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安徽电视台 > 合肥故事休闲在线直播

玫瑰少年叶永志(玫瑰少年叶永志真实故事)

发布时间:2022-06-01 17:45:38   作者:行尸走肉   来源:网络   我要投稿

玫瑰少年叶永志(玫瑰少年叶永志真实故事)

日前,年仅26的摄影师鹿道森选择自己结束了生命,让无数人惋惜的是他的年轻,是他的才华,更是他不幸的童年。


 鹿道森在遗书中写道自己来自山区,是农村留守儿童,小时候曾因举止不够男性化而遭到长期的校园霸凌,这成为了他一辈子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而据鹿道森的好友介绍,鹿道森最喜欢的一首叫《玫瑰少年》的歌,因为觉得这首歌里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相似。  《玫瑰少年》是由蔡依林演唱,背后故事出自台湾的真实事件,一位名叫叶永志的15岁少年,他比同龄的孩子都要懂事,但只因不够男性化而遭到校园霸凌后离奇死亡,而案件最终判定是叶永志死于心脏病。
 因为班里一些男生“看不惯”叶永志的女性化,经常对他进行欺凌,不但语言侮辱,给他取绰号,还经常在他去厕所时围攻他,脱他的裤子,这样的经历每天都会发生,叶永志的妈妈向学校反映,只换来了叶永志可以提早5分钟下课上厕所。

 但就在2000年4月20日上午,叶永志像往常一样提前5分钟下课去厕所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教室,不久之后,被同学发现倒在厕所的血泊中,口鼻都在窜血,止也止不住,而最初校方的解释是不慎摔倒,经过法医解剖,也排除了他杀的嫌疑,说是心脏病,但这样的结论妈妈是不信的,因为叶永志从小身体较好,并没有心脏方面的疾病,经过妈妈的努力,最后学校3名教务人员被判务过失致死罪,两年后台湾的《性别平等教育法》诞生。

留下遗书后,25岁的摄影师鹿道森在生日当天告别了这个世界。12月1日,鹿道森的遗体被找到,噩耗传回后,他的离世成为备受关注的新闻。在那封被反复修改、定时发布的“绝笔信”中,人们看到了鹿道森埋藏心底的坎坷往事。除了摄影师的职业身份以外,农村、留守儿童、山区孩子、校园霸凌经历者、独居青年、追梦的人……这些都是他的“人生关键词”。生前的他,曾经有过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也深深受困于过往的痛苦记忆。那些郁结难解的苦闷哀愁,贯穿了他短暂曲折的人生岁月,最终铸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

在鹿道森的信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个人的痛苦,也看到了家庭教育、校园霸凌等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不论是缺少亲人陪伴的孤独童年,还是被人称作“娘炮“的校园霸凌,又或者是难以适应新环境而又无人关心的焦灼心境,都让不少人在鹿道森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也正因如此,鹿道森留下的文字才激起了如此广泛的共鸣。

信中不少内容,读来都让人字字揪心:“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总是在你不经意间如浓雾弥漫开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提起,再次伤害。”“这些年我一直在尝试自愈,但很多时候可能就是这样,你越想摆脱的东西,就越不能。”青少年时代经历过的痛苦,就像扎进心底的刺,可能伴随、影响人的一生。未经开解的灰暗记忆就像梦魇,一不小心就会击碎由伪装构建而成的心理防线,夺走人的信心和勇气。对此,社会还应有深刻的认识。

人们容易看见的校园霸凌,多是具备故意伤害动机、重复上演、形式激烈的校园暴力事件。但是,鹿道森笔下的校园霸凌,却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存在、发生着,更接近“冷暴力”和“软刀子”。这种霸凌形式并不那么明显,因此常常处于教师、家长注意不到的“灰色地带”,隐蔽性更强、社会预见度更低,造成的伤害却一点不小。

对这种霸凌的受害者来说,施害者环伺在其整个成长环境之中,让他们很难从集体性的排挤、打压和孤立中解脱出来。“试探性”的欺凌行为发生后,受害者的逆来顺受或者反抗无效,都可能让施暴者变本加厉。受害学生长期陷入绝望无奈的情绪,甚至会错误地认为自己有错在先,即便长大成人进入社会,也难以建立自信大方、不卑不亢的心态。

令人唏嘘的是,鹿道森去世的消息传到亲人那里后,他们并未察觉到孩子曾经遭遇校园霸凌。家人、教师等角色的缺位,使鹿道森在痛苦的时刻没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关怀,这无疑是巨大的遗憾。相关研究表明,被欺凌者常见的特征身份有留守儿童、性少数群体、残疾人、差生等,个体多重身份耦合形成的“相对弱势群体”,理当受到重点关注。此外,家庭沟通失效、教师视而不见、其他学生冷眼旁观,也可能加剧校园霸凌受害者的痛苦。对于校园霸凌的方方面面,社会还需有精准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有些时候,狭隘、盲目的排他意识,让霸凌者在无意识中犯下了“平庸之恶”。他们不能兼容世间参差、也不会与异己者相处。鹿道森遭遇的偏见与排挤,让很多人想起了当年因校园霸凌逝去的“玫瑰少年”叶永志。事实上,男孩子除了阳刚的一面,也可以有斯文、平和的表现。只有把爱和包容教给未成年人,让他们从小学会善待他人,才能让这种“平庸之恶”不再发生。

要铲除隐秘角落中的校园霸凌,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加深认识,形成更多共识与合力。父母要向孩子传递更加开放、包容的观念,引导孩子关爱弱者、平等待人。对于可能遭遇霸凌的孩子,家人更要加强沟通,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遭遇和心声。此外,学校也要有系统、科学的反霸凌机制,在为学生提供正面引导的基础上,及时调停学生间矛盾,制止潜在霸凌,避免学生的心灵受到难以逆转的伤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