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吉林电视台 > 东北戏曲在线直播

狍子的图片(东北的傻狍子图片)

发布时间:2022-06-01 20:29:08   作者:几分真心   来源:用户分享   我要投稿

狍子的图片(东北的傻狍子图片)

《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在东北雪乡录制节目时却意外让东北傻狍子这种动物走红了网络。凭借着呆萌的外表,蠢蠢的性格,很多人一见到傻狍子就瞬间喜欢上这种动物。但是竟然狍子性格这么傻,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没有灭绝呢?
 
东北傻狍子萌图高清来了
 
狍子的学名叫做Capreolus pygargus,其实属于鹿科的动物,它有着细长的颈部,大大的耳朵,外表有点像长颈鹿。狍子是食草动物,主要的分布地点在亚洲的西北部和中北部地区,在我国东北三省很容易看到它们的身影。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傻狍子的萌图。
 
 
 

 
傻狍子为什么这么傻还没灭绝
 
在绝大多数的民间传说中,狍子这种动物的智商非常低,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像鸵鸟一样把屁股撅起来露出心形的白毛。除此之外狍子的好奇心还非常的强,听到响动即便跑开也会反复回来观察动静。猎人们就利用狍子的这个特点进行捕猎,在坊间甚至一直流在绝大多数的民间传说中,狍子这种动物的智商非常低,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像鸵鸟一样把屁股撅起来露出心形的白毛。除此之外狍子的好奇心还非常的强,听到响动即便跑开也会反复回来观察动静。猎人们就利用狍子的这个特点进行捕猎,在坊间甚至一直流传着“棒打狍子瓢舀雨”的说法,尽管说法有点夸张但却充分证明了狍子的智商不高。
 

 
看到这相信不少人就会好奇迹既然袍子这么傻,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没有灭绝呢?其实这是因为在传说中往往夸大了狍子傻的成分。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防御手段。当危险来临时,狍子将屁股上的毛炸开其实是为了用屁股上的白毛向同伴示警并达到刺激敌人眼睛的目的。而且现在狍子已经成为了三级国家保护动物,受到了政府机关的保护。

如果猎人一枪没有打中狍子,听见枪响的狍子不仅不会逃跑,反而到处张望是从哪里传来的枪声,这给足了猎人开第二枪的时间……

东北的狍子就是因为这股傻劲而闻名于世,被亲切的称为“傻狍子”。狍子的傻主要体现在它的好奇心上,虽然它们的听觉、视觉都很灵敏,奔跑速度也很快,但是狍子受惊之后,奔跑不足百米就会停下来,并且回过头张望。

那么问题来了,东北神兽“傻狍子”到底有多傻?为什么这么傻都没有灭绝?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两个问题。

1、关于狍子

狍子是一种身姿优美的中小型鹿类,体长在1.5米左右,身高约87公分,尾巴很短,只有2-3公分长。公狍子有角,角尖呈叉形,但是分叉不多,单角分叉不超过3叉。

狍子的毛夏季呈深赤褐色,冬季则呈灰褐色,比较显眼的是屁股有一块白毛,猎人们称作镜子。狍子身上的保护色使人不容易发现它,了当它奔跑的时候,屁股上的白毛特别明显,猎人就循着这块“白镜子”追踪猎物。

我国的狍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和中部,尤其在东北地区,狍子比较常见,过去当地有“帮打狍子,瓢舀鱼”之说,形容东北地区狍子和鱼很多。

狍子大多栖息在疏林地带,它们不喜欢乱石重叠的高山,也不喜欢枝叶茂密的针叶林,它们喜欢待在开阔的沼泽草地和阔叶林。白天大多数时间,狍子都待在密林中,只有在傍晚或者清晨才从树林里出来,到草地上或者树林边上吃草。

狍子的敏觉性很高,它们一边吃食,一边时不时抬头望望四周,一旦发现危险,就以飞快的速度逃跑。它们的跳跃能力惊人,一跃可达5米远,可以越过灌木丛、一般的沟谷和杂乱的木堆。

狍子喜欢吃灌木的嫩叶、嫩枝和各种青草,一些小浆果和蘑菇也是它们的食物。狍子一般不会单独活动,由母狍子及其3~5只后代构成家族群,只有到了夏天繁殖季节,雄性狍子才会入群生活。

每年的7-8月份,雄性狍子会追着雌性狍子转圈,地面出现花环状足迹,这是雄性狍子在求爱。雌性狍子在临产之前,会把去年生下的幼狍子赶走,然后单独进入密林中分娩。

2、傻狍子到底有多傻?

就在11月初的时候,一位自称为老万的博主将一只狍子送到了救护站,医生发现它身上没有明显外伤,但是行动很困难,老万告诉医生是在冰面上发现的这只狍子。

检查之后才发现,这只狍子竟然撇叉了,应该是东北地区水面结冰,狍子在冰面上行走时滑倒撇的叉,这已经不是第一只狍子撇叉了,从图片上就可以看出狍子的傻劲儿!

傻狍子之所以被人认为傻,跟它们遇到人类时作出的反应有关,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傻狍子被猎人射击,如果没打中都不知道跑,而是傻傻的站在原地到处张望是怎么回事!

有些傻狍子甚至在人类接近十多米的时候都不知道要逃跑,而是抬头凝视片刻,然后才迅速逃离。可当它们跑出百来米的距离后,又停下到处张望,直到人们再次接近时,傻狍子才会再次逃离。

所以在人类看来,傻狍子的傻劲体现在不懂得躲避危险,它们往往成为猎人最容易猎杀的动物之一。

事实上傻狍子只是在面对人类的时候,才会体现出傻劲儿,它们与人类接触较少,不知道人类会对它们产生威胁,也就意识不到危险的存在。

但如果傻狍子面对的是自己的天敌,其实它们一点都不傻,它们拥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和奔跑能力,在遇到危险时,往往会迅速跑一段路程就停下来,然后会在停留的位置排一次尿,每次尿量都不大。

这是傻狍子在标记领地,它们用尿液标记自己的活动范围,这样就不至于远离熟悉的地方。在傻狍子非常熟悉的地盘,遇到危险时会更加容易逃离。所以傻狍子的足迹链通常是闭合的轨迹,它们每天在几千米的范围内走动。

所以说傻狍子的傻劲,其实是在逃避一些捕食者追捕的一种策略,在充满杀气的森林世界里,只有这样才能长期生存下去。

3、为什么傻孢子还没有灭绝?

还有一个跟傻狍子的傻劲儿有关的传闻,说如果一只野生傻狍子从一户人家那里获取了食物,那么它有可能第二天带着全家来这户人家讨吃的,这简直是把全家都送上门啊!

既然傻狍子这么傻,那么为什么它们还没有灭绝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傻狍子并不傻

上文已经提到,傻狍子的傻劲儿是对人类而言的,这是大部分野生动物“野性”的体现,野生动物与人类接触太少,它们不知道人类会给它们带来危险,所以傻狍子见到人并不会马上逃离。

但如果抛开人类不谈,傻狍子栖息地其实有它们自己的自保能力,傻狍子的跳跃式奔跑能力很强,一跃能够跳出5米远的距离,在遇到天敌追捕时,可以快速逃离。

2、傻狍子的敏觉性很高

傻狍子在清晨或者傍晚从丛林里出来觅食的时候,通常一边吃食一边停下来到处张望,其实这是它们在观察四周是否有危险存在。一旦傻狍子感受到威胁,会马上逃离,并不会傻傻的站在原地被猎杀。

就像前面描述的那样,傻狍子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活动,每隔一段距离就采用排尿或者排便的方式做标记,这有利于它们逃脱猎食者的追捕。

3、国家对傻孢子的保护

要说能让傻狍子灭绝的,就是人类本身,人类活动对它们栖息环境的破坏以及大肆捕杀,是傻狍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加控制,傻狍子很可能会因为人类而濒危甚至灭绝。

好在傻狍子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了“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国家对傻狍子的保护有效的缓解了它们灭绝的危险。

所以说傻狍子没有灭绝,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环境下的生不能力并不弱,完全拥有自保能力,自然环境下的天敌并不会让它们灭绝;另一方面是国家对傻狍子的保护,少了人类这个最大的天敌,傻狍子不会轻易灭绝。

4、结语

傻狍子并不傻,它们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只是在人类的高科技面前还没有适应,浑身透着一股傻劲儿,而人类却利用傻狍子的“傻”来捕杀它们!

好在国家加大了对傻狍子的保护力度,不仅禁止人为捕猎,还会在冬天异常寒冷,傻狍子缺乏食物的时候,为傻狍子定期提供食物,帮助它们过冬。

关于傻狍子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你还知道哪些跟傻狍子有关的趣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出来!

小伙儿解下刚买的腰带,慢慢地靠近狍子,而傻里傻气的狍子根本不知道这个试图接近自己的人,竟是想要了自己的命。

当腰带套上脖子的一刻,狍子终于品出了危险的气味儿,撒腿跑了出去,小伙儿一时没注意,竟让狍子挣脱,并且还带走了自己的新腰带,不禁生了自己的闷气。不成想,没一会儿,狍子又回来了!就那么站在不远处看着小伙儿,只是,再也不让他靠近自己。小伙儿灵机一动,想到了门口的江边——那里有冰!只要狍子到了冰面上,就再也跑不快了。

人们常说“好奇害死猫”,狍子的好奇心一点也不亚于猫。正是在这种好奇心驱使下,狍子跟着小伙儿到了江边,小伙儿窃喜之余,对脚下缺了注意,也不知是谁前一天在那里抓鱼砸了个大窟窿,窟窿处的冰面有些薄,小伙儿“扑通”一声掉了进去。

冰面上只有这么一个窟窿,水深、洞口又滑,上来的几率其实不大,小伙儿内心已经恐惧到了极点,只有手还在向上乱抓。只是,不曾想到的是,这乱抓之下还真让他抓住了生机。

原来,那狍子看他掉进去,好奇地跑过去看,低头的时候,套在脖子上的腰带就那么垂进了水里,小伙儿死命抓住腰带,狍子拼命要跑,就这么两相用力之下,人就给拉了上来。不止如此,小伙儿冻得快没了意识,只知道狍子身上暖和,所以脱了自己的湿衣服,使劲地抱着狍子取暖,残存的一点意识让他拽着狍子回了自己的家里。

家人们看到这情景,连忙将他救下,冻晕过去之前,小伙儿没忘了叮嘱家里人一句“好好喂它”。

小伙儿昏睡了很久,醒来后询问狍子下落,家里人让他放心,就在自家院子里拴着呢,还表示回头杀了给小伙儿补一补。小伙儿当下急了:不能杀,那是恩人呢!

就这样,狍子一冬天就在小伙家里,吃的好睡的好,养的肥胖肥胖的,开春后,家里人就把它放回了野外,不成想,这狍子还真把这当成家了,没事就回去看一看。

这是曾经读过的一篇关于“傻狍有傻福”的故事,或许我描述得不好,不过当初读起来真的觉得这是一个又好笑又温馨的故事。而且从中不难看出,狍子确实有点“傻乎乎”的,好奇心还重,不过,它们警惕性同样也高,否则又如何能够在北边恶劣的条件下生存下来的呢?

呆萌呆萌的“傻狍子”

“猫驴子”“傻狍子”“滚犊子”“土豹子”曾被人们幽默的戏称为东北四大神兽,而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就是“傻狍子”了。

“傻狍子”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傻”,除了有着呆萌的外表之外,还因为它们经常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它们都有哪些神奇的操作呢?

“反应迟钝”

每当遇到猎人时,狍子总喜欢与你对视,看上去就像发呆一样,往往过上一会儿才想到远离你,如果这个时候你喊上一声或是发出什么声响,狍子还会停下来回头看上一会儿,甚至是折返回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复之前的一通操作后再走。

还有人说,追狍子的过程中,甚至有的狍子跑累了干脆把头扎雪里,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好奇心重”

狍子的好奇心是真的重,除了碰到猎人不知道跑以外,甚至还会在一旁“围观”猎人抓自己的同类。

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如果换做其他动物或许早就跑了,管你什么东西,先跑开再说。狍子却是另类,非要原地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行,为了一探究竟,甚至不惜主动靠近,是不是傻的可爱?

“投怀送抱”

狍子对灯光有某种偏好,尤其是晚上,一些狍子看到马路上的汽车灯,会迎着车灯狂奔过去,根本不想那后面是个什么东西,或是隐藏着什么危险。

或许,即使是被迎面而来的汽车撞飞,狍子依然在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

“屁股开花”

每当狍子受到惊吓的时候,他的尾巴就会瞬间炸裂开来,远望去就像一大块棉花糊在了屁股上一般,又像是屁股上盛开了白色的花朵。

而且更加有趣的是,不同性别的狍子,屁股上开的“花朵”形状还有不同,尤其是雌性狍子,屁股上整个一个心形,特别的可爱。

狍子真的“傻”吗?

当然不是!

其实,狍子属于鹿科动物,鹿那么机敏,狍子又怎么会差了呢!否则,在大自然残酷的生存条件下,它们早就被淘汰了。

同鹿一样,狍子也有保命的技术。只不过,它们运用不当而已,所以才被人类称为了“傻狍子”。

傻狍子不仅不傻,其实还是比较厉害的。

生活在一个处处危机重重的环境中,狍子虽然没有利器,不过多年的锤炼,让它们的听力非常的发达,周围一有风吹草动,确保它们能够第一时间逃开,这一点同鹿一样,当然也有个别不愿动弹的,那也是在对安全距离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但是,还有一点是狍子独特的操作,那就是它们好奇心太重了,往往跑不多远就要停下来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甚至还会主动回返,这在以前或许还好,反正它有速度,只要保持自认为必要的安全距离就可以了,可到了猎人们装备上猎枪以后,它们的这个习惯可就要了命了。

还有遇到狍子将头扎进雪堆里的情景,有人解读为这是傻狍子“掩耳盗铃”式的操作,其实不然,先不说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如果有,一般也是在补充水分或是累到实在没有力气了。

至于尾巴炸开成一朵花,其实不是为了让你观赏,也不是为了迷惑对手,而是提醒队友:危险!

结束语:在如今,我国早已将狍子列入“三有”保护名单当中,它们是受法律保护的动物,这也让它们的生存环境得以好转,虽然“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时代一去不返了,但是能够经常见到这种呆萌的动物,不也是人类的一种幸福吗?您觉得呢?

傻狍子和滚犊子、扯犊子、猫驴子号称东北“四大神兽”,其中滚犊子、扯犊子、猫驴子可能很少有人见过,但是傻狍子大多东北人都见过,因为傻狍子在东北人看来的确太傻,所以东北人形容人家脑子不好使的时候总是会说:“你这个傻狍子”!

傻狍子的基本情况。

傻狍子也叫矮鹿,主要生活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和内蒙古等地的小山坡稀疏的树林中,以灌木的嫩枝、芽、树叶和各种青草,小浆果、蘑菇等为食。

成年的傻狍子体长约1.2米,体重有五六十斤,有一双圆圆的大眼睛,大耳朵,浑身体毛大部分为草黄色,但是尾巴周围却长着爱心形状的白色体毛,看起来喜气感十足,跟其他部位的体毛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公的傻狍子长有角,母的则不长角,这个是很好区分的,傻狍子之所以叫傻狍子,主要是因为它睡觉时都会用脚狍个窝,然后睡在窝里,加上人们觉得它太傻,所以叫它为傻狍子。

傻狍子因为经济价值较高,因为太傻,很容易被猎人捕捉,所以它的数量越来越少,直到近年来才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傻狍子“傻”在哪里?

俗话说:“好奇害死猫”,傻狍子就是好奇心太强了,在高智商的人类看来就是傻,但在动物界算得上是高手了,像东北虎、豹子、狼等肉食动物很难捕捉到它,因为它的嗅觉、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弹跳力十足,一跃就是四五米。那么它是在哪些方面被人们认为傻的呢?

一、猎人向它开枪时它并不知道跑,而是朝着枪响的地方观望,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直到猎人给它第二枪,也许它死都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死在谁的手上。

二、猎人在追赶傻狍子的时候,只会追赶一段距离,然后藏起来等着傻狍子自投罗网,因为猎人知道傻狍子会回来。原来傻狍子逃跑时并不会长跑,在跑了几百米后就会停下来看看后面的情况,看看到底是谁在追我,在确认安全后又会返回原来的栖息处,可它又怎么会想到猎人还在那里等着它呢。

三、傻狍子可以说是短跑冠军,但是遇到猎人只能是认栽。怎么说呢?比如老虎、豹子、狼这些动物在捕食的时候都是突然袭击,在一定的范围内捕捉不到就放弃了,可是猎人却一直追击,最后导致它体力透支而把头埋在雪里,认为大家发现不了它。

四、傻狍子太矮了,东北常常大雪纷飞,积雪很厚,傻狍子为了觅食常常四肢陷在很深的积雪里无法动弹而被猎人“捡”走。

五、傻狍子常常在大晚上会借着汽车的灯光走,很多也遭遇了不测被撞死,因为它们并不知道灯光是怎么回事,只是单纯的认为有灯光看得清楚周围的情况罢了。

就是因为傻狍子的好奇心太强,很容易被人类捕捉到,所以人类才觉得它傻。其实傻狍子本身并不傻。

傻狍子并不傻。

1、傻狍子遇到危险的时候会高度警惕,尾巴周围的白毛会炸开,平时是合着的,这是在发出预警的信号,确认要不要跑,如果预警消除后,它白色的体毛又会重新合起来,所以说它们的警惕性是相当高的,除此之外,白毛还起到视觉引导的作用,方便幼崽更容易发现它们。

2、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因为食物紧缺,它会走到人类居住的地方觅食,如果你给它食物吃,第二天它会带着全家来蹭饭,你说它傻不傻。

3、傻狍子在繁殖上会延迟着床4-5个月。等到合适的气候。傻狍子交配多在8-9月,如果冬季太冷,小狍子出生就得往后拖——母狍能够控制这个时间,确保小狍子在6月出生,这个时候正好已经开始暖和起来,食物也变得丰沛,而且有充足的时间让小狍子长大以面对寒冷的冬季。

傻狍子为什么不会灭绝?

可以傻狍子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天敌,东北虎、豹子、狼、猞猁等肉食动物很难捕捉到它们,由于傻狍子经济价值较高,人类对傻狍子的捕捉力度相当大,导致傻狍子的数量越来越少,如果人类继续那样进行捕捉的话,那么有一天傻狍子终究是会灭绝的。

好在2000年8月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对傻狍子的保护措施,将傻狍子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禁猎捕、买卖、食用野生狍子,这样才保护了傻狍子的健康生态发展。

最后:

傻狍子的样子非常的呆萌可爱,人类认为它很很傻,其实它一点也不傻,只是好奇心太强罢了。

傻狍子是野生保护动物,任何方式的捕捉都是违法的,切记!

希望大家爱护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文|科学虫洞

动物在人类世界出名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以凶猛闻名,有的则是凭借蠢萌出了圈,比如哈士奇、傻狍子。

狍子是鹿科狍属动物,分为欧洲狍(西方狍)和西伯利亚狍(东方狍),分布在中国、哈萨克斯坦、韩国、俄罗斯等地。在中国,它在东北地区最为常见,又被称为“傻狍子”。

傻狍子到底有多傻?

对于傻狍子,东北人是绝对不会陌生的;在《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中,傻狍子更是火出圈。全国人民都知道这种呆萌的动物,那么它们到底有多傻?

·外表

傻狍子呆萌的形象,跟它的外貌息息相关。狍子体长大约1.2米,体重约30公斤,脑袋相比其他鹿科动物要短圆一些,显得呆萌无害。

它的大眼睛和大耳朵,更是为“萌点”加分。狍子的黑鼻头下方两侧,分别分布着白斑,下面还有白嘴唇,好像吃完饭忘记擦嘴一样,看上去有点“呆”。

雄性狍子是会长角的,不过不是驯鹿那样分枝繁复的威严大角,而是短粗、分枝少的角,像是脑袋顶着两根小木棍,“傻气值”瞬间拉满。

·行为

傻狍子的傻,不止体现在脸上,行为上更是傻乎乎的,民间流传着许多狍子做过的“傻事”。

东北有句俗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用来形容当地的富饶。

这句话的前四个字呢,指的就是抓狍子很简单,不用布置陷阱,只需大喝一声,感到好奇的狍子就会停下来转过身张望,猎人上去一棍子就可以敲晕它们。

不止如此,在冬天的时候,山上落满了积雪。此时如果猎人捕猎,可以捉到“掩耳盗铃”的狍子——它们被追赶时会把头埋到雪地里,以为这样就不会被发现了。

受到惊吓的时候,狍子也不会立刻逃跑,而是傻乎乎站在原地,屁股的白毛炸开,之后再思考要不要逃走。狍子居然傻到这地步,原谅我不厚道地笑了。

有时候,狍子还会不自觉地主动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在夜里,一些赶路的司机可以看到狍子在车灯前借光奔跑。似乎,狍子根本不知道这样可能会被车撞到。

傻到这地步都没灭绝,为何败给了人类?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傻的狍子,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其实在这里我们有个误区,狍子虽然常见,但许多地方的数量却是在下降的,主要是因为人类的过度捕猎

狍子一系列呆萌的行为,在人类眼里是“犯傻”“卖萌”,但它们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就比如变成白屁股这一点,可以起到几种作用。

一来,狍子经常以小群体为单位活动,当遇到捕食者的时候,它们可以炸开尾巴的白毛四散逃开。这样能够从视觉上迷惑敌人,令对方眼花缭乱。

二来,通过观察小麂可以发现,雌性小麂带幼崽时,为了引导幼崽跟着自己,尾巴会翘起来,露出内侧的白色,起到引导作用。狍子变成“白屁股”,也有这个效果。

借着车灯跑路这一点,也不能说是狍子傻。很多动物都有趋光性,而且它们难以理解汽车这种东西。在黑夜里,过亮的灯光会让动物只注意灯,看不清车辆的轮廓。

每年被车撞死的动物不在少数,其中不仅仅有狍子。狍子不仅不傻,实际上还有很多技能,听觉灵敏、警觉性高,跑起来也相当快。

所谓的“傻”,其实大多是人类给狍子下的定义。那么,为什么遇上人类,狍子就怂了?一方面,它们的进化跟不上人类科技的发展速度,就像借着车灯奔跑一样。

另一方面,狍子的智慧明显不如人类。人们摸清楚狍子的特点之后,就会利用这些特点捕猎狍子

例如冬天捕捉狍子,北方的人们发现,狍子在这个季节喜欢在阳坡休息,受惊时才到森林繁茂的阴坡躲藏。

发现狍子之后,猎人会顺着它逃跑的足迹包抄。狍子在积雪深厚、林木繁茂的阴坡跑不了多久,而且没有机会休息和进食来补充体力,很快就会累倒,一头栽进雪地里。

如今野生狍子属于我国三有保护动物,任何捕猎和食用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上山捕猎野生傻狍子”已经成了过去式。

有些网友看着狍子傻乎乎的,只觉得它们是靠着感人智商活成了保护动物,殊不知,狍子沦落到数量大幅下降的地步,人类也有一份“功劳”。在调侃狍子的呆萌时,我们也应该懂得要保护它。

村民救助野生狍子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