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北京电视台 > 新娱乐在线直播

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

发布时间:2022-05-31 02:21:16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

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

主要是竹子的分布范围比较广,容易获得,大熊猫抢食的竞争者比较少。

大熊猫喜欢吃竹子,尤其是喜欢吃竹笋,因为竹子里面是包含了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它们从大量的纤维中你吸收营养,每天消化大量的纤维和木质素。

竹笋是竹子中淀粉和半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同时竹子的生长速度很快,每年是有两季。竹子生长的季节也是大熊猫和生儿育女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大熊猫会优先进食竹笋。

大熊猫吃竹子为什么长这么胖:

这是由它们的肠道细菌来决定的。

一年四季中,随着食物供应的变化,动物肠道的菌群同样是会出现季节性的变化。比如说,猴子在夏季吃水果和在冬季吃树皮时的肠道菌群是存在差异的。

在熊猫的体型维持上面,它们自身的肠道菌群必然是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要不然如此巨大的一只熊猫,光靠吃竹子是很难满足其生活所需能量的。

网上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大熊猫原本是食肉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减少与其他动物的竞争,就选择了吃竹子。

这说法也没错,但也不完全对。

一般都说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800万年,实际上其演化史远比800万年更漫长。

大约在70万年前,大熊猫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到30万年前左右,出现了第一次瓶颈。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两次巨大的更新世冰川作用,寒冷的气候变化导致体型庞大的巴氏大熊猫替代了“侏儒型”大熊猫。

倒数第二次冰期之后,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又出现第二次扩张,并且在5万-3万年前达到顶峰。

在末次冰期最盛期,由于严重的高山冰川作用,气候寒冷,黄土沉积,导致大量的熊猫栖息地丧失,从而给其种群造成了第二次瓶颈。

这一派观点的重要佐证就是大熊猫的消化系统,多项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与纯粹的食肉动物一般无二。微生物学家薛正晟指出:“一般食草动物的肠道演化出独特的构造,可延长食物滞留在肠道的时间,以充分消化植物性食物;然而大熊猫的消化道却保留了食肉动物的特征,短、直、简单……”

但是科学家对45只野生与圈养大熊猫的肠道菌群的最新分析显示:大熊猫的肠道生态系统完全不适应其富含植物纤维的饮食。薛正晟指出:“大熊猫肠道菌群的主要成分与典型的食肉动物肠道菌群十分接近,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和链球菌等;而那些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如瘤胃菌和拟杆菌等,则几乎不见踪影。”

也就是说大熊猫的消化系统并不适合消化竹子,它的消化系统只能吸收食物中大约20%的养分,大熊猫每天花14个小时吃竹子,每天排便40次以上,就是“强行的”从竹子当中获取营养。

因此,他们认为大熊猫“误入歧途”,将自己逼上了绝路。

大熊猫的演化到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因为有了人类的干预,无法得出答案。大熊猫这一物种相比地球历史来说还是太年轻了,像鲨鱼和鳄鱼这些在地球上混了几亿年的“老油条”,我们可以确定的说它们是成功演化的典范,而大熊猫还需要自然的考验,很显然,它没有机会了。

###

熊猫是咱们国家的国宝呀,胖乎乎可爱极了,它们爱吃竹子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关于它们为什么爱吃,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1. 首先来说一下竹子,竹子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特别是在适宜的环境下,它们能够成片茂盛的生长。

2. 实际上在大熊猫的进化过程中,它们遇到了很多自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冰川导致的气候突变,导致很多动物的减少甚至灭绝,残存在四川甘肃等地区的大熊猫们,已经没办法在周围再寻找到其它的食物了,为了生存,只能无奈选择竹子来进行充饥。

3.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长期适应的过程中,熊猫们的身体和牙齿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它们的臼齿变得特别宽大,因为这样更适于磨碎竹子的纤维。它们的消化系统也慢慢适应了消化植物,但因为毕竟不是天生的食素动物,熊猫们吃竹子只能维持它们短期的能量供应,所以它们可能一天当中要吃比较多的。据统计,大熊猫们每天要花14个小时进食,吃掉大约12.5千克的竹叶和竹干,但却只能消化其中的17%左右。

4. 竹子实际上是一个大类别的统称,再细分可以有如:冷箭竹、墨竹、水竹,它们尤其爱吃竹笋。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植物如无芒小麦、玉米、木贼、青茅、幼杉树皮等。

5. 当然关于熊猫爱吃竹子也有其它的研究说法,就比如,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熊猫的基因组中有一个基因失活,而失活的这个基因就是感受食物鲜度的一个基因,熊猫们因此就品尝不出肉类的鲜味而转到了去吃竹子。

6. 其实熊猫们也不是说不喜欢吃肉,只是缺少了这样的机会。一方面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已经习惯了吃竹子,就像南方人习惯了吃米饭,北方人习惯了吃面食一样,它们也习惯了吃竹子。但一旦有机会,它们也会去捕捉鼠类的小动物美食一顿,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它们能量的消耗,可以理解为就是吃个肉类小零食吧。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品种,圆滚滚、毛绒绒、憨憨的,非常可爱,那高颜值的外表以及滑稽的动作让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成为了它们的忠实粉丝。

大熊猫可爱美丽的外表总是让我们忽略它的本质:其实它是一只熊。

大熊猫是熊科中的一种动物,属于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大熊猫种,同黑熊、棕熊、北极熊同属一科。

几十年来,对大熊猫的精确分类一直存在争议,因为它与熊和浣熊都具有某些相似的特征。然而,通过研究大熊猫的遗传密码(DNA),科学家证实了大熊猫是真正的熊,是熊科的一部分。大熊猫与其他熊类在外形、行走和攀爬的方式、颅骨特征以及重要的社会系统和生殖生物学上都很相似。


熊科动物

大熊猫的耳朵,眼罩,口鼻,腿,手臂和肩膀处的毛皮颜色为黑色,其余的地方为白色。这种强烈的黑白对比色,能够让它们在森林中脱颖而出,找到彼此进行交配(大熊猫是独居动物,只有在交配的时候才聚到一起)。同时,颜色对比鲜明的大色块用来在竹子或树梢上进行伪装,躲避敌手。


黑白的皮毛颜色是一种很好的伪装

成年大熊猫体长约1.2-1.9米,尾巴长10-15厘米,肩部高60-90厘米。雄性的体重可达180公斤。雌性通常比雄性小,体重约在70-125公斤。总体来说,成年大熊猫的平均体重在100-115公斤之间。

大熊猫拥有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但它饮食中99%却都是竹子

熊通常是食肉动物到杂食动物。例如,北极熊只靠肉和脂肪生存,而黑熊或多或少是杂食动物。大约700万年前,古代大熊猫也是杂食性的。到了240万年前,它们变成了食草动物,竹笋、竹茎和竹叶成为了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熊猫拥有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即消化道短而直,没有盲肠),以及肉食动物特有的基因,它们有时也吃鸟类或啮齿动物,但它们99%的饮食都是竹子。

大熊猫的肉食动物肠胃没有消化纤维素的纤维素酶,它们如何消化竹子的主要成分--纤维素?

大熊猫消化纤维素的能力归功于肠道中的微生物。它们肠道本身并没有这样的微生物,需要从母亲的身体内获得。微生物可以分泌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然后在肠道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来提供能量。

尽管大熊猫能够消化竹子,但是消化率是比较低的(因为消化道短而直,限制了微生物的消化潜力,竹子没等被微生物充分消化,便到达了消化道的末端,排出体外了),所以能量和蛋白质的吸收率就很低,为了满足机体的能量和蛋白需要,只能多多的吃,效率不够,数量来凑,通过大量的摄入来一点点积累达到身体每天需要的营养量。这样的情况使得大熊猫一整天不停地吃竹子,24小时内有12-15小时都在啃竹子,每天可以消耗多达30公斤的竹叶、竹笋和竹茎。由于这种大量的饮食,大熊猫每天排便可达40多次(真是吃的多,拉的也多)。

大熊猫的前爪、牙齿和下颚都适应了以竹子为食。

大熊猫的两只前爪都有一个“拇指”和五个手指。“拇指”实际上是一块从腕骨长出的籽骨,这个小小的假拇指与其他5指配合,帮助它在吃东西时,能熟练地握住和操纵竹子,几乎和人的拇指一样。而其它熊类没有这样独特进化出来的拇指,它们的前掌只有正常的五指。


大熊猫的前臼齿和臼齿比其它熊的更大更宽,扁平的臼齿用来咬碎和研磨植物纤维。它们也有锋利的犬齿,用来咬碎坚硬的竹竿。

大熊猫的大圆脸是由其强有力的下巴肌肉形成的,这些肌肉从头的顶部连接到下巴,非常强壮,让它们能够很好地磨碎食物,在消化食物时获得尽可能多的营养。

大熊猫为什么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三种不同的理论:

一、大熊猫的饮食转换是食物短缺造成的

几百万年前,由于气候的变化,很多动物从地球上灭绝消失,导致大熊猫的食物骤减。由于食物短缺,他们找不到足够的猎物来繁衍生息,于是将饮食向植物转变。而且由于其行动缓慢,不能快速移动,如果留在地面上,很容易成为其他动物的猎物(成年大熊猫的天敌有豺和豹,黄喉貂以熊猫幼崽为食),所以它们会经常待在树上吃竹子。

二、科学家发现一种鲜味受体的基因突变与大熊猫的饮食改变相对应

通过化石研究表明,700万年前,古代大熊猫是杂食性的,在200-240万年前变成了食草性的。基因组测序表明,大熊猫的饮食转换可能是从失去唯一的鲜味受体开始的,大约在420万年,由于鲜味受体的基因T1R1发生突变,使得鲜味受体不能发挥作用,感受不到鲜味。味道在告诉我们喜欢吃什么方面很重要,鲜味相当于肉类中的高水平谷氨酸,鲜味受体功能失常,改变了大熊猫的食物选择。


基因突变后,原物质无常表达出来

三、也有科学家认为比起其它食物,大熊猫更喜欢竹子

科学家发现,竹子可能会在熊猫的大脑中产生一种奖赏反应。就像人们吃到某种食物,感觉很好吃,就像得到奖励一般。吃喜欢的食物使我们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让我们感觉良好。然后,我们的大脑会记住这种良好的感觉,并鼓励我们在感觉良好的食物出现时多吃点。竹子中的某些物质可能有助于熊猫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吃竹子会让熊猫的大脑认为,就食物而言,竹子是非常棒的。

虽然这些理论都与大熊猫的饮食改变有关,但是饮食行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各种自身以及环境的改变和刺激都会影响食物的选择。所以大熊猫在几百万年前最初食物改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仍是个谜,需要科学家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