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春晚直播 > 2018狗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特色(春节有哪些特色风俗)

发布时间:2022-05-18 19:19:24   作者:风里有诗句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春节特色(春节有哪些特色风俗)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春节有哪些特色习俗,欢迎大家参考!

春节有哪些特色习俗1

1、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

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2、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3、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4、贴年红(挥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5、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春节有哪些特色习俗2

贴春联。

为了可以增加春节的节日气氛,家家户户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贴春联、年画、福字,再就是挂上红灯笼等。红色的春联、灯笼有着很好的寓意,代表着红红火火。

准备年夜饭。

年夜饭是除夕夜比较重要的一个风俗之一,年夜饭的菜是很讲究的,都是有着很好的寓意的,如年夜饭上一定要有鱼,表示年年有余;生菜寓意着生财等。

和家人团聚。

每年临近春节的时候,外出工作的人都会回家过年,无论是身在多远的地方。在外面的游子,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中国人很重视在春节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团年。

放烟花、鞭炮。

过年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都要放烟花和炮竹,因为这是庆祝过年,也是春节的一种庆祝方式。但一般城市里不让燃放炮竹、烟花,害怕引起火灾。

拜年。

从大年初一开始,我们都要开始走访亲戚,为的是联络感情,亲戚要有来往,有来有往彼此的亲情才会更加深厚。拜年主要是从家中长辈开始,晚辈拜完年之后,长辈是会给晚辈发压岁钱的。

逛花市、庙会。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之一,其间包含了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是春节出行的好去处。

春节有哪些特色习俗3

北京春节的习俗1、腊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俗称“灶王爷”。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人们会为贴在厨房的灶王爷、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们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汇报。然后,把灶王爷、灶王奶奶烧掉,送灶神上天。

北京春节的习俗2、腊月二十四:扫房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在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北京春节的习俗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俗语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是为什么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类不错的选择,在过去,穷苦的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豆腐是介于肉与蔬菜之间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类。当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义。中文“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北京春节的习俗4、腊月二十六:去割肉

民间谚语:“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民间传统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北京春节的习俗5、腊月二十七:宰年鸡

到了腊月二十七,春节的脚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们仿佛都听见了除夕的钟声。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在昨天吃过了美味的炖大肉以后,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鸡”。民谣中“腊月二十七,宰年鸡”,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北京春节的习俗6、腊月二十九:蒸馒首

“二十九,蒸馒头。”在我国春节的民俗中,在这天要把腊月二十八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家家还要蒸枣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还要点上红点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红印,还喜欢把豆包做成刺状(用绿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状),寓意“招财进宝”。

北京春节的习俗7、年三十:吃饺子守岁

老北京人的年夜饭,主要就是吃饺子。包饺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财”的谐音。剁馅要全家轮流剁,边剁,边说“剁小人”。在除夕之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就从吃年夜饭开始,大家慢慢地吃,一边畅谈,一边品尝美酒,直到深夜。而在午夜12点的钟声响起时,大家就会一起欢呼,吃饺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北京春节的习俗8、大年初一: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儿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北京春节的习俗9、大年初二:拜财神借元宝

初二早上,天没有亮的时候就要起床,煮馄饨吃,因为馄饨长得象元宝。初二这一天,是老北京人拜财神的日子。商家一般拜武财神——关公。百姓家拜比干。因为百姓认为比干没有心了,一定没有私心,办事一定能公正。老北京人到庙里面借“元宝”,以求新的一年万事顺利。

京春节的习俗10、大年初三:老鼠娶亲的日子

据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有北京人早早的上床休息,把灯熄了,还要把鞋藏好了,以防老鼠给叼走了。有的在炕洞,顶棚等地放一些米。如果这一天,住平房的小孩听到顶棚上有老鼠跑来跑去,老奶奶就会说是老鼠要娶亲了。

春节有哪些特色习俗4

舞鸡舞春牛

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吃年粽,家里的小孩子、年轻人早就跑出去放炮竹、舞春牛去了。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春牛”,并非真的牛,其实是用竹片编成的,外边套上布,弄成牛的样子。“春牛”踩着鼓点摇头晃脑地挨家挨户给人拜年,预祝人寿年丰,春牛舞到哪里,欢乐和喜庆就被带到哪里。

新年挑水好运多

大年初一天刚亮,家家户户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要挑着水桶,拿着三柱香火,唱着歌,去河边挑水,到了河边或者取水处,先把香插好,用红纸包好的钱币作“利市”往水里投放,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挑回新年的头一担新水,这一天壮族人是绝对不喝去年存水的,因为他们相信大年初一的水最纯净、最吉利,可以给一家人带来整年的好运气。

散年吃母粽

到了年初二,妇女便带着孩子在丈夫的陪同下,拿着礼品纷纷回娘家了。壮族人的春节新奇而有热闹到了元宵节,再次祭祖以后,家家户户才把供品撤掉,这被称为“散年”。

“散年”是由家中长女搀扶其父母或家中最年长者,坐在堂屋中央,然后剥开“母粽”(超级大的粽子),按家中年龄长幼有序地分发,每个人则须恭敬地接受并将其吃完,这就是“吃母粽”。吃完“母粽”,全家老小便拿着粽叶、香火,到叉路口或江河边,焚香肃立,边唱“避邪歌”,边抛撒粽叶,以此“送凶祸”。

我们生活在桂北地区。桂北一带的汉族人民过年,主要有以下一些习俗。

一是祭灶。时间是腊月二十三日,家家户户杀鸡鸭、宰猪羊,准备好瓜子、花生、糖果等祭品,由男户主主持祭灶仪式,女同志一般不参与祭祀。需要注意的是,祭品中一定要有糖,我们这里一般是黄糖。据说灶王吃了糖,嘴巴甜甜的才能上天讲好话。体现了人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良好愿望。

二是打扫卫生。过了腊月二十三日的小年夜,我们这里习惯上就已进入过年的日程安排了。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年货过年了。因此,民间俗语云,过了二十四,长工不理事。意思是即使是长工,也该放假回去准备过年了。

三是贴春联。此习俗与全国各地一样,在除夕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祈福的习俗。

四是除夕吃团圆饭。吃团圆饭要注意三点。首先是吃前要祭祀天地、祖先,没有祭祀前,不能吃饭。其次是菜品中要有丸子和鱼,丸子代表团团圆圆,鱼代表年年有余。最后是不要把饭菜吃完,要留点饭菜到第二天初一吃,寓意年年有余。

五是守岁。所谓守岁,就是除夕晚上全家围坐火塘迎接新年的到来。火塘的火要烧的很旺,一般要烧大柴,寓意家庭兴旺。最重要的是,火不能熄。因此,睡前一定要把火种用灰埋好来,以便第二天早上火塘里还有火种,寓意代代相传。

六是出行。所谓出行,就是新年第一天早上要早点起床,洗漱完毕后,穿戴整齐地在家门口放一挂鞭炮,面向四方鞠躬拜谢,祈求新年万事安康。

七是相互走访拜年。此习俗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八是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桂北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有彩调、舞龙舞狮、踩高跷、扎花船等。

总之,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以上列举的桂北地区年节习俗,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仅供有兴趣的朋友研究参考。不妥之处,请留言交流。

腊月二十三下午,我们这儿要按当年农历月份的多少烙饼(有闰月的话就烙十三个,没有就烙十二个),饼有菜油馅的,糖馅的,还有面团里直接加上调料烙的实心饼的。饼子烙好后装盘摆在灶台,然后焚香磕头烧纸钱,放鞭炮,新年正式开始。我们把这个称作递灶,你们那儿有吗?

现在饼子基本上都被饼干和点心代替了。

家乡最好特色游戏,抬龙头,游龙灯,每家一男丁,一板灯,长一米一八,最长达到一百八十米,经过每家每户,烟花爆竹齐欢唱,锣鼓吹打非常好玩,这就是江西文港镇吴家村,张两村每年都临留举行。非常高兴好玩游龙灯特色。

谢谢邀请!都在我写的《好日子》里和前天回答的里面有啊!谢谢关注!

山西太谷:铁棍,背棍,灯棍,高跷,二鬼摔跤,舞龙,舞狮,车,彩灯,彩車,扭秧歌,跑旱船,绞活龙,架火,威风锣鼓,大头娃娃,九凤朝阳,唱大戏,游九曲等文艺活动丰富多彩。

放炮,贴对联,走亲访友拜年,吃饺子,给压岁钱。

传统习俗挺多的二十三到年初一的普通风俗就不说了,当说初一早晨起来儿媳妇要给长辈磕头,外屋铺一个垫子是专门给外来小辈们准备的,儿媳妇必须要在公婆面前跪下行礼磕头,这都是本人亲身经历过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几年才慢慢取消了。

吃的我就不说了,单说鲁西南看的民俗活动节目吧:舞龙、舞狮、舞麒麟、高跷、杂技、魔术、二鬼摔跤、抬阁、撅老四、牛皮大鼓、渔鼓、羊抵头鼓舞、商羊舞荡秋千、斗鸡、斗羊、面塑、泥塑、剪纸、吹糖人。武术表演种类也非常多,不胜枚举,而且都是非遗项目,都很有看头。

清洁卫生,办置年货,送灶神,送众神,祭祖宗,拜神明,穿新衣,道吉祥,围炉,拜年,发红包,守岁,走亲戚。

腊月二十二打扫庭除,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三十请祖宗,把家中不穿的衣物丢到大街上,以示破旧立新,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父母不在的上坟祭拜,初五叫破五,有些年初年后初五之前去世的人要等初六之后才可下葬,初九捏老鼠嘴,十五过元旦,看焰火,烤春火,也叫社火,以示一年红红火火!

全球各地的春节氛围日渐浓郁,人们用各自的方式和习俗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在菲律宾马尼拉的中国城,当地人心目中最有年味的场景之一莫过于舞龙舞狮表演。

西卡特从小就喜欢舞龙舞狮。他不仅加入了当地的舞狮队,每年春节参加表演,还自己制作舞龙舞狮的服装,成了远近闻名的手艺人。由于疫情原因,今年马尼拉取消了大型的舞龙舞狮表演。不过,一些老客户依然前来预定狮子玩偶。西卡特期待在新的一年里,疫情能够早日结束,他心中的舞龙舞狮情结也能延续下去。

菲律宾手工艺人 迪埃里·西卡特一家:我祝大家一切顺利,疫情早日结束,一切恢复正常。新春快乐,中国新年快乐。

在巴拿马,当地政府将首次在中国农历新年期间举行全国性庆祝活动。当地的华侨家庭也沿袭着传统的春节习俗,贴福字、炸油角、晒腊肉,早早就开始为年夜饭准备起来了。

巴拿马当地华侨:我祝大家像这个饺子一样,吃完这个饺子家庭甜甜蜜蜜。春节快乐,恭喜发财。

而在印度尼西亚,每年的春节前夕,雅加达一些地区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板凳”鱼的“年货”销路特别好。

鱼市鱼贩 阿达:我每年这个时候,有时赚1000万印尼盾(约合5000元人民币),有时赚900万印尼盾(约合4500元人民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但确实是有钱赚的,我的目标就是把鱼全部卖掉。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