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央电视台 > CCTV15在线直播

我国初步建立统一规范的生态保护补偿统计体系(“纵”“横”结合、落实落地 )

发布时间:2024-05-19 10:14:39   作者:南巷清风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国务院新闻办5月17日举行例行吹风会。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已初步建立了统一规范的生态保护补偿统计体系。

  目前确定的指标体系,重点反映生态保护补偿总体水平以及各类型的补偿规模、补偿的综合成效。主要包括财政性生态保护补偿投入,重点反映政府主导的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情况;市场化多样化的生态保护补偿,主要是反映社会参与的市场交易机制、绿色金融支持等进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效益方面,主要是反映生态保护补偿的综合成效,目前包括森林、草原、大气环境、水环境、水土保持等5个方面的环境指标。

  下一步,国家统计局将及时调整补充生态保护补偿统计指标,更加全面准确反映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进展情况。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胡汉舟称:“另外,我们还着手研究进一步完善监测统计制度,进一步补充增加反映新增指标的报表制度,拓宽监测范围,细化指标定义和统计口径,将《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要求落实落地。”

中央财政持续加大生态保护纵向补偿力度

  在5月17日的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中央财政对于生态保护的纵向补偿力度持续加大。

  据介绍,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从2013年的423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091亿元,累计投入7900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从2015年的13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57亿元,基本翻了一番。

  中央财政积极支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天然林资源管护,把国有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逐步提高到目前的每年每亩10元,把集体和个人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逐步提高到目前每年每亩16元。

  我国强化对重点生态县域、生态功能重要地区的支持,并向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在内的地区倾斜,同时还将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也纳入支持范围。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负责人邸东辉称:“我们还不断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结果与生态保护补偿的结果更紧密挂钩。中央财政根据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情况实施考核奖惩,引导地方摒弃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调动地方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在水以外的生态环境要素方面 鼓励地方继续探索 拓展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还表示,下一步,将鼓励地方继续探索,在水以外特别是其他生态环境要素方面开展积极探索。

  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是生态保护补偿三大主要机制之一,由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之间通过协商建立起成本共担、效益共享、互相监督的制度。

  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对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资金累计投入超过了200亿元。截至目前,全国在20个跨省流域建立了机制,其中长江流域有9个,黄河流域有4个。除了省级开展机制建设以外,各个市县之间也在不断积极探索,甚至已经延伸到村镇一级。这些年来,国家水环境整体质量明显提升,横向补偿机制成效越来越显现。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负责人邸东辉称:“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制度的顶层设计,鼓励地方继续探索,在水以外特别是其他生态环境要素方面开展积极探索,推动横向机制向更广范围、更深内涵、更丰富的形式拓展。”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