,至于说竿如篆,节如隶等说法,每个人都有体会。比之落款“制”,“画”也多了一层深意。

书法用笔

首先明白一个问题就是,书画同源。这个同源的意思不光是用的工具一样,而且表现的人文精神和内心审美一样。只不过,书法因为从古至今的实用性而忽略了其美育功能。

何为写竹,竹与其它做画孑然不同。

其它画有多种多样的画法,画竹多数是写意,竹画的如何就可以看到人品如何。竹节节高升,给人于向上精神,清雅高纵,给造福一方的官员以鼓励,高风亮节。

风竹,多形容春天,天高气爽,冬至一过风向反转,常起东南风,九州大地冰雪融消,沉睡一冬的竹子在风中依然挺拔,低下破土而出的竹笋像征着新的生命仰望着风中摇摆的竹子蓄势待发,挣享雨露,茁壮成长。

阳竹,像征着火热的夏天,烈日骄阳,几乎所有的植物叶子都会在娇阳下失去筋骨,唯有竹叶向上挺拔,在火热的夏日显得更有生命力,枝繁叶茂。

雨竹,多形容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数不尽的果实挣相斗艳,也是个多雨的理解,每片竹叶上厚重的水让竹叶似有下垂,也好像是在反思,别人都是果实累累,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呢?

露竹,多形容冬天,寒露一过,昼夜温差极大,冬日淅淅沥沥雨雪飘过,西北风卷起,只有竹子,片片叶子上都凝聚着冰霜,像边防傲骨的战士依然屹立,还是那么挺拔,更像民族英雄无敌天下。

试问天下能像竹一样高风亮节,屹立挺拔,不屈不挠,不污不浊,不贪不显有多少人?所以竹不能画,只能写,写竹就是写人生。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兰竹菊》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更酷爱咏竹。他笔下的竹诗意境隽永,蕴含很强的哲理性。他晚年时曾在一幅《竹石图》中题诗: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画了40年竹子,终于悟出绘画须去掉繁杂提炼精髓的道理。

《墨竹图》

喜竹爱竹 物我合一

  郑板桥的竹风韵超然,首先得之于喜竹爱竹。他认为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

青青郁郁,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一,从不妄自尊大。竹子有“节”:经得起磨难不“变节”。竹子的风格与板桥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

《兰竹石图》

赏竹嗅竹 静观默察

  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是的,他一生以竹为伴,他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

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着看书、赏竹、嗅竹。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竹石图》

胸有成竹 反复酝酿

  郑板桥曾自述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这段道出了绘画创作的规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画竹。

《竹石图》

形神毕肖 以物喻人

  郑板桥在《郑桥桥集·题画竹》中说:“盖竹之体,瘦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千霄,有似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

豪迈凌云,是(其)生也。”这里的“生”,指竹的外部形象;这里的“神”,则是内在气质。形神毕肖,移情予物,托物寓意,能增强艺术感染力。

《墨竹图》

《墨竹图》

《兰竹石图》

《墨竹图》

《修竹图》

《竹子石笋图》

《兰竹荆棘图》

郑板桥画竹: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