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湖北电视台 > 湖北影视在线直播

梦见买墓地是什么预兆(做梦梦见买墓地预示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18 22:05:41   作者:万物皆甜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梦见买墓地预示什么,预示着你所经历的人和事有关的乐观或幸福的感情,这样的梦是一个吉梦预示着你将会有更好的财富与爱情,近期爱情事业运势都会比较好的意思,现在来看看周公解梦中的梦见买墓地预示什么。

梦见买墓地预示什么

梦见买墓地,预示着人际关系很好,可以多参加团体活动,你平易近人的态度会让你在众人中闪闪发光,也会让你得到完美、和谐、互信的人际关系,对你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

墓地象征死亡、埋葬。但是死亡或埋葬未必是可怕的。墓地还象征安宁。

梦见买墓地,预示着人际关系很好,可以多参加团体活动,你平易近人的态度会让你在众人中闪闪发光,也会让你得到完美、和谐、互信的人际关系,对你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

单身者梦见买墓地,预示着恋情表面看比较稳定,但实际上有很大的变数,对未来的规划是否一致,往往决定情绪关系的发展,此时你要心里有数才好。

体力劳动者梦见买墓地,预示着健康方面需要多注意呼吸系统,也要当心呼吸道别受到感染,少到人群密集场所,多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去。同时,一些慢性病容易被诱发,要做好预防措施。

老人梦见买墓地,预示着你要恪守岗位,不要轻举妄动,否则运势不佳。

离异退休这梦见买墓地,预示着会有机会出游,途中可能会结交到新朋友,但是需要恪尽职守,避免被骗。

找工作者梦见买墓地,预示着求职运势一般,不能如你所愿展现自己的`能力,有可能会出现情绪化的表现,这对你求职很不利,自己要多注意才是。

考生梦见买墓地,预示着考试方面会选择临时抱佛脚的方法去温书,不害怕考试,不过在灵活的题目上就吃亏了,死记硬背的东西你绝对没问题,但是像理科要套用公式的灵活学科,就不要抱太大的渴望了。

梦见活人买墓地预示什么

1、梦见活人买墓地的周公解梦:

吉凶指数:88

梦见墓地,是渴望重生。

梦见去参观陵园,能得到真正的爱情。

梦见墓地、陵园,象征告别过去,开始新的生活。

梦见活人买墓地,这两天有很多的外务活动,工作上必须要远方去洽谈事务,或者须紧盯着海外货运的讯息,随时更新实时信息,让你整天精神都很紧绷和亢奋。学习上遇到不错的老师,或听了一场很激励人心的演讲,让你重燃起对生活人生的理想,人开始热血了起来。

怀孕的人梦见活人买墓地,预示生男,八月生女,动胎气防流产。

做生意的人梦见活人买墓地,代表无法支撑,宜守,不可大投资,损财。

恋爱中的人梦见活人买墓地,说明若能说服双方家长即可成婚。

本命年的人梦见活人买墓地,意味着时运未通,勿急躁,退守平安,急进不利。

梦见活人买墓地,按周易五行分析,财位在正北方向,桃花位在正南方向,幸运数字是7,吉祥色彩是蓝色,开运食物是绿豆。

2、梦见活人买墓地的吉凶:

易达目的,轻易成功,名利双收,一帆风顺,福泰鸿量,万事安宁,顺利发展,生涯境遇安泰,即使数理有凶也可免于灾祸。【大吉昌】

谢谢邀请!有些人活着就把墓地买好了,这样做对吗?首先要说的这事没对与错,各人各人想法,只要在法律框架内,不违法他爱怎么就怎么,我是一位农村老人说说自已的看法!1,人活着把墓地安排好,在本地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这样做也有好处!(1)农村都有老祖坟,如果不想上老祖坟,老人重新选择墓地,这样不仅尊重老人的意愿,也还了老人的心愿,让他活着安心,放心。(2)人一死,家人会手忙脚乱安排后事,墓地已安排减轻了晚辈的负担,甚至有的子女还不懂这些事。2,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人们的丧葬观念不断改变,今后的走向如何这是以后的事,现在什么时候买墓地,每个人都有自已的选择权。

这种事很难说对与错也没有什么一定之规。各家,个人根基自己的情况而定吧!如果按照老传统,人到六十岁以后,子女后人就要为老人准备棺木。老人健在每年刷一遍漆,直至老人卒年而止。有的棺木甚至可以做漆雕刻寿字! 皇帝老子更是如此,多数帝王都是活着就开始修建“陵墓”有的一直修到驾崩。可见过去中国人是有这种风俗习惯的。另外一些人也是出于经济考虑的。本人老母亲2014年购置的2平米,红色大理石底座,黑色大理石墓碑的双人墓地。当时价格:5万元。同等规格墓地2019年价格已升至15万元。所以早买从经济上是划算的。当然现在国家提倡丧葬从简,绿色环保。死人不能和活人争地。大家都拥护国家号召不少老年人决定去世后树葬,海葬死后也要为国家做点贡献。

我觉得如果他们是一个近黄昏和身体不好的人来说,没什么不好的,可能是不想给家人增加负担,也能给自己过逝后找个自己满意的去处吧,人总是要死的没有人会长生不老,不足为奇吧!如果我有一天也希望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安息之地吧,那就是在阿弥陀佛号里走完自己的最后一刻吧!

原创作品

人活着是怎么去品尝最美丽的风景。人活着就是一个老的丰收的象征,人活着就要为自己孩子做出榜样,只为别人考虑。考虑他们是否活得好,还有那些困难,应该考虑一下是这些。

人活着就是考虑自己死了将如何把自己装进自己设计的地宫。

人活着总是想着自己死后该如何的在哪黑暗的夜里,阴冷潮湿的地方。冷暖自知。就没有意思啦!人活着还是给自己子孙后代留下点精神。更为恰到好处。

好多年前就有商业头脑的人士不炒活人住的房地产,而转向倒买死人的墓地而发了一笔横财,后来民政部门有所警悟,发文要求购买墓穴一律要有死亡证明,才刹住这股挣死人钱的歪风。

有些人剩手中有些活套钱,将活着的父母或者自己俩口就把墓地买好,替自己的儿女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也让自己事先知道百年后都将安葬于此,这才是书中所说的,死后终有自己的归宿之地与藏身之处,这也是一种生前只赚不赔的益事与投资,这样做没有对与错之说。

随着时代发展,往后的人们对生死的冷漠,对亲情的淡薄,若干年后是否还存在殡与葬,墓与穴呢?…

活人把墓地买好的事还真不少,我认识的人中也有给我说过这事的,他也是早就买好了一块墓地,供百年之后享受。只是我将信将疑。为什么呢?因为土地是集体和国家的,这土地许可私人买卖么?不清楚买卖土地方面的政策以及操作程序原则!

活人给自己准备墓地,这属于丧葬文化的范畴。各地风俗不一样,自然解读也不一样的。人活百年也是要死去的,死后的归宿按传统就是那一方寸土地。现在时兴火化,火化以后的骨灰大多也还是传统的作法,用骨灰盒或盛在棺木内下葬,中国人讲究一个入土为安嘛!

活人造墓地,时见报道过。印象中那是富贵的专属,与普通人无关。

我们几个家乡人在一起扎堆闲聊,说到死后的事,几乎众口一词。死了,死了。死了一烧一抔灰,随后人如何去处理都行,都无所谓的,大多不把死后的事当大事对待。

活人买墓地不足为奇,只要有路子有钱买的到。旧时的俗话说,三岁的孩就可制棺木。人一生下来就已经是朝着末路在走,各人有各人的寿数,这沒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是绛州四妹,我来回答

有些人活着就把墓地买好了,这样做对吗?

有些人活着就把墓地买好了,这样做很对,无可厚非。

我们这儿现在还是实行土葬,是死后入棺,头七入土为安的风俗。

我们这一位老者,今年刚过九十,退休工资七八千的样子,老婆八十六,退休工资也有三四千,两个人工资加起来也有一万多。

儿女们过的都不错,平常也不啃老。

前几年这位老者便叫人给他墓地弄好了,四周贴瓷砖,地下也铺好了地板砖,里面有床,沙发等一些基本用品,夏天天气炎热时,人家老两口还不时的在里面休息居住,听人说,里面挺凉快的。

据老者说,这是提前体验,一般人还真接受不了,可人家老者说自己都九十岁的人了,还有什么可怕的,提前体验一下自己死后要去生活的地方,有什么不好呢?

到老了,一躺,啥都不知道了,哪里能管那么多?

是呀,老人都九十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所以,我觉得,有人活着把墓地买好了,这样很对,无可厚非。

我是绛州四妹,个人见解,不喜略过,喜欢我就请关注我!

活着就把墓地买好了,这无对与错之分。各人有个人的观念,象有的人去世后要买墓地立碑,而有的人去世后要将骨灰撒大海或大地。各人想法不同。在我看来,社会发展很快,象城市买墓地贼贵,而且保留不了多少年,不是白花钱吗?还不如把骨灰撒向大地,大地永存。子孙要纪念,在家立灵位不就行了。每年还省得跑墓地。

夫妻双方两个有一个先走了,在先走那一个人的旁边买块墓地,百年以后葬在一起,是为夫妻墓,代表夫妻情深,死了也要在一起,这是正能量,当然可以。而且这样还方便后人扫墓。

不存在对不对的问题,需要从个人对死亡的认知来判断。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也是人生价值观最重要几个问题。中国人的生死观,都和家庭息息相关。人是父母结合所生,由父母家族抚育培养,死后也会和家人一起合葬。古代中国人的家族墓葬非常普遍,大家族的祖坟规模很大。现在大家族大多拆分为小家庭,但是同一个家庭的人,死后也会选择葬在一起。

所以很多老人选择墓地,不仅是是作为自己死后栖息之地,同时也是为家庭其他成员打算好了。既然死亡是个自然的事情,那么为死亡而做的各种准备,都是非常自然的事,选择墓地就是其中之一。想要挑选个既合自己心意,又有益于家庭成员的墓地,当然需要活着的时候就看中并买好。

比如,我婆婆得肺癌之后,就在考虑自己身后的事。在去世前2年,买下了一块大家都相对满意的墓地。挑选这个地方,全家人都参与了,因为婆婆希望儿孙能一直陪着她。希望老公儿子媳妇甚至孙子,去世后都葬在这里,她在另一个世界也不会孤单。对于老人的这个想法,我们都表态理解。公公去世后肯定会葬在这里,我和老公儿子么,以后看情况再说。

所以,在南方,老人活着买墓地是常态,这是对自己死亡后事安排的一个重要部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左玮】

9月2日,韩方向中方移交新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2014年至2020年,两国已连续七次成功交接716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今年是第八次交接。

得知“英烈回家”的消息,王援朝心绪难平。

今年清明,王援朝委托沈阳烈士陵园,将一封跨越时空的信放在烈士英名墙前。信中说:“爸爸,今年我己经满70了……种种原因我们无法前往你们安息的地方祭奠,爸爸,我想您啊……”

2019年清明,王援朝远赴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参加志愿军1军7师部分烈士衣冠冢暨26名散葬烈士遗骸安葬仪式。

仪式现场

2018年清明,王援朝同其他烈属一起,重回朝鲜祭奠自己的亲人。也因这次特殊的行程,我们得知了王援朝身上感人至深的故事。

父亲王波:“在梦中见你”,竟一语成谶

2018年4月3日上午,朝鲜新义州火车车厢里,扫墓团一行正在接受朝方入境检查。

安检人员在行李箱中发现一个红布包裹着的物件,立即示意持有者杜粮存打开。杜粮存小心翼翼揭开红布,里面包裹着的是他大伯杜月朝的遗像。安检人员愣住了,他凝视着照片里穿着志愿军军装的年轻人,用汉语说道:“好、好!谢谢!”

同时,在另一节车厢里,列车员对着烈属胸前的和平纪念章,庄重地敬了个礼。

进入朝鲜,王援朝倍感亲切(杨涛摄)

王援朝告诉我,他并非第一次去朝鲜。1958年7月,在第1军幼儿园的他,作为军属被部队接到朝鲜与父母团聚。

他还记得在志愿军专列上,志愿军叔叔温柔地抱着他,乘警还拿出珍贵的饼干给他吃。一路畅通无阻,王援朝甚至没觉得是来到了异国他乡。

1953年停战后,1954年志愿军开始分批撤离,但部分部队和工程、后勤人员仍然留在朝鲜。这是军事上的考量,也是为了帮助朝鲜百姓重建满目疮痍的家园。

“1958年王援朝与父母团聚,父亲又怎么会是牺牲在朝鲜的烈士呢?”带着疑惑,我继续聆听王援朝的故事。

1958年的大年三十,周恩来与陈毅、粟裕来到桧仓烈士陵园。那天天降大雪,周恩来在毛岸英墓前久久伫立、沉默不语。总理此行是与朝方会晤,商谈10月的撤军事宜。

在10月撤军前,王援朝整个暑假都在朝鲜谷山,同父母及部队生活在一起。他还清楚地记得,第1军在这里修筑了百万立方米水库、可灌溉3800万亩良田,因此,朝鲜中央政府特将水库命名为“谷山朝中友谊水库”。

当年7岁的王援朝已经懂事,知道王福寿是他的继父。他的父亲王波,1939年参加八路军,1953年2月,王波赴朝作战。“和王波爸爸一起生活的日子十分短暂,他的立功证书、日记和信件等,我已捐赠给纪念馆了。现在留给我的念想只剩几张照片。”

王波赴朝作战前最后一张全家福

王援朝接着说:“王波爸爸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是空白的,我妈说他特别疼我挂念我。我已经这把年纪了,每每想起他从朝鲜寄回的家书,我还是忍不住哭。”

“听说援朝头上碰坏了,不知现在好了吗?同时听说他调皮得厉害,还骂你,希望你好好教育他,诱导他学好,使他上进,但不要强制或吓唬他。

想我吗?我可想你呀。自到朝鲜后几次梦见你,你梦见我吗?这是免不了的。不过为了朝鲜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安全,咱们也只有在梦中暂时会见一下,等将来过更安定快乐的日子。”

王波烈士的家书

1953年6月26日,美空军出动40余架飞机密集轰炸三八线附近的老秃山,当时19团正在老秃山召开作战会议,包括王波在内的共114名连以上干部牺牲。

王波再也没能见到王援朝母子,“在梦中见”竟一语成谶。2018年时,王援朝来到桧仓烈士陵园。每个烈士墓旁,都有一株特意从中国移植来的东北黑松,静静地陪伴着他们。王援朝和其他烈属们在烈士纪念亭驻足,将亲人们的遗像摆在亭前。

康明是此次扫墓团的组织者之一,他的父亲是第1军7师19团团长康致中,和王援朝父亲王波牺牲在一起。30多年来,康明在国内苦苦寻找父亲战友的后代们,在朝韩两国奔波、寻找父辈的骸骨,历尽磨难终于确认父辈葬在152号墓地。王援朝此次亲赴朝鲜,可惜墓地已是军事禁区而无法靠近。

他们在桧仓烈士陵园长跪不起、哭得撕心裂肺。不少烈属对着三八线的方向,大声呼唤着亲人的名字。

铁丝网后面,是亲人们的墓地(康明摄)

继父王福寿:要对得起死去的人,也要对得起活着的人!

王波牺牲后,1955年,王援朝的军人母亲黄彦亭,带着他改嫁同为志愿军的王福寿。

继父王福寿,1947年参军,在解放战争中立过特等功,和王援朝的父亲王波同在解放军7师21团。入朝作战后,王福寿在第1军第7师坦克团,王波在第7师卫生科。

那年王福寿32岁,黄彦亭40岁。他们的婚礼在青海西宁留守处举行,这场特殊的婚礼,让4岁的王援朝刻骨铭心。“婚礼庄重又热闹,来的人特别特别多。部队的叔叔阿姨们热火朝天地张罗,好多人给继父和母亲灌酒。我以为他们在欺负母亲,气得在旁边大哭大闹,又把叔叔阿姨们惹得哈哈大笑。”

回忆到此处,王援朝泪流满面:“当时我继父是个未婚军官,很多人给他介绍对象。想到这些我就很难受,我这辈子欠继父太多了。”

1959年,继父王福寿转业到成都。回忆起和继父生活的童年至青年时期,王援朝几度哽咽。“他总是尽己所能给我最好的,总是乐呵呵的同我讲话。就算我犯错了他生气,也只是冷着脸不说话,没对我发过哪怕一次脾气。”

甚至在3年饥荒时期,父母也从牙缝里抠出粮食给王援朝,没让他挨过饿。1962年,王援朝离开成都去河北读书。继父王福寿送他去火车站,怕他路上饿着,特地到饭店买来一小碗珍贵的白米饭。王援朝吃了两口,便说吃饱了,把碗推给了继父。“以前在家里,他从来只吃一些糊糊和野菜汤。那次他接过那碗白米饭,吃得狼吞虎咽。父母在生活中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但同时要求也很严格。继父总是叮嘱我要好好读书、好好做人,不能对不起我的烈士爸爸。”

参军前的全家福,后排左一弟弟王援青、左二王援朝。

1973年,王援朝从部队复员回家,想要一辆自行车。计划经济时代,自行车很难入手。一天,王援朝无意间听见父母在交谈,继父对母亲说:“咱们做事,要对得起死去的人,也要对得起活着的人!这自行车再难也要买。”

这句话,直到继父走后,王援朝才明白了里面的深意。

1979年夏天,王援朝的妻子怀孕了,父母高兴坏了,继父神秘地告诉王援朝,他们要去西安。王援朝问父母去西安做什么,继父只欣慰地盯着他笑。

王援朝送父母上火车时,继父给王援朝买了一根冰棍,一边看着他吃一边笑:“三天后,我就回来。”

但世事难料,三天后父母没有回家,王援朝却接到继父在西安病危的消息。他火速赶到西安,在医院看见了躺在病床上的继父。他身上插满管子,已经说不出话来。原来,王福寿在西安突发阑尾炎,因急性感染引发了败血症。

“病床旁,常常陪伴着一位陌生的阿姨,她看我的眼神满是怜爱。”但当时,王援朝的注意力都在抢救继父身上,即使母亲黄彦亭示意王援朝多和这位阿姨亲近亲近,王援朝也没放在心上。

“继父弥留之际,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的手和那位阿姨的手拉着叠在一起。他笑了起来,带着那个微笑走了。”悲痛不已的王援朝隐隐感觉,他和这位陌生的阿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生父杜耀亭:牺牲在停战协议当天

2018年4月5日,清明。烈属团一早赶去中朝友谊塔,参加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举行的公祭。每年,中朝都会组织祭扫活动。

朝鲜人民军军乐团早已整齐就位,朝鲜礼兵在友谊塔四周持枪护卫。庄重肃穆的公祭现场,王援朝在人群里显得尤为醒目。因为他双手各执着一副志愿军烈士的遗像。遗像上的两人,一位是他的父亲王波,另一位,是他亲生父亲杜耀亭。杜耀亭这个名字,在友谊塔《志愿军团以上干部烈士名录》中。

“有个西安烈士后代,仔仔细细找了几次,也没有在墙上和名册中找到父亲的名字。他是个比我还大几岁的老者,忽然情绪崩溃,在地上哭得像个孩子。”王援朝说,“他父亲是朝鲜找不到但国内登记在册的,很多烈士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还有一些15、16岁牺牲的战士,连个后人都没有,不知道他们家人百年以后,还有没有人记得他们。”

烈属们抚摸着烈士名录墙上亲人的名字恸哭(图源红色晋绥网)

直到1979年继父病逝,王援朝才捋清了自己的身世。当时,王援朝在西安另一所医院中,为继父寻找稀缺的红霉素,忽然发现人群中一男子声音和自己非常像。他探头探脑地寻找声源,忽然和声音的主人对上了视线。片刻,那个人先开了口:“你就是援朝吧?”原来,这人是他的亲二哥杜建民。而继父病床前的那位“阿姨”,是他的生母吕瑞清,他的生父叫杜耀亭。

杜耀亭1937年参军,和王波同是抗日时期的老八路。生父杜耀亭、养父王波和继父王福寿是1军7师21团的袍泽兄弟。后来从团部分到师部,杜耀亭和王波也一直在一起。

杜家和王家同住甘肃高台镇,杜家已经有了2个孩子,王家却多年无所出,杜耀亭和吕瑞清便把刚出生的老三王援朝过继给王波。王援朝说:“援朝这个名字,我不知道是生父还是养父取的,但都表明了他们的心意——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生父母虽然把王援朝过继了,但一直对王援朝十分关心。养母没有母乳,生父从津贴中挤出钱买了只奶羊,养父母天天挤奶给王援朝喝。每到周末,生父也会把王援朝接回杜家,之后再送回去。王援朝在双倍的爱里迎来了2周岁生日。同月,杜耀亭、王波奉命奔赴朝鲜。

第7师后勤处机关领导在朝合照,前排左3为处长杜耀亭

(图源红色晋绥网)

王波牺牲后,杜耀亭告诉黄彦亭:“不要难过,王波是为了保家卫国牺牲的,我们应该为他感到光荣和骄傲。以后你和援朝的生活我们家全管了,负责到底,援朝是我们两家共同的孩子。”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双方约定于12小时后的晚上10点生效。而南北之间的炮击,当天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59分。晚上10点,双方阵地都安静了下来。又过10分钟后,阵地都沸腾了起来,志愿军老战士回忆,很多战士欢呼雀跃、拥抱在一起。

庆祝的人群中,没有杜耀亭的身影。停战协议生效前的傍晚,7师后勤指挥所遭美军泄愤般倾泻的炸弹袭击,杜耀亭当场牺牲。

王援朝的生父和养父,倒在了胜利前夕,埋骨在三八线上的军事缓冲区。生母吕瑞清陷入巨大的悲痛中,通过与孩子养母的互帮互助,她振作了起来。后来,生母吕瑞清和继父王福寿长谈了一天,再后来,王福寿便向组织申请与独自抚养王援朝的黄彦亭结婚。

1953年秋,吕瑞清(蹲排左3)在杜耀亭墓前

(图源红色晋绥网)

也是继父离开后,王援朝才知道他们偷偷去西安,是为了亲自告诉他的血亲,王援朝即将成为父亲的好消息。说到此处,王援朝恸哭起来:“是我害了继父!他这辈子为我付出太多,没想到最后连死都因我而起!如果不是为了亲口向生母告知我的消息,他又怎么会在西安不治身亡啊!”

继父1958年回国后直到过世,一直在与生母联系,告诉他们王援朝上学、参军、工作和生活的情况。王援朝终于明白了,继父那句“要对得起死去的人,也要对得起活着的人”,是战士对战友一辈子的承诺。

王援朝:我这辈子,没有做一件让人戳脊梁骨的事!

2018年4月7日,烈属团要回国了。

朝鲜导游小洪显得依依不舍。这几天来,小洪聊的最多的就是志愿军:“没有志愿军,我们朝鲜就亡国了”、“我们朝鲜人记得,就连毛主席的孩子也留在了朝鲜”。

她说此类历史教育,朝鲜从小学一直贯穿到大学。她还说,她此前接待过不少中国旅行团,让她非常难过的是有些中国年轻人对抗美援朝并不了解,这也让烈属团的老人们感到心酸。

最后,王援朝感慨,他的人生或许是不幸的,孩童时代失去了生父和养父,“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失去了继父,成为他一生的心病。但他又觉得自己是极其幸福的,他获得了三个军人家庭的爱,他的父母们既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又有胜过血缘的浓浓深情。

他说:“这一辈子,我敢保证从没做过一件让别人戳脊梁的事,没有给我的英雄父母们丢脸。如我继父所说,要对得起活着的人、也要对得起死去的人。”

19团五兄弟手捧英烈名册,父辈的战友情在他们手中延续。

从左到右: 康 明(团长康致中之子)

李小兵(军部组织科科长李中林之子)

王安继(参谋长王伯明之子)

王援朝(本文主人公)

孙群凯(政委孙泽东之子)

我与援朝叔告别前,他动情地说:“回国的烈士遗骸里,没有我的父亲们,但每次看到英烈回国,我都觉得是我的亲人们回家了。如果朝鲜152号墓地开放了,只要我还能挪得动步子,爸爸啊,我一定到你墓前来看你,现在祖国处处在把你们的故事传唱,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