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站长资源综合门户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引擎 > 华尔街尚未学到的教训:过于依赖计算机

华尔街尚未学到的教训:过于依赖计算机

时间:2012-10-20 15:01:12   作者:   来源:   点击:

他回答说:哦,不是的,他喜欢期货,因为他可以用它们来对冲自己的股票仓位。

投资组合保险迅速失宠,一些交易限制手段(Circuit Breaker)获得了采用。当未来某天股价跳水幅度太大时,这些手段就可以中止交易。但真正的教训是:大家过分依赖计算机,过度轻视人的判断力了。华尔街并没有从1987年的崩盘中学到这个教训。

高频交易带来的隐患

最近几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多起“事故”的发生。2010年5月6日的“闪电崩盘”(Flash Crash,美国道琼斯指数不到半小时的时间暴跌700点,之后又戏剧性地反弹600点。美国股市暂时性蒸发了1万亿美元,创造了道琼斯指数单日日内下跌的最高纪录 )也跟计算机算法有关。纽约证交所由于允许专员们中止交易,在“闪电崩盘”中表现出色。如果其他交易所也这么做,我们大家就会过得更轻松一点。(注:在纽约证交所,某些股票的价格骤跌会导致交易速度短时间内减慢。这种机制被称为“流动性补偿点”,目的是让交易员入场恢复秩序。纳斯达克等其他交易所没有减缓交易。)

但是,在交易所这样竞争激烈的圈子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速度,纽约证交所的做法遭受了指责。而今年8月,当计算机系统故障导致骑士资本(Knight Capital)的股价出现疯狂走势时,纽约证交所也像其他人一样置之不理,继续埋头交易。

在1987年,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远不及现在,如果一只股票的主要交换所中止了交易,大家都会跟着这样做。每一家大型交易所里都有一些富有责任感的人 ——比如纽约证交所的专员和纳斯达克的做市商。对于大宗交易,则有高盛和所罗门这样的大牌经纪商来“提供流动性”:他们在投资者想卖出的时候买入,在投资者想买入的时候卖出。

当然这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纳斯达克的做市商通过电话进行交易,曾有一天出现了很多电话无人接听的事情。但从总体上说,这个系统仍能有效运行。如果某个个人投资者想要卖出100股股票,他可以放心地把卖单交给纳斯达克,相信它会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成交。

现在,提供流动性的通常是操作高速计算机的交易员。这种交易员被称为高频交易员(high-frequency trader)。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们的工作效率比使用旧系统时高,但在危急时刻,却没有人承担做市的责任。如果出现问题,这些高频交易员可能会消失。个人投资者获得的建议是:不要相信市场,要提交限价单,并指明它们的卖出量不能低于某个数值。

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过度信赖计算机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远远不只局限在股市了,它在金融危机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预测抵押贷款违约的可能性时,每个人都对计算机生成并验证的“模型”十分依赖。开发这个模型的人曾经警告说,该模型有可能会失效,虽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人们已经把这个警告忘到九霄云外。如果有人审查过每一笔新交易的细节,后来摧毁金融体系的那些问题可能早就被发现了。但在整个过程中,所有人——银行、评级机构、保险公司、机构投资者——都没有这样做,虽然他们都有能力这样做。

1987年10月20日,《华尔街日报》在头版文章里援引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的话:

“我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跟1929年不一样,”他说,“1929年大崩盘中最暴力和最迫切的元素是银行系统的崩溃。这种事情现在不可能再发生了,因为我们现在有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和其他保障机制。他解释说,存款保险制度和杠杆限制机制意味着“聚合效应不会出现”。1929年金融体系崩溃的罪魁祸首正是聚合效应。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头来看,聚合效应其实出现过。“第二次大萧条”得以避免的唯一原因,就是美联储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动,提供了巨额救助。用计算机的速度来替代人类的判断力,这种做法绝不是聚合效应出现的唯一原因,但却是原因之一。

分享到:

阅读此篇文章的网友还阅读了: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