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辽宁电视台 > 辽宁教育青少在线直播

情洒察布查尔的“教育使者”

发布时间:2014-10-18 14:40:35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2014年初,沈北新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签订了教育援助协议。

为响应区委、区政府支援新疆教育事业的号召,春节刚过,沈阳矿务局中学副校长刘波,就匆忙告别了因患脑血栓而行动不便的父亲和体弱多病的母亲,踏上了赴疆支教的征途……

4个月——一个学期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对刘波来说,这段援疆支教的经历,很精彩、很充实!

考验接踵而至

2月24日,刘波从沈阳起身,先乘飞机到乌鲁木齐。由于天降大雪,航班取消,他不得不改乘火车从乌鲁木齐去伊宁,然后换乘长途汽车,辗转抵达察布查尔镇。

“察布查尔”锡伯语意为“粮仓”。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地处新疆西部,属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最低气温零下33度。驻足察布查尔街头,刘波的第一感觉是:冷!

由于沈阳与察布查尔相距4700公里,两个多小时的时差,打乱了刘波的生活节奏。用刘波自己的话说,“倒”了20多天的时差,才逐渐适应了。

然而,更艰苦的考验还在后面——

强烈的温差、毒辣的太阳考验着他的意志;饮食结构的变化,几近达到他的忍耐极限,甚至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生理现象。思乡之情也与日俱增,“平时,最怕过周六、周日。”刘波说,“想起在沈阳时,周六周日都去看望父母,推着轮椅陪父亲去散步,开车带着父母去逛公园、看风景。如今,每到周末,寝室、办公室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一种强烈的孤独、寂寞感就会涌上心头。”

由于宿舍没有网线,想上网跟朋友聊聊天都成了一种奢望。看书、看电视便成了他唯一的消遣。“辽宁卫视是我的最爱,因为,那里有家的感觉!”

沈阳永远的家乡

援疆支教的使命给了他克服困难的动力,他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以一名“教育使者”的身份,与当地学校的师生打成一片。

“根在沈阳,魂在察布查尔。”是远在察布查尔的锡伯族人常说的一句话。当地的一些学校,视刘波为来自东北、来自沈阳的“使者”,遇家庭聚会,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坐客,并向亲朋好友介绍:“老家来人了!”

当地锡伯族教师黎良,把刘波请到家,杀羊、做锡伯族风味的纳仁(一种面片、肉片混合的菜)、手抓饭等美味佳肴款待他。人们围坐桌旁,唱起了《布哈,我的母亲》,跳起了贝伦舞。受当地淳朴民风、人们豪放性格的感染,刘波也放开歌喉,载歌载舞。

人相隔万里,心紧密相连。席间,人们自然问起现今居住在沈阳的锡伯族人的生活情况,如:会不会写锡伯族文字?会不会跳贝伦舞?会不会骑马射箭、玩噶拉哈……就像离家多年的游子,无时不在关注着家乡的发展的变化。听了刘波的一一介绍,他们纷纷表示:有生之年,一定要回沈阳寻根问祖。

四月份参加的一次当地锡伯族人的葬礼,给刘波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过午下葬入土,死者的头一律朝向东北。意为:活着不能回东北,死了也不忘故乡。

支教充实并快乐着

培训师资,是刘波在察布查尔支教期间的主要任务。刚到察布查尔不久,他就给县教育局机关做了一场题为《做一名阳光快乐的机关干部》的报告,引导机关教育工作者用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去工作,在当地教育系统引起了较大反响。

教学上,刘波设计主持了察布查尔县第一中学“爱的心语”德育沙龙活动。活动以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谈自己的感悟,吸引了全县18所中小学校参加,成为全县教育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一个亮点!

为了提炼精髓,传承先进教育理念,刘波集聚班主任的典型案例,精雕细刻,编辑成《杏坛慧语》案例集。其中,他在自己写的一篇题为《点亮心中的灯》的案例中,讲述了一个经常打架、逃课的孩子,被老师慈母般的关爱所感化的故事,提出了“学生教育,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重要”的道理,赢得了一致好评。

4个月的支教工作很快结束了。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佟金玉亲自送行到伊宁机场,把酒告别。他握着刘波的手,激动地说:“你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更带来了沈阳人的深情厚谊和务实奉献精神。欢迎你,再到察布查尔来!”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教育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