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浙江电视台 > 浙江公共在线直播

封德彝(封德彝是个怎样的人)

发布时间:2022-05-18 11:11:55   作者:稳走感情路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1、人物生平

追随杨素

590年(开皇十年),内史令杨素率军征讨江南叛乱,征辟封德彝为行军记室。一次,杨素召见封德彝。封德彝失足落水,被救起后,换了件衣服便去见杨素,丝毫不提落水之事。杨素知道后问他原因,封德彝道:“这是私事,所以没说。”杨素对此非常惊异,后来将自己的堂妹嫁给封德彝。

593年(开皇十三年),杨素奉旨营建仁寿宫(在今陕西麟游),表奏封德彝为土木监。杨素生性自负,唯独赞赏封德彝,常与他一起讨论政事,终日不觉疲倦,并手抚自己的坐床道:“封郎一定能坐上我这个位子。”他多次向隋文帝举荐封德彝。595年(开皇十五年),封德彝被擢升为内史舍人。

败坏隋基

大业年间,内史侍郎虞世基总揽政务,但因能力有限,常有失当之举。封德彝暗中依附虞世基,为他出谋划策,让他谄媚奉承皇帝、扣押违背圣意的奏章,并抑制贤能。从此,虞世基受到的恩宠逐日加深,而隋朝的国政则日渐败坏。

618年(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让封德彝历数隋炀帝的罪过。隋炀帝对他道:“你是士人,何至到此地步?”封德彝羞惭而退。隋炀帝被弑后,宇文化及立秦王杨浩为帝,任命封德彝为内史令。后来,封德彝随宇文化及逃往聊城。他见宇文化及兵力日减,便与宇文士及到济北(今山东茌平)运粮,以观望形势。

投奔唐朝

619年(武德二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杀,封德彝遂与宇文士及投降唐朝。唐高祖认为封德彝是隋朝旧臣,谄媚不忠,对他严词斥责,罢官遣返。封德彝又向唐高祖进献秘策,使得高祖大悦,被任命为内史舍人,不久又升任内史侍郎。

620年(武德三年),封德彝随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王世充,并参谋军事。但是两军相持不下,唐高祖便有意撤军。封德彝奉命回朝,向唐高祖讲述形势:“王世充领土虽多,但相互牵制不听调遣,听命于他的只有洛阳。他已计穷力竭,死在旦夕。现在撤军,敌军势力就会互相紧紧勾连,日后再难铲除。不如趁现在敌军立衰,一举攻破。”唐高祖同意。

621年(武德四年),李世民平定洛阳,凯旋而归。唐高祖对侍臣道:“朕当初发兵东征,群臣都表示反对。只有秦王请求出征,封伦也赞同。即使是张华为晋武帝策动伐吴,又怎能超过这次东征。”于是封封德彝为平原县公,又让他兼任天策府司马。

622年(武德五年),突厥入侵太原,又遣使求亲。唐高祖向大臣问计,群臣大都主张求和。封德彝道:“突厥入寇,是轻视我中国,认为我们不敢交战。应该打赢了再言和,才能恩威并施。如果现在不战,日后突厥还会再来。”唐高祖表示同意。

担任宰相

623年(武德六年),封德彝兼任检校吏部尚书。

625年(武德八年),封德彝进封道国公,不久改封密国公,又升任中书令。

626年(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皇太子,不久继位,是为唐太宗。封德彝升任尚书右仆射。他每次与左仆射萧瑀商议政事,都表示赞同,但到皇帝面前,却说出相反的主张,二人因此不和。

627年(贞观元年),封德彝在尚书省突然发病,唐太宗亲自前去探视,命人用御辇将他送回家中。不久,封德彝病逝,终年六十岁。唐太宗辍朝三日,追赠司空,赐谥为明。

死后风波

封德彝生前深受唐太宗礼遇,并数次向太宗进献效忠之策。同时,他又暗中依附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曾打算废黜李建成,立太宗为太子,因封德彝力谏而止。但这些事非常隐秘,封德彝死后多年,才被唐太宗得知。

643年(贞观十七年),治书侍御史唐临弹劾封德彝生前的奸诈行为,唐太宗命大臣讨论。民部尚书唐俭道:“封伦生前深受恩宠,而罪过暴露于死后,所任的官职不能全部褫夺,请收回封赠、更改谥号,以为惩戒。”唐太宗遂剥夺封德彝的司空之职,削除所封食邑,改谥号为缪。

2、轶事典故

杨素营建仁寿宫,规模宏大、装饰奢华。隋文帝大怒:“杨素耗尽民力来装饰离宫,使我与天下结怨。”杨素非常恐惧,害怕受到处罚。封德彝安慰道:“您不要害怕,皇后来后,自会免罪。”次日,独孤皇后果然慰劳杨素。杨素返回后,问封德彝道:“你怎样预料到的?”封德彝答道:“皇上节俭,因此初见宫殿奢华必然发怒,但他很听皇后的话。皇后是妇道人家,就喜欢奢华。皇后高兴,那么皇帝也就高兴了。”杨素叹道:“揣摩之才,我不如你。”

3、人物评价

卢思道: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

刘昫:封伦多揣摩之才,有附托之巧。党化及而数炀帝,或有赧颜;托士及以归唐朝,殊无愧色。当建成之际,事持两端;背萧瑀之恩,奏多异议。太宗,明主也,不见其心;玄龄,贤相焉,尚容其谄。狡算丑行,死而后彰,苟非唐临之劾,唐俭等议,则奸人得计矣。

宋祁:①伦资险佞内狭,数刺人主意,阴导而阳合之。外谨顺,居处衣服陋素,而交宫府,贿赠狼藉。然善矫饰,居之自如,人莫能探其膺肺。②封伦、裴矩,其奸足以亡隋,其知反以佐唐,何哉?惟奸人多才能,与时而成败也。妖禽孽狐,当昼则伏自如,得夜乃为之祥。若伦伪行匿情,死乃暴闻,免两观之诛,幸矣。

4、家庭成员

祖父:封隆之(一作封隆),北齐太子太保。

父亲:封子绣,隋朝通州刺史。

母亲:卢氏,出身范阳卢氏,卢思道的姐妹。

妻子:杨氏,出身弘农杨氏,楚国公杨素堂妹。

儿子:封言道,官至宋州刺史,娶唐高祖第十二女淮南公主。

5、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六十三列传第十三》

《书·卷一百列传第二十五》

6、影视形象

2005年《开创盛世》,刘奕君饰演封德彝。

2006年《贞观之治》,贾韵彤饰演封德彝。

2007年《贞观长歌》,孙飞虎饰演封德彝。

2012年《隋唐英雄》,常和饰演封德彝。

在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种:

一,了解学生状况。

学生是教师教授知识的对象,了解他们,有助于分层教学,因才施教,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问题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什么问题,给予指出并及时更正解决,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进步。

三,练习内容针对性问题。

提倡适当练习,不搞题海战术,做完练习之后要做好总结,练习可以说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这个环节不能缺少。

四,管理问题。

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网络等不断对校园这块净土进行着冲击,"问题"学生增多,校园暴力时有发生。现在的学生不好管理,要爱护他们,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了解学生内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与他们交心,就便于发现问题的"苗头",抓住源头,清理问题于萌芽状态,当然,这个需要教师全身心的付出,需要教师甘于奉献。

五,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形成合力。

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定期沟通,问题随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知识更新快,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多,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取更多知识,来适应学生需求。二是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但又没有多少有效可行的方案,有点乱套,教材变化太快而又没多少用处,朝令夕改,教师无所适从。三是家长教育子女更加多元化,学生性格更有特殊特点,厌学的学生似乎增多了,手机等电子产品对教学冲击很大。四是教师每天都要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什么档案抄写,什么扶贫攻坚,什么继续教育…耗废了老师大量精力,老师力不从心。五是学生错了也是对的,老师永远是错的,这种观念让老师很受伤。六是外行永远可以在老师面前发号施令,有时候让老师哭笑不得,比如一位老师教的两个平行班,基础差距太大,教学成绩自然是差距不小,领导老要老师找差距,什么两个班成绩差距不能超过5分,瞎掰。最后只有让成绩好的班差下来,两个班就平衡了。

谢谢邀请!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求自己做一名专家型教师,何谓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1. 必须掌握所授学科的知识内容。2. 必须掌握教学技能。3.必须掌握特定学科特定知识的教学技能。 -----斯滕伯格

对比以上三点,深感自身的教学水平还有待于提升,我就从自己的教学反思和我所观察到的老师中,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1. 教学方法和技能停滞不前,长时间下来没有丝毫的进步。同样的知识点,几年下来还是同样的讲法,不更新,不创新。这是教师自身不学习的结果。时代是发展的,学生一代和一代也有他不同的地方,面对教了几十遍上百遍的知识点,我们是不是应该换换思路,换换方法,换换资源,换换媒介,找到最适合当前学生所能接受的方法。

2. 责任心的缺失。很多教师,包括各个年龄段的老师,没有把教育当做自己的职业或者事业,仅仅是一份糊口的工作。年轻教师更是跟着心情走,对学生的学情,教材的把控,重点考点,学生的反馈全然不管,仅仅是停留在完成很浅显的教学工作,不从中思考,挖掘内涵,应付了事。

3. 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的授课风格,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我们身边不乏一些老师,对待工作特别认真卖力,对待教学一丝不苟,对待学生也体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是学生成绩就是上不来,孩子们也有时候确实不买账。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对待学生不会灵活变通,教学工作中的杂事很多,有时候不会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就会导致学生对老师这个人产生一定的“看法”,即便你的课程多么的完美无缺,学生在一开始就已经排斥了。所以,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们沟通,交流,成为他们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4. 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或者意识。坐在课堂听老师讲书本上的知识,有时候真的很无聊,学生没有参与感和代入感。作为教师,如何去建立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如何挖掘每个知识点背后隐藏的爆点,有没有一瞬间可以点燃你的课堂?如何帮助孩子举一反三,如何通过知识这个载体,培养自信阳光,心里健康的学生?而不是就知识讲知识,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5. 缺乏有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所以孩子的行为习惯,直接反应了家里受教育程度。所以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老找孩子的原因,也要多找找自身原因和家庭原因,了解孩子的家庭结构,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和家长沟通的时候一针见血,找到孩子背后的真实原因。

填鸭式多,启发式少。老问题了。

作为一名具有五年初中教学经历的老师,我想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我认为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来自于学科本身。也就是一个老师能不能备好课、上好课。很多老师备课是不充分的,不知道如何备课,同样对课程设计许多老师也存在很多问题,上课不流畅,知识传授不清晰,对课堂的把控不自如。

二、来自于学生。很多老师在与学生关系上处理不好,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甚至有可能会爆发冲突。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去帮助学生解决。

你好,我就从语文教学中谈谈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建议。

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阅读时间不够充足。每周要多开几节阅读课。

2、低年级写字教学可以抓得更扎实一些。个别学生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有待加强。

3、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忽视学生的自主性。

措施和建议:

1、利用班级的一些碎片时间开展班级阅读活动,开拓班级阅读空间,营造更多的阅读氛围。让班级的孩子能随处能捧起书阅读,打造书香班级。学校也可以开展类似“读书漂流”、“好书推荐”、“静阅读活动”等创设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

2、牢抓学生的写字习惯,”提笔就练字时“建议低年级的写字课由专业书法老师教,语文老师加强写字规范。也要注重自身书写素养的提升。从一年级开始让孩子明白写一手好字,是学好语文的根本。

3、教师改进自身语文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利用好课堂每一分钟,寻找契机,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性、创造性与主体性的提升,除了练习外,更多的将课堂还给学生。

一个好老师,我认为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亲和力;第二是专业精进;三是风格化。亲和力不是假装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爱与慈悲;对于孩子,首先是理解孩子,接受孩子,然后才能引导孩子。专业精进,不仅是指自己所教授的这门学科,而且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不仅帮助孩子学好这门课,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壮志,而且适时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乐山好群,人格完整的个体。风格化,是最难把握的。一个老师不能老和尚念经或照本宣科,只有语言风格化才能讲解生动易懂被学生喜欢。做人上呢,老师的风格化呢,会让老师发散出令学生心慕手追的人格魅力。有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说过,一个平庸的老师照本宣科,一个好老师传授学习方法,一个伟大的老师在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请各位同道中人自我对照,看我们都缺啥吧!共勉共勉!

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的学生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内容及主动获取的信息量是过去若干时代所无法企及的。即教育的大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你不讲他就没有听说过,而是他知道的比老师知道的还要新颖和鲜活。所以,教育对老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但当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钻进知识教学的死胡同里出不来。我们经常建议老师不要满堂灌,就是提醒老师钻进知识教学的死胡同。究其原因,就是老师的观念太陈旧,备课时找到大量知识性内容,到了课堂哪一条都重要,哪一条都舍不得扔。久而久之,老师灌得顺手,认为效率高,效果好,学生也习惯了,家长也认同了,分数高,能升学,问题好像也就不是问题了。这就是所谓的以考定教。二是老师总希望一种方法可以教会全班所有人,于是习惯性让优生在前面等一等,还要批评跑得慢的怎么不努力等等。美其名曰叫抓两头促中间。前者造成学生不积极思考,等着老师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性,没有创新和创造意识,将来只能听命做事。而后者呢?严重背离因材施教原则,让三分之二学生等三分之一学生,方便的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长期这样教学,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培养不出差异化人才,大家都平平庸庸,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何以解忧?老师一定要站在管理学的高度把握教,把学生的差异当做资源,认可和鼓励学生发展不平衡,让会的教不会的,这样会做的变成会讲了,能力提升了;把不会做的教会了,知识环节打通了,自信心提高了。这样的心态看学生,他们每个人都是对的状态,让每个学生都在进步,都在成长。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最后一句话,教育者最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反思,我们自己还在成长吗?我们自己还在进步吗?

作为一个老教师,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应该是没有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基本上都是跟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走,考什么,教什么,无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于老师来说,虽然跟老师收入直接挂钩的职称评定和教学成绩可以说是毫无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说老师教学成绩的好坏和老师的收入是没有关系的,但无论老师个人,同事之间还是上级领导都是把教学成绩当作衡量老师水平的唯一标准,可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哪怕你是校长,如果你的教学成绩差也是一样被人鄙视,在老师们面前也是毫无威信可言的。所以每个老师都是在分数这个紧箍咒下拼命,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决不会去理会什么素质教育。对于我们这种农村学校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应该是挫败感会与老师如影随行。由于生源的原因,农村家长很少有像城里那么重视孩子的教育,就算重视也没有能力,无论是家长自身的知识水平还是经济能力(去校外上辅导班)与城里相比差距都不是一般的大。所以无论老师怎么努力,成绩也总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老师在工作中很难体会到成就感,并逐渐对工作变得麻木和无奈,丧失,这种状态又会更进一步影响工作,无论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很糟糕的!第三个问题是老师在教学中很容易形成指责型人格,虽然我们都知道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确实尽量这样做了,可事实上除了优点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问题,每天都有的层出不穷的问题出现,面对各种违纪现象,身为警察和法官的老师如何去表扬?面对没有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和永远交不齐的作业,每天身为催债公司员工的老师又如何笑脸盈盈地去催这永远也催不完的债?凡此种种,身为老师我们不可能自欺欺人,对问题视而不见,不去处理,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形成指责型人格了!

知识更新、学生调皮、杂事太多、压力太大!

文/林岩

封德彝

封德彝是谁?准确点说,他是个人品很差的官三代,爷爷封隆之曾任职北齐国的太保,老爹封子绣担任过隋朝的通州刺史。

其本名叫封伦,字德彝,祖籍渤海蓨[tiáo]县(今属河北景县)。

封伦踏入仕途,不是借父祖的光,全靠自己打拼。

隋朝初年,封伦被权臣杨素征召为幕僚,两次落水之后,竟走了狗屎运,凭借着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竟忝列宰相之位。

《新唐书》记载: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江南之地发生,内史令杨素奉命率军平定叛乱,封伦以行军记室的身份随行。

途中,水军的战船停泊在海上,杨素召封伦上船议事,封伦不小心掉进了海水里,所幸被人及时救了上来。

杨素

封伦换了一身衣服,拜见杨素,却绝口不提掉落水中的事情。

杨素后来听人说起这件事,就问封伦当时为何没有说。封伦解释说:“这是私事,我不敢在公众场合说。”

杨素大为惊奇,自此开始对封伦刮目相看,后来把堂妹嫁给了封伦,大难不死,抱得美人归,这是封伦第一次落水。

开皇十三年(593年),杨素奉命营建仁寿宫,他向皇帝请示以封伦为土木监。

杨素为人傲慢自负,却对封伦非常赏识,常常和他一起商议政事,曾抚摸着自己的坐床说:“封郎将来一定会坐在这里!”后多次向皇帝举荐封伦。

开皇十五年(595年),封伦升任内史舍人。

《定命录》记载了封伦的第二次落水的场景:“杨素讨辽东,封公船没,众皆谓死。杨素曰:‘封郎当得仆射,此必未死。’使人求之……”

杨素奉诏征讨辽东,封伦随行,他乘坐的船遭遇风浪沉没水中。

众人都说封伦这一次死定了。

杨素却不以为然,说:“封郎将来能当仆射那样的高官,这一次未必能死。”于是派人去海上打捞。

封伦确实没死,他在海上抱着一块板子,力气逐渐耗尽,打算放弃,眼看着就要沉下去了。

封伦忽然想起杨素抚摸坐床说的那句话,顿时精神为之大振,使出吃奶的力气,坚持抱着板子不放松,板子把他的胸膛磨破了,血肉模糊,露出森森白骨,他咬牙坚持,直到众人赶来把他救上来。

封伦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杨素曾评论说:“吾不及也。”

隋炀帝在位的时候,虞世基受宠,但是他不擅长处理政务,封伦就暗中给虞世基出主意,让他百般谄媚皇帝,一味歌功颂德,把大臣直言进谏、忠言刺耳的奏折藏匿起来。

虞世基此后越来越受宠,仰仗皇帝的宠信,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朝纲败坏,为隋朝的加速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宇文化及发动,劫持隋炀帝出宫后,命封伦列举隋炀帝的罪状。

封伦跃跃欲试,打算落井下石,取悦于宇文化及。

隋炀帝讥讽他说:“你也算是读过圣贤书的士人,何至于如此下作?”

封伦羞愧难当,缩着脖子离去。

宇文化及弑君之后建立许朝,自称皇帝,封伦出任内史令,跟随宇文化及去了聊城。

李渊起兵后,封伦算计到宇文化及必败,于是转而结交反对哥哥宇文化及称帝的宇文士及。

李渊

宇文化及兵败被杀后,封伦就和宇文士及一起投降了李渊。

唐高祖李渊看不起有奶就是娘的封伦,觉得他的人品有问题,没打算重用他。

封伦再次发挥善于揣摩圣意的优势,不久通过献计策,一番花言巧语把李渊忽悠迷糊了。

李渊大悦,于是任命封伦为内史舍人,兼任内史令。

唐高祖李渊打算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伦密奏:“秦王自持功劳大,绝不会屈居太子之下,要么改立秦王,要么就杀掉他。”

封伦还对太子李建成表白说:“拥有四海之人不应顾及亲情,刘邦为了得天下,亲爹将要被煮,他还乞讨分一杯羹。”

暗示李建成除掉弟弟秦王李世民。

秦王发动玄武门事变,除掉了太子,封伦又转而投靠了秦王,成了秦王府的马前卒。

封伦里挑外撅、挑拨离间都是暗箱操作,以至于秦王李世民即位后竟一无所知,还把封伦当成功臣,提拔为“尚书右仆射”。

贞观元年(627年),终于爬到了宰相之位的封伦屁股还没坐热乎,就暴病身亡,时年六十岁。

唐太宗李世民“辍朝三日”,追赠司空,赐谥号“明”。

贞观十七年(643年),封伦死后十七年,治书侍御史唐临弹劾封伦生前曾诋毁、陷害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觉得自己被封伦当猴耍,大怒,削夺封伦的官职,封邑,改谥号为“缪”。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