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央电视台 > CCTV11在线直播

好用的修图软件(好用的修图软件app)

发布时间:2022-02-14 20:36:27   作者:谁为谁伤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拍照、修图、发朋友圈——时至 2021 年,这依然是许多人出门的习惯动作。的确,当手机已经像器官一样跟随我们的身体,「随手拍」这件事就已经超越了摄影的范畴,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正因如此,每个人的手机里至少要装三五个修图类 app,才让自己的照片可以在社交媒体中迅速吸引朋友们的目光。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盘点了截至 2021 中旬,有哪些不错的修图 app 值得你下载和使用。其中既有类似 Snapseed、VSCO 这样自诞生起就热度不减的经典产品,也有一些相对冷门或小众的工具。无论你是刚刚爱上拍照的懵懂新人,还是已经 po 图无数的修图老手,这些推荐都能帮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另外,为了不让这篇文章变成一个没有边界的流水账,本篇正文部分所指的「修图 app」有两个限定条件:其一是仅限手机平台,其二是 app 的功能集中在照片的后期调色、裁切等,前期拍摄类(如 Halide、ProCam 等)和标注类(如 Annotable 等)不在此列。不过,如果你有用到值得推荐的摄影相关 app,无论是什么类型,都欢迎你在评论区自由分享和补充。后期预处理类在这个部分中,我想推荐几款最受用户欢迎、综合品质最高的后期处理 app。在桌面端,此类 app 的最佳代表就是 Adobe Lightroom 和逐渐流行的 Capture One。但移动端,你也有专业、好用的照片预处理工具可用。它们在照片处理能力上不输桌面端,还专门为移动平台的操作和效能做了专门优化。手机摄影后期的第一步,就从它们开始吧。全能的专业工具——Adobe Lightroom for Mobile

关键特性:与桌面端一致的专业修图能力、RAW 格式处理

Lightroom 是 Adobe 旗下的经典产品,也是摄影领域知名度最高、最受摄影师欢迎的照片处理工具。2017 年,Adobe 为了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将之前的 Lightroom 改名为 Lightroom Classic,并推出了适应多平台的新版 Lightroom。之后不久,Adobe 又将新版 Lightroom 带到了移动平台。Adobe Lightroom for Mobile 的核心功能及使用体验都与桌面版别无二致,只是产品介面和部分操作针对移动平台进行了特别优化。正是有了「核心功能与桌面版别无二致」这个前提,使用 Lightroom Mobile 在手机上处理照片可以实现与桌面端一样的效果——无论基础的亮度、色彩调节,还是进阶的直方图、HSL、曲线等,又或者照片筛选、标星等,均可使用 Lightroom for Mobile 完成。借助 Adobe Creative Cloud 服务,所有桌面端的个性化配置、照片版本和修改历史等均可以云端同步,就连桌面端的预设(Presets)也能在手机上使用。
Adobe Lightroom for Mobile 可以实现桌面端的几乎全部功能

和 Lightroom Classic 相比,通用版 Lightroom 的最大变化在于去掉了本地照片库,所有导入 Lightroom 的照片都会自动保存至 Creative Cloud 云空间内。所以,通用版 Lightroom 在桌面端还不能完全成为 Lightroom Classic 的替代品。但对于拍摄量不大、作品主要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手机摄影爱好者来说,Adobe Lightroom for Mobile 提供的功能已经足够充分且专业。滤镜之王——VSCO

关键特性:胶片滤镜模拟

自主打还原真实胶片滤镜质感的 VSCO 诞生以来,这款 app 在「滤镜界」的地位就从未真正动摇过。在推出移动端应用之前,VSCO 曾推出了专门为 Lightroom 和 Photoshop 等打造的滤镜预设产品 VSCO Film。但目前这套产品已经停止更新,VSCO 团队把精力都投入了移动端的产品开发。如开头所言,VSCO 之所以广受欢迎,主要在于其内置了丰富的高仿胶片滤镜,你可以很容易在其中找到柯达、富士等经典胶卷的影子。不过,如今的 VSCO 已经不只是个「滤镜盒子」,处理照片所需的基础能力它也全都具备,诸如常用的参数调节、照片裁切等完全不在话下,加完滤镜之后还能添加边框,甚至把作品发布到 VSCO 照片社区。
除了加胶片滤镜和调整图像,VSCO 也有一个类似 Instagram 的社区

除了修图,VSCO 还在此前的一次大版本更新中加入了视频滤镜功能,更符合时下视频媒介流行的趋势。简言之,尽管滤镜才是 VSCO 的强项,但它仍是个处处可用的一站式后期处理工具。事无巨细——Snapseed

关键特性:符合用户直觉的操作逻辑、全面的修图能力

Snapseed 是一款经典老牌修图工具,也是许多专业摄影师最爱的移动端修图 app。和 Lightroom 类似,Snapseed 也可以独立完成照片后期预处理的工作,而且在部分功能上比 Lightroom 更加丰富,如 HDR 特效处理、双重曝光、加文字及边框等。简言之,Snapseed 作为一款移动端原生的修图工具,找到了「专业」和「易用」之间的平衡点。许多摄影爱好者选择 Snapseed 的原因是其具备诸如曲线调节等专业修图工具才有的功能,但在操作上更符合移动端的使用特性,大部分照片微调工作都可以通过上下、左右滑动来完成,不用做精细的点击和选择,在大量修图时更加省力。
点划操作是 Snapseed 的标志

此外,在品质颇高的前提下,Snapseed 完全免费。尽管许多摄影爱好者的手机里都囤积了大量付费的修图 app,但 Snapseed 仍是他们使用频率最高、最不愿割舍的那个。特殊处理类除了进行裁切、调色等工作外,很多时候还需要对照片进行特殊处理。在这个部分里,我们筛选了几个在功能上具有很强代表性且非常实用的工具。它们不具备完整的后期处理能力,却专精于某些特殊能力。用好这些工具,能让你的照片更出彩。去除多余元素——TouchRetouch

关键特性:杂物去除

照片拍摄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想拍摄一片纯净的大海,按下快门时才发现两个人不小心入画,再想等待没人的画面却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面对此类情况,TouchRetouch 能帮你把画面里多余的元素抠掉,给你一个干净的画面。在 TouchRetouch 中,只需要将待处理的图片导入应用,划动手指选定区域,它就会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自动分辨需要删掉的物体,并将该区域涂抹得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TouchRetouch 的识别算法非常准确,在许多场景下都可以「以假乱真」。不仅如此,划动手指的操作方式也更加符合直觉,单就「把某些元素抠掉」这一目标来说,使用 TouchRetouch 甚至比在电脑上用鼠标选区更为方便。除了 iOS 和 Android,TouchRetouch 还有 Mac 版且登陆了 Setapp。对于常拍城市照、风光照的朋友们来说,这款工具虽不复杂,却能为画面和构图「增色」不少。

关联阅读:动动手指,消除照片里的「障碍物」:擦图神器 TouchRetouch

修正畸变——SKRWT

关键特性:修正畸变

由于目前手机的主摄都是焦段内的广角镜头,而且超广角镜头在近年愈加流行,修正照片畸变就成了一项照片后期中必须完成的工作。除了使用 Lightroom、Snapseed 等 app 内自带的畸变修正工具,你还可以选择专门为畸变修正而生的 SKRWT。SKRWT 从介面到功能都很简单直接,载入照片后就能调整各项水平、垂直等透视角度,并进行拉伸、翻转、裁切等操作。对于熟悉畸变校正操作的朋友们来说,菜单里的每个按钮只看一眼便能了解其功能,很容易上手。


无 限 循 环

有趣的是,由于 SKRWT 的核心功能就是畸变修正,所以其底部工具栏设计成了可以无限滚动的状态,只要向一个方向一直划动,按钮就会按照固定顺序重复出现,减少你反复调用某些功能时左右来回滚动菜单的繁琐。更纯正的胶片模拟——RNI 系列

关键特性:胶片模拟

市面上有很多胶片模拟类 app,尤其近两年胶片回潮之后,很多修图工具都想尽办法把胶片模拟塞进自己的产品里。但作为使用胶片拍摄项目的「真·胶片用户」,我其实并不喜欢此类 app。原因在于,大多数胶片模拟 app 只是给照片套了一个刻板印象中「胶片色调」的调色滤镜,但在严肃摄影中,这样风格化的色调往往是摄影师需要想办法避免的偏色。虽然将之用作一种审美趣味并无不可,但大多数滤镜为了突出特定的「胶片风格」,其偏色会比真正的胶片严重很多,一旦用得多了,不免令人审美疲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RNI 旗下的胶片模拟 app 却另辟蹊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RNI 的全称是「Really Nice Images」,这个团队的主要作品是将一些经典型号的胶卷效果复刻成照片预设,供 Lightroom、Photoshop 或 Capture One 使用,其作品 RNI All Films 也是全球最知名的胶片模拟套装。在桌面端之外,RNI 将胶片模拟搬到了移动端,推出了 RNI Flashback 、RNI Films 和 RNI Colibri 三款应用。以 RNI Flashback 为例,和传统的胶片模拟滤镜不同的是,它着重模拟的并非效果,而是过程。在 RNI Flashback 中,你无法控制自己的照片会被调成怎样的色调,每次点击介面中间的胶卷按钮,照片就会被「冲洗」出一个随机的色调——和现实生活中的冲洗一样,这些结果未必会让你 100% 满意,有时候还会看起来有些奇怪,甚至不太像真正的胶片,但这个过程十分有趣,时常还能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RNI Flashback 既可以随机生成色调,也能基于生成结果进一步调整

当然,它的结果也不是完全无法调整,在每次获得随机结果之后,RNI Flashback 仍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选项,例如亮度、对比度、胶片颗粒效果的强度和滤镜的强度等。正因为有了在摄影后期领域对于胶片模拟的积累,RNI Flashback 才在移动端实现了对胶片的巧妙复刻。RNI Flashback 的另两款「同胞」则在特点上有所不同——RNI Colibri 同样会自动模拟胶卷效果,但偏重基于原片的色彩增强,不会随机生成色彩;RNI Flims 则着重模拟特定胶卷的影像,载入照片后选择对应胶卷名称,app 就会模拟相应效果,功能上更接近 VSCO。
RNI Films 更为直接,载入照片后就可以选定胶卷效果

总体来说,如果你追求更接近真实胶片的模拟效果,或者想在手机上复刻自己熟悉的胶卷体验,RNI 旗下的三款产品是更适合的选择。不过,三款 app 均未登陆 Android 平台,Android 用户只能使用其它 app 体验胶片模拟的感觉。为画面主体重新打光——Relight

关键特性:打光滤镜

Relight 在发布之初主打的是「HDR 视频相机」,但随着 iPhone 对 SmartHDR 甚至杜比视界视频拍摄的原生支持,Relight 看上去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不过,在计算摄影尚不发达的时期,为了让 HDR 效果更加自然,Relight 精心调制了 50 多组滤镜,它们依旧非常适合用来拯救那些在拍摄时与光照有关的偏差——正如 Relight 这个名字所展示的,它可以用来为一张照片「重新打光」。Relight 的工具分为 3 个分区,最左边的「Mode」就是主打的光线调节。它为室内、弱光、天空、过曝、阴雾这 6 类场景分别提供了多组定制滤镜,另外还有两类大胆的艺术风格滤镜。你可以选择更接近真实感受的一个滤镜,并且调节它的强度。一般情况下,只靠光线调节就可以得到非常接近真实的观感。中间的「Adjust」是几种最常见的参数调节,包括对比度、高光、阴影、色温等,适合一些简单的微调。右边的「Color」则是色彩调节。Relight 提供了多组调色滤镜,每组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强调色,并且同样支持强度调节。

值得注意的是,Relight 中三类调节的效果是独立且叠加的,你无需——像使用泼辣修图等工具时那样——担心滤镜效果被覆盖。右上角的对比按钮可以随时调出带手柄的对比预览界面,从而直观感受到滤镜的效果。经过 Relight 调节后,照片细节肯定有所损失,不过足以应付社交软件的需要。默认情况下,Relight 支持直接分享修改后的图片,也支持保存新副本或修改原图。在上手前,你可能需要在设置中手动打开地理信息保存功能,这样修改后的照片就能继承原图的地理信息,避免修图后「丢位置」的问题。让画面更干净——CleanPics

关键特性:图片降噪

CleanPics 是一款图片降噪工具,它能让充满噪点的画面变得更加干净。CleanPics 在功能相当专一,但足够优秀的效果让它足以成为一款「装机必备」的 app。加载照片后,CleanPics 就会分析照片中的噪点情况并匹配降噪算法,这一过程会因为设备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你使用较早期的设备进行处理,会有明显的加载过程,但对于近几年的新设备来说已经不成问题。

CleanPics 的默认界面展示了处理前后的对比,可以通过拖动画面和手柄或双指缩放来调节预览的位置。下方有降噪强度、对焦程度和补光强度三项参数可以调节,完成后点击右下角的 SHARE 按钮即可保存。CleanPics 在保存后会播放广告,不过由于它的功能是完全本地的,只要将「无线数据」设置为「关闭」就可以达到去广告的效果。随着 iPhone 摄影硬件和算法的进步,噪点问题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很有效的控制。现在使用 CleanPics 去处理一张用 iPhone SE 2 随手拍摄的照片,可能很难看出差异;但当我翻出一张 8 年前用 iPod Touch 拍摄的夜景照片并在 CleanPics 中打开时,我重新感受到了当年 CleanPics 给我带来的那种强烈的震撼。

Relight 和 CleanPics 都是「前计算摄影时代」的遗孤:没有机器学习,没有 AI 建模,开发者完全依靠数学算法和精细调节的参数配置试图让照片变得更自然、更真实。在这个 AI 似乎已经可以让普通消费者「直出好照片」的年代,我依旧难以割舍这两款停留在「手动档」的工具。拯救废片——咔哒

关键特性:废片处理及优化

当你拍到关键瞬间却发现成了废片时,心情不免无奈,而主打一件拯救废片的咔哒就是解决无奈感的好工具。咔哒的滤镜都比较清新自然,场景识别修复功能也很好用。咔哒滤镜总体可能更加倾向女性化与小清新的风格,对于一些实在想不到的场景和照片,「智能美化」一下还是会有收获的。
原生相机拍出的影调较暗,用咔哒处理后效果还不错

增加趣味类极致拟物风——FIMO

关键特性:胶片模拟、拟物操作

FIMO 是一款模拟胶片相机的拍照应用,但也可以导入照片,套用胶卷效果。在这个品类里,从拟物的设计到名字,NOMO 都是毫无疑问的前辈和佼佼者,而 FIMO 作为后来者,同样拥有近乎强迫症的高度拟物设计,同时取景器更大、操作流程轻快、震动反馈更舒适、采用非订阅制的胶卷买断式付费方式,这些都让 FIMO 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FIMO 的所有逻辑都以「胶卷」为核心,你拍摄前可以像使用真实的胶片相机一样,先选定一个胶卷,之后的拍摄都会被记录在对应胶卷中。不仅如此,由于不同胶卷有着不同影像效果,而且 FIMO 会将不同胶卷拍摄的照片归类在不同的子相册里,所以你完全可以用某个特定胶卷拍摄特定主题,来达成生活中的某种仪式感。为了方便拍摄,你还可以在 iOS 系统的主屏添加 FIMO 小组件,餐前打开手机轻点几下,拍饭验毒一气呵成。
FIMO 的小组件、相机界面和胶卷相册

相机模拟的新秀——Dazz

关键特性:多种相机模拟买断制的 Dazz 也是一款主打相机模拟的宝藏 app。和上文提到的众多胶片模拟类 app 不同,Dazz 的侧重点在于模拟不同的复古相机及镜头。因此,Dazz 具备高度可玩性,定时、多重曝光、漏光、鱼眼、画框等功能一应俱全,同样有每个相机的单独相册,而且可以拍视频。Dazz 目前已经内置的几十款不同相机,其中还有一些特效相机,可以实现一些方便有趣的效果。
Dazz 的介面

 


Dazz 中的 D3D 相机拍摄效果

给照片加个边框——方块小子

关键特性:照片加边框

需要给你的照片加边框吗?试试方块小子吧。方块小子的命名已经非常直白,其主要功能就是让你的照片变「方」,而且还是各种各样的「方」。在方块小子中,你将照片转制成等宽、Instagram 风格、2.35:1 电影荧幕、2:1 推特头图、iPhone 壁纸等十数种比例。对于调整比例之后的空白区域,方块小子提供了颜色、渐变、模糊、纹理四种方案来填充。

同时,方块小子还有自动取色功能,能根据画面主题颜色来自动适配周围边框的颜色。此外,方块小子还支持为图片添加文字功能,字体大小、透明度、阴影、间距等都可以进行调整。美中不足的是,方块小子并未内置中文字体,略微限制了它在图片美化上的上限。把作品做成表情包——ImgPlay

关键特性:图片、影片转制 GIF 动画

ImgPlay 是一款图片及视频处理 app,从功能上讲,它和本文提到的其它 app 都不一样。ImgPlay 的核心能力是将图片和影片素材输出为 GIF 动画,因此,它是一款能为生活增添不少乐趣的「表情包利器」。如果想把和朋友玩闹时随手拍的视频处理成鬼畜表情包,几乎没有比 ImgPlay 更快的方法。
一个简单 demo:使用 Dazz 拍摄、ImgPlay 处理导出,整个过程只要两分钟不到

将 ImgPlay 与其它图片处理工具相结合,能产生许多有趣、有创意的玩法,特别是结合特殊的照片滤镜或鱼眼镜头等特效,很快就能将刚刚发生的妙趣瞬间变成动图,更持久地延续欢乐。除了以上推荐,大家还在用这些修图 App在筹备本文内容的同时,我们还面向 Matrix 作者群开展了一次圆桌讨论,征集大家常用的及推荐的图片处理工具,除了上文提到的工具,下面这些也很有趣,一起来参考看看吧。@Tolecen:Focos、NOMO、Varlens很专业的修图 app 有很多,比如 Snapseed、VSCO 等,下面介绍三个我在某一方面用得特别频繁的。FocosFocos 是一款非常专业的设置景深与虚化的 app,其最有特点的功能就是「先拍照,后对焦」。在拍照的时候不需要花时间去找焦点,拍完之后可以在 app 中重新设置对焦以及背景虚化。在日常拍照中,我用这个功能用的非常频繁。

比如这一张,直接拍的时候无法完成前面雕塑对焦,后面背景虚化,但是拍完之后就可以用 Focos 重新设置了。NOMONOMO 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类胶片拍照 app,里面有很多优秀的效果,最近最喜欢的是 Swirly2,他可以制作非常优秀的焦外旋转的效果。


Swirly2 的相机介面

VarlensVarlens 是一款功能很多的比较专业的 app,不过我最喜欢他的功能是,可以自己导入 LUT 色彩文件,轻松拍出自己调好的颜色的图片。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都不一样,很多 app 中内置的滤镜虽然多,可能没有让自己满意的,但是可以自己制作 LUT 色彩文件,导入 Varlens,拍出符合自己审美的色彩。

上面截图右侧,就是自己导入的很多 LUT 色彩文件,用其适合的场景来命名,方便直接选择使用。@JLDUAN:Fine 修图前段时间在 AppStore 专题文章中,特别介绍了如何利用「Fine 修图」实现移轴特效。通过俯拍一些远景,后期利用「Fine 修图」简单处理后就能实现微缩景观的效果,非常有趣,值得一试。

@板斧:Instagram、Darkroom对,你没看错,「俗不可耐」的 Instagram 正是那款对我来说不可或缺的修图工具,因为它提供了使用非常便利的畸变调整功能,也就是 app 内图片编辑页面中、「编辑」标签中的第一项「调整」。我个人在构图时经常纠结于角度的精确控制,但抓拍时也不一定总是控制得好双手,进而导致成片角度不够理想——最常出现的失误就是画面中的「横平竖直」没有维持住,而这又不是简单的「旋转」功能即可干预的,Instagram 的「调整」恰能帮忙弥补这一微小的遗憾。「调整」里不仅有最基本的旋转,还提供了水平、垂直视角的畸变调整,配合网格,找回失落的垂直、水平线就不那么困难了。

当然了,这不是什么 Instagram 独占的功能,近年寻觅类似 App 时,笔者发现设计优雅、功能强大的 Darkroom 也是有此功能的,不过后者的付费门槛可不低;就个人而言,能用免费的 Instagram 满足我这个强迫症的需求,已经是绰绰有余,所以即便早就不依赖它拍照和分享,Instagram 仍然坐拥 iPhone 4 时代起「装机必备」的特权。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